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林本末(中)

门户始末(续)

张江陵败后,诸不得志于江陵者,悉被显擢。一时气节之士,锐然以荡灭余党为事,张蒲州(名四维)实左袒之。而茂苑申公(名时行)素为江陵所信爱,其党非众所指名者,申辄默为地以免。蒲州亦不久罢去,以故众议纷纷,将移师向申、吴。诸君子中,邹元标称首,其所建白,多禁切主上者。上既不堪,申因挤出之。又令人构赵用贤等使自相攻。于是,吴中行遂仇用贤,而江东之李植亦内不相善,新进附和居台省,辄以年例外迁,士气亦益衰矣。初,东仓王公(名锡爵)以营救吴、赵为江陵所忌,故诸君子共推毂,致大拜计,且藉以抗申也。一旦反面与申合诸人,申所欲斥,申不自发,辄授意王,使讼言排之。诸君子皆谔出意外,猝无以抗也。会丁亥内计,主计者希申旨,疏申所怒十九人,欲悉中之,铨曹无异议,独河南道御史王国意不可。乃起其党马允登补河南道事;马故在国之前,遂掌道事。一日诸御史并会堂上,允登书十九人姓名示同列曰:诸人亦可谓公论难容矣。王国熟视叱之曰:诸人皆骨鲠无罪之臣,罪独失申相公意耳。青天白日,何出魅语?直前欲拳之。允登遂走,王国逐之,环其室庑一匝。于是,允登与国悉外补,而十九人得不废。迨申相国谢事、王东仓为政,诸人皆或进或退,终莫能遂其志愿。会王相国称病,文选郎中顾宪成乘间悉进诸人官,奏辄得可。时,赵用贤为东仓计逐,且死吴中,行亦久废不用,而沈思孝、江东之,李植、王士性辈则各奋起彬彬列乡寺矣。思孝素善太宰孙丕扬,王国属思孝言于太宰,令推己巡抚,太宰未许也。国疑思孝不为言,怨之,构思孝于太宰。太宰颇疑思孝,一日思孝等五人会于某勋臣家,思孝掌工部事,入内会计葺理费,以是后至。坐定,王国骤问曰:吾语兄弟同心,而公独屡进官何也?思孝曰:吾向亦疑之。今日某内臣言,我在大理鞫某事,称上旨,上进阅恶人簿,除我名矣(恶人簿者,盖申、王二相国去位时,疏不相善姓名密白之上者也)。王国怒曰:汝背我等,附新建得迁,乃以是欺我。众唯唯,遂罢会。于是,国与李植遂攻思孝,独江东之、王士性与思孝善如故也。乙未秋,外计、考功郎蒋时馨者,邹元标、沈思孝等所卵翼者也;至是,亦攻思孝,与国等合白太宰,并欲除丁此吕、沈叙等,以为贪顽,比古之四凶。此吕与叙本■〈足斤〉■〈足也〉士,此吕为尤,与思孝善;思孝扬言于朝,欲救之。故事计:典将行,主计者发单于台谏,人一纸,令各列所见闻应察治者会议之。此吕单坐赃数万,然无主名,盖时馨与其党私造者也。时馨恐不胜思孝等,乃持此吕单白太宰奏之。此吕由是坐谪戍。然自公卿以下,皆重其宿名,争出祖道。御史赵文炳因劾时馨赃罪,时馨亦遂罢职。时,侍郎吕坤、张养蒙皆西人,有气势,为后进所向附,善太宰而仇疾思孝等。养蒙呼文炳恐吓之,文炳即具自首,前劾时馨疏,乃江东之属草,令臣书奏者也;臣负陛下!上不问,而思孝等则益孤。时会东之、植皆擢巡抚以出,王国与士性亦并推巡抚。王国首推顾不得,士性得之,心不安,疏称病,以官让国。有旨调士性南京而切责国,调外任,思孝独与其里人乐元声累数十疏攻吕坤等,及与诸台谏舌战良久苦之。上积怒台谏多妄言,实不任事。次相张新建(名位)颇倚思孝,乃耸上敕部院尽疏台谏名上。上亲察之,逐数十人。思孝虽颇以为得意,然亦不安其位矣,遂与丕扬并谢去。思孝从遂废,新建不久亦得罪去。自后好名喜事之徒,皆依倚西北,谓之正人君子。沈归德为次相,温纯为总宪,身为标的,招集贤良以引同类,而首相沈四明(名一贯)承王东仓、赵兰溪之后,布列私人在要地,共相与扼之。会楚人郭正域掌礼部,谓楚王非宗室裔,其疏宗方上奏讦,正域为之谋主,欲遂革正之,然王已立三十年,事远证不具,四明及诸卿台谏皆受王赂遗,莫肯从正域议者。无何妖书事起,四明乘上怒,欲陷归德(沈鲤)及正域,取其往来游客考系之。