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辽史拾遗卷六

本纪第八

景宗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讳贤字贤宁小字眀扆

契丹国志曰景宗讳眀计火神淀弑逆之时舎音害世宗并及于后复求帝杀之帝时九歳御厨尚食刘嘉哩以氊束之藏于积薪中由是得免及即位婴风疾多不视朝

保宁元年 夏五月壬寅汉遣李匡弼刘继文李元素等来贺

十国春秋曰北汉天防十三年五月遣李匡弼李元素等如辽贺天清节按辽史有刘继文然继文尚留契丹今不从 太平治迹统类曰开寳二年太祖亲征河东契丹两道率众来援一道攻石岭关为何继筠所破一道攻定州为韩重赟击败之是秋涿州刺史许周琼来降上以周琼为涿州刺史于是丰州刺史王仲晏上言契丹日利月利等一十六族归欵上以其大酋领罗莽四人为怀化将军鲁斯八人为怀化郎将余八十五人为归徳司戈

二年春正月

十国春秋曰天防十四年春正月契丹归汉使臣十六人韩知璠归国言汉庶事多梗而无辅臣政事令赵髙勲亦言晋阳为父子国尽拘其使无谓也遂有是命

冬十一月

陈均九朝编年备要曰开寳三年冬十一月契丹六万骑防定州命田钦祚领兵御之战蒲城敌骑小却乗胜至遂城敌围之数日钦祚度城中粮少整兵开南门突围一角出是夕至保塞军中不亡一矢北邉传言三千打六万

六年 春三月宋遣使请和辽以涿州刺史耶律昌为侍中与宋议和

孙逢吉职官分纪曰契丹于开寳七年涿州刺史耶律琮以书遗雄州孙全兴愿讲好于朝廷八年遣欵附使克实克舒苏奉书来聘自是乃通使矣 太平治迹统类曰开寳七年耶律琮以书遗知雄州孙全兴曰琮受君命交于境外言则非宜事有利于国家専之亦可南北两地古今所同曷尝不世载欢盟时通贽币往者晋氏后主政出多门惑彼强臣忘我大义干戈以之日用生灵于是罹灾今兹两朝本无纎隙若或交驰一介之使显布二君之心用息疲民重修旧好长为与国不亦休哉琮以甚微敢干斯义逺希通晤洞垂鉴详太祖命全兴以书答焉

七年春三月

太平治迹统类曰开寳八年闰三月契丹遣欵附使克实克舒苏奉书来聘称契丹国上命阁门副使郝崇信至境上迓之及至馆于都亭驿太祖召见赐以袭衣金帯销金乌罗防乌皮靴器币二百银勒鞍马其仆从衣服器币有差宴于内殿仍召至便殿观诸班骑射令其一使者与卫士驰射毛毬截栁枝及归国召见赐器币衣服 十国春秋曰北汉广运二年春三月辽与宋求成遣使来告命汉通好于宋无妄兴师 潘自牧记纂渊海曰开寳七年契丹愿讲好使命始通我朝遣郝崇信吕端为使此报聘也复遣宋准郝文度为契丹国信使

夏六月

十国春秋曰夏六月辽主册汉帝为大汉英武皇帝赐御衣玉帯鞍马等物

八年 夏六月 秋七月

契丹国志曰夏六月彗出桞长三四丈晨见东方西南指厯舆鬼距室壁凡十一舍八十三日乃防秋七月朔日食本纪第九

景宗二

九年 夏四月

契丹国志曰夏四月宋葬太祖于永昌陵辽遣鸿胪少卿耶律敞等往宋助宋太宗寻遣起居舍人辛仲甫使辽右赞善大夫穆波副之时宋将用兵伐北汉北汉寔倚辽为援仲甫迟留境上未敢进宋朝诏趣行既至帝问曰闻中国有党进者真骁将如进之比防人仲甫对曰名将甚多如进鹰犬之材何可胜数帝颇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帝知其秉节不可夺厚礼遣还

十年

查嗣琏人海记曰归义寺剏于辽内有石幢记作骈语末书防同九祀龙集敦牂元月二十一日谨记又记云大辽保宁十年都亭嗣侯太原王公为皇妣自防同九年舍资就奉福寺文殊殿前又建法幢于灏村之坟京东之墓云云建幢女弟子张氏长男摄祁州司马慈次男留守押衙前都亭驿使 次男摄寰州长史恕长女成郎妇次女李郎妇次女陈郎妇未嫁女吉年孙男三年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郑承嗣表弟閤门使崇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郭陟次表弟将仕郎前守昌平县主簿郭升镌字者尹奉威也

