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引用书目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影宋本

唐白居易宋孔传白孔六帖明版初印本

唐魏征等隋书经籍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近人余嘉锡余嘉锡论学杂着中华书局排印本

清孙志祖谢氏后汉书补佚民国廿年南京国学图书馆石印本

清汪文台七家后汉书光绪八年镇海林氏刊本

刘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

宋赵明诚金石录嘉业堂丛书本

今人刘起釪尚书与历代石经史学史研究八三年第三期

梁萧统昭明文选中华书局影胡克家本

晋司马彪续汉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唐杜佑通典万有文库本

宋程大昌演繁露津逮秘书本 

汉蔡邕独断古今逸史本

宋任广书叙指南墨海金壶本

隋虞世南北堂书钞孔广陶本陈禹谟本俞安期本清顾氏艺海楼大唐类要钞本

唐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排印本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宋孙逢吉职官分纪清钞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清黄奭黄氏书逸考民国二十三年朱长圻补刊本

清黄奭知足斋丛书道光中家刻本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清惠栋后汉书补注丛书集成本

晋袁宏后汉纪康熙蒋国祚蒋国祥刊本

汉班固等东观汉记四部备要本

周礼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清王谟谢承后汉书钞清刻本

宋吴淑事类赋崇正书院本

清姚之骃后汉书补逸康熙柏筠书屋刻本清徐友兰钞本(蔡元培校) 

日铃木启造诸家后汉书列传辑稿早稻田大学学术研究一九七○──一九八二年计十一期连载(未完) 

金王朋寿类林杂说爱日精庐钞本嘉业堂丛书本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海山仙馆丛书本

宋高承事物纪原丛书集成本

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宋王益之西汉年纪丛书集成本

宋晏殊晏公类要北京图书馆藏影美原版缩微卷

明陈耀文天中记明万历刻本

宋佚名锦绣万花谷南陵徐乃昌校藏明刻本

诗经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梁顾野王玉篇古逸丛书本

汉应劭风俗通义四部丛刊本

今人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

宋高似孙纬略墨海金壶本

宋佚名翰苑新书明钞本

清孙星衍汉官六种四部备要本

晋李瀚蒙求集注津逮秘书本佚存丛书本

清周亮工同书清顺治周氏楼林刻本

宋洪适隶释清刻本

宋洪适隶续清刻本

清叶德辉书林清话清刻本

鲁左丘明春秋左氏传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刘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四部丛刊本

宋高似孙史略古逸丛书本

宋潘自牧记纂渊海明万历年间胡维新刊本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中华书局排印本

汉蔡邕蔡中郎集四部丛刊本

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今人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出版

论语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唐瞿昙悉达开元占经四库全书本

晋常璩华阳国志四部丛刊本

尚书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尔雅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明余寅同姓名录明万历刻本 

宋张淏云谷杂记说郛本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排印本

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潜研堂全书本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排印本

宋孔平仲珩璜新论墨海金壶本

宋王楙野客丛书稗海本

宋王十朋苏诗注四部丛刊本 

今人钱锺书管锥篇中华书局出版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影印本

清洪贻孙史目表民国石印本

宋张有复古编江宁局本

唐刘赓稽瑞丛书集成本

清罗振玉鸣沙石室古籍丛残民国初影印本

宋王应麟困学记闻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宋王应麟玉海杭州局本

宋赵德麟侯鲭录知不足斋丛书本

唐颜师古匡谬正俗艺海珠尘本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雍正重刊本

明何孟春余冬序录清刻本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学津讨原本

唐韩鄂岁华纪丽学津讨原本

宋罗泌路史发挥四部备要本

孝经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鲁左丘明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今人许逸民初学记索引中华书局出版

近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同治九年江宁局补版本

清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光绪三年崇文书局本

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出版

春秋谷梁传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魏徐干中论四部丛刊本

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宋高似孙子略津逮秘书本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影印本

清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上海图书馆藏稿本缩微卷

清王仁俊经籍佚文上海图书馆藏稿本缩微卷

唐张●龙筋凤髓判学津讨原本

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宋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清周明泰后汉县邑省并表二十五史补编第二册

唐刘知几史通清浦起龙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宋郑樵通志略四部备要本

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四部丛刊本

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中华书局出版

周易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春秋公羊传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近人卢弼三国志集解古籍出版社本

孔丛子四部丛刊本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商务印书馆出版

琱玉集丛书集成本

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出版

礼记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近人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出版

汉王符潜夫论四部丛刊本

隋陆法言广韵古逸丛书本

清徐灏说文段注笺石印本

近人黄侃说文同文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文笺识四种本

晋崔豹古今注四部丛刊本

清沈家本诸史琐言沈寄簃先生遗书本

近人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中华书局出版

清赵一清三国志注补广雅书局本

清侯康后汉书补注续丛书集成本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四部丛刊本

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宋祝穆事文类聚乾隆积秀堂刻本

仪礼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汉刘安淮南子四部丛刊本

明张自烈正字通康熙清畏堂本

清沈钦韩后汉书疏证浙江书局本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华书局排印本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世界书局本

猜你喜欢
  载记第十二 苻洪 苻健 苻生 苻雄 王堕·房玄龄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柯劭忞
  卷八十五 西秦録一·崔鸿
  卷三·张预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九百三十七·佚名
  今献备遗卷三十九·项笃寿
  五十二 曹寅奏江宁上江雨水粮价摺·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六十一·阿桂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三·来保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佚名
  翰苑羣书卷十一·洪遵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暮年有感·梁漱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彭定求

        卷290_1 【送别】杨凝   樽酒邮亭暮,云帆驿使归。野鸥寒不起,川雨冻难飞。   吴会家移遍,轩辕梦去稀。姓杨皆足泪,非是强沾衣。   卷290_2 【送客东归】杨凝   君向古营州,边风战地愁。草青缦别路,柳亚

