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十三

洪武元年闰七月己亥朔遣使犒北征将士

○庚子大将军徐达等率师发汴梁徇取河北州县时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是日次安丘遣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等取卫辉元守将平章龙二弃城走彰德

○元降将乔佥院叛于济南乔佥院者福建解象官初航海至山东吴元年十二月大将军时驻师济南因来降至是复作乱指挥陈胜杨春讨平之斩首三千余级

○指挥使曹兴才率兵攻苏九畴山寨九畴据炭山自固兴才连破其小隘六处是夜九畴弃栅而遁兴才追击之九畴走死获其子瓛以归余党悉平

○夜有流星大如盏青白色起自天津东北行至云中没

○辛丑大将军徐达等师至淇门镇参政傅友德以获嘉县尹胡仲信来见达命仲信从镇抚王处仁守卫辉

○壬寅遣使往徐州赐参政陆聚文绮三十四匹银三百两酒五百尊又以文绮银椀各二百给赐将士之有功者

○癸卯大将军徐达师至彰德元平章龙二复出走同知陈某等诣军门降以右丞梅思祖统和阳卫兵守之明日龙二部将杨义卿以船八十艘来归

○甲辰诏自汴梁至宿州立十站每站置马二十四

○乙巳大将军徐达等师至磁州遣人诣虢州召指挥王臻还兵守漳河明日达师至邯郸元守将遁去

○丁未  上至自汴梁

○大将军徐达等师至广平元平章周昱先弃城遁大军驻城中邯郸县尹都文玉率耆老二十四人来降是日右丞薛显获元貊邦杰部将侯佥院至言邦杰兵为扩廓帖木儿所败其军士妻子在赵州者悉为豁鼻马所虏

○慈利军民宣抚使夏克武等贡方物授克武中书断事覃垕湖广理问

○己酉大将军徐达等师次临清遣人诣东昌趣都督同知张兴祖等以师来会又檄守乐安指挥华云龙将兵从征

○徵天下贤才至京授以守令厚赐而遣之  上语中书省臣曰治国家以德贤为先贤者天下之望也然布衣之士新授以政必有以养其廉耻然后可责其成功洪范曰既富方榖此古人之良法羙意也

○庚戌参政傅友德游骑获元将李宝臣都事张处仁遂以为向导达因遣友德开道以通步骑都督副使顾时浚闸以通舟师

○诏定军礼中书省臣会诸儒臣议古者天子亲征所以顺天应人除残去暴以安天下自皇帝习用干戈以征不享此其始也周制天子亲征则类于上帝宜于大社造于祖庙祃于所征之地及祭所过山川师还则奏凯献俘于庙社后世又有宣露布之制若遣将出师则授以节钺亦告于庙社祃祭旗纛而后行宋又有祭告武成王之礼归则奏凯献俘然后天子论功行赏于是历考旧章定为亲征遣将诸礼仪奏上诏并从之

