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四十八

十一月乙卯朔 上御武英殿谓侍臣曰夫好憎者人情所不能无也然好得其正憎得其实斯不陷于一偏至于喜怒莫不皆然一有所偏则人得而中之矣大抵人能不偏于好憎喜怒则此心廓然大公不为物累是以耳目聦明志气如神矣

○免国子监生朔望朝参

○辰州卢溪铅场等寨蛮酋石答踵等三十五人入朝贡方物初石答踵等恃险不服卢溪主簿孙应隆招谕之石答踵等皆听命应隆因率之来朝诏赐衣服文绮钞锭

○壬戌增设詹事府属官左右春坊清纪郎各一人从八品司谏各二人通事舍人各五人皆从九品改詹事府录事为从九品

○蠲北平霸州大城县田租初洪武二十五年秋县大水明年夏复如之没稻田五百五十余顷至二十七年水始平事闻 上谓户部臣曰大城之民连被水灾其饥窘可知凡田之租赋悉免勿徵于是免其租凡二千九百七十余石

○甲子镇星犯罚星

○乙丑复以孙应隆为卢溪县主簿初辰州府卢溪县主簿林彦聦以事被逮命应隆往代之应隆到官即招附高岩等砦苗蛮二千六百四十户及彦聪事白当复官适应隆率蛮酋石答踵等朝贡至京师答踵等以应隆招集有方乞留镇抚新附百姓上嘉之遂可其奏

○广西太平府龙英州知州赵武雄来朝贡方物

○丙寅赐在京武官绮帛各二疋钞五锭

○丁卯冬至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己巳诏颁稽古定制先是 上以诸功臣之家不循礼法往往奢侈自纵以致覆亡虽屡加诫敕终莫之省乃命翰林儒臣取唐宋制度及国初以来所定礼制参酌损益编类成书凡勋旧之家坟茔碑碣丈尺房屋间架及食禄之家货植禁例皆有定制命颁之功臣之家俾遵行之

○月食于井

○壬申命刑部主事邓文铿署都察院事文铿延平沙县人始以国子监生登洪武乙丑进士第知高州茂名县为政平恕人称之后以考最升户部主事逾年改刑部至是遂超任之

○甲戌锦衣卫有百户坐法当死者欲自陈于 上前指挥使宋忠为言 上弗许监察御史因劾忠市恩沽名请罪之 上曰忠率直无隐不计祸福为人请命何为罪之诏弗问百户亦得减死戍边

○戊寅琉球国山北王攀安知遣其臣善佳古耶等中山王世子武宁遣其臣蔡奇阿孛耶等贡马三十七匹及硫黄等物并遣其寨官之子麻奢理诚志鲁二人入太学先是山南王遣其侄三五郎亹入太学既三年归省至是复与麻奢理等偕来乞入太学诏许之仍赐衣巾靴袜

○壬午改设四川盐课提举司所属罗泉等二井盐课司为罗泉等五井盐课司

十二月乙酉朔遣行人陈诚吕让使安南先是思明府土官知府黄广成奏言本府自故元设置思明州后改思明路军民总管府所辖左江一路州县洞寨东至上思州南至铜柱元兵征交趾去铜柱百里立永平寨军民万户府置兵戍守而命交人供具军饷元季扰乱交人以兵攻破永平寨遂越铜柱二百余里侵夺思明属地丘温如嶅庆远渊托等五县逼民附之以是五县岁赋皆令土官代输前者本府失理于朝遂致交人侵迫益甚及告礼部任尚书立站于洞登洞登实思明府地而交人乃称属铜柱界臣尝具奏蒙朝廷遣刑部尚书杨靖核实其事况今建武志尚有可考乞令安南以前五县还臣旧封仍止铜柱为界庶使疆域复正岁赋不虚 上令户部具其所奏遣诚等往安南谕还之

○庚寅皇第四十七孙悦劭火生蜀王第五子也

○壬辰福建泉州府地震

○甲午赐锦衣等卫武臣命妇五千二百余人帛九万九千八百余疋

○丙申赐在京文臣绮帛各二疋钞二锭

○己亥有流星大如杯青白色起自翼宿东南行至游气没

○庚子赐在京致仕武官米指挥二十五石千户卫镇抚十五石百户所镇抚十石江淮济川监工官俸给外如例赏之监工指挥千百户卫所镇抚正赏外加米十石致仕都督赏如指挥例监工试百户赏与见任同

○广西龙州知州薛继贤等遣弟薛忠等来朝谢恩贡马

○养利州土官赵芳思陵州土官黄善政太平州土官李圆泰等各遣使来朝贡方物

○壬寅命赵璟署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璟父清为后军都督佥事璟资荫得指挥使 上以其勋旧特超任之

