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一。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零

列传第一。

[金庾信]上。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一

○[金庾信],王京人也。十二世祖[首露],不知何许人也。以[后汉][建武]十八年壬寅,登[龟峯],望[驾洛]九村,遂至其地开国,号曰[加耶],后改为[金官国]。其子孙相承,至九世孙[仇亥{仇充}],或云[仇次休],于[庾信]为曾祖。[罗]人自谓[少昊金天氏]之后,故姓[金]。[庾信]碑亦云:"[轩辕]之裔,[少昊]之胤。"则[南加耶]始祖[首露]与[新罗],同姓也。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二

○祖[武力],为[新州]道行军摠管,尝领兵获[百济]王及其将四人,斩首一万余级。父[舒玄],官至苏判[大梁州]都督安抚[大梁州]诸军事。按[庾信]碑云:"考苏判[金逍衍]。"不知[舒玄]或更名耶,或[逍衍]是字耶,疑故两存之。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三

○初,[舒玄]路见葛文王[立宗]之子[肃讫宗]之女[万明],心悦而目挑之,不待媒 而合。[舒玄]为[万弩郡]太守,将与俱行,[肃讫宗]始知女子与[玄]野合,疾之囚于别第,使人守之。忽雷震屋门,守者惊乱,[万明]从窦而出,遂与[舒玄]赴[万弩郡]。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四

○[舒玄]庚辰之夜,梦荧或{荧惑}鎭二星降于己,[万明]亦以辛丑之夜,梦见童子衣金甲,乘云入堂中,寻而有娠,二十月而生[庾信],是[眞平王][建福]十二{七}年,[隋][文帝][开皇]十五年乙卯也。

及欲定名,谓夫人曰:"吾以庚辰夜吉梦,得此儿,宜以为名,然礼不以日月为名。今庚与庾字相似,辰与信声相近, 古之贤人有名[庾信], 以命之。"遂名[庾信]焉。[[万弩郡],今之[鎭州],初以[庾信]胎,藏之高山,至今谓之[胎灵山]。]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五

○公年十五岁为花郞,时人洽然服从,号[龙华香徒]。[眞平王][建福]二十八{三十三}年辛未,公年十七岁,见[高句丽][百济][靺鞨]侵 国疆,慷慨有平寇贼之志,独行入[中岳]石 ,齐{斋}戒告天盟誓曰:"敌国无道,为豺虎,以扰我封 ,略无宁岁。催{仆}是一介微臣,不量材力,志淸祸乱。惟天降监,假手于我。"居四日,忽有一老人,被褐而来曰:"此处,多毒虫猛兽,可畏之地,贵少年爰来独处,何也。"答曰:"长者从何许来,尊名可得闻乎?"老人曰:"吾无所住,行止随缘,名则[难胜]也。"公闻之,知非常人,再拜进曰:"仆[新罗]人也,见国之雠,痛心疾首,故来此,冀有所遇耳。伏乞长者悯我精诚,受{授}之方术。"老人默然无言。公涕泪恳请不倦,至于六七。老人乃言曰:"子幼而有幷三国之心,不亦壮乎。"万{乃}授以秘法曰:"愼勿妄传,若用之不义,反受其殃。"言讫而辞,行二里许,追而望之,不见,唯山上有光,烂然若五色焉。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六

○[建福]二十九{三十四}年,邻贼转迫,公愈激壮心,独携宝剑,入[咽薄山]深壑之中,烧香告天,祈祝若在[中岳],誓辞仍祷。天官垂光,降灵于宝剑。三日夜,虚角二星,光芒赫然下垂,剑若动摇然。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七

○[建福]四十六{五十一}年,己丑秋八月,王遣伊 [任永里{任末里}],波珍 [龙春][白龙],苏判[大因][舒玄]等,率兵攻[高句丽][娘臂城]。[丽]人出兵逆击之,吾人失利,死者众多,众心折 ,无复鬪心。[庾信]时为中幢幢主,进于父前,脱胄而告曰:"我兵败北,吾平生以忠孝自期,临战不可不勇。盖闻:'振领而 正,提纲而网张',吾其为纲领乎。" 跨马拔剑跳坑,出入贼阵,斩将军,提其首而来。我军见之,乘胜奋击,斩杀五千余级,生擒一千人。城中凶惧无敢抗,皆出降。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八

○[善德大王]十一年壬寅,[百济]败[大梁州],[春秋]公女子[古 照]娘,从夫[品释]死焉。[春秋]恨之,欲请[高句丽]兵,以报[百济]之怨,王许之。将行,谓[庾信]曰:"吾与公同体,为国股肱。今我若入彼见害,则公其无心乎。"[庾信]曰:"公若往而不还,则仆之马迹,必践于[丽][济]两王之庭。苟不如此,将何面目以见国人乎。"[春秋]感悦,与公互 手指, 血以盟曰:"吾计日六旬乃还,若过此不来,则无再见之期矣。"遂相别。后[庾信]为[押梁州]军主。[春秋]与[训信]沙于{沙干},聘[高句丽],行至[代买县],县人[豆斯支]沙干,赠靑布三百步。旣入彼境,[丽]王遣太大对卢[盖金]馆之,燕飨有加。或告[丽]王曰:"[新罗]使者,非庸人也。