干亨元年 春三月丁酉耶律沙等与宋战于白马岭不利兾王廸里及图鲁卜部莭度使图敏黄皮室详衮唐古皆死之

十国春秋曰三月丁酉耶律沙等与宋将郭进遇于白马岭时契丹兵阻大涧沙与诸将欲待后军至而战兾王廸里监军扎实等以为急击之便沙不能夺廸里等以先锋渡涧未半为宋人所击兵溃廸里及其子斡实珲之子廸里圗鲁卜部莭度使图敏黄皮室详衮唐古等五将俱没士卒死伤甚众防南院大王色珍兵至万矢齐发敌军始退

夏五月己夘宋兵至河东汉与战不利刘继文卢俊来同奔六月刘继元降宋汉亡

王应麟玉海曰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庚寅命宣徽南院使潘美等进师二月二日诏亲征二十九日次徳清军三月庚辰朔次真定四月壬戌克岢岚乙丑克隆州己巳克岚州继元外援不至饟道絶王师四合庚子上次太原驻跸汾水东二十三日幸城四面按行营垒阅视攻具翌日夜漏未尽幸城西督诸军发机石攻城二十七日命马仁瑀慕容福超白重贵李继升等分道攻城帝自草诏赐继元五月壬戌幸城南上曰翌日上午当食于城中癸未诸将急攻城欲壊帝恐屠城麾众少退是夜继元纳欵甲申幸城北张乐宴从臣于城台受降续资治通鉴长编曰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壬午上幸太原城南谓诸将曰翌日重午当食于城中遂自草诏赐北汉主夜漏下一刻城上有苍白云如人牀癸未幸城南督诸将急攻士奋怒争乘城不可遏上恐屠其城因麾众少退城中人犹欲固守左仆射马峯以病卧家舁入见北汉主流涕以兴亡谕之遂纳欵继元妻峯女也夜漏下十刻北汉主遣客省使李勲上表纳欵上喜即命通事舍人薛文寳赍诏入城抚谕夜漏未尽幸城北宴从臣于城台受其降 十国春秋曰刘继文世祖嫡孙也为人魁梧有气局沉毅寡言厯官侍御亲军使天防时契丹来问罪輙拘系行人数辈睿宗乃命继文往贺因请命亦被留不发未防辽主怒觧尽归使者十六人厚礼以遣而继文与焉时英武帝嗣位三年也辽主仍移书令以继文同平章事继文归秉国政左右害其宠多譛毁之已而出为代州刺史国亡复奔契丹封彭城郡王终于其国 九朝编年备要曰自刘旻僣号厯四主凡二十九年至是年亡东都事畧曰继元之未败也太宗先命郭进断契丹之援于石岭关进至契丹果来援进击走之继元犹以蜡弹帛书求救于契丹进得之以狥城下及降太宗宥其罪授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赐第京师

宋主来侵丁夘北院大王实逹尔统军使萧托果伊实萨哈击之战于沙河失利己已宗主围南京丁丑诏谕耶律沙及实逹尔托果等军中事宜秋七月癸未沙等及宋兵战于髙梁河少却休格色珍横击大败之宋主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

玉海曰太平兴国四年既下并州上欲乘胜取范阳殿前都虞侯崔翰曰乘破竹之势时不可失六月甲寅发京东河北军储赴北面行营庚申上北征丁夘上躬率兵攻东易州辽刺史刘宁以州降留兵千人守之戊辰涿州降以万人戍守庚午驻跸幽州城南契丹不敢居城中有万余众屯城北上率兵乘之斩千余级余党遁壬申命诸将攻城旬有五日以士卒疲且食尽七月甲申班师 九朝编年备要曰太平兴国四年诏征契丹六月发镇州易州涿州未降上至幽州败契丹于城北秋七月上至自幽州东都事畧曰曹翰从征幽州所部攻城之东南隅卒掘土得蟹以献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敌救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其班师乎已而果然王巩闻见近録曰太宗皇帝自并州乘胜直趋幽燕有锡里郎君裕悦者请得五千骑以尝王师不成退处未晩从之乃骑持一帜由间道邀我归路周环往来昼夜不絶帝疑救兵大至宵归定州王师多没至今号其竒兵曰裕悦军 契丹国志曰秋七月宋太宗至幽州攻城逾句不下士卒疲顿转输囬逺遂退师先是宋师自并幸幽乘其无备帝方猎急归牙帐议弃幽蓟以兵守松亭北岸口而已时耶律逊宁号裕悦呼为锡里郎君【北朝亲近无职事者呼之】请兵十万至幽州并西山薄幽陵入夜持两炬朝举两旗选精骑三万从他道自宋军南席卷而北辽兵先守幽州者皆脆弱见宋师之盛望风而遁又为宋师所遏进退无计反为坚守至是裕悦救至宋遂退师 王铚黙记曰神宗与滕元发语及辽事曰太宗自燕京城下军溃敌追之仅得脱凡行在服御寳器尽为所夺从行宫嫔尽防没股上中两箭嵗嵗必发竟以前创之故弃天下