○癸卯荧惑守太微垣

○朝鲜国王李旦遣门下赞成事安翊等贡方物贺明年正旦

○乙巳诏定靖江王庶子镇国将军以下禄秩仪礼先是王国礼秩俱有定制 上以镇国而下降杀太甚故命更定之于是兵部尚书茹瑺等奏曰臣闻天子不以天下私其亲其镇国将军等禄秩仪礼宜如旧制从之

○丙午命礼部会议镇国将军与驸马公侯文武官相见礼及其出入称呼之宜礼部会诸儒臣议凡相见镇国将军居左驸马仪宾公侯居右平行两拜礼若文武一品至三品官见之亦行两拜礼镇国将军居中答拜四品以下官行礼镇国将军坐受之若相遇于道驸马仪宾公侯向右让道而行文武一品至三品官引马侧立候其过乃行四品以下则下马其于内庭出入皆由左门称呼则曰官人言语则曰裔旨从之

○丁未太阴行房宿中

○己酉乌思藏都指挥答里巴等遣僧琐南里监藏卫镇抚班竹儿藏卜等贡剑及甲胄等物

○湖广保靖宣慰等司广西金筑安抚等司云南安顺等州西堡等长官司各贡方物

○癸丑享太庙

○是月置南丹卫军民指挥使司复增中左中右中中三千户所

○永宁州土贼卜八如加等劫杀军民前军都督佥事何福遣指挥李荣等领兵讨之其子阿沙遁入革失瓦都寨官军赍三日粮深入追之会天大雪众饥疲贼据险不下军乃还

○肇庆府泷水县猺蛮李敬宗等作乱率其党四百余人袭神电卫指挥郭昂战死广东都指挥使司发兵讨之

○复永州府知府余彦诚等十人官初彦诚与齐东知县郑敏定远知县高斗南义真知县康彦民岳池知县王佐安肃知县范志远当涂知县孟廉县丞赵森怀宁县丞苏益休宁县丞甘镛等先后坐事逮狱至是其耆民具列各官善政诣阙以请 上嘉之赐彦诚等袭衣靴钞遣还仍给耆民道里费

○顺宁府土酋阿罗等伏诛先是其土官知府子丘与其叔父猛丘以兵相讎杀至是猛丘死其把事阿罗火头宇求等复梗化相攻击西平侯沐春遣大理卫指挥郑祥李荧等领兵分道征之阿罗等率众拒战祥等攻讨之甚力遂擒阿罗宇求等诛之

○是岁以金筑安抚司上马桥长官司隶贵州军民指挥使司

○赏宁番卫军士一千一百余人布帛绵花初夷寇攻宁番将士婴城固守间出兵击走之故有是命

○赐辽东定辽左等卫并广宁三护卫军士及辽府仪卫司校尉等十万三千五百余人布凡三十四万一千八百疋绵花十五万五千二百斤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三 魏紀五·司马光
  第五十四回 却桓温晋相贻书 灭冉魏燕王僭号·蔡东藩
  第一百四十二回 臧致平困守厦门 孙中山讨伐东江·蔡东藩
  卷二百三·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佚名
  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卷中·佚名
  ●郑氏史料续编卷七·佚名
  六一四 署湖广总督郑大进奏查办违碍书籍板片情形折·佚名
  卷二十八·傅恒
  冯亮传·魏收
  耶律古传·脱脱
  卷二百五十三·杨士奇
  卷一百二十五之二·雍正
  103.马谡失街亭·林汉达
  卷99·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定曲谱卷十二·王奕清

    【南双调仙吕入双调】双调引子真珠帘闲庭昼永慵挑绣【韵】停鍼久【韵】倦聴得蝉声髙栁【韵】年少正风流【韵】喜配合佳偶【韵】女貌郎才真罕有【韵】算总是前縁辐辏【韵】向尊前【句】同乐鸳帏【句】两情相守【韵卧氷

  • 跋·王蕴章

    莼农先生写定《然脂余韵》,邮书使彦宽为跋之。君戢孴斯著,在民国肇造之三年春。寸玑尺锦,尝先取散载涵芬楼各月刊中,一帙才行,寰海欢睹。盖初未杀青,已相传纸贵,前贤左太冲久对君而色愧。乃者排比始竟事,获授

  • 卷五·陈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后山诗注卷五 宋 陈师道 撰 任 渊 注 答晁以道 转走东南复帝城【帝城见前注后山尝游江浙元佑初来京师此句追记其事】故人相见眼偏明【退之诗相见眼偏明】十年作吏仍餬口【作吏见前注顔鲁公帖云一昨