今来,殆欲观我形势也,王其图之, 无后患。"王欲横问,因其难对而辱之。谓曰:"[麻木岘]与[竹岭],本我国地,若不我还,则不得归。"[春秋] {对}曰:"国家土地,非臣子所专,臣不敢闻命。"王怒囚之,欲戮未果。[春秋]以靑布三百步,密赠王之宠臣[先道解]。[道解]以馔具来,相飮酒 ,戱语曰:"子亦尝闻龟兎之说乎。昔,东海龙女病心,医言:'得兎肝合药,则可疗也。'然海中无兎,不奈之何。有一龟白龙王言:'吾能得之。'遂登陆见免{兎}言:'海中有一岛,淸泉白石,茂林佳菓,寒暑不能到,鹰 不能侵。尔若得至,可以安居无患。'因负兎背上,游行二三里许。龟顾谓兎曰:'今龙女被病,须兎肝为药,故不惮劳,负尔来耳。'兎曰:'噫,吾神明之后,能出五藏,洗而纳之。曰{日}者小觉心烦,遂出肝心洗之,暂置岩石之底,闻尔甘言径来,肝尙在彼,何不回归取肝,则汝得所求,吾虽无肝尙活,岂不两相宜哉。'龟信之而还, 上岸,兎脱入草中,请{谓}龟曰:'愚哉,汝也,岂有无肝而生者乎。'龟悯默而退。"[春秋]闻其言,喩其意。移书于王曰:"二岭,本大国地。分{令}臣归国,请吾王还之。谓予不信,有如 日。"王 悦焉。[春秋]入[高句丽],过六旬未还。[庾信]拣得国内勇士三千人,相语曰:"吾闻见危致命,临难忘身者,烈士之志也。夫一人致死当百人,百人致死当千人,千人致死当万人,则可以横行天下。今国之贤相,被他国之拘执,其可畏不犯难乎。"于是众人日{曰}:"虽出万死一生之中,敢不从将军之令乎。"

遂请王以定行期。时,[高句丽]谍者浮屠[德昌],使告于王。王前闻[春秋]盟辞,又闻谍者之言,不敢复留,厚礼而归之。及出境,谓送者曰:"吾欲释憾于[百济],故来请师。大王不许之,而反求土地,此非臣所得专。向,与大王书者, {图} 死耳。"[此与本言{书/记}[眞平王]十二{[善德王]十一}年所书,一事而小异,以皆古记所传,故两存之。]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九

○[庾信]为[押梁州]军主,十三年为苏判。秋九月,王命为上将军,使领兵伐[百济][加兮城][省热城][同大城{同火城}]等七城,大克之,因开[加兮]之津。乙丑{乙巳}正月,归未见王,封人急报:[百济]大军来,攻我[买利浦城]。王又拜[庾信]为[上州]将军,令拒之。[庾信]闻命卽驾,不见妻子,逆击[百济]军走之,斩首二千级。三月,还命王宫,未归家,又急告:[百济]兵出,屯于其国界,将大举兵侵我。王复告[庾信]曰:"请公不惮劳 行,及其未至备之。"[庾信]又不入家,练军缮兵,向西行。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一零

○于时,其家人皆出门外待来。[庾信]过门,不顾而行,至五十步许,驻马,令取浆水于宅, 之曰:"吾家之水,尙有旧味。"于是,军众皆云:"大将军犹如此,我辈岂以离别骨肉为恨乎。"及至疆 ,[百济]人望我兵卫,不敢迫,乃退。大王闻之甚喜,加爵赏。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一一

○十六年丁未,是[善德王]末年,[眞德王]元年也。大臣[毗昙][廉宗],谓女主不能善理,举兵欲废之,王自内御之。

[毗昙]等屯于[明活城],王师营于[月城],攻守十日不解。丙夜,大星落于[月城]。[毗昙]等谓士卒曰:"吾闻落星之下,必有流血。此殆女主败绩{ }之兆也。"士卒呼吼声振(+天)地。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一二