○皇帝亲征告祭天地庙社仪前期择日祭告天地宗庙大社  皇帝服武弁乘革辂备六军具牲币作乐皆行三献礼其仪与祀天地时享庙社同

○祃祭仪前期  皇帝清斋一日大将及陪祭官以下皆如之设  皇帝大次于庙庭之东皇太子次于大次之东设省牲位于南门外前一日导驾官同太常卿导驾诣大次太常奏中严  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太常奏外办引  皇帝至省牲位廪牺令牵牲过御前省讫牵诣神厨太常奏请诣神厨视鼎镬涤溉讫遂烹牲驾还大次所司洒扫执事设军牙六纛神位于庙殿中之北军牙在东六纛在西设笾十二于神位东三行西上豆十二于神位西三行东上簠簋各二于笾豆间簠东簋西铏三登三于笾豆前俎三于登铏前香案于俎前爵坫于香案前沙池于爵坫前酒尊所于殿庭东币篚位于酒尊北爵洗位于酒尊前御洗位于酒尊南瘗坎于神位西北设席于坎位前上置酒并碗五鸡五以俟酹神设  御位于庙庭之南正中北向大将及陪祭官位于  御位南文东武西重行北向设御史位于香案前左右赞礼位于御史南东西相向传赞赞引之位次之祭日清晨建牙旗六纛于各神位后执事者各实祭物于器置祝版于神位右陈牲俎于案乐工及司尊执爵等执事及陪祭诸将各服其服入就位太常卿奏中严  皇帝服武弁服又奏外办遂同导驾官导引  皇帝自左南门入至位北向立赞礼唱迎神太常奏鞠躬乐作皇帝鞠躬再拜兴乐止在位皆鞠躬再拜兴赞礼赞奠币行初献礼太常奏请诣盥洗位搢圭盥帨讫出圭请诣爵洗位搢圭执爵官以爵进太常奏请受爵涤爵拭爵讫以授执爵官再进爵亦如之出圭请诣酒尊所搢圭执爵官以爵进太常奏请受爵司尊者举幂酌醴齐讫以授执事者再进爵一如之出圭太常奏请诣军牙神位前爵币前行  皇帝升庙坛乐作至神位前奏跪搢圭三上香奠币三祭酒奠爵出圭乐止读祝官跪读祝于神位右讫兴以祝版置于坫太常奏请俯伏再拜乐作  皇帝俯伏再拜兴乐止诣六纛神位前礼同复位亚献中献不读祝余皆如之讫赞礼唱饮福受胙太常奏请诣饮福位奏鞠躬再拜乐作  皇帝鞠躬再拜兴乐止奏跪搢圭饮福受胙讫出圭奏俯伏兴再拜乐作  皇帝俯伏兴再拜讫乐止复位赞礼唱彻豆乐作掌祭官各彻豆唱赐胙  皇帝不拜陪祭官皆再拜赞礼唱送神太常奏请鞠躬再拜乐作  皇帝鞠躬再拜兴乐止陪祭官皆再拜赞礼唱望燎执事官各以祝币掌祭官取馔俱诣燎所太常奏请望燎赞礼唱可燎东西各二人以炬燎执事杀鸡剌血于酒碗中酹神燎半奏礼毕  皇帝还大次解严

○祭所过山川仪与祃祭同但岳镇海渎则用大牢其次用少牢又次用特牲若行速则用酒脯而已祭器止设笾豆各一行礼则以礼官赞之祭毕则望瘗不用鸡酒

○凯还告祭庙社仪与出师同  皇帝率诸将以凯乐俘馘陈于太庙之南门外大社之北门外然后以付刑部

○遣将出师授节钺礼仪前期拱卫司设大将军次于午门外兵部官备节钺陈于奉天殿内架上内使监设御座于殿中侍仪司设大将军拜位于丹墀中道稍西又设受节钺位于御前俱北向设内赞位及授节钺官位受节钺执事位于大将军受节钺位之北东西相向百官侍立位于文武楼之北东西相向通班赞礼位于大将军丹墀拜位之北通班在西赞礼在东引大将军二人位于通班之次其余侍卫陈设如朝会仪是日鼓初严侍仪导从官入迎车驾次严文武官具朝服入侍立位大将军朝服入立候于丹墀之西北所部将士鼓吹皆候于午门外鼓三严  皇帝服武弁服出乐作升座乐止鸣鞭卷帘报时讫引班引大将军就丹墀拜位赞礼唱鞠躬拜乐作四拜兴乐止引大将军由西陛升西门入内赞接引至御前唱鞠躬乐作再拜兴乐止唱跪搢笏大将军跪搢笏授节钺官取节钺至御前跪承制兴立于大将军之东北宣制位先授节次授钺大将军以次受讫以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立于西唱出笏俯伏兴乐作大将军出笏俯伏兴复再拜乐止自西门出执节钺者前行至位分立于左右乐作赞礼复唱鞠躬四拜兴礼毕乐止  皇帝兴乐作还宫乐止大将军出勤所部建旗帜鸣金鼓正行列擎节钺奏乐前导百官以次送出

○遣将告祭庙社仪与遣官奏告庙社礼同就命大将以牲币行一献礼师还则陈凯乐俘馘于庙社门外而祭告之与出师祭告仪同

○祭武成王庙仪前期二日有司设大将以下次及省牲位于庙南门外前一日大将及诸将陪祭官诣庙所致斋执事者于斋所肄仪大将省牲廪牺令牵牲自东过大将军前省讫诣神厨视鼎镬涤溉遂烹牲大将还斋所执事者洒扫陈设至日清晨读祝官于大将幕次佥祝版执事实祭物于器讫大将以下具服入就位赞礼赞拜大将以下皆再拜讫赞引引大将诣盥洗所盥帨讫诣武成王神位前搢笏上香奠币出笏再拜兴诣配享神位前如前仪复位赞礼唱进俎赞引复引诣武成王神位前搢笏进俎配位前亦如之复位赞礼唱献官行礼赞引引诣爵洗所赞搢笏受爵涤爵拭爵以授执事者出笏诣酒尊所搢笏受爵酌酒以授执事者引诣神位前赞跪搢笏受爵三祭酒奠爵读祝官读祝讫大将兴再拜诣配位前如之复位初大将行礼时赞引引分献官各诣两庑神位前分献如正献礼讫赞饮福受胙引大将诣武成王神位前跪搢笏饮福酒受胙出笏兴再拜复位彻豆赞赐胙正献官免拜分献以下皆再拜赞礼唱望燎执事者以祝币诣燎所大将望燎燎半赞礼毕以次出

