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六回 识薄姬许负善相 虏魏豹韩信立功

话说汉王自从彭城大败,回到荥阳,各国国王见楚强汉弱,恐为项王所攻,遂皆反汉归楚。当时雍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趁着汉兵败散之际,投降楚国。赵相陈余,闻得张耳尚在,心怨汉王设计欺己,亦与汉断绝和好。只有魏王豹身在汉军,心中虽然也想反叛,一时不能回国,只得忍耐。及见汉王驾回栎阳,便心生一计,托词母病,请假回国侍疾。汉王信以为实,慨然应允,魏王豹得脱,回到平阳都城,即下令将黄河渡口截断,设兵防守。

汉王闻信,心想:“我一向看待魏王豹不薄,此次定是听了楚人游说,一时迷惑。如今应遣口辩之士,先往劝导,或能令其悔悟,免得动兵。”想罢,便呼郦生至前说道:“特烦先生往说魏王豹,徐言譬喻,如能令其悔罪投诚,当以魏地一万户封与先生。”郦生奉命,到得魏国,见了魏王豹,道达来意,并传汉王命令,召之往见。魏王豹听郦生许多言语,全然不动,自己执定主见。但又不便与郦生明言,只好托词拒绝。便故意说道:“汉王待人怠慢,又性喜侮弄,往往当着大众,辱骂诸王群臣,如骂奴仆,并无君臣礼节,我实不能忍受,万难再与相见。”郦生见魏王豹不听,只得回来复命。

原来魏王豹上次叛汉,却与各国意见不同,别有原因。只因当日河内温县,有一妇人姓许,人都呼为许负。许负为人善于看相,断人贫富贵贱,皆有应验,一时称为神相。一日许负至魏,魏王豹闻其名,召之入见。许负对魏王道:“大王之相,贵在后宫。”魏王乃召其姬薄氏,使许负相之。许负见了拜贺曰:“此系大贵之相!依法当生天子。”魏王大喜,心想:“我有贵妻,将来定当取得天下。目下楚、汉二国正在荥阳纷争,胜负未分,我起先助汉攻楚,已是失算,不如中立与楚连和。既不助汉,亦不助楚,袖手旁观,任他鹬蚌相持,我可坐享渔人之利。”因此决计叛汉,遣将拒守河津。郦生往说,亦被谢绝。

汉王见郦生往说魏豹不肯听从,心中大怒!便命韩信为左丞相,带同灌婴、曹参率领马、步军队三万人,前往攻魏。汉王派遣韩信去后,因问郦生道:“魏国大将是谁?”郦生道:“是柏直。”汉王道:“此乃乳臭小儿,安能挡我!”韩信再问:“骑将是谁?”郦生道:“是冯敬。”汉王道:“此人乃秦将冯无择之子,虽有才能,不能挡得灌婴。”又问:“步将是谁?”郦生答道:“项它。”汉王道:“不能挡得曹参,魏国用此等人为将,我军此去必胜,吾无忧矣!”

韩信既受汉王之命,预备出征。心想:“魏国有一位贤将,名为周叔,魏王若用此人为将,不可轻敌。”因思:“郦生新从魏国回来,当知其详。”遂遣人请到郦生,问道:“魏国是否用周叔为大将?”郦生答道:“魏国大将乃是柏直。”韩信道:“是直,黄口孺子耳!”遂率灌婴、曹参欣然进兵。到得黄河岸边,临晋津口,望见对岸蒲坂地方,魏兵甚盛,旌旗蔽日,壁垒如云。此临晋津亦名蒲津,当津口有关,即名为“蒲津关”,是个险要去处。须由此渡河,方到魏国。如今已被魏兵将关塞断,汉兵自然不能得渡。

韩信下令扎下营盘,自己上马看了一巡,回到营中,分遣探卒沿着黄河上下流,察看形势。过了数日,探卒回报:“一带河流迅急,魏兵防守严密,不易得渡。惟上流夏阳地方,对岸却不见魏兵动静。”韩信听了暗喜,便令:“曹参领兵三千,前往山中伐取木材,堆在夏阳河岸。”又令:“灌婴领兵三千,购买大瓦罂或瓦缶数千个,并多备绳索,运到夏阳等候。”二将领命去了。

韩信再传令:“留兵一千守营,日中虚设旌旗,夜间满点灯火,并将船只一律排列岸边,每船派兵士一二十人,摇旗擂鼓,假作欲渡黄河之状。”又派兵一千,“在左右近处,每日更换旗帜服色,往来出入,作为疑兵。”韩信自引大军,悄悄离了大营,迳投夏阳而去。

此时魏将柏直,带兵驻在蒲坂。闻说韩信兵到对岸,便下令军士,严行把守津口,一面遣派探卒,打听敌军消息。据回报说:“汉军在隔岸安营,兵势甚盛,又将船只布满河干,意欲装载兵士渡河。”柏直闻信,便令冯敬、项它二将,带兵前去,预备截杀。