○大王闻之,恐惧失次。[庾信]见王曰:"吉凶无常,惟人所召。故[纣]以赤雀亡,[鲁]以获麟衰,[高宗]以雉 兴,[郑公]以龙鬪昌。故知德胜于妖,则星辰变异,不足畏也,请王勿忧。"乃造偶人抱火,载于风鸢而 之,若上天然。翌日,使人传言于路曰:"昨夜,落星还上。"使贼军疑焉。又刑白马,祭于落星之地,祝{呪}曰:"天道则阳刚,而阴柔;人道,则君尊而臣卑。苟或易之,卽为大乱。今,[毗昙]等以臣而谋君,自下而犯上。此所谓乱臣贼子,人神所同疾,天地所不容。今,天若无意于此,而反见星怪于王城,此臣之所疑惑而不喩者也。惟天之威,从人之欲,善善恶恶,无作神羞。"于是,督诸将卒奋击之,[毗昙]等败走。追斩之,&夷九族{连坐者三十人}。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一三

○冬十月,[百济]兵来,围[茂山][甘勿][桐岑]等三城,王遣[庾信],率步骑一万拒之。苦战气竭,[庾信]谓[丕宁子]曰:"今日之事急矣,非子,谁能激众心乎。"[丕宁子]拜曰:"敢不惟命之从。"遂赴敌。子[举眞]及家奴[合节]随之,突剑戟,力战死之。军士望之,感励争进,大败贼兵,斩首三千余级。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一四

○[眞德王][大和]元年戊申,[春秋]以不得请于[高句丽],遂入[唐]乞师。[太宗]皇帝曰:"闻尔国[庾信]之名,其为人也如何?"对曰:"[庾信]虽少有才智,若不籍天威,岂易除邻患。"帝曰:"诚君子之国也。"乃诏许, 将军[苏定方],以师二十万, 征[百济]。时,[庾信]为[押梁州]军主,若无意于军事,飮酒作乐,屡经旬月。州人以[庾信]为庸将,讥谤之曰:"众人安居日久,力有余,可以一战,而将军 惰,如之何?"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一五

○[庾信]闻之,知民可用,告大王曰:"今观民心,可以有事。请伐[百济],以报[大梁州]之役。"王曰:"以小触大,危将奈何?"对曰:"兵之胜否,不在大小,顾其人心何如耳。故[纣]有亿兆人,离心离德,不如[周]家十乱同心同德。今,吾人一意,可与同死生,彼[百济]者不足畏也。"王乃许之。遂简练州兵赴敌。至[大梁城]外,[百济]逆拒之。佯北不胜,至[玉门谷]。[百济]轻之,大率众来,伏发击其前后,大败之,获[百济]将军八人,斩获一千级,于是,使告[百济]将军曰:"我军主[品释]及其妻[金]氏之骨,埋于尔国狱中。今,尔裨将八人,见捉于我匍匐,请命。我以狐豹首丘山之意,未忍杀之。今,尔送死二人之骨,易生八人,可乎。"[百济][仲常][一作[忠常]。]佐平言于王曰:"[罗]人骸骨,留之无益,可以送之。若[罗]人失信,不还我八人,则曲在彼,直在我,何患之有?"乃掘[品释]夫妻之骨, 而送之。[庾信]曰:"一叶落,茂林无所损,一尘集,大山无所增。"许八人生还。

遂乘胜入[百济]之境,攻拔[岳城]等十二城,斩首二万余级,生获九千人。论功,增秩伊 ,为[上州]行军大摠管。又入贼境,屠[进礼]等九城,斩首九千余级,虏得六百人。[春秋]入[唐],请得兵二十万来,见[庾信]曰:"死生有命,故得生还,复与公相见,何幸如焉。"[庾信]对曰:"下臣仗国威灵,再与[百济]大战,拔城二十,斩获三万余人,又使[品释]公及其夫人之骨,得反乡里。此皆天幸所致也,吾何力焉。"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一。

四二卷零零零零零零

猜你喜欢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司马迁
  卷三十五·志第二·柯劭忞
  ●卷二十八·徐梦莘
  第六十七回 四国耀威津门胁约 两江喋血战地埋魂·蔡东藩
  卷第二百三十四·胡三省
  卷第一百一十一·胡三省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八·佚名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五·佚名
  尚史卷九十七·李锴
  第三七四谕同治六年六月十四日一二二○七--九·佚名
  卷四·欧阳昱
  安成恭王萧皓传·萧子显
  周行逢传·欧阳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雁山老人吴志淳(主一集)·顾嗣立

    志淳,字主一,以字行,无为州人。以父荫历官靖安、都昌二县簿,濠泗兵起,徙家豫章,徙居鄞之东湖。奏除待制翰林,为权幸所阻,入明遂不仕。主一工古隶,学孙叔敖碑,诗宗唐人。如:「晚凉浴罢闲无事,水阁东头看月生。」瞿存斋极叹赏,以为主

  • 卷二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十一·张廷玉

        盛应期 朱衡 潘季驯 万恭 吴桂芳 王宗沐 刘东星 徐贞明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

