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千乘哀王建 陈敬王羡 彭城靖王恭 乐成靖王党 下邳惠王衍 梁节王畅 淮阳顷王昞 济阴悼王长

孝明皇帝九子:贾贵人生章帝;阴贵人生梁节王畅;余七王本书不载母氏。

千乘哀王建,永平三年封。明年薨。年少无子,国除。

陈敬王羡,永平三年封广平王。建初三年,有司奏遣羡与巨鹿王恭、乐成王党俱就国。肃宗性笃爱,不忍与诸王乖离,遂皆留京师。明年,案舆地图,令诸国户口皆等,租入岁各八千万。羡博涉经书,有威严,与诸儒讲论于白虎殿。七年,帝以广平在北,多有边费,乃徙羡为西平王,分汝南八县为国。及帝崩,遗诏徙封为陈王,食淮阳郡,其年就国。立三十七年薨,子思王钧嗣。

钧立,多不法,遂行天子大射礼。性隐贼,喜文法,国相二千石不与相得者,辄阴中之。憎怨敬王夫人李仪等,永元十一年,遂使客隗久杀仪家属。吏捕得久,系长平狱。钧欲断绝辞语,复使结客篡杀久。事发觉,有司举奏,钧坐削西华、项、新阳三县。十二年,封钧六弟为列侯。后钧取掖庭出女李娆为小妻,复坐削圉、宜禄、扶沟三县。永初七年,封敬王孙安国为耕亭侯。

钧立二十一年薨,子怀王竦嗣。立二年薨,无子,国绝。

永宁元年,立敬王子安寿亭侯崇为陈王,是为顷王。立五年薨,子孝王承嗣。

承薨,子愍王宠嗣。熹平二年,国相师迁追奏前相魏愔与宠共祭天神,希幸非冀,罪至不道。有司奏遣使者案验。是时,新诛勃海王悝,灵帝不忍复加法,诏槛车传送愔、迁诣北寺诏狱,使中常侍王酺与尚书令、侍御史杂考。愔辞与王共祭黄老君,求长生福而已。无他冀幸。酺等奏愔职在匡正,而所为不端,迁诬靠其王,罔以不道,皆诛死。有诏赦宠不案。

宠善弩射,十发十中,中皆同处。中平中,黄巾贼起,郡县皆弃城走,宠有强弩数千张,出军都亭。国人素闻王善射,不敢反叛,故陈独得完,百姓归之者众十余万人。及献帝初,义兵起,宠率众屯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国相会稽骆俊素有感恩,时天下饥荒,邻郡人多归就之,俊倾赈赡,并得全活。后袁术求粮于陈而俊拒绝之,术忿恚,遣客诈杀俊及宠,陈由是破败。

是时,诸国无复租禄,而数见虏夺,并日而食,转死沟壑者甚众,夫人姬妾多为丹陵兵乌桓所略云。

彭城靖王恭,永平九年赐号灵寿王。十五年,封为臣鹿王。建初三年,徙封江陵王,改南郡为国。元和二年,三公上言江陵在京师正南,不可以封,乃徙为六安王,以庐江郡为国。肃宗崩,遗诏徙封彭城王,食楚郡,其年就国。恭敦厚威重,举动有节度,吏人敬爱之。永初六年,封恭子阿奴为竹邑侯。

元初三年,恭以事怒子酺,酺自杀。国相赵牧以状上,因诬奏恭祠祀恶言,大逆不道。有司奏请诛之。恭上书自讼。朝廷以其素着行义,今考实,无征,牧坐下狱,会赦免死。

恭立四十六年薨,子考王道嗣。元初五年,封道弟三人为乡侯,恭孙顺为东安亭侯。

道立二十八年薨,子顷王定嗣。本初元年,封定兄弟九人皆为亭侯。

定立四年薨,子孝王和嗣。和性至孝,太夫人薨,行丧陵次,毁胔过礼。傅相以闻。桓帝诏使奉牛、酒迎王还宫。和敬贤乐施,国中爱之。初平中,天下大乱,和为贼昌务所攻,避奔东阿,后得还国。

