读宗镜录随感
宗镜录是禅宗发达到极点后──禅宗发达到最后成立之法眼宗,已渐与贤首宗的顿圆教接近──应运而生的一位延寿禅师,以禅宗融摄许多经论及台、贤前后诸家教义而成。以一心为宗,即举禅宗宗旨,照万法名镜,乃总揽所余经教。为成立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义,援引唯识宗经论注疏者尤多。元、明后,慈恩诸疏隐没,幸藉斯录犹可略窥其义趣。然考核兹录所宗重者,实为楞严等经与起信等论,故于唯识家义,例则非所依循,故真正支配唐季以来中国佛、儒、道之思想界者──此时之佛以“禅”为代表,而儒之理学及道之性修则皆自禅源而出──,楞严第一而起信次之。此宗镜录一书,乃依当时禅宗极盛之佛法立场,上承前数百年之遗产,而下开后数百年之流风;直至佛学院与内学院之兴建,暨日密、藏密之传入,其风气一大移转,斯可以见兹录在中国佛学思想史上之重要也。
寿禅师初住雪窦山,后在杭州西湖永明院──即净慈寺──甚久,故世称永明寿,时主赠号智觉禅师,故即雪窦山之智觉国师是。相传宗镜录始创于雪窦山,后于永明院续成之,而最盛行于高丽。今高丽以一心念佛为顿门之禅,殆禅师有禅有净土之风所致欤?
全录百卷,自分为标宗章,问答章,引证章之三。然标宗章前有六页余总序,而引证章后有大半卷总结,故可加总序章与总结章而为五。又标宗章亦祗十余页,略明建立心宗之意;引证章六卷余,所谓共引大乘经一百二十本恰为三卷,诸祖语一百二十本恰为二卷,圣贤集──指大智度论等论释章疏──六十本则一卷有余,其大段条理皆甚明显。唯问答章多至九十二卷有余,乃随设问端,随答又随生问,绵蕞不断若远山之云,似无统绪可寻。然细按之,亦不无条段之可分判,例初卷乃答“标宗已明何须问答开释”之问,以生起此问答章。二卷则以生佛本空为问端,答问辗转以明佛教及斯录缘起并斯录自他权实属何教,被何机等。后问所宗、历三四五卷,广辨真心妄心及唯识义,则明宗心也。惜今尚无暇为条分缕析,而纶贯之耳!(见海刊十六卷五期)
猜你喜欢 与慈航书(三通)·太虚 天台菩萨戒疏中·明旷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一·佚名 卷四百六十八·佚名 卷三十六·佚名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翻译之记·佚名 卷第十九·佚名 三无性论卷上(出无相论)·佚名 佛说四泥犁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八十一·延寿 不净观颂并序·省庵 佛教西来玄化应运略录·宋真宗 入楞伽经卷第七·佚名 为支那堪布翻案·太虚 卷二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