○祃祭军牙六纛仪与祭武成王同但奠币行三献礼大将初献次将亚献终献不进熟

○大将奏凯仪先期大都督以露布闻大将未至前一日所司设大将次于午门外内使监官陈御座于午门楼上前楹当中南面侍仪司设大将拜位于楼前北向诸将位于大将之后文武百官位于诸将之南文东武西奏凯乐位于大将位前协律郎位于奏凯之北司乐位于协律郎之南俱北向赞礼位于楼前大将拜位之北文武官侍立位于两傍诸将侍立位于文武班之北俱东西相向大将侍立位于诸将之北东向引班舍人位各于所引官之北东西相向又设献俘位于楼前少南献俘将校位于献俘位北刑部尚书奏位于将校之北皆北向又设刑部尚书受俘位于献俘位西东向设露布案于内道正中南向受露布位于案东西向承制位于案东北西向宣露布位于文武班之南北向至日侵晨大将以下入就侍立位  皇帝常服乘舆出升楼即御座侍卫如常仪大将以下就拜位赞拜大将以下皆四拜退就侍立位赞奏凯乐协律郎执麾引乐工就位司乐俛伏跪请奏凯乐协律郎举麾鼓吹振作遍奏乐曲其曲随事撰述乐止司乐跪唱谨奏乐毕协律以下以次退凯乐初奏将校引俘俟立于兵仗之外乐毕赞宣露布承制官承旨以露布付受露布官引礼引受露布官诣露布案跪受由中道南行以授宣露布官宣讫将校引俘至位刑部尚书跪奏曰某官某以某处所俘献请付所司奏讫退就受俘位俟旨其就刑者立于西厢东向以付刑官其宥罪者楼上承制官宣旨曰有敕释缚楼下承传宣旨释讫赞礼赞所释之俘谢恩皆四拜呼万岁者三将校以所释俘退如有所赐就宣旨赐之大将以下就拜位皆四拜搢笏舞蹈山呼万岁者三出笏复四拜乃出文武官就位四拜搢笏舞蹈山呼如常仪复四拜班首稍前跪称贺致词讫俯伏兴复位及众官复四拜礼毕乘舆降楼还宫百官以次出

○论功行赏仪前期内使监陈御座香案于奉天殿如常仪尚宝司设宝案于殿中侍仪司设诏书案于宝案之前诰命案于丹陛正中之北设皇太子诸王侍立位于殿上之东北设承制位于殿上之东宣制位于丹陛诰命案之北吏部户部礼部尚书位于殿上之东南设大都督府兵部尚书位于殿上之西南应受赏官拜位于丹墀中序立位于丹墀西南受赏位于诰命案之南受赏执事位于受赏官序立位之西每官用捧诰命捧礼物各一人俱北向余陈设如朝会仪是日鼓三严执事官各就位  皇帝服衮冕御舆以出乐作升座乐止卷帘鸣鞭报时讫皇太子诸王具衮冕自殿东门入乐作至殿内侍立位乐止受赏官入就拜位乐作四拜乐止承制官跪承制由殿中门出吏部户部礼部尚书由殿西门出立于诰命案东承制官至丹陛中南向称有制受赏官皆跪宣制曰朕嘉某等为国建功宜加爵赏今授以某职赐以某物某恭承朕命宣毕受赏官俯伏兴乐作再拜乐止行赏受赏官第一人诣案前跪搢笏吏部尚书捧诰命户部礼部尚书捧礼物各授受赏官受赏官以授左右出笏俯伏兴复位余官以次受赏讫承制官吏部尚书等俱至御前复命退复位乐作受赏官皆再拜乐止搢笏鞠躬三舞蹈呼万岁者三出笏俯伏兴乐作复四拜乐止礼毕  皇帝兴乐作至谨身殿乐止皇太子诸王还宫受赏官及文武官以次出至午门外以诰命礼物置于龙亭用仪仗鼓乐各送还本第明日进表称谢如常仪