正域狼狈走归,几及于祸,独部郎于玉立左右之,亦被斥。玉立者名家子,少善事,自前辈赵用贤即器之,为忘年交。尝鞫宁夏事,因谫释罪抚魏学曾,奏得可;学曾,西人也,以故玉立虽江南人,特为西北所钦信。时,顾宪成罢归久,于锡山创东林书院,招集士绅,讲学其中。其学经生之所知,绝无足听者,徒相与赃否人物、訾议国政,冀当国者闻而药之。玉立既参议其中,则往往致西北之同志者,令多方奏论之,以故附四明用者辄罢去。四明度不能留,内外计典已辄为部院所持,不能自主。及山阴(朱赓)益懦且老,不为众所服。于是,谋复召东仓,以中旨下之,而于东阿(慎行)、李晋江(廷机)、叶福清(向高)亦同日拜焉。晋江独在京师,得先入。福清方到,故事必疏辞。顾宪成为文二篇,号曰梦语、寐语,讥切之。江西参政姜士昌以庆贺入,遂疏劾锡爵再居相位,褊愎忌刻、摧抑人才,不宜复用。语连廷机,大抵推顾宪成旨也。东阿以拜官入,卒不与政。福清亦无根抵,于旧相持东林者十有八九,益相与咀嚼东仓、山阴、晋江,令不得在位,并其党斥逐殆尽,而福清遂独秉政。海内皇皇,以起废一事望之福清,度不能得请,请亦不力也。东林暨西北人士所属望为冢宰总宪者,曰准抚李三才。三才与国有睚眦之隙,国恨之深,对骂不绝口。国之弟图翰林掌院事,与福清善,国亦不信其言,西人士之心始内离矣。先是,浙人以赵、沈、朱三相故,为西北所摈,困阨日久,而西北人方并合劲楚延揽东林,浙人虽恨之,不能报也。会南给事中段默怨翰林顾天俊,为忿词数千言奏诋之。天俊与内官李腾芳相期许,两人皆郭正域所亲也。腾芳疏言:臣与天俊同志,天俊被诋,臣义不得独留,遽弃官去。段遂并攻李,恐不胜,辄走东林求助,东林许之。于是,正域怒曰:东林私我所憎、攻我所亲,岂与我为难耶?遂切齿东林。西、楚之雄俊来者,始不附矣。浙人乃令其党说王国曰:当今与公争权者,李三才耳。吾等为公尽力攻三才,公当为后劲。国此时方巡抚畿辅,日夜削牍,走京师,毁三才。其弟图讽之曰:攻淮抚者,攻吾兄弟者也。国叱不听。于是,攻与救者日夜相构,宛若两敌国者,互指为奸邪、为盗贼,弃官以数十而三才卒用是困矣。时,孙丕扬复起为太宰,衔思孝不已。顾宪成贻书劝之,欲令洒濯思孝,复引同心,则依附者自解;且宜拥卫三才,勿随他人计。而丕扬信国语,怒不省。而好事者遂录其书,传天下,东林由是与浙为怨府。浙人欺丕扬老聋,绐令发单访东林得失。王图连夜叩扉激丕扬曰:若然,先生五十年立朝名节,一旦尽矣。丕扬悟,止不发。自是楚、浙并侧目于图。时朝中犹斥浙人为四明之党,以故每事不敢先发,往往推楚人为军锋,而乃芟刈之。顾、李已罢词林久,次者前后为台谏所谪无完人。宣城汤宾尹入馆纔四、五年,见前辈寥落,颇自负,益折节下人,以故顾、李争附之,欲倚以屈王图。辛亥内计,王图掌院事,遂斥宾尹翰林,而丕扬主察明,督诸曹察治楚、浙党,被斥者甚众,余人不服哄然,而宾尹等七人称冤章日上,独宪成门生丁元荐抗言,谓七人宜察救者非是。于是,台谏同声击元荐,元荐与辨,往复数番,卒以病告罢,丕扬、图亦相继去矣。是时,西北、东林日益衰谢,楚,浙之党蔓引他省,玉立身被数十疏,犹日出奇,使其门生故人伺衅攻之,不肯遂已。后宪成死,福清亦罢相,方德清从哲(用事,台谏右东林者尽出,他傍附者皆以法谪。向之罪申、王、四明者,皆不复计及,而东林独为天下大忌讳矣。外史氏曰:禄位无常,一兴一衰固也。贤愚是非,亦随以迁谪,谓之何哉!往者,江陵以前嗣相位者,必反前人之政,进其所忌,退其所昵。申、王以后,转相拥护,久而不败。议者比之传钵沙门,信夫!前相用廷杖钳天下之口,被杖者卒成名士,乘间蹈瑕,遂起为难。申,王去,廷杖凡得罪者谓之钦降官员,终身不叙,遂皆老死不振。覆军戒前,抑善自为谋哉!然朱山阴以前,台谏虽诋訾内阁,内阁终亦有所持不为役,使福清之扫昆宣、德清之荡东林,曾有一毫己意行乎其间也哉!吁!可哀也已!

