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四五谕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二二二七--四

新竹县正堂方,发给谕戳与铜锣湾街庄总理曾道隆

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抚民分府、摄理新竹县正堂方为给发谕戳,以便奉公事。案查竹南二保铜锣湾街庄总理林思赞,因案示革,所遗斯缺,尚未接充。兹据贡生刘联科禀举曾道隆,为人诚实,公事谙练,谨慎勤劳,堪以充当斯缺,粘连认、保各结,恳请给发谕戳前来。除批示外,合行给发谕戳。为此谕,仰总理曾道隆,即便遵照,迅将发去戳记,查收奉公。凡有乡村雀角、细故,务须出为排解,勿使生端。倘逢盗贼窃发,责成该总理,督率庄民,拿犯解究。仍谨遵保甲条款,悉心办理,勤慎奉公;但不准藉端索诈乡民,以及作奸、犯科,致干查究。凛之,切切。特谕。

计发戳记壹颗。

一、谕仰铜锣湾总理曾道隆

光绪拾壹年拾贰月十八日承粮总

印 新竹县印 私记

正堂方行 私记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三·后妃二·宋濂
  英宗睿皇帝实录序·佚名
  卷之六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七·佚名
  纪丰润张学士马江战事本末·赵增禹
  ◎另一曹锟贿选案·刘以芬
  ◎大演说子比哈吧狗·宣南吏隐
  卷九·王明清
  提要·郝经
  第六卷 盐法商课·缪荃孙
  五○一 贵州巡抚图思德奏续经查获奉禁各种书籍解京销毁折(附清单一)·佚名
  一〇四 去乡的途中一·周作人
  高攀龙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五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零九·彭定求

        卷109_1 【朝退】李適之   朱门长不闭,亲友恣相过。年今将半百,不乐复如何。   卷109_2 【罢相作】李適之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卷109_3 【题汉州西湖】房琯   高流

  • 朱埴·唐圭璋

      埴字圣陶,号尧章,自号古平,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嘉定八年(1215)生。宝祐四年(1256)第一甲第十六人。曾官太常博士。   点绛唇   绣被鸳鸯,宝香熏透蔷薇水。枕边一纸。明月人千里。   宿洒初醒,全不忺梳洗。抬织指。微

  • 第二出 传歌·孔尚任

    ◎癸未二月〖秋夜月〗(小旦倩妆扮鸨妓李贞丽上)深画眉,不把红楼闭;长板桥头垂杨细,丝丝牵惹游人骑。将筝弦紧系,把笙囊巧制。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妾身姓李,表字贞丽,烟花妙部,风月名班

  • 诗选凡例·陈子龙

    一此书始于庚辰。成于癸未。凡四载矣。阅名家文集四百一十六部。名家诗选三十七部。时日既久。收采亦博。论定而后付梓。览者鉴之。一庚辰春夏。与闇公徐氏。共为此书。未几北上。遂不获观成。然举事之初。实晨夕商搉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九·杨仲良

      仁宗皇帝   唐介劾张尧佐   皇祐三年十月丁酉[1],殿中侍御史里行唐介责授春州别驾。初,张尧佐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力争,又请王举正留百官班,卒夺尧佐宣徽、景灵二使。顷之,复除宣徽使、知河阳。

  • 卷第六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五十七〔起柔兆阉茂(丙戌),尽着雍困敦(戊子

  • ●卷一·陆深

    宿州有睢阳驿,凡以睢水在其南也。然古睢阳,乃今归德州,即张许死节之地。予过而问焉,屡更河患,亦既漫漶矣。正统间,予同县人卫君庸知州事,尝采辑史传文集为《唐忠臣录》,己巳年刻之,后正德己巳翻刊,人以为有数。正统有土木之变,正

  • 通鉴答问卷一·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周威烈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防为诸侯或问初命晋三大夫为诸侯通鉴何以托始于此曰春秋书王曰天王言王之所为天之所为也书曰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命有徳五服五章哉又曰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

  • 卷十·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十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孝文本纪第十 孝文皇帝【集解駰案汉书音义曰讳恒】高祖中子也

  •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范晔

    (卓茂、鲁恭、魏霸、刘宽)◆卓茂传卓茂字子康,南陽郡宛人。父亲祖父都官至郡守。卓茂,元帝时学于长安,师事博士江翁,学习《诗》、《礼》及历算,穷尽老师学术,被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为才能与卓茂不同,对他都爱慕

  • 卷第八·佚名

    帝统八谥议下真宗谥议伏以古之王者。申节惠之文。举易名之典。取法于天地。陈礼于郊庙。盖所以褒劝成德。彰示方来。著为令猷。历代不易者也。伏惟大行皇帝诞膺基命。祇嗣宝图。席二后之庆晖。接五精之正统。业隆富有

  • 卷十八·王溥

    周广顺三年九月敕:“入厚载门内向东横街东地房宇,宜令弘文馆、集贤院于此分擘廨署。” 汉乾祐二年十二月敕:“故荆南节度使、南平王高从诲,宜令太常定谥。”〈故事:臣下请谥,故吏陈行状,上考功,覆奏下,乃议谥。今降敕,新例也。

  • 十六年·佚名

    (癸未)十六年大明萬曆十一年春正月1月2日○丙辰,以李徵、崔永慶拜持平,安自裕拜大司憲。1月3日○丁巳,司憲府啓曰:「平壤庶尹高敬命迂疎,不閑吏事,請遞,會寧府使曺大坤,人物凡庸,不合招擢,請改正,新溪縣令朴元亮,前爲訟官,泛濫循私,請

  • 立本第十一·商鞅

    题记:立本就是确立根基。商鞅认为强兵战胜敌人的方法有三:一是用兵之前推行法治,二是用法治形成民众积极从事农战的风气,三是让这种风气成为统一战争的工具。凡是用兵作战,获胜的根本有三:军队还没有出征就推行法治;推行法治

  • 欢迎萧督军致谢词·太虚

    ──十二年三月在武昌佛学院讲──推原佛学院之发起,固非为各人专作修行自利之计者。观人世之无安,悯众生之在苦,谋一救世救人心之良好方法,克以贯彻始终而实验其真理者,舍佛学外了无别法之可从。诸院董于是乃创立斯院,而办

  • 杂纂二续·苏轼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撰《义山杂纂》一书,专记市井琐谈,俚语习俗。后亦时有仿作者。宋有《杂纂续》,称王君玉撰。苏轼撰《杂纂二续》。

  • 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佚名

    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演说。谓一切众生若犯有「十恶五逆」之罪,死后当入地狱受苦。若能广建道场,设斋行道,则可超度亡灵,不入地狱。书中有十殿阎

  • 吴子白话译文·吴起

    中国战国时期吴起著。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先后在鲁、魏、楚国任职,以敢于改革、善于用兵著称。本书相传是吴起与魏文侯、魏武侯论兵言论的辑录,传世本仅存6篇,分上下两卷,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