○壬子副将军常遇春进兵取德州克之擒元参政哈剌马纳

○癸丑平章韩政都督副使孙兴祖俱以师会临清于是大将军徐达率马步舟师北上命韩政守东昌并镇抚临清达师至德州常遇春张兴祖及指挥高显毛骧程华等俱以师会

○丙辰官军攻大行山玲珑等四寨拔之明日又功破牛心寨擒元佥院陈天祐等一十九人斩之

○以高邮府为州隶扬州府置高邮守御千户所

○戊午大将军徐达等师至长芦元守将左佥院遁去命指挥费子贤等守之达遂趋清州下之遣人谕子贤分兵守清州

○辛酉襄阳卫指挥王遇成督兵进攻光石脑寨驻营小西门令千户张佐攻其大西门又遣兵据卧羊岭断其水道吴兴卫居指挥攻茶芽山寨据其涧夜三鼓分兵拔其五栅其知院何政退保光石脑山尖寨又明日官军进攻破之擒伪副枢张成同佥刘敬等六十一人斩之获军士二千九百余人驼马牛羊三千二百余头于是叶舞阳鲁山等县相继降附

○大将军徐达等师至直沽获其海舟七艘作浮桥以济师达又令副将军常遇春都督同知张兴祖各率舟师并河东西以进令步骑尊陆而前元丞相也速等捍御海口望风奔遁元都大震

○广东何真率其官属入朝诏授真江西行省参政  上谕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流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  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之人始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  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  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用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古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

○癸亥大将军徐达等师至河西务元平章俺普达朵儿只进巴率兵迎敌我师与战大败之擒知院哈剌孙及省院将校三百余人获马六百匹船百余艘粮二千六百石平章达朵儿只进巴等遁去达进兵至通州营于河东岸常遇春营于河西岸乙丑达命卫吏田中为通州判官摄州事括粮得四千五百石元国公知院卜颜帖木儿等率兵出都城来御战遇春败之擒卜颜帖木儿及副枢也先迭儿脱脱帖木儿获马四百匹船百余艘国公五十八遁去是日晡时日有晕丙寅达率诸军入通州城指挥华云龙以兵来会是夜三鼓元主及其后妃太子开建德门北走

○平章李文忠率师攻破清流宁化诸山寨获金子隆及其余党闽地悉平

○诏免苏州府吴江州水灾田一千二百三十七顷有奇粮四万九千五百石广德太平宁国三府和滁等州旱灾田九千六百余顷粮七万六千七百三十余石

○丁卯  上谓侍臣宋濂等曰自古圣哲之君知天下之难保也故远声色去奢靡以图天下之安是以天命眷顾久而不厌后世中才之主当天下无事侈心纵欲鲜克有终至如秦始皇汉武帝好尚神仙以求长生疲精劳神卒无所得使移此心以图治天下安有不理以朕观之人君能清心寡欲勤于政事不作无益以害有益使民安田里足衣食熙熙皞皞而不自知此即神仙也功业垂于简册声名流于后世此即长生不死也夫恍惚之事难凭幽怪之说易惑在谨其所好尚耳朕常夙夜兢业以图天下之安其敢游心于此濂对曰  陛下斯言足以祛千古之惑也

○太将军徐达命都督副使孙兴祖督军士修筑通州城

○戊辰  上与侍臣观古帝王画像因论其贤否得失至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则展玩再三谛视久之至隋焬帝宋徽宗则速阅而过曰乱亡之主不足观也至后唐庄宗笑曰所谓李天下者其斯人欤上下之分渎至于此安得不亡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司马迁
  卷九十四 匈奴传第六十四·班固
  卷十六·毕沅
  卷八两朝椒难纪略·刘若愚
  卷之一百六·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九十四·佚名
  ◎佥事韵事·李定夷
  七十二 曹寅奏报朱三太子在鲁获解摺·佚名
  ●郑氏史料续编卷九目录·佚名
  一○八三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遵旨议叙四库馆各项人员折·佚名
  六三五 军机大臣奏将萨载等解到程树榴家谱诗本缴进销毁片·佚名
  五、引用书目·周天游
  史记集解卷五十八·裴骃
  一六〇、孔丛子载孔子顺事迹辨·钱穆
  钦定南巡盛典卷十八·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一·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三十一嘉善曹庭栋编雪篷诗藳姚镛字希声一字敬庵号雪篷剡溪人嘉定间举进士为吉州判官以平寇论功不数年擢守章贡尝令画工貎巳像骑牛于防谷间郡人赵东野题句云骑牛无笠又无蓑防陇横冈到处过暖日