谁知一连数日,并无动静。柏直正在生疑,忽有魏王使者到来,说是:“汉兵早已渡河,袭取安邑,魏王亲自领兵迎敌,望将军火速回兵!”柏直闻报大惊!也不知汉兵如何得渡,立即率同二将,引兵回救。走至半路,已报汉兵袭破平阳,魏王豹被掳,魏地大定,柏直等只得率众投降。

原来韩信引兵到了夏阳,遇着曹参、灌婴二将。见各物都已齐备,便命将大木居外,小木居内,按着罂、缶大小,纵横缚成方格,然后将罂、缶安放格中,用绳索捆紧,每数百个为一排,每个罂、缶中间藏着兵士二三人,放入河中,俨如木筏,用桨划过对岸。魏兵因汉兵将船聚在临晋津口,料想此间无船,如何得渡,所以不作防备。

韩信领兵登岸,命曹参率队先行,自己居中,灌婴在后接应。前锋到得东张地方,遇见魏将逊速领兵迎敌。曹参奋勇力战,大破魏兵,进至安邑,传令攻城。守城魏将王襄出战,被曹参生擒过来。汉兵趁势杀入城中,占住安邑。

早有败兵飞奔平阳,报知魏王。魏王大惊!一面遣人追回柏直,一面自引大军,往迎汉军。行至曲阳,两下相遇,大战一阵,魏兵败走。曹参引兵随后追赶,到得东垣被汉兵赶上,四面围住。魏王豹无路可逃,只得束手受缚。曹参乘胜直抵魏都平阳,攻破城池,尽获魏王豹老母、妻、子。韩信又遣曹参招安各县,所到处望风归服,魏地大定。韩信遣使向汉王报捷,并将魏王豹及其老母、妻、子装入监车,派兵解往荥阳。使者到了荥阳,见过汉王,备言破魏始末。汉王大喜。使者又述韩信之言:“请汉王添兵三万人,乘胜北征燕赵,东伐齐国,然后南行断楚粮道,再到荥阳会齐。”汉王许诺,立即派兵三万人,命张耳带往,会同韩信伐赵。张耳辞别汉王,领兵去了。

汉王命将魏王豹带上,大骂一顿。魏王豹顿首伏罪,无词可答。汉王免其一死,命在军中效力赎罪;将其妻薄姬送往织室作工。

却说薄姬之母,乃魏王宗室之女,少时与吴人薄姓私通,遂生薄姬,其父早死。薄姬随母依外家过活,及年已长成,生得容貌端丽。恰值魏王豹即位,薄媪因与魏王同宗,故得将女进入宫中。魏王豹见了,大悦,立之为姬。又因许负言其相贵,魏王豹遂兴兵背汉。此次魏王豹被擒,薄姬竟成为罪人,下入织室。一日,汉王无事偶到织室游玩,忽见薄姬貌美,便命送入后宫。汉王军务甚繁,后宫姬妾又众,一时虽然看中薄姬,事过便忘。故薄姬自入后宫,经过年余竟不得见汉王一面。先是薄姬未嫁之时,与管夫人、赵子儿二人结为闺中密友。三人曾私相约誓道:“将来如有人先享富贵,当彼此提拔,不得忘记。”及至此时,管夫人与赵子儿早在汉王后宫,并得宠幸。

一日,汉王在民皋,身坐灵台,管夫人、赵子儿随侍左右,汉王忽见二人私相耳语,背地窃笑,心中可疑,便问其故?二人因述薄姬少时约誓之言,并道:“妾等偶然想及此事,因见其痴心妄想,所以笑之!”汉王听了,心中怜念薄姬,也觉凄然。立即遣人召来,当晚命其侍寝。薄姬说道:“妾昨夜梦见一龙,盘在妾之胸上,不觉吃惊而醒!”汉王道:“此乃贵兆,吾当为汝成就其事。”谁知薄姬自从侍寝之后,果然怀孕。等得期满,生下一男,汉王取名曰:“恒”。初封代王,后来即位,是为文帝。薄姬竟为太后,果应了许负之言。

当日张耳带兵至魏,会同韩信伐赵,二人定议,就近先取代地,择了吉日,兴兵前往。未知韩信此去胜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四十九·志第十八·礼志一·脱脱
  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三·赵尔巽
  卷一百九十五 表三十五·赵尔巽
  第七回 为敌作伥满主入边 因间信谗明帝中计·蔡东藩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五·司马光
  一百十七 曹寅奏报江南雨水粮价情形摺·佚名
  第三八二单同治七年十月一二二○九--二七·佚名
  卷二·郝经
  五六七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据实覆奏将徐述夔父子戮尸及仆毁沈德潜墓碑等情·佚名
  一三二 小河与新村下·周作人
  鲁迅眼中的自己·许寿裳
  永宪录卷二(下)·萧奭龄
  第六十八章 江南“开门揖盗”,广州望梅止渴·李宗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岩叟·唐圭璋

