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百六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

黄滔

塞上

掘地破重城烧山搜伏兵金徽互呜咽玉笛自凄清使发西都耸尘空北岳横长河涉有路旷野宿无程沙雨黄莺啭辕门青草生马归秦苑牧人在虏云耕落日牛羊聚秋风鼓角鸣如何汉天子青塜杳含情

寄献梓橦山侯侍御【时常拾遗谏诤】

汉宫行庙略簪笏落民间直道三湘水高情四皓山赐衣僧脱去奏表主批还地得松萝坞泉通雨雪湾东门添故事南省缺新班【有新命不起】片石秋从露幽窗夜不关梦余蟾隐映吟次鸟绵蛮可惜相如作当时事悉闲

壬癸岁书情

故园招隐客应便笑无成谒帝逢移国投文值用兵孤松怜鹤在疎柳恶蝉鸣疋马迷归处青云失曩情江头

寒夜宿壠上歉年耕冠盖新人物渔樵旧弟兄易生惟白髪难立是浮名惆怅灞桥路秋风谁入行

河南府试秋夕闻新雁

湘南飞去日蓟北乍惊秋叫出陇云夜闻为客子愁一声初触梦半白已侵头旅馆移欹枕江城起倚楼余灯依古壁片月下沧洲寂听良宵彻踌躇感岁流

省试奉诏涨曲江池【以春字为韵时乾符二年】

地脉寒来浅恩波注後新引将诸????水别贮大都春幽咽疏通处清泠迸入辰渐平连杏岸旋濶映梅津沙没迷行径洲寛恣跃鳞愿当舟檝便一附济川人

题宣一僧正院

五级凌虚塔三生落髪师都僧须有托孤峤遂无期井邑焚香待君侯减俸资山衣随叠破莱骨逐年羸茶取寒泉试松於远涧移吾曹来顶手不合不题诗

和吴学士对春雪献韦令公次韵

春雪下盈空翻疑腊未穷连天寜认月堕地屡兼风忽误边沙上应平火岭中林间妨走兽云际落飞鸿梁苑还吟客齐都省创宫掩扉皆墐北移律愧居东书幌飘全湿茶铛入旋融奔川半留滞疉树互玲珑出户行瑶砌开园见粉丛高才兴咏处真宰答殊功

