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三回 屯安阳宋义被杀 救钜鹿项羽立功

话说宋义奉楚怀王之命,同项羽、范增领兵救赵。行至安阳,便下令安营驻扎。一连四十六日,不肯前进。急得项羽心中焦燥,遂向宋义道:“今秦兵围攻钜鹿,我军当速渡黄河,由外包击,使赵兵为内应。内外合兵,秦军可以立破。”宋义道:“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其兵必疲,我可乘机取之。若秦兵不胜,我长驱西行,必灭秦国。故不如先使秦、赵决一胜负,我且在旁坐观成败。总之,临阵交战,我不如君;运筹决策,君不如我。”项羽见宋义不听,愤愤而退。

原来宋义从前曾为楚国令尹,怀王因他系旧日大臣,又兼谈兵有验,故特委以重任。其实宋义全恃口辨,并非将才。至论项梁骄兵必败,此理人所尽知,无甚奇妙。今既受命为将,却畏秦兵之强,在半路上顿兵不进。及被项羽催促,勉强设辞拒绝。又知项羽素来跋扈,恐其不遵命令,欲先示威使之折服,乃下令军中道:

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此军令明明指着项羽,项羽见了自然益加愤怒。本来项羽因怀王不许领兵入关,又命其为宋义属将,心想:“怀王是叔父所立,叔父已死,便该由我代为大将。今反屈居人下!”已是怏怏不平,更加宋义一激,便想寻个机会杀死宋义,夺他将印,宋义却全然不知。

一日,宋义遣其子宋襄前往齐国为相,自己亲送至无盐地方,大会诸将,张筵饮酒。其时十一月天气,又值大雨,寒冷异常。随来士卒,一路沾湿,尚未进食,身上既冻,腹中又饥。项羽见此情形,知众心不免怨恨,遂背了宋义,用言激怒士卒,使之离心,以便下手。因说道:“我辈此次远来,本为并力攻秦。今将军竟久留此地不进,兼之年岁饥荒,人民贫苦,士卒日常所食,只有蔬豆充饥。军中又无现成粮草,乃将军偏有高兴饮