立六十四年薨,孙祗嗣。立七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

乐成靖王党,永平九年赐号重熹王,十五年封乐成王。党聪惠,善《史书》,喜正文字。与肃宗同年,尤相亲爱。建初四年,以清河之游、观津,勃海之东光、成平,涿郡之中水、饶阳、安平、南深泽八县益乐成国。及帝崩,其年就国。党急刻不遵法度。旧禁宫人出嫁,不得适诸国。有故掖庭技人哀置,嫁为男子章初妻,党召哀置入宫与通,初欲上书告之,党恐惧,乃密赂哀置姊焦使杀初。事发觉,党乃缢杀内侍三人,以绝口语。又取故中山简王傅婢李羽生为小妻。永远七年,国相举奏之。和帝诏削东光、鄡二县。

立二十五年薨,子哀王崇嗣。立二月薨,无子,国绝。

明年,和帝立崇兄脩侯巡为乐成王,是为B341王。立十五年薨,子隐王宾嗣。立八年薨,无子,国绝。

明年,复立济北惠王子苌为乐成王后。苌到国数月,骄淫不法,愆过累积,冀州刺史与国相举奏苌罪至不道。安帝诏曰:「苌有腼其面,而放逸其心。知陵庙至重,承继有礼,不惟致敬之节,肃穆之慎,乃敢擅损牺牲,不备苾芬。慢易大姬,不震厥教。出入颠覆,风淫于家,娉取人妻,馈遗婢妾。殴击吏人,专己凶暴。愆罪莫大,甚可耻也。朕览八辟之议,不忍致之于理。其贬苌爵为临湖侯。朕无'则哲'之明,致简统失序。罔以尉承大姬,增怀永叹。」

延光元年,以河间孝王子得嗣靖王后。以乐成比废绝,故改国曰安平,是为安平孝王。

立三十年薨,子续立。中平元年,黄巾贼起,为所劫质,囚于广宗。贼平复国。其年秋,坐不道被诛。立三十四年,国除。

下邳惠王衍,永平十五年封。衍有容貌,肃宗即位,常在左右。建初初冠,诏赐衍师傅已下官属金、帛各有差。四年,以临淮郡及九江之钟离、当涂、东城、历阳、全椒合十七县益下邳国。帝崩,其年就国。衍后病荒忽,而太子B421有罪废,诸姬争欲立子为嗣,连上书相告言。和帝怜之,使彭城靖王恭至下邳正其嫡庶,立子成为太子。

衍立五十四年薨,子贞王成嗣。永建元年,封成兄二人及惠王孙二人皆为列侯。

成立二年薨,子愍王意嗣。阳嘉元年,封意弟八人为乡、亭侯。中平元年,意遭黄巾,弃国走。贼平复国,数月薨。立五十七年,年九十。

子哀王宜嗣,数月薨,无子,建安十一年国除。

梁节王畅,永平十五年封为汝南王。母阴贵人有宠,畅尤被爱幸,国土租入倍于诸国。肃宗立,缘先帝之意,赏赐恩宠甚笃。建初二年,封畅舅阴棠为西陵侯。四年,徙为梁王,以陈留之郾、宁陵、济阴之薄、单父、己氏、成武,凡六县,益梁国。帝崩,其年就国。

畅性聪惠,然少贵骄,颇不遵法度。归国后,数有恶梦,从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善占梦,畅数使卜筮。又畅乳母王礼等,因此自言能见鬼神事,遂共占气,祠祭求福。忌等谄媚,云神言王当为天子。畅心喜,与相应答。永元五年,豫州刺史、梁相举奏畅不道,考讯,辞不服。有司请征畅诣廷尉诏狱,和帝不许。有司重奏除畅国,徙九真,帝不忍,但削成武、单父二县。畅惭惧,上疏辞谢曰:

臣天性狂愚,生在深宫,长养傅母之手,信惑左右之言。及至归国,不知防禁。从官侍史利臣财物,荧惑臣畅。臣畅无所昭见,与相然诺,不自知陷死罪,以至考案。肌栗心悸,自悔无所复及。自谓当即时伏显就,魂魄去身,分归黄泉。不意陛下圣德,枉法曲平,不听有司,横贷赦臣。战栗连月,未敢自安。上念以负先帝而令陛下为臣收污天下,诚无气以息,筋骨不相连。臣畅知大贷不可再得,自誓束身约妻子,不敢复出入失绳墨,不敢复有所横费。租入有余,乞裁食睢阳、穀孰、虞、蒙、宁陵五县,还余所食四县。臣畅小妻三十七人,其无子者愿还本家。自选择谨敕奴婢二百人,其余所受虎贲、官骑及诸工技、鼓吹、仓头、奴婢、兵弩、厩马皆上还本署。臣畅以骨肉近亲,乱圣化,污清流,既得生活,诚无心面目以凶恶复居大宫,食大国,张官属,藏什物。愿陛下加大恩,开臣自悔之门,假臣小善之路,令天下知臣蒙恩,得去死就生,颇能自悔。臣以公卿所奏臣罪恶诏书常置于前,昼夜诵读。臣小人,贪见明时,不能即时自引,惟陛下哀臣,令得喘息漏刻。若不听许,臣实无颜以久生,下入黄泉,无以见先帝,此诚臣至心。臣欲多还所受,恐天恩不听许,节量所留,于臣畅饶足。

诏报曰:「朕惟王至亲之属,淳淑之美,傅相不良,不能防邪,至令有司纷纷有言。今王深思悔过,端自克责,朕恻然伤之。志匪由王,咎在彼小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王其安心静意。茂率休德。《易》不云乎:'一谦而四益。小有言,终吉。'强食自爱。」畅固让,章数上,卒不许。

立二十七年薨,子恭王坚嗣。永元十六年,封坚弟二人为乡、亭侯。

坚立二十六年薨,子怀王匡嗣。永建二年,封匡兄弟七人为乡、亭侯。

匡立十一年薨,无子,顺帝封匡弟孝阳亭侯成为梁王,是为夷王。

立二十九年薨,子敬王元嗣。

立十六年薨,子弥嗣。立四十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

淮阳顷王昞,永平十五年封常山王,建初四年,徙为淮阳王,以汝南之新安、西华益淮阳国。

立十六年薨,未及立嗣,永元二年,和帝立昞小子侧复为常山王,奉昞后,是为殇王。

立十三年薨,父子皆未之国,并葬京师。侧无子,其月立兄防子侯章为常山王。和帝怜章早孤,数加赏赐。延平元年就国。

立二十五年薨,是为靖王。子顷王仪嗣。永建二年,封仪兄二人为亭侯。

仪立十七年薨,子节王豹嗣。元嘉元年,封豹兄四人为亭侯。

豹立八年薨,子暠嗣。三十二年,遭黄巾贼,弃国走。建安十一年国除。

济阴悼王长,永平十五年封。建初四年,以东郡之离狐、陈留之长垣益济阴国。立十三年,薨于京师,无子,国除。

论曰:晏子称「夫人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谓之幅利」。言人情须节以正其德,亦由布帛须幅以成其度焉。明帝封诸子,租岁不过二千万,马后为言而不得也。贤哉!岂徒俭约而已乎!知骄贵之无CA75,嗜欲之难极也,故东京诸侯鲜有至于祸败者也。

赞曰:孝明传胤,维城八国。陈敬严重,彭城厚德。下邳婴疴,梁节邪惑。三籓夙龄,党惟荒忒。

猜你喜欢
  卷七 晋语一·左丘明
  卷六十六·毕沅
  ●卷三。除授二·梁章钜
  卷十八·张廷玉
  卷一百十六·杨士奇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十八·徐紘
  ◎东三省之马贼·李定夷
  第二○二札光绪十四年二月三日一一四○八—一·佚名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林语堂
  李腄传·刘昫
  司空图传·欧阳修
  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第七章 讨龙之役与初次负伤·李宗仁
  东宫官·朱元璋
  卷51·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敞·唐圭璋

      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生于天禧三年(1019)。庆历六年(1046)进士第二。皇祐三年(1051),官大理评事。召试,授太子中允,直集贤院。累迁知制诰,拜翰林侍读学士,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1068)卒,年五十。门人私自谥曰公是

  • 孤雁·闻一多

    不幸的失群的孤客!谁教你抛弃了旧侣,拆散了阵宇,流落到这水国的绝塞,拼着才磔的愁肠,泣诉那无边的酸楚?啊!从那浮云的密幕里,迸出这样的哀音;这样的痛苦!这样的热情!孤寂的流落者!不须叫喊得哟!你那沉细的音波,在这大海的惊雷里,还不

  • 卷六十四·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六十四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张以诚【一首】以诚字君一松江华亭人万厯辛丑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升右中允终右谕德有酌春堂集赠萧大将军移镇渔阳鸣沙城北接云中千里飞狐一道通十万健儿齐上马旌旗猎猎