省试一一吹竽【乾符二年】

齐竽今历试真伪不难知欲使声声别须令个个吹後先无错杂能否立参差次第教单进宫商乃异宜凡音皆窜迹至艺始呈奇以此论文学终凭一一窥

明月照高楼

月满长空朗楼侵碧落横波文流藻井桂魄拂雕楹深鉴罗纨薄寒搜户牖清氷铺梁燕噤霜覆瓦松倾卓午收全影斜悬转半明佳人当此夕多少别离情

广州试越台怀古

南越千年事兴怀一旦来歌钟非旧俗烟月有层台北望人何在东流水不回吹窗风杂瘴沾槛雨经梅壮气曾难揖空名信可哀不堪登览处花落与花开

襄州试白云归帝乡

杳杳复霏霏应缘有所依不言天路远终望帝乡归高岳和霜过遥关带月飞渐怜双阙近寜恨衆山违阵触银河乱光连粉署微旅人随计日自笑比麻衣

省试内出白鹿宣示百官【乾寜二年】

上瑞何曾乏毛羣表色难推於五灵少宣示百寮观形夺场驹洁光交月兎寒已驯瑶草别孤立雪花团戴豸慙端士抽毫跃史官贵臣歌咏日皆作白麟看

出关言怀

又乞书题出关西谒列侯寄家僧许岳钓浦雨移洲卖马登长陆沾衣逐胜游莱肠终日馁霜鬓度年秋诗苦无人爱言公是世仇却怜庭际草中有号忘忧

壶公山【古老相传古仙姓陈名壶公於此山成道因而名焉】

八面峯峦秀孤高可偶然数人游顶上沧海见东边不信无灵洞相传有古仙橘如珠【一作朱】夏在池象月垂穿【山头有池而圆兼橘树朱实夏在】髣髴尝闻乐迢嶤半插天山寒彻三伏松偃出千年樵牧时迷所仓箱岁叠川严祠风雨管怪木薜萝纒青草方中药苍苔石里钱琼津流乳窦春色驻芝田乌兎中时近龙蛇蛰处膻嘉名光列土秀气产羣贤瀑鏁瑶台路溪昇钓浦船鳌头擎恐没地轴压应旋蠲疾寒甘露藏珍起瑞烟画工飞梦寐诗客寄林泉掘地多云母缘霜欠木绵井通鰌吐脉僧隔虎栖禅【山间有井通海盈缩之候贞元中有僧号法通咸通中有僧号弘播於其絶顶独禅昬行至降虎而法通曾下山遇两虎争一牛乃叱而隔之分令各啖之】危磴千寻拔奇花四季鲜鹤归悬圃少凤下碧梧偏桃易炎凉熟茶推醉醒煎邨家蒙枣栗俗骨爽猨蝉谷语昇乔鸟陂开共蔕莲落枫丹叶舞新蕨紫芽拳翠竹雕羌笛悬藤煮蜀牋白云长掩映流水别潺湲作赋前儒阙冲虚南国先省郎求牧看野老葺斋眠【潘郎中存实诗云双旌牧清源吟看壶公翠又欧阳秬先辈自刺史苏君书求泉山之为画屏云壶公之高洛阳之深梦魂所思】寺历兴衰创碑须一二镌清吟思却隐簪绂奈萦牵

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

郭内青山寺难论此崛奇白云生院落流水下城池石像雷霆启江沙鼎鼐期岳僧来坐夏秦客会题诗冈转泉根滑门升藓级危紫微今日句黄绢昔年碑歇鹤松低阁鸣蛩径出篱粉垣千堵束金塔九层支啼鸟笙簧韵开花锦绣姿清斋奔井邑玄髪剃熊罴极浦征帆小平芜落日迟风篁清却暑烟草緑无时信士三公作灵踪四絶推良游如不宿明月拟何之

投翰长赵侍郎

禹门西面逐飘蓬忽喜仙郎得入踪贾氏许频趋季虎荀家因敢谒头龙手扶日月重轮起数是乾坤正气锺五色笔驱神出没八花塼接帝从容诗酬御制风骚古论似人情鼎鼐浓岂有地能先凤掖别无山更胜鳌峰攀鸿日浅魂飞越为鲤年深势噞喁泽国雨荒三径草秦关雪折一枝筇吹成暖景犹葭律引上纎萝在岳松愿向明朝荐幽滞免教号泣触登庸

鄜畤李相公

秦城择日发征辕斋戒来投节制尊分虎名高初命相攀龙迹下愧登门夜听讴咏销尘梦晓拜旌幢战旅魂华舍未开寜有碍彩毫虽乏敢无言生兼文武为人杰出应乾坤静帝阍计吐六奇谁敢敌学穷三略不须论功高马卸黄金甲台?宾懽白玉樽九穗嘉禾垂绮陌四时甘雨带雕轩推恩每觉东溟浅吹律能令北陆暄青草连沙无血溅黄榆鏁塞有莺翻笙歌合?春风郭鸡犬连延碧岫邨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托蓬根

成名後呈同年

业诗攻赋荐乡书二纪如鸿历九衢待得至公搜草泽如从平陆到蓬壶虽慙锦鲤成穿额忝获骊龙不寐珠蒙楚数疑休下泣师刘大喝已为卢人间灰管供红杏天上烟花应白榆一字连镳巡甲族千般唱罚赏皇都名推顔柳题金塔饮自燕秦索玉姝退愧单寒终预此敢将恩岳怠斯须

投刑部裴郎中

两牓驱牵别海涔佗门不合觅知音瞻恩虽隔云雷赐向主终知犬马心礼闱後人窥作镜庙堂前席待为霖已齐日月悬千古肯误风尘使陆沈拜首敢将诚吐血蜕形惟待诺如金愁闻南院看期到恐被东墙旧恨侵缁化衣空难抵雪黑销头尽不胜簪数行泪里依投志直比沧溟未是深