九月己夘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特哩衮休格南院大王色珍权奚王穆济等各率所部兵南伐仍命大同军节度使善补领山西兵分道以进

九朝编年备要曰太平兴国四年九月契丹防镇州赵延进等败之初上以阵图赐诸将俾分为八阵至是敌骑坌至延进亟乘髙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尾崔翰等方按图布阵相去百歩延进防翰等曰今敌骑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絶若合而击之可以决胜李继隆亦曰兵贵通变安可预料于是分为二阵前后相副大破之防书闻手诏嘉奬

四年秋九月庚子幸云州甲辰猎于祥古山帝不豫壬子次焦山崩于行在年三十五

宣府镇志曰干亨四年契丹以山后诸州给兵民力凋敝田谷多躏于兵乃诏复今年租又勅诸州有逃户庄田许蕃汉人承佃供给租税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二分十周年内还一半十五周年内三分还一分诈认者罪之 契丹国志曰帝性仁懦雅好音律喜医术针灸之辈授以节钺使相者三十余人自幼疾沉疴连年四时游猎间循故典体不能跨马令节大朝防鬱鬱无欢或不视朝者有之耽于酒色早暮不少休燕燕皇后以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大诛罚大征讨畨汉诸臣甚众共议皇后裁决报知于帝而已易定幽蓟间两大战烽火军书旁午国内惶惶帝婴疾不能亲驾基业衰焉

猜你喜欢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五十七·佚名
  第十二卷 乡镇表四·缪荃孙
  卷四·傅恒
  卷七 魏书七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陈寿
  谢方明传·李延寿
  吉顼传·刘昫
  陈万言传·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卷二百十七·佚名
  卷三十 职官二·龙文彬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山谷外集诗注原序·黄庭坚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山谷外集诗注> 山谷外集诗注原序 书存于世惟六经诸子及迁固之史有注其下方者以其古今之变诂训之不相通也而今人之文今人乃随而注之则自苏黄之诗始也诗动乎情发乎言而成乎音人为之人诵之

  • 卷一百八·列传第三十八·方技·脱脱

        ◎方技   ○直鲁古 王白 魏璘 耶律敌鲁 耶律乙不哥   孔子称“小道必有可观”,医卜是已。医以济夭札,卜以决犹豫,皆有补于国,有惠于民。前史录而不遗,故传。   直鲁古,吐谷浑人。初,太祖破吐谷浑,一骑士

  • 内篇 覈才第三十一·刘知几

      夫史才之难,其难甚矣。《晋令》云:"国史之任,委之著作,每著作郎初至,必撰名臣传一人。"斯盖察其所由,苟非其才,则不可叨居史任。   历观古之作者,若蔡邕、刘峻、徐陵、刘炫之徒,各自谓长于著书,达于史体,然观侏儒一节,而他

  • 第二十八回 造孽缘孽儿自尽 全愚孝愚主终丧·蔡东藩

      却说巴东王子响,系齐主赜第四子,本出为豫章王嶷养儿。嶷早年无子,后来连生五男,乃命将子响还本,进封巴东王。永明七年,由江州刺史调镇荆州,都督荆、襄、雍、梁、宁、南北秦七州军事。子响少年好武,膂力绝人,能开四斛重硬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纪昀

    元纪 【十一】明宗 【一】 文宗○明宗明宗皇帝讳和实拉武宗子也母伊奇哩氏武宗生二子长即帝次图卜特穆尔成宗无子武宗入继大统立弟仁宗为皇太子约以次传 于帝及仁宗即位乃立英宗为太子于是封帝为周王出镇云南置常侍府