猜你喜欢
  志第十七 五行·刘昫
  卷三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八·脱脱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九·徐乾学
  序·缪荃孙
  京口耆旧传卷五·刘宰
  卷五十一·司马迁
   第四章 應試·林语堂
  浙语七(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史建瑭传·欧阳修
  尹昌隆传·张廷玉
  卷二十上·沈枢
  二五、孔子自卫反鲁考·钱穆
  卷二十二·乾隆
  第三十六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上)【明代兴亡】·钱穆
  卷二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四·彭定求

        卷284_1 【古别离二首】李端   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行舟闻商估,宿在枫林下。   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   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   人老自多愁,水

  • ●洪武佳话(秋人)·蒋箸超

    刘基初见,太祖问能诗乎?基曰:“儒者本事,何谓不能?”时帝方食,指所用斑竹箸,使赋之。基应声曰:“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帝颦蹙曰:秀才气味。基曰:“未也。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借间。&

  • 罗米欧与朱丽叶(节译)·徐志摩

    罗啊,轻些!什么光在那边窗前透亮?那是东方,朱丽叶是东方的太阳。升起来呀,美丽的太阳,快来盖倒那有忌心的月,她因为你,她的侍女,远比她美,已然忧愁得满面苍白:再别做她的侍女,既然她的心眼不大;她的处女的衣裳都是绿阴阴的病态,除了

  • 列传第三十五 王敬则 陈显达 张敬儿 崔慧景·李延寿

    王敬则,临淮射阳人也。侨居晋陵南沙县。母爲女巫,常谓人云:“敬则生时胞衣紫色,应得鸣鼓角。”人笑之曰 :“汝子得爲人吹角可矣。”敬则年长,而两腋下生乳,各长数寸。梦骑五色师子。性倜傥不羁,好刀剑,尝与暨阳县吏斗,谓曰:“我