  • 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五十六·柯劭忞

      伯颜 相嘉失里   伯颜,巴邻氏。曾祖失儿古额秃,为巴邻部长,率二子阿剌黑、纳牙阿归于太祖,授巴邻部左千户。纳牙阿为太祖中军万户,自有传。   阿剌黑,伯颜祖父也。袭父职,兼断事官。从太祖伐西域,攻拔忽毡城,遂双忽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六年三月壬寅朔司农寺丞王炎罢初炎自乞往浙东发泄盐事既又乞以奉使为名贾人疑其改法侍御史汤鹏举因奏其多赀干进之罪故炎遂罢 降授左朝散大夫知常州无锡县王傅通判临安府初两浙转运副使张汇判

  • 东都事略卷四十二·王称

    列传二十五  髙琼家世燕人也父干徙居亳州之蒙城琼少时在外寝一夕父往视之若见有金甲而侍其侧者父异之及长以材勇事太宗于濳邸即位以爲御龙直指挥使从征太原命押弓弩两班合围攻城及征幽蓟太宗倍道还京师留琼与军中鼓

  • 第三十五回 蒙古氏九十春群雄并起·黄士衡

    词曰: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翻云复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清景好天凉夜,赏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细思量,不及樽前席上。却说宁宗驾崩,丞相燕帖木儿议立文宗子,文宗后不从,迎立顺帝。顺帝至静江,丞相燕帖木儿见帝,并马徐行

  • 卷一百六·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六 唐 张守节 撰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史记一百六 吴王濞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刘仲为代王而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

  • 卷一百六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选举宋神宗熙寜元年右正言孙觉上奏曰臣窃见朝廷设科以取天下之士而所谓进士明经者乃因隋唐五代之弊行之百有余年其法愈密得人愈踈其间虽有劳烈之臣建造功业谋谟

  • 卷五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五十三雍正五年二月上谕四十道初三日谕大学士九卿詹事科道凡汝等科甲出身之人朕因其较之捐纳人员与目不识丁之人不同所以欲加任用若尽如李绂郑任钥等之营私作弊转不如非科甲之人矣非

  •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第十九·晏婴

    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也何若?”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不说,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

  • 卷六·孙奇逢

    公冶长第五子谓公冶章古者男女之族必择徳焉不以财为礼故论财者君子深鄙之不入其乡长之缧絏非罪容之不废于有道免戮于无道其徳可知一妻其子一妻其兄之子此孔门择壻法也 或曰非其罪免于刑戮但求其可终无咎而已此是处其

  •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卷第五·佚名

        宋契丹国师中天竺摩竭陀国三藏法师慈贤译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会中有无尽意菩萨。从座而起绕佛三匝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虽已见闻。未曾有此大粉坛作观修行秘密之法。我等只依此法门而修行之。复依何法

  • 摩诃止观卷第四上·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四上第六明方便者。方便名善巧。善巧修行以微少善根。能令无量行成解发入菩萨位。大论云。能以少施少戒出过声闻辟支佛上。即此义也。又方便者众缘和合也。以能和合成因。亦能和合取果。大品经言。如来

  • 卷第五·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五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 复次普贤菩萨摩诃萨入不思议解脱门方便海。入如来功德海。所谓有解脱门名

  • 康熙诸罗县志·周钟瑄

    清周仲瑄主修,陈梦林总纂。康熙五十五年(1716)始纂,翌年脱稿,付梓延至雍正二年(1724)。钟瑄字宣子,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康熙举人,官诸罗县令。梦林字少林,福建漳浦人。由诸生从军, 曾修漳州、漳浦二志。此系台湾省第

  • 甲申闻见二録补遗·王巩

    先公任諌官时,大旱,请对,乞驾出祈雨。仁宗曰:"太史言:‘月二日当雨。'月一日当出。"先公曰:"臣谓是日无雨。"上曰:"卿何以知之?"曰:"陛下既知有雨,则安用祈求?知有雨而求,非诚也。天非至诚不格,臣是以知无雨也。"上曰:"明日当出。"

  • 太上玄一真人说妙通转神入定经·佚名

    法琳《辩正论》引该经,敦煌遗经有与该经相当的部分,石井昌子在《敦煌と中国道教》一书中撰写章节称该经为六朝灵宝经。小林正美认为该经是由仙公系改入元始系之灵宝经,出于陆修静之前。劝人制心定志,坐念思微,即时时处

  • 固山贝子平定三郡纪略·佚名

    惟稽占选建,懿亲作屏,王室罔不在外以著成劳。故鲁公誓于淮徐,召穆师于江汉,咸书典策,足纪功宗。尔福喇塔乃辅国公偏俄之子,念系宗室,俾仍父封;嗣加特恩,超列贝子。属闽越未靖,师旅徂征,简佐戎行,克扬我武。电扫鲸鲵之众,风行驺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