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一回 言壮志陇畔辍耕 误军期戍卒发难

话说秦末首先起兵者二人,一姓陈名胜,字涉,乃阳城人。一姓吴名广,字叔,乃阳夏人。此二人虽然同时起事,但是后来却推陈胜为主。

说起陈胜出身,本是农民,家极贫寒,自己毫无田产,不得已向他人承种田亩过日,算是一个佃户。他平日虽未读书,却也抱负不凡,与一班村农见解不同。一日,农忙之际,陈胜正同诸人胼手胝足,忙个不了。众人见他忽然放下耰锄,走到坡上去了。意中以为他是歇息一回,别无他故。谁知,陈胜别有感慨,他想:“同是一样为人,何以富贵人家终日安坐无事,享受快乐?我辈长年劳苦,犹然衣食不充。两相比较,岂非极不公平!”想到此处,不免怨恨自己命薄。又转念道:“世间富贵有出于生成者,亦有出于人为者。我现在虽然贫贱,一旦遇有机会,或能图得一场富贵,也未可知。”

陈胜正在一人胡思乱想,因看许多同伴照旧耕作不休,一个个面目枯黄,手足泥涂,垢汗交流。真是天下之人惟农最苦!再看自己,也是一样。不觉同病相怜,点头叹息。心想:“同伴中倘有一人能够发迹,定当提拔大家,同享富贵才是。”因向众人说道:“我辈将来若能富贵,彼此不可相忘。”一班佃户听得陈胜此言,不觉一阵大笑。中间有人应道:“汝身为佃户,有何富贵可言?”陈胜想:“此辈愚人,不可与语。”遂长叹道:“汝等譬如燕雀一般,岂能知我鸿鹄摩天之志哉!?”读者试想,陈胜乃一乡里小民,妄想富贵,岂非不安本分!但就中亦自有原因。当**时代,政令烦苛,赏罚不公。奸诈的得了富贵,老实的老于贫贱。富贵也罢了,还要倚势欺人!贫贱也罢了,还要受尽恶气!迫得无路可走,自然生出事来,孔夫子道得好:“不均不和,内变以作。”一部《廿四史》,革命风潮,皆是如此作成的。陈胜遭逢此种境遇,遂起此种思想。果然不久,时运到来,竟演出一番掀天事业。

秦二世皇帝元年秋七月,朝廷下诏:“着当地官吏,发遣闾在贫民九百人,充当戍卒,前往渔阳地方,防备匈奴。委派将官二员,带领同行。”陈胜、吴广二人名字皆在册内,充为屯长。陈胜与吴广本不相识,此次萍水相逢,彼此见面,谈论起来,意气相投,遂成至好,随着一行人匆匆就道。不料,一路上秋雨连绵,沿途积水,跋涉艰难,不免多费时日。一日,行至蕲县大泽乡地方,竟为大水所阻,不能前进。二将只得发出号令,扎住营盘,暂行歇息。

陈胜等此次行程,系照行军办理。官中立有一定期限,倘使过期不到,依法应行斩首。陈胜屈指一算,为期已迫。似此情形,断不能依限赶到。遂暗地与吴广商议道:“为今之计,只有两种办法:一则各人私自逃走;二则联合大众起事。惟是孤身逃走,最易被获。一旦捉到官里,平白地断送生命。至聚众起兵,尚有万一希望。事成之后,可以共享富贵。纵使事败,亦不过引颈受戮。由此观之,同是一死,与其逃走,不如起兵。为图国事而死,也觉死得有名。但是,举事必有为首之人。其人又须素有声望,方能号召四方豪杰,使之闻风响应。我二人平日毫无名望,万不足以动人。即起兵,亦恐难成事。我有一计在此:现在天下人人怨恨二世。以我所闻,二世本是始皇幼子,不应嗣位。应嗣位者,乃是公子扶苏。只因扶苏平日见始皇作事不当,时常直言进谏,以致失爱于父,令其带兵在外。据外间传说,扶苏已被二世设计杀害。但人民大抵称颂扶苏贤德,尚未知其已死。又有项燕者,本是楚国将军,常立战功,抚恤兵卒,楚人爱之。后为秦兵所败。或言其已死,或言其逃走,传说不一。现在不如联合众人,诈称公子扶苏与项燕二人为主,我想天下必多响应之人。”吴广闻言,甚属赞成。陈胜、吴广二人计议已定,又念:“此事重大,不可造次,如何下手?尚须想一妙法。若使轻举妄动,反致弄巧成拙!”因此不免迟疑。恰好前面有一卖卜先生,二人商量同往问卦,一卜吉凶。不多时间,走到店前。卖卜人知他二人欲来卜卦,便先问明来意,所为何事?二人不便明言,只得含糊说个大概。不料此位卖卜先生真是老江湖,善观气色,见二人形状,并听他所说言语,早已看破二人心事。即依法布成一卦。子午卯酉算了一算,便向二人道:“此卦大吉大利!足下所作之事,包可成功。但是起手之前,尚须借重鬼神之力,显个神通。以后办事,便不费力。”二人听得此言,顿然大悟,不觉满心欢喜,谢了卖卜先生,回去安排计策。