      岩叟,四明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按岩叟似非名,葛天民无怀小集中有上巳呈黄岩叟诗,绍兴三十年进士之黄岩叟,疑或是另一人。   望海潮   梅天雨歇,柳堤风定,江浮画纵横。瀛女弄箫,冯夷伐鼓,云间凤咽鼍鸣。波面走长鲸

  • 山带阁注楚辞卷六·蒋骥

    武进蒋骥撰招魂卒章魂兮归来哀江南乃作文本防余皆幻设耳哀江即汨罗所在招魂归此盖即怀沙之意朕幼清以亷洁兮身服义而未沬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

  • 二集卷二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二古今体一百一十六首【辛未一】辛未元旦瑞烟喜爆引晨光首祚新春啓百祥一岁勤民今日始大清承运万年昌玉阶王会衣冠盛金殿朝仪礼乐章正值慈宁开六袠敷天夀域庆方长元旦试笔寰瀛启祚庆元正

  • 卷一百三十七·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三十七  明 冯惟讷 撰 隋第八 李巨仁【以下爵里无考】 钓竿篇 潺湲面江海滉瀁瞩波澜不惜黄金饵唯怜翡翠竿斜纶控急水定檝下飞湍潭迥风来易川长雾歇难寄言朝市客

  • 第十九歌 山歌好唱口难开·刘半农

    山歌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白米饭好吃田难种,鲜鱼汤好吃网难抬。抬,谓举网。

  • 卷三百二十五·列传第八十四·脱脱

        刘平任福   刘平,字士衡,开封祥符人。父汉凝,从太宗征河东岢岚、宪州,累迁崇仪使。平刚直任侠,善弓马,读书强记。进士及第,补无锡尉,击贼杀五人,擢大理评事。知鄢陵县,徙南充。夷人寇淯井监,转运使以平权泸州事

  • 列传卷第二 高丽史八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后妃二。○忠烈王齐国大长公主名忽都鲁揭里迷失元世祖皇帝之女母曰阿速眞可敦元宗十五年忠烈以世子在元尙公主。 元宗薨王嗣位东还遣枢密院

  • 表卷第二 高丽史八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年表二。-------------------------------------------------------------------------------公历干支上国 高丽 -------------------------

  • 耶律图鲁窘传·脱脱

    耶律图鲁窘,字阿鲁隐,肃祖之子洽礝之孙,勇敢而有谋略。太宗扶立晋的战役中,图鲁窘之父敌鲁古为五院夷离堇,战死,皇上便将其官职授给图鲁窘。会同元年(938),改任为北院大王,皇上曾经屏退左右而与他商议军国大事,应对合于皇上之

  • 四 中庸之道·林语堂

    普通感性之宗教或信仰,或情理的精神,是孔教人文主义之一部分或一分段。就是这种情理精神产生了中庸之道,它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关于情理精神前面曾经论及,它是与逻辑或论理相对立的。情理精神既大部分为直觉的,故

  • 制谈第三·尉缭

    本篇主要论述国家的政治、军事制度对战争胜利的保证作用。明确指出&ldquo;制必先定&rdquo;。所谓&ldquo;制&rdquo;(制度)包括:编制(卒伍偏列)、纪律(禁舍开塞)、&ldquo;修号令&rdquo;、&ldquo;明赏罚&rdquo;、&ldquo;

  • 机感茶毗品第三·佚名

    尔时拘尸城内一切男女悲泣流泪。不知茶毗法则云何。问阿难言:如来涅槃如何法则以茶毗。尔时帝释具陈上事而以答言:如佛所说依轮王法。尔时拘尸城内一切人民。悲泣泪■入城中。即作金棺七宝庄严。即办微妙无价白氎千张。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十九   訶棃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一]道諦聚智論中智相品第一百八十九   真慧名智。真者謂空無我.是中智慧名爲真智.假名中慧名想非智.所以

  • 俱舍论疏 第二十六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二十六卷沙门法宝撰分别智品第七之一分别智品者。惠于曾见决断名智。或求见境意乐止息。加行奢缓说名为智。智类不同不过十种。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智即是道。道是灭因。前贤圣明道所成人。此品明智

  • 第六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丑二 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分二  寅初 总标即妄即真  二 别明即妄即真 寅初分二卯初 明幻化相即真  二 会四科法即真  今初阿难!汝犹未明,一

  • 陆桴亭论小学·陆世仪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十五岁前,使之熟读。

  • 大唐秦王词话·诸圣邻

    又名《大说唐全传》、《唐 传演义》。章回小说。明诸圣邻著。八卷六十 四回。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认为:“殆为最早 的鼓词。”按此书目录前所题“重订唐秦王词 话”。各卷前又分别题“按史校正唐秦王本传”、 “按

  • 善恭敬经·佚名

    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教他之功德及事师之方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