  • 韦斋集补钞·管庭芬

    韦斋集补钞朱松新筍春风吹起箨龙儿,戢戢满山人未知。急唤苍头劚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春晚书怀万里西游为觅诗,锦城更付一官痴。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疏雨池塘鱼避钓,晓莺窗户客争棋。老来怕与春为别,醉过残红满

  • 云林集巻上·危素

    明 危素 撰凰之飞【为北庭安鲁丁县丞母譔】凰之飞兮朝阳晖晖彼凤高翔兮将雏何之畬田有禾饥不食兮山有恶木夕不栖兮西逝白日兮东流沧波嗟嗟安母兮伤如之何陇头水陇头之水向西流莽莽寒云艸树秋水中尚有秦时血今古征人

  • 卷四十九·志第十八·礼志一·脱脱

        ◎礼志一   理自天设,情由人生。以理制情,而礼乐之用行焉。林豺梁獭,是生郊禘;洼尊燔黍,是生燕飨;虆梩瓦棺,是生丧葬;俪皮缁布,是生婚冠。皇造帝秩,三王弥文。一文一质,盖本于忠。变通革弊,与时宜之,唯圣人为能通

  • 卷之一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零九·佚名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秋七月庚戌朔享太庙。遣吏部尚书席尔达行礼  ○上驻跸热河。闻和硕温宪公主薨。日晡未进膳。扈从诸大臣奏曰、皇上闻公主讣过哀、此时尚不进膳、恐圣躬太为劳瘁。奏入、上传谕曰、公主系

  • 别集下卷一·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一 宋 李幼武 纂集 李纲 忠定公 字伯纪邵武军人政和二年登进士乙科相州教易鎭江四年召除国正除尚书考功员外郎九月除监察御史兼权侍御十

  • 卷八十七·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十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索隐地理志汝南有

  • 太宗明元帝纪·李延寿

    太宗明元帝名嗣,道武皇帝的长子,母亲是刘贵人,登国七年(392)出生于云中宫。道武帝很晚才有男孩,知道消息以后非常高兴,便大赦天下。明元帝聪明睿智宽宏刚毅,不合乎礼节的事不做。天兴六年(403),被封为齐王,任丞相。当初,明元帝

  • 王世充传·刘昫

    王世充,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他祖父支颓耨年纪轻轻就死了。他父亲支收跟随他的改嫁到霸城王家的母亲生活,因而就改为姓王,官职升到汴州长史。王世充广泛阅读了各类书籍,尤其爱好兵法以及卜卦算命、推

  • 国准第七十九·管仲

    桓公问于管子曰:“国准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国准者,视时而立仪。”桓公曰:“何谓视时而立仪?”对曰:“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有虞之王,枯泽童山。夏后之王,烧增薮,焚沛泽,不益民之利。殷人之王,诸侯无牛马之牢,不利其器。周人之王

  • 僖公·僖公二十六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会莒子、卫宁速盟于向。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酅,不及。夏,齐人伐我北鄙。卫人伐齐。公子遂如楚乞师。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冬,楚人伐宋,围婚。公以楚师伐齐,取谷。公至自伐齐。【传】二十

  • 五阴品第二之二·佚名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正观察选择识阴。菩萨摩诃萨观非阴是识阴。颠倒阴是识阴。虚妄阴是识阴。何以故?持世。是识阴从颠倒起。虚妄缘所系。从先业有。现在缘所系。属众因缘。虚妄无所有。忆想分别起。从识而生。有所识

  • 守空品第十七·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何等为入空。何等为守空三昧。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空观。当作是观。一心作是观不见法。如是不见法。於法中不作证。须菩提言:佛所说不於空中作证。云何菩萨於三昧中

  • 卷第三十五·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三十五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第一我法俱有宗等者探玄记云谓人天位及小乘中犊子部等今不言人天者以文略故又人天不立有我以为宗故不言之言三聚等者聚是积聚义藏是含藏义五中开有为聚为三世成三

  • 唐愚士诗·唐之淳

    诗文集。明唐之淳(1350—1401)撰。四卷。之淳字愚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建文初拜翰林侍读,与方孝孺同领修书事,寻卒。有《萍居稿》、《文断》等。是集约成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约四万七千余字。正文含诗文四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