读者须知,陈胜、吴广尚未着手办事,何以如此欢喜?只因他二人此次前往问卜,不过借此决定行止,别无希望。却被卖卜先生明白底里,极口赞成,说是非常吉利。又恐他不知下手方法,便暗中指点,使他办事有个把握。所以他二人加倍欢喜。

此时陈胜、吴广虽系屯长,可以管束士卒,但尚有二员将官在他之上。现在若要起事,第一方法,除非说通将官,得他同意方可。惟是此种将官,平日受君主深恩豢养,而且身家禄位看得最重,岂肯干此危险之事!倘他二人据实往说,便不啻将谋反罪名自去出首,立刻推出营门,做了刀下之鬼。让一步说,便作为将官,因失期畏罪,也愿起兵,以后办事,到底须由将官作主,他二人不得揽权。事成既无甚好处,事败或反归罪于他二人,说是起意谋逆。所以第一方法万不可行。至第二方法,惟有乘机杀死二将,代领其职。但此事亦非容易办到。因为一班士卒,平日对着将这比对着屯长格外尊敬服从。纵使出其不意,立把将官杀死,无如众心不服。不但不能成事,反连自己性命都保不住。所以必须预先设个方法,无形之中,收拾人心,使大众心目中不知不觉,都畏服他,事就易办。此种作用,除却利用人心迷信鬼神之外,更无他法。二人当商议时,尚未想到此层。谁知卖卜先生兼作军师,一口道破二人意中之难题目,安有不欢喜之理!

陈胜、吴广二人受了卖卜人指点,回到营中,避着众人,秘密商议一回。暗中自去行事,外面却不动声色,一切如常。当日,一行大众住在大泽乡地方。过了一夜,次日早起,仍是霪雨不绝,水势觉得更大。望去前途,一片汪洋。稍低田地都遭淹没,几成为鱼鳖世界。二将见此景况,实在不能前进,心中虽然焦急,别无方法可想。出路由路,只好耐心守候。但是终日坐在营中,郁郁不乐,不免饮酒解闷。一班兵卒见主将日夜饮酒,也就学样。大家斗出钱文,买些下酒之物,欢呼痛饮。一日,有一兵卒买得大鱼一尾,将鱼腹剖开,忽然发现一物,心中惊异!不觉大叫一声。众人闻声,争来观看。欲知鱼腹中取出何物,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三·本纪第三·脱脱
  ●卷八·邵廷采
  北平录·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六·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第七章 选举·吕思勉
  ◎“下诏罪人,破格用己”·恽逸群
  林跋·丁宗洛
  二百七十一 内务府总管允禄等题孙文成曹(兆页)等织造绸缎轻薄议处本·佚名
  第十九卷 宋·缪荃孙
  赵光逢传·薛居正
  卷二十八·佚名
  目录·佚名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白朴

    (夫人同老旦嬷嬷上,云)老身是李相公夫人。相公左司家唤的去了,不见回来。今日老身东阁下探妗子回来,身子有些不快。天色晚也,梅香,绣房中道与小姐,休教他出来。嬷嬷收拾前后,我歇息去也(下)(裴舍上,云)我回到这馆驿安下,心中闷

  • 秋声集卷三·黄镇成

    (元)黄鎭成 撰○五言律春日山行杂兴【四首】出郭晴光远临高逸兴賖路经栖鹤地山入种桃家石顶寻云母松根饮雪花故人留宿处朝饭有胡麻山翁留客住自说乐余年日养分男舍春耕税主田雨泥朝过鹿山木夜啼鹃鸡黍烦相劳桃花出钓船