  • 越绝卷第二·袁康

      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   昔者,吴之先君太伯,周之世,武王封太伯于吴,到夫差,计二十六世,且千岁。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后二世而至夫差,立二十三年,越王句践灭之。   阖庐宫,在高平里。   

  • 卷三十九·吴广成

      宋宁宗庆元元年、夏天庆二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  使人为武节大夫王彦才、宣德郎高大节。  夏四月,贡马于金,不受。  金故事:西北诸国岁贡马八百区。时完颜宗道除西北路招讨使,辞不受。诸部皆免。纯佑遣使谢。 

  • 第三十四回 踵事增华正式受任 争权侵法越俎遣员·蔡东藩

      却说中华民国二年十月十日,正值国庆令节,全国行庆祝礼,又经袁总统正式莅任,越觉锦上添花,喜气洋溢。老袁强迫选举,正为此日。当由国务院通告礼节,定于十月十日上午十时,前称国庆为双十节,此次应改呼三十节。大总统正式就

  • ●卷六。恩叙一·梁章钜

    乾隆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庄亲王允禄等奏:臣等因总理事务,荷蒙天恩,交部议叙。查总理事务差委办事之侍郎纳延泰、班第,学士索柱,并办事官员等,多系从前在办理军机处行走之员,复在总理处效力行走,俱各小心谨慎,黾勉办公,并无过失,应

  • 读礼通考卷五十七·徐乾学

    丧仪节二十老疾居丧曲礼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丧乃比于不慈不孝【注胜任也疏不胜丧谓疾不食酒肉创疡不沐浴毁而灭性者也不留身继世是不慈也灭性是违亲生时之意是不孝也比者此灭性本

  • 武宗外纪原文·毛奇龄

    《武宗外纪》者,仿《汉武外传》而为之也。夫《汉武外传》与《本纪》不同,是故外之。今所纪皆实录中事而亦以为外,曰:以予观于同馆之为史者,其为《武宗纪》,不忍斥言人主之过,凡《实录》所载,诸可鉴事,皆帙而不录。夫史以垂鉴,不

  • 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朱友谦传·欧阳修

    朱友谦字德光,许州人。起初名简,在渑池镇当士卒,有罪逃走,在石濠、三乡之间抢劫,商人、行路人生命财产都受威胁。过了一段时间去当陕州军校。陕州节度使王珙,为人严厉残酷,和他弟弟王珂争当河中节度使,战败后牙将李..与友谦商

  • 二十九年·佚名

    (丁卯)二十九年大明正統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甲子朔,百官行望闕禮于景福宮,又詣時御所,進表裏鞍馬,諸道進箋。1月3日○丙寅,命還給盧重禮職牒。司諫院啓:「重禮於中宮大漸之時,奉藥不謹,罪不容貸,請收是命。」上曰:「重禮,旣已懲矣

  • 卷十六·王鸿绪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十六都人士之什二之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叶音亡】集传赋也都王都也【郑氏康成曰城郭之域曰都○孔氏颖达曰举都邑者以都邑之人近政化有道先被其德也】

  •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1)·戴圣

    ——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 【原文】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2)而叮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民俗。故先王著其教焉(3)。 【注释] ①本节选自《乐记·乐施》。②乐:喜爱,爱好。③著:设立,建立。 【译文】 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序品第一之二  尔时金刚手菩萨。告自明王众言。汝等今者集会于净光天释迦牟尼佛所。今此明王具忿怒相。与摩贺努底等奉其教敕。各将眷属一念之间皆来集

  • 菩提行经卷第三·龙树

        圣龙树菩萨集颂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菩提心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六  佛喜精进增  安住禅定意  慜彼散心人  烦恼芽间住  我今知身心  不

  • 医闾集·贺钦

    明代诗文别集。贺钦(字克恭)著。贺钦子贺士谘所编。先有嘉靖九年(1530)阴成文的刻本,卷内题“后学兵部主事海盐郑晓参定,后学兵部主事常郡唐顺之重校”。集前有嘉靖八年李承勋序。凡9卷。前3卷为言行录,4至7卷为存稿,

  • 孙公谈圃·刘延世

    北宋刘延世录孙升所谈而成书。凡三卷。有明覆宋刊本、 《百川学海》本、 《稗海》本、 《学津讨原》本、 《说库》本等。另《说郛》、 《历代小史》等本不全。孙升,字君孚,高邮人。元祐间任中书舍人,绍圣初受党籍牵累,贬

  • 游宦纪闻·张世南

    宋代笔记。宋张世南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十卷。有《稗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说郛》本、《宋人百家小说》本、宋人《笔记小说大观》本、《四库全书》本。现有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理的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