辇下寓题

对酒何曾醉寻僧未觉闲无人不惆怅终日见南山

寄题崔校书郊舍

一片寒塘水寻常立鹭鸶主人贫爱客沽酒往吟诗

秋思

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

芳草

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应从屈平後更苦不归人

辇下书事

北阙新王业东城入羽书秋风满林起谁道有鲈鱼

入关言怀

背将踪迹向京师出在先春入後时落日灞桥飞雪里已闻南院有看期

过长江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题灵峰僧院

系马松间不忍归数巡香茗一枰棋拟登絶顶留人宿犹待沧溟月满时

司马长卿

一自梁园失意回无人知有掞天才汉宫不鏁陈皇后谁肯量金买赋来

归思

蓟北风烟空汉月湘南云水半蛮边寒为旅雁暖还去秦越离家可十年

东林寺贯休上人篆隶题诗

师名自越彻秦中秦越难寻师所从墨迹两般诗一首香炉峰下似相逢

寓江州李使君

使君曾被蝉声苦每见词文即为愁况是楚江鸿到後可堪西望发孤舟

游南寓题

江山节被雪霜遗毒草过秋未拟衰天不当时命邹衍亦将寒律入南吹

和同年赵先辈观文

玉兎轮中方是树金鳌顶上别无山虽然回首见烟水事主酬恩难便闲

出京别同年

一枝仙桂已攀援归去烟涛浦口邨虽恨别离还有意槐花黄日出青门

木芙蓉三首

黄鸟啼烟二月朝若教开即牡丹饶天嫌青帝恩光盛留与秋风雪?寥

郤假青腰女剪成緑萝囊绽彩霞呈谁怜不及黄花菊只遇陶潜便得名

须到露寒方有态为经霜裛稍无香移根若在秦宫里多少佳人泣晓粧

九日

阳数重时隂数残露浓风硬欲成寒莫言黄菊花开晚独占樽前一日欢

夏州道中

陇雁南飞河水流秦城千里忍回头征行浑与求名背九月中旬往夏州

经慈州感谢郎中

金声乃是古诗流况有池塘春草俦莫遣宣城独垂号云山彼此谢公游

寓题

吴中烟水越中山莫把渔樵谩自寛归泛扁舟可容易五湖高士是抛官

寄宋明府

北阙秋期南国身重关烟月五溪云风蝉已有数声急赖在陶家柳下闻

灵均

莫问灵均昔日游江篱春尽岸枫秋至今此事何人雪月照楚山湘水流

马嵬

锦江晴碧劒锋奇合有千年降圣时天意从来知幸蜀不关胎祸自蛾眉

和陈先辈陪陆舍人春日游曲江

刘超游召郄诜陪为忆池亭旧赏来红杏花旁见山色诗成因触鼓声回

莫道顔色如渥丹莫道馨香过?兰东风吹绽还吹落明日谁为今日看

卷帘

緑鬟侍女手纤纎新捧嫦娥出素蟾卫玠官高难久立莫辞双卷水精帘

启帐

得人憎定绣芙蓉爱鏁嫦娥出月踪侍女莫嫌擡素手拨开珠翠待相逢

去扇

城上风生蜡炬寒锦帷开处露翔鸾已知秦女昇仙态休把圆轻隔牡丹

别後

梦里相逢无後期烟中解佩杳何之亏蟾便是陈宫镜莫吐清光照别离

严陵钓台

终向烟霞作野夫一竿竹不换簪裾直鈎犹逐熊罴起独是先生真钓鱼

马嵬二首

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鸣泉亦感上皇意流下陇头呜咽多

龙脑遗香凤辇留可能千古永悠悠夜台若使香魂在应作烟花出陇头

闰八月

无人不爱今年闰月看中秋两度圆惟恐雨师风伯意至时还夺上楼天

奉和翁文尧戏寄

掘兰宫里数名郎好是乘轺出帝乡两度还家还未有别论光彩向冠裳

奉和文尧对庭前千叶石榴

一朶千英绽晓枝彩霞堪与别为期移根若在芙蓉院岂向当年有醒时

翁文尧以美疹暂滞令公大王益得异礼观今日宠待之盛辄成一章

滋赋諴文侯李盛终求一袭锦衣难如何两度还州里兼借乡人更剩观【林郑在举场日时曰滋赋諴文中外相奬】

赠友人

超达陶子性留琴不设弦觅句朝忘食倾杯夜废眠爱月影为伴吟风声自连听此莺飞谷心怀迷远川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彭定求
  甄良友·唐圭璋
  第一折·关汉卿
  第十七出 枭鸾(正宫调文思韵)·丁耀亢
  卷一百十六·陈思
  卷五·王翰
  卷四百五十三·曹学佺
  卷一·苏泂
  卷七十九·陈焯
  卷二十九·郭元釪
  卷六十六·陈邦彦
  卷十一·陈廷敬
  第三回 喜成佳偶·蒲松龄
  曲话卷四·梁廷枏
  王舍人诗集巻三·王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六·彭定求

        卷336_1 【元和圣德诗】韩愈   皇帝即阼,物无违拒。曰旸而旸,曰雨而雨。维是元年,   有盗在夏。欲覆其州,以踵近武。皇帝曰嘻,岂不在我。   负鄙为艰,纵则不可。出师征之,其众十旅。军其城下,   告以福祸。