  • 所闻录·汪诗侬

    ◎洪承畴清入关,明经略洪承畴不死,被获。良心未昧,尚不屈,后惑于清之美姬乃降。时传扬州史阁部可法并未死。当时就义者,伪也。承畴与阁部交最密,初欲救军及,常引为憾。当时扰乱之际,义兵纷起,吴中孙公兆奎,其一也。孤军被陷,执送

  • 三二八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收到高晋续解违碍书籍及板片并呈原单片·佚名

    三二八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收到高晋续解违碍书籍及板片并呈原单片乾隆四十一年六月初三月*臣舒赫德等谨奏:查四月二十六日,两江总督高晋奏到续解各种违碍书籍板片,并饬委便员解呈缴等因,奏闻在案。兹据该督委员李士珠缴送

  •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司马迁

    张连科译注【说明】《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李斯列传》的社会政治背景是极其广阔的,实际上几乎涉及了整个秦王朝的兴亡史,而秦王朝的兴亡,与李斯又有很大关系,如李斯谏阻逐客,总

  • 卷九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九十五食货略【十五】水利【臣】等谨按治水之法代无良策惟我朝讲求尽利凡可以施疏瀹决排之力者无不先事豫筹俾无泛溢而其最巨者则河工海塘自定鼎以来列圣相承无时不以濒海滨江之民为虑建坊设坝

  • 职官七·徐松

    学士【宋会要】《职官》九《学士待制》:文明殿学士,观文殿大学士、学士,枢密直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学士,端明殿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学士,初名宣和。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天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侍讲、直阁。宝文

  • 卷十五 十五之一·孔颖达

    ◎鱼藻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二《鱼藻》,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万物失其性者,王政教衰,阴阳不和,群生不得其所也。将不能以自乐,言必自是有危亡之祸。○藻,音早。镐,胡老反。乐音洛。篇

  •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孔子

    【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①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②之斯行,绥③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

  • 梵志阿颰经全文·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与五百沙门俱。游於越祇。到鼓车城外树下坐。比聚有豪贤梵志。名费迦沙。明晓经书星宿运度。所问皆答。有五百弟子。弟子中第一者,名阿颰。阿颰问师言:今有佛来。人称其德。名盖天地。不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调伏一切世间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五之余  复次颂曰。  或居地上或空中  观想最上净莲华  是即一切有情类  善作最胜敬爱事 

  •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灵鹫山。与大苾刍众及大菩萨摩诃萨九十九俱胝众俱。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彼众

  • 止观义例纂要卷第四·从义

    永嘉沙门释 (从义) 撰次明发心为二初标次释为四初明所托之境心不孤发必托境生故云先思所托之境如十种发心等者此指第一卷明五略中第一发大心之文也言十种者一推理二睹佛相三见神通四闻法五游土六见众七见修行八见法

  • 涅瓦大街·果戈理

    《涅瓦大街》(俄语:Не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是尼古拉果戈理的短篇小说,写于1831年至1834年间,于1835年出版。在果戈理的小说集《彼得堡故事》中,短篇小说《涅瓦大街》其价值尤为突出,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设定了

  • 东西晋演义·杨尔曾

    明代历史演义长篇小说。12卷347则。杨尔曾著。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四 十年(1612)周氏大业堂刊本,有插图,题“秣陵陈氏尺矱斋评释”,“绣谷周氏大业堂梓”;卷首有雉衡山人序,文前附东西晋及十六国东西魏纪年。明三台馆刊

  • 奴才小史·佚名

    奴才小史,民国九年成都昌福公司铅印本。一卷。记载十九名清代负面人物之简历。为奴才;清代,太监及亲近皇帝的满族大臣对皇帝自称奴才,同时,清代典章规定,汉人不如奴才,禁止汉人对皇帝自称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