  •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五·黄庭坚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山谷外集诗注>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五 宋 黄庭坚 撰 史 容 注 奉送刘君昆仲 游子归心日夜流【汉高祖纪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南陔香草可晨羞【束广微补亡诗云循彼南陔言

  • 列传第三十六 高允·魏收

    斑允,字伯恭,勃海人也。祖泰,在叔父湖《传》。父韬,少以英朗知名,同郡封懿雅相敬慕。为慕容垂太尉从事中郎。太祖平中山,以韬为丞相参军。早卒。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

  • 卷三百三十一 元豐五年(壬戌,1082)·李焘

      起神宗元豐五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戊寅朔,上謂輔臣曰:「御史分察中都官,事已多矣,又令察舉四方,將何以責治辦?且於體統非是。可罷御史察諸路,官司如有不職,令言事御史彈奏,著為令。」(新紀書:戊寅,罷御史察諸路。)

  • 通志卷一百九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四夷传第四南蛮上南蛮序略 巴郡南郡蛮 板楯蛮 獠 南平獠 东谢蛮 西赵蛮 防柯蛮 兖州蛮 西爨蛮 昆弥蛮 尾濮 木绵濮 文面濮【折腰濮赤口濮附】黑僰濮 松外诸蛮 

  • ●雪交亭正气录卷七·高宇泰

    明鄞高宇泰檗庵撰寅纪檗庵曰:生平读史册,见忠孝仁人事,辄敬之、慕之,以不得亲其人为恨。十年以来,每岁十年以来,每岁叠遘,殆无虚日;乃又掩面顿足,以当吾世亲见之为不幸!则何如畴昔之日,遇其人于数百世之上乎!或曰:『士未食人禄,遁迹

  • 《定性书》译文·程颢

    承蒙张载先生指教,书信告诉我&ldquo;定于本性未能做到静而不动,仍然连累于外界事物&rdquo;。这一论题贤人的考虑其实已经很成熟了,何需小子我再多谈论。然而我也试着思索过,所以斗胆为大家贡献一下说法。所谓&ldquo;定&rd

  •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卷下·佚名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阿难陀此孔雀咒王。是毗钵尸如来正遍知者随喜宣说。即说咒曰。  怛侄他頞喇滞羯[口*束*頁]滞末睇末柁跋达泥(去)阿伐丽摄伐丽睹囇睹囇部囇部囇摄伐丽钵拏摄伐囇呼主呼主呼止呼止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五·吹万广真

    嗣法孙灯来重编法语示慧岳禅人大道绝同任向西东石火莫及电光罔通此临济老人语若论此事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为甚么有凡有圣有智有愚有得有不得似不可谓之同若能凡圣情尽智愚见销得失关破任运无碍又不可谓之异到斯境界同则

  • 雍正四川通志·黄廷桂

    四十七卷首一卷,清黄廷桂纂修。黄廷桂(1691-1759),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以世荫起家,历任宣化总兵,四川提督,甘肃巡抚,两江、四川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年(1755)任陕甘总督,时值清军入新疆平阿睦尔撤纳及大小和卓

  • 通雅·方以智

    明清之际方以智著。五十二卷。另卷首三 卷。1639年已有草稿,1643年修改完毕,最后“缀集”於 流离岭南期间。1664年于福建建宁初刻,四十卷。该本 已佚。今见最早刻本为康熙丙午(1666)夏日龙眠(在桐 城境内)姚文燮作序

  •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佚名

    经名: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系摘录《大有妙经》而成。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其《青童大君传》与《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中的 《太上道君守元丹上经》同;其《洞真素灵中经》中

  •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叙·陈景元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北宋陈景元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作者自序,自称幼年出家访道,老归茅山,欲诵《大洞真经》。因原经文字讹谬,「遂将前辈修习之本及茅山藏本比对隐书,辄撰音义,兼疏同异,粗解所

  • 庚申年陈墓镇记略·陆云标

    详记咸丰十年(1860 年)太平军时史实。

  • 孔子传·钱穆

    钱穆撰。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7年初版,列入《沧海丛刊》。书稿完成于1974年,因审议者认为“不得认易传非孔子作”,搁置逾十三年。作者认为司马迁《孔子世家》真伪混杂,次序颠倒,后人之孔子新传或失之贪多无厌,或失之审

  •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元晓

    佛典注疏。唐新罗僧元晓撰。一卷。是三国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的注释书。开四门:(1)“初述教之大意”;(2)“次简经文之宗致”;(3)“举人分别”;(4)“就文解释”(缺文)。第三门又分为二:“初约三聚众生分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