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相传吴淞间,有巨蜃吐珠之异。崇明与吴淞相隔百里,一水相望,海上屡见珠光,见则数日内必有风雨。其色紫赤,上烛霄汉,倏忽开阖,不可名状。其光若此,珠之大不知凡几,蜃之巨更不知凡几也。海舟篙师,长得见之。见光而已,不见珠与蜃也,谓之野火。见则三二年中,其地必有涨沙,成沃壤焉,屡验不失。

考之志乘,唐武德中,海上巨蜃吐气成紫云,即有涨沙,名以天赐,实为崇邑所自始。天蜃楼海市,皆幼境也,乃至涨沙,因而置邑,则真而非幻矣。龙之灵可以兴云雨,蜃之气更能拓幅员。充类至义,则夫鳌戴四维,知非谬悠之说矣。

昔人以诗得名,如崔鹦鹉、郑鹧之类,载籍多有,唯闺秀殊仅见。长洲李纫兰著有《生香馆集》,其《秋雁》诗最佳,名李秋雁,见钱塘陈云伯《颐道堂》诗自注,《秋雁诗》二首云:无端燕市起悲歌,带得商声又渡河。

千里归心随月远,一年愁思入秋多。

水边就梦云无影,天际惊寒夜有波。

屈宋风流零落尽,那堪重向洞庭过。

又:谁倚高楼一笛横,凭空吹落苦吟声。

能鸣未必真为福,有迹多嫌累此生。

入世岂容缴避,就人终觉羽毛轻。

越凫楚F33从题品,识字何曾为近名。

见完颜恽珠《闺秀正始集》。又长洲陈琳箫《秋雁》二首云:洞庭昨夜逗微霜,回首天涯合断肠。

蹩眼无非黄叶渡,安身除是白云乡。

流年逝水催何速,病翮西风怯乍凉。

一宿荒池菱芡密,双栖犹得傲鸳鸯。

又:一行秋影渡银河,又向沧江尾棹歌。

缴有人何太急,稻粱昔岁已无多。

忽惊葭苇花如雪,正是关山月始波。

早识天南萧瑟甚,回峰斗绝悔经过。

其第二首,用纫兰第一首韵,当是纫兰嘱和之作,诗亦工力悉故。

《正始集》撰录钱塘江允庄诗,有《秦沟粉黛砖砚歌》,序云:皖泾某氏藏古砚,澄泥也。红白青翠,斑剥错落若珠玑,上有建业文房印,余忠宣铭注,以为秦阿房宫沟,宫人倾粉泽脂水所成,诚异物也。纪之以诗,句云:“四园错落珠玑细,粉晕斑斑黛痕翠。临波想见卷衣人,玉姜艳逸文馨丽。”

曩余藏《绝妙好词》初印本,每词皆用脂粉相和圈断句,自始至终,不遗一阕。盖出闺人手笔,香艳绝伦。惜不获与此砚并陈几案间也。汪允庄,陈云伯子裴之室,著有《自然好学斋诗集》,曾选《明人三十家诗》。

秦淮古佳丽地,楼台杨柳,门巷枇杷,丁明季称极盛。李香君以碧玉华年能择人而事,抗却奁之义,高守楼之节,侠骨柔情,香艳千古。康熙间,曲阜孔东塘撰《桃花扇》院本以张之。唯其兼通词翰,则向来记载,未之前闻。《正始集》有香君诗一首,亟录如左,《题女史卢允贞寒江晓泛图》: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

不知何处烟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

唐王之涣《出塞》诗,可作长短句读。彼特七绝,随意读作长短句,词谱固无是调也。《正始集》有张芬《寄怀素窗陆姊》七律一首,回文调寄《虞美人》词,声调巧合,尤见慧心。诗云: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

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望倚高楼。

迟迟月影移斜竹,叠叠诗余赋旅愁。

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词云: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欲将愁旅赋余诗,叠叠竹斜,移影月迟迟。

