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之才传

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同进士出身,为人纯朴直率、自信,无少许矫揉造作和过甚的地方。他拜河南穆修为师,穆修性格急躁严厉落落寡合,即使像李之才这样的人也经常在呵斥怒骂之中,但李之才事奉他更加勤谨,终于能够从他那里学到《易经》。当时苏舜钦等也从穆修学《易经》,但是得穆修真传的只有李之才一人。穆修的《易经》是向种放学的,种放的《易经》是向陈搏学的,其源流最远,图书象数变化之妙,是秦汉以来少有人知道的。

李之才开始做官是担任卫州获嘉的主簿,并暂时代理共城令。这时邵雍居母丧于苏门山百源上,每天布裘蔬食,亲自烧火做饭以养活他的父亲。李之才敲门来拜访,慰劳他说:“你这样勤奋好学笃志不倦果真和谁相似?”邵雍说“:我于典籍之外,没有其他形迹可见。”李之才说“:你不是考究典籍的人,对物理的学问学得怎么样呢?”日后他又对邵雍说:“物理的学问你已经学了,不还有性命的学问吗?”邵雍遂对他再拜,愿意从他受业。于是李之才就先教他陆淳的《春秋》,意思想以《春秋》表明它包涵了《五经》,既可以告诉他《五经》的大意,然后再讲授《易经》就可以结束学业。后来邵雍终于以研究《易经》而闻名于世。

李之才由于才气太大,难得有人了解,因此长久不调,惋惜他的人就说“:你应该稍微贬损自己以求得进取。”石延年一个人却说:“这是时局不足以容纳你,你何不弃官隐居。”后李之才调升孟州司法参军,这时范雍守孟州,也不能了解他。范雍第一次自洛阳建节守延安,送的人都送出境外,李之才一个人在近郊与他告别。有人责怪他,他辞谢说:“这是往日的规矩。”不久,范雍贬谪安陆,李之才根据文告拜见范雍于洛阳,过去远送的人没有一个人来,范雍才恨自己对李之才了解得太晚。

李之才的朋友尹洙写信把李之才推荐给中书舍人叶道卿,托石延年转达,他在写给石延年的信中说“: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岁,会写古文章,语言直率,意思深刻,不放肆显露,不窘困急迫,完全可以追踪前辈,不是我尹洙所敢品评,而他却安于卑位,无仕进之心,人们很少能了解他。他的才能又很能通达古今事务,使他能稍微见用于世,一定会超过别人甚远,可憾他太穷,不能坚定归隐的决心。了解他的人应该共同努力,使他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石延年给尹洙回信说“:今天精通文字爱好古文的人最少而且不发达,假若遗弃这个人,那么这种学问就更加衰落了。”石延年平生最不喜欢拜访大官,他四五次到叶道卿的大门,只把书信递进去。叶道卿得信后,把李之才向朝廷推荐,李之才遂得应选新格,有保任五人,改为大理寺丞,任缑氏县令。未及成行,会石延年与龙图阁直学士吴遵路调兵河东,征辟李之才为泽州签署判官。泽州人刘义叟因而得向李之才学习历法,也称“义叟历法”,这种历法远远超出古今历法之上,有扬雄、张衡没说清楚的,实际却是李之才传授给他的。

李之才在泽州一段时间后又转升殿中丞,碰巧母亲去世,他刚刚解除丧服,就暴病死在怀州官舍,这是庆历五年(1045)二月的事情。这时,尹洙的哥哥尹子渐镇守怀州,对李之才的死悲伤过度,染疾不到一个月也死了。李之才死后归葬青社,邵雍为他题写墓碑,其中有句说“:我求之于天下,终于得到闻道的君子李公做我的老师。”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班固
  列传第五十二 陈寿 王长文 虞溥 司马彪 王隐 虞预 孙盛 干宝邓粲 谢沉 习凿齿 徐广·房玄龄
  卷二十一·沈德符
  卷六史二·何良俊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卷之七十四·佚名
  第三五九佥禀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一二二○三--二二·佚名
  第二六二移光绪十六年四月初八日一一六一○--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纪昀
  王叔文传·欧阳修
  郑玉传·宋濂
  卷二百六十七·佚名
  卷46·陈邦瞻
  纲鉴易知录卷六十·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三十·彭定求

        卷430_1 【题浔阳楼(自此后诗江州司马时作)】白居易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 卷五十二·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五十二 宋 陆游 撰 闲咏 身似地行僊心非欲界天舆竿声轧轧巾角影翩翩买菊穿苔种怀茶就井煎归来书遶坐随处一欣然 又 久入春农社新腰老衲包纸裁微放矮砚斵正须?髯簿能为?方兄任絶交吾诗无杰