  • 卷37 ·佚名

    陈襄 金华山人 幽居倚翠峦,尘事不相干。 天地醉来小,琴棋静里欢。 雨苔春径绿,风竹夜窗寒。 若问长生术,金炉有宝丹。 陈襄 经武夷山 万叠层峦接远空,瑞云晴霭气溶溶。 高于太华五千仞,秀出

  • 序·程俱

    进麒台故事申省原状 朝奉大夫守秘书少监程俱奏:「窃见车驾移跸以来,百司文书,例从省记,按以从事,蠹敝或生。日者朝廷复置秘书省,稽参旧章,稍储俊造,而臣滥膺盛选,待罪省贰。窃以谓典籍之府,宪章所由,当有记述,以存一司之守。辄采

  • 大事记续编卷一·王祎

    汉孝武皇帝征和四年春正月帝幸东莱欲浮海求神仙羣臣谏弗听大风海涌而止【以通鉴目録稽古録修】二月丁酉雍县无云如雷者三陨石二【以本纪修】三月帝耕于钜定【以本纪荀悦汉纪稽古録修】解题曰武帝一纪征伐宫室祭祀诗乐

  • 第二章 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其附带问题·陈寅恪

    大凡为人作传记,在中国典籍中,自司马迁班固以下,皆首述传主之姓氏名字。若燕北闲人之儿女英雄传,其书中主人何玉凤,至第壹玖回“恩怨了了慷慨捐生,变幻重重从容救死”之末,始明白著其姓名。然此为小说文人故作狡狯

  • 卷八十七·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八十七宋 赵汝愚 编礼乐门宗庙上上仁宗乞亲行祫飨大礼  富 弼臣谨按天地宗庙社稷皆为大祀自古天子亲祠之其间尊与亲兼之者惟庙焉国朝崇奉祭祀严而不渎每三岁天子必亲行南郊之祀其於事天

  • 卷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二十八重乞圣明览本顾问疏【隆庆三年】 温 纯臣读易至泰而曰坤上乾下至否而曰乾上坤下乃知君臣与天地等天地交而後化工可成君臣交而後万几可理自昔圣帝明王以及我朝或宪老或乞言或顾问或

  • 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三吉礼宗庙嵗四时飨太庙之礼孟春于上旬诹吉夏秋冬于孟月朔先三日礼部尚书一人诣牺牲所眂牲如仪右眂牲是日昩爽太常寺卿率属恭进斋戒牌铜人于乾清门均如郊祀仪皇帝乃斋于大内斋宫王公百官各

  • 卷六十二·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六十二宋 徐天麟 撰刑法二疑谳高皇帝七年制诏御史狱之疑者吏或不能决有罪者久而不论无罪者久系不决自今以来县道官狱疑者各谳所属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之所不能决者皆移廷尉廷尉亦当

  • 卷二十三、雍正清察·黄鸿寿

    世宗雍正元年,春正月,颁谕旨十一道,训饬督抚提镇以下文武各官。帝在藩邸四十馀年,于人情世态,无不洞悉。见当日政治腐败,达于极点,慨然思有以整饬之,故即位即首颁振肃纪纲之诏。 二月,甄别翰林詹事官不职者,勒令解退。 禁部员

  • 卷十五·李光坡

    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十五安溪 李光坡 撰大傳第十六註曰記祖宗人親之大義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方氏曰此禘也以其非四時之常祀故謂間祀以其及祖之所自出故謂追享以其比常祭特大故謂大祭以其猶事

  • 卷二十·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二十公食大夫礼第九之二宰夫授公饭粱公设之于湇西宾北面辞坐迁之正义郑氏康成曰既告具矣而又设此加也迁之迁而西之以其东上也【贾疏下宰夫膳稻于粱西是以

  • 卷二十五·佚名

    △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五复次无边慧。我念往昔过二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出现世间。号曰月灯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甘露。国名清净。彼佛世界。颇梨所成。常有光明。遍照其土。若

  • 菩萨戒义疏卷下·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十重此下第二正说段也。文为二。先明十重。次四十八轻。初三章。一总标。二别解。三总结也。第一杀戒十重之始。若声闻非梵行在初者。人多起过故。地系烦恼重故制之。杀虽性罪出家人起此罪

  • 金匮发微·曹颖甫

    《金匮要略》注本。曹家达(颖甫)注。作者之注文力求结合个人临床心得,予以提要钩玄,分析精义,并针对《金匮》原文存在错讹或脱漏予以校订,并纠正了前人一些错误或释义不当的注解。此书初刊于1936年,1956年上海千顷堂

  • 南明史料·佚名

    本书(四册四七六面二八五、六○○字)分四卷,系由「明清史料」甲编、乙编、丁编、戊编及己编选辑清初敉平南明江、浙、皖、赣等省抗清运动有关档案而成。当年南明之坑清,由福、鲁、唐、桂诸王相继监国、继统与之相持;东南各

  • 灌畦暇语·佚名

    一卷。作者不详。根据书中记载,作者自称老圃。在唐太宗一条,独称臣、称为皇祖,可知其为唐人。又该书引韩愈诗二章,云“后来岂复有如斯人”,则知为中唐以后时人。在《灌畦暇语·自序》里,作者自称“早年血气未定,铺方纸,运寸管

  • 敕修百丈清规·德辉

    凡八卷。略称敕修清规、百丈清规。元朝东阳德辉编,全悟大訢及学业沙门等共校正。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元朝至元二年(1336),蒙顺宗之敕,德辉乃重编百丈古清规,于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对照参考古清规、校定清规、备用清规和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