  • 目录·顾起元

    序 卷一经义兼古注疏 东宫命典试 转运兑运长运 漕运总兵流官 辨讹 诠俗 方言 谚语 父母称谓 南唐宫阙 南唐都城 珍物 花木二十二则 禽鱼十一则&nbs

  • 卷二十二·杨士奇

    永乐元年八月丙午朔谷王橞第二子生赐名熻升处州府知府刘仲廉为工部右侍郎岳州府知府唐庸为湖广布政司右参政○丁未遣官释奠先师孔子○置贵州乖西夷长官司流官吏目一员 戊申祭 太社太稷○初 上以苏松水患为忧遣都察

  • 卷四十·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十闰三月辛巳朔遣使勅讯第巴先是第巴遣使尼麻唐库图克图卓尔磨隆堪布具疏宻奏云为众生不幸第五世达赖喇嘛于壬戌年身故事自圣主车书一綂癸巳年赴京讲信修睦以来此地法门最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四上·袁枢

    宋 袁枢 撰梁氏乱亡【陈霸先簒梁】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夏四月乙巳昭明太子统卒 五月丙申立太子母弟晋安王纲为皇太子朝野多以为不顺司议侍郎周正尝为晋安王主簿乃奏记曰谦让道废多厯年所伏惟明大王殿下天挺将圣四海

  • 志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八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食货*(三)。禄俸[妃主宗室文武班权务官东宫官致仕官西京官外官州鎭将相将校杂别赐诸衙门工匠别赐]。○高丽禄俸之制至文宗大备以左仓岁入米

  • 崔腂传·刘昫

    崔馞,博陵人。以品行闻名,在职清廉谨慎。多次升为澧州刺史,任职期间除去繁苛杂律,以安抚为重。居职二年,风俗大变,流亡他乡的人竞相背负婴儿回来,增加户口几万人。朝廷听说后,优待诏令特加授五阶,升银青光禄大夫,以示奖励善政。

  • 卷四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高宗时中书舍人胡安国上时政论曰臣闻保国必先定计定计必先建都建都择地必先设险设险分土必先遵制制国以守必先恤民

  • 邬志豪·佚名

    邬志豪先生小传邬先生志豪浙江奉化人世业商先生幼而颖悟有神童之目肄业于槐荫书院年十二即能博览经史性情慷慨尝谓大丈夫处世当致力于社会有所贡献于国家年十六尊人弃养力承先志以国内实业不振经济濒于危迫遂弃笔砚而

  • 张子抄释卷一·吕柟

    明 吕柟 撰西铭第一干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徳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

  • 提要·陆陇其

    卷一计二十条卷二计三十九条卷三计三十二条卷四计二十七条卷五计四十五条卷六计四十二条卷七计二十六条卷八计三十二条卷九计三十七条卷十计一十六条卷十一计二十条卷十二计三十三条三鱼堂剩言十二卷国朝陆陇其撰本名

  • 乐者,天地之和也(1)·戴圣

    ——以礼乐维护秩序与和谐 【原文】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2)。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论伦无患(3),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4)。中正

  • 成公·成公五年·左丘明

    【经】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来归。仲孙蔑如宋。夏,叔孙侨如会晋荀首于谷。梁山崩。秋,大水。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十有二月己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虫牢。【传】五年春,原、屏放诸

  • 墨子卷二·墨子

    钦定四库全书墨子卷二尚贤上第八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衆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衆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

  • 枯崖和尚漫录序·枯崖圆悟

    石溪偃溪爱人物。崇风教。贤於端嘉诸老。暮年灵径於余尤亲密。评商述作。一语无讳。尝道。枯崖.仲简于二老。厥后俱掌记径山。简富於文。惜早世。而枯崖清苦愤发。正宗有闻。余居喝石嵓。夹路玉簪花一开。秋风骚然。或

  • 卷第十六·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十六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檀越特请普说 大慧杲禅师钱计议请普说。师云。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既离见闻觉知外。却唤甚么作法。到者里如人饮水冷暖自

  • 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于净居天宫,命文殊师利菩萨,说威怒王胜根本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