  •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王称

    列传八十五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人也举进士为登州教授通判徳州召试馆职除集贤校理迁监察御史初挺之在徳州希意行市易法黄庭坚监徳安镇以为镇小民贫不堪诛求及挺之召试苏轼曰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至是挺之

  • 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四百九十八·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夏四月。辛卯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翌日如之。记注  ○以助办教案。赏山东教士安治泰、头品顶戴。陶万里、三品顶戴

  • 儒林宗派卷十三·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元金履祥【吉甫仁山兰谿文安】金氏学派 卫富益【正节崇徳】唐良骥郭子昭右金氏门人吴澄【幼清草庐崇仁】吴氏学派元明善【复初】赵毅【晋州】蓝光【仲晦临川】鲍恂【崇徳】解观【吉水】吴当【登孙】夏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六下·袁枢

    宋 袁枢 撰吐蕃衰乱【唐复河湟附】唐文宗开成三年吐蕃彞防賛普卒地达磨立彛泰多病委政大臣由是仅能自守久不为边患达磨荒淫残虐国人不附灾异相继吐蕃益衰武宗防昌二年冬十二月丁卯吐蕃遣其臣论普热来告达磨賛普之丧

  • 布鲁海牙传·宋濂

    布鲁海牙,畏兀族人。祖父名牙儿八海牙,父名吉台海牙,均为本国有功世臣。布鲁海牙年幼丧父,寄学于母舅家中,很快就能识读本族文字,尤其精于骑射。十八岁时随本国国王归附于太祖,充当宿卫。太祖西征,布鲁海牙扈从,不辞劳苦。太祖

  • 纲鉴易知录卷五七·吴楚材

    唐纪穆宗皇帝纲 辛丑,穆宗皇帝长庆元年,春正月,诏河北诸道各均定两税。纲 萧俛罢。纲 段文昌罢,以杜元颖同平章事。纲 以王播为盐铁使。纲 卢龙节度使刘总弃官为僧,以张弘靖代之。纲 夏四月,贬钱徽、李宗闵为远州刺史

  • 张景芬·周诒春

    张景芬 字仁农。年二十七岁。生于广东大埔。弟福生。已婚。初学于上海尚贤堂。福州英华书院。及北京淸华学校。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科罗拉多矿业学校。习矿业工程。民国二年。入理海大学。民国四年。得矿工程师

  • 困知记卷下 凡三十三章·罗钦顺

    一、癸巳春,偶得慈湖遗书,阅之累日,有不胜其嘅叹者。痛哉!禅学之误人也,一至此乎!慈湖顿悟之机,实自陆象山发之。其自言:忽省此心之清明,忽省此心之无始末,忽省此心之无所不通。即释迦所谓“自觉圣智境界”也。书中千

  • 卷一百四十一·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四十一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一><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一>輨【轄】輨或作斡【音管】說文曰轂耑沓

  • 卷四·黄镇成

    <经部,书类,尚书通考钦定四库全书尚书通考卷四     元 黄镇成 撰蔡西山黄钟生十一律解【本文岀司马律书生钟分一为九寸之出西山律吕新书解则愚説也】子一分一为九寸一为九寸者一分全用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

  • 焦山佛学院碑志·太虚

    金、焦二山,同占长江形胜,亦同以佛刹著名;然高德如佛印禅师辈见僧传者,则金峤为伙。焦屿至中华民族建国二十三年,始有智光法师创立佛学院,雪烦、东初继持其事。中历倭变,讲学不辍,可谓难能矣!顷岁,余领导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决

  • 卷第九·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九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非问分智品第四之一正见。正智。慧根。慧力。择法正觉。解脱智。正觉智。邪智。圣智。非圣智。有漏智。无漏智。有爱智。无爱智。有求智。无求智。当取智。非

  • 卷第三·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三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诏译时阿私陀仙。既知太子必成正觉。即自观身寿命长短。我今此生。得见菩萨证菩提不。既谛观已。即睹菩萨十九出家。六年苦行获甘露果。复知己身先时殒殁不逢菩

  • 校猎赋(羽猎赋)·扬雄

    汉赋。西汉扬雄作。始见于《汉书·扬雄传》,题作《校猎赋》,萧统《文选》题为《羽猎赋》,后人多从之,又略见于《艺文类聚》66卷。是汉赋中以描写畋猎为内容的代表作品之一。赋前有序文,申明作赋的缘由是因为汉成帝的校

  • 金毗罗童子威德经·佚名

    佛说金毗罗童子威德经,一卷,唐不空译。说释迦化现千头千臂金毗罗童子之念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