  • 二五 周瘦鹃·周作人

    关于鲁迅与周瘦鹃的事情,以前曾经有人在报上说及,因为周君所译的《欧美小说译丛》三册,由出版书店送往教育部审定登记,批复甚为赞许,其时鲁迅在社会教育司任科长,这事就是他所办的。批语当初见过,已记不清了,大意对于周君采译

  • 一六 橘子屋读书二·周作人

    子京的文章学问既然是那么的糟,为什么还请他教书的呢?这没有别的缘故,大概因为对门只隔一个明堂,也就只取其近便而已吧。他的八股做不通,“四书”总是读过了的,依样画胡芦的教读一下,岂不就行了么。可是他实在太不行了,先说对

  • 李焘传·脱脱

    李焘字仁甫,眉州丹眣人,唐宗室曹王的后代。父李中考中进士,主管仙井监。李焘刚成年,愤恨金仇未报,著《反正议》十四篇,都是有关挽救时局的大问题。绍兴八年(1138),李焘考中进士。皇上调李焘为华阳主簿,又调为雅州推官。因人事

  • 卷一百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十四 朱批赵国瑛奏摺 山东兖州总兵官【臣】赵国瑛谨 奏为敬陈因革事宜仰祈 睿鉴事窃【臣】蒙 皇上洪恩擢用总兵於本年九月十八日抵兖州署巳具疏报明外【臣】查东省营制废弛日久而兖镇新

  • 食货二·徐松

    营田庄田附案此门内亦间言庄田,咤附之,不另立门。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二 营田杂录 营田杂录【宋会要】凡诸路,惟襄、定、唐三州有营田使,或营田事,通判亦同领其事。而河北转运使兼西路招置营田使,河东转运使兼东路招置营

  • 181.黄袍加身·林汉达

    周恭帝即位的时候,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后周的政局不稳。京城里人心浮动,谣言纷纷,说赵匡胤(yìn)快要夺取皇位啦。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

  • 讨满洲檄·章太炎

    天运丁未,纪元四千六百零五年某月某日,中华国民军政府檄曰:昔我皇祖黄帝轩辕氏,与炎皇同出于少典之裔,实建国于兹土。上法乾坤,乃作冠带,弧矢之利,以威不庭,南翦蚩尤,北逐荤粥,封国万区,九有九截。少昊、高阳继之,至于唐、虞,分北三

  • 二十二年·佚名

    (壬午)二十二年清道光二年春正月1月1日○丁未朔,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1月4日○庚戌,特旨以朴宗喜,金基常爲承旨。○咸鏡監司李勉昇,以鏡城、富寧兩邑海尺渰死九十四名,船隻破傷二十五隻,啓,命別加顧恤。○應資老人下

  • 元年·佚名

    (甲子)元年清同治三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癸卯。詣殯殿,行晝茶禮。大王大妃敎曰:「此人之昔年受眷,予所深知者也。在今日不可無示意之擧,副護軍朴珪壽特加一資。」特擢李載元爲同知經筵事,特除趙成夏爲承政院同副承旨。1月2日

  • 卷十三·王昭禹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十三宋 王昭禹 载师掌任土之灋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舟车之载物必量其所容之多寡而为之制载师任土亦必度土之所虚而为之法无异于舟车之载物矣故名曰载师

  • 中国佛教会(临时办事处整理委员会预备处)结束通告·太虚

    顷因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在延搁中,太虚又别有要务他去,乃将北碚缙云山之中国佛教会临时办事处,暨南岸狮子山之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预备处,于十月底概行收束。历办上下行公文函电三百余件,用款二千余元,除收魏隆慧居士捐五

  • 欢送日本佛教访华团致词·太虚

    ──十五年十月在上海──去年我们在贵国时,蒙各方面之欢待,至今铭心不忘!此次诸公来临我国,万事不周,甚为惭愧!太虚当诸公渡华之时,各方面之种种事情冗繁,须说明者,尤以南洋方面之招请为要;出发时,举凡一切,均托王一亭居士办理。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四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四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二有唯二十法。谓唯见苦所断法。唯见集所断法。唯见灭所断法。惟见道所断法。唯修所断法。如不定系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亦尔。于惟见苦所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