  • 卷十一·佚名

    三月二十一日(己丑),李侍尧奏言:接副将丁朝雄等具报,郝壮猷收复凤山之信;窃意南路自此廓清,可用全力向北路会剿巢穴。及接黄仕简抄录折稿,称尚需驻兵搜捕,未敢遽离府城。是黄仕简既坐守郡城,而郝壮猷亦不能撤兵往北路会剿,可知。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九·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七月癸亥朔日食○孟秋时享 太庙遣驸马侯拱宸恭代伯杨世阶陈伟分献○大学士吴道南二十八<锍-釒>乞归○大学士方从哲复因病乞休且言朝政塞而不通人心郁而不畅大僚半缺言路全空请亟补阁员共图治理不报○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万历十九年七月甲子朔以孟秋时享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璧恭代○吏部尚书陆光祖以老病乞致仕不许○先是西宁地方原有马户八百名人不吃粮马不支草自备鞍马器械遇警杀贼后缘款贡裁革至是经略郑雒请复之仍斩获照例升赏每春秋听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六·阿桂

    十月庚辰阿桂丰升额海兰察额森特奏言查达思里山腿迤下将至沟边有碉寨数处在雅玛朋寨落之西科思果木官寨之东均在卡布角所属各寨之内攻得此处则科思果木已拦截在内虽与科布曲贼众尚可相通而既有一水之隔援应已多不便自

  • 张齐传·姚思廉

    张齐字子响,冯翊郡人。因世代居住在横桑,故有时也说是横桑人。张齐小时很有胆量。最初张齐侍奉荆府司马垣历生。垣历生嗜酒成性,对待部下严厉残忍,不很尊重张齐。垣历生卸任归家,吴郡张稷担任荆府司马,张齐又跟随张稷,张稷很

  • 李重胤传·薛居正

    李重胤,宋州下邑人。形状相貌雄壮勇武,早年在黄巢军中,就公认他刚强凶猛。唐代中和四年(884)五月,同尚让、李谠等人率领部队到繁台,与太祖的军队相抗拒。到黄巢乱寇渐渐衰微时,李重胤就带领部队投降。太祖一向赏识他,越级提

  • 卷十八·高诱

    [子部,杂家类,杂学之属,淮南鸿烈解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十八汉 高诱 注人间训【人间之事吉凶之中徵得失之端反存亡之几也故曰人间】清浄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养不勃知事之制其举错不惑发一

  • 弘道书·费密

    上学人成都费密谨述统典论尚书圣绪肇录二典十翼本始羲农绍休太古邃渺历数绵络元睿土德天命垂御启礼赡器覆泽蒸黎开弘渍渐累代褒宣尧舜陟位哲文恭浚光格裔海三王咸享国久远治化敦淳承遗谟训周监二代王道克茂风教隆溢孔

  • 四、“中庸哲学”:子思·林语堂

    我相信主张无忧虑和心地坦白的人生哲学,一定要叫我们摆脱过于繁忙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责任,因而使人们渐渐减少实际行动的欲望。在另一方面,生于现代的人,大都需要这种玩世主义之薰陶,因为这对他是很有益的。那种引颈前瞻徒然

  • 卷二十三·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二十三宋 真德秀 撰易要指大传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朱子曰此四者圣人作易之所由也○程子曰孔子感麟而

  • 卷十九·佚名

    △不动如来会第六之一授记庄严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众所知识。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慧解脱自在无碍犹如大龙。所作已办舍於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教通达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澄观

    第四立四教者。略有四家。一梁朝光宅法师。依法华第二。立四乘教。谓临门三车。即是权教三乘。四衢等赐。即实教大乘。以临门牛车亦同羊鹿。俱不得故。并无体故。诸子皆索故。是知三皆虚指。以为方便。此则前三是三乘

  • 地理辨正·蒋大鸿

    《地理辨正》为地理风水学名著,为明末清初地理风水学家蒋大鸿所著。此书乃为蒋大鸿对古代五本地理风水名著《青囊经》《青囊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的注解,集成《地理辨正》一书,成为地理风水学上的经

  • 白发赋·左思

    辞赋名篇。西晋左思作。《艺文类聚》见载。赋文以白发与主人对答的形式构成全篇。先是主人因早生白发影响功名而“将拔将镊”,白发辩解说,“值君年暮”,生来白发,拔之何罪?且桔柚“贵其素华”,愿君手下留情。主人不听

  • 宋史·脱脱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496卷,旧题元脱脱撰。书中所录内容从宋建隆元年(960年)起到宋祥兴二年(1279年)止,记载了两宋320年的历史。元至正三年(1343年),元翰林国史院组织宋史局撰修。 由右丞相脱脱及阿鲁图等为督

  • 赐姓始末·黄宗羲

    历史著作。作者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曾招募义兵组织抗清。明亡后隐居著述,有多种著作行世。该书记述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经营、收复台湾等事, 以叙述郑芝龙发迹及郑成功

  • 摩利支天一印法·佚名

    一卷,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