楼高倚望长离别,叶落寒阴结。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芬字紫蘩,号月楼,江苏吴县人,著有《两面楼偶存稿》。

红闺吟咏,大都颖慧绝伦,故凡杂体之作,尤为可喜。《正始集。吴学素小传》云:“字位贞,江苏娄县人,编修顾伟权室,著有《荫绿阁诗草》。位贞诗才敏捷,相传徐澹园尚书雅集东山,以《闺怨》命题,限溪、西、鸡、齐、啼韵,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丈、尺、半、双等十八字。一时名宿均棘手,顾太史以语位贞。援笔伸纸,立就一律,艺林传诵。诗云:百尺楼头花一溪,七香车断五陵西。

六桥遥望三湘水,八载空惊半夜鸡。

风急九秋双燕去,云开四面万山齐。

子规不解愁千丈,十二时中两两啼。

又《正始续集》载蓝燕同题同体一首,自注见茅应奎絮吴羹,诗云:六七鸳鸯戏一溪,怀人二十四桥西。

半生书断三秋雁,万里心悬五夜鸡。

蚕作百千丝已尽,鸟生八九子初齐。

谁怜方寸愁盈丈,刀尺抛残双玉啼。

又许琛《和闺词》八音体云:金乌乍坠到窗西,石径清幽碧草萋。

丝管谁家风细细,竹床深院月低低。

匏尊灯下三更酒,土鼓声敲半夜鸡。

革得尘心无一事,木棉花底听鹃啼。

琛字德瑗,号素心,福建侯官人,著有《疏影楼稿》。

又张嗣谢《拟闺情用花名》云:踯躅闲庭思悄然,合欢无计祗高眠。

夜残子午迷蝴蝶,花谢长春怨杜鹃。

流水空传桃叶渡,归人何处木兰船。

抽将碧玉簪头凤,卜当金钱问远天。

猜你喜欢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范晔
  卷一百七十二·志第一百二十五·职官十二等·脱脱
  卷一一三 晉紀三十五·司马光
  卷之二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首卷三 德宗实录目录·佚名
  卷四十三·郝经
  诸葛忠武书引·杨时伟
  刘延孙传·沈约
  萧颖达传·李延寿
  刘豫传·脱脱
  卷第三十二·佚名
  第九章·管子内政治之条目·梁启超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四·袁枚

      嘉兴江浩然幕游江西,于市上得一银光笺楷书云:“妾年十五许嫁君,闻说君情若不闻。十七于归见君面,春风乍拂心长恋。为欢半载奈离何,千里江山渺绿波。未成锦字肠先断,零落胭脂泪更多。西江、浙江隔一水,天上银河亦如此。银

  • 第二十一出 闻警·李渔

    〖青玉案〗(生带内官上)无端自把良缘送,徒忏悔,成何用?欲借阳台权自哄。闷多愁积,通宵无寐,何处来佳梦?寡人飞舸去寻刘倩倩,指望挟他并辇回宫,不想他惧罪先逃,把好事翻成孽障。止收得一幅小像回来,已曾遍集丹青,分手图绘,至今一月,还

  • 《词综》(卷十九)·朱彝尊

    宋词六十六首倦寻芳饯周纠定夫吴文英暮帆挂雨,冰岸飞梅,春思零乱。送客将归,偏是故宫离苑。醉酒曾同凉月舞,寻芳还隔红尘面。去难留,怅芙蓉路窄,绿杨天远。 便系马莺边清晓,烟草晴花,沙润香软。烂锦年华,谁念故人游倦?寒食相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天顺元年秋七月壬戌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兴济伯兼礼部尚书杨善等奏迩者岷王徽煣言 皇上复登天位 太子亦复正东宫仰惟 皇太后圣德懿范保乂 宗社及 皇太子六七年间赖以平安虽三代后妃功德莫能及也伏望隆加尊号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一·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壬申朔 上不御朝文武群臣及四夷贡使午门外行庆贺礼○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诣仁德门庆贺赐二辅臣上尊珍馔○革任巡捕提督凌应登殴击御史凌汉翀于端门先是汉翀以应登同籍长洲与通族好及为御史以搏击豪猾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纪昀

    后唐纪 【一】庄宗○庄宗庄宗皇帝讳存勖晋王李克用长子也其先本号朱邪盖出于西突厥至其后世别自号曰沙陀而以朱邪为姓唐德宗时有朱邪尽忠者 居于北庭之金满州贞元中吐蕃赞普攻陷北庭徙尽忠于甘州而役属之其后赞普为回

  • 八一 扫墓·周作人

    周家墓祭的规矩,拜坟岁和送寒衣都只有男子前去,佩公祭祖坟乌石头一处,致公祭祖坟调马场龙君庄两处,用船三四只不等。船在城内某一处会齐,由值年房分给每船茶炊一把,各人泡茶一碗,点心一桌,大抵是瓜子,花生,福禄糕,糖馒头之类,菜一

  • 方域一八·徐松

    壕堑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三月二十五日,诏罢浚庆州界壕堑。先是,环庆钤辖曹玮发兵开壕,赵德明移牒鄜延钤辖李继昌言其事。盖德明多遣人赍违禁物窃市于边,间道而至,惧长壕之阻也。朝廷方务招纳,故止其役。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

  •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张荫麟

    从前讲历史的人每喜欢从“天地剖判”或“混沌初开”说起。近来讲历史的人每喜欢从星云凝结和地球形成说起。这部书却不想拉得这么远。也不想追溯几百万年以前,东亚地方若干次由大陆变成海洋,更由海

  • 郭守纯·周诒春

    郭守纯 年二十八岁。生于广东揭阳。父咏归。业商。永久通信处。上海法界洋行街聚安糖栈。已婚。初学于上海育材书塾。及圣约翰大学。民国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农业。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入威斯康心

  • 论语集编卷七·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子路第十三【凡十三章】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苏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则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劳之则虽勤不怨】请益曰无倦【无古本作母○吴氏曰勇者喜于有为而不能持久故以此告之○程子曰子路问政孔子

  • 三鱼堂剩言卷六·陆陇其

    天命之谓性三句俱在大学首节明徳二字内戒惧愼独则在上一个明字内李厚庵言存养工夫该动静大学八条目不言存养是接小学来句句内有存养作脚也中庸言存养亦便包得择执工夫下面只是抽出言之耳因言冉永光以存养专属静之非看

  • 卷二·梁益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旁通卷二      元 梁益 撰国风邶邶鄘不详始封史记本纪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张守节正义曰汉地理志云河内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

  • 卷二十六·佚名

    释初品中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一者、诸佛身无失,二者、口无失,三者、念无失,四者、无异想,五者、无不定心,六者、无不知已舍,七者、欲无减,八者、精进无减,九者、念无减,十者、慧无减,十一者、解脱无减,十二者、解脱知见无

  • 贞素斋集·舒頔

    元代诗文别集。8卷,附录2卷。舒頔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数种清抄善本,又有1种清抄本,仅残存10卷,现藏安徽省图书馆。8卷本《贞素斋集》卷首有明洪武四年(1371)舒頔自序,《贞素斋自

  • 正杨·陈耀文

    四卷。明陈耀文 (生卒年不详)撰。陈耀文,字晦伯,确山 (今属河南) 人。嘉靖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知识博洽,学治有据。著有《正杨》、《纪典稽疑》、《学林就正》、《天中记》等书。《正杨》四卷,共一百五十条,乃专为

  • 手的故事·茅盾

    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36年12月“开明书店创业10周年纪念专刊”《十年续集》上,署名茅盾。先后收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7年出版的《烟云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8卷、1980年出版的《茅盾短篇小

  • 法界安立图·佚名

    凡六卷。明代仁潮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乃叙述世界建立之次第,分为七章,即:略明南洲、广步大地、遍观三界、大千劫量、游诸佛刹、研穷法界、法界总论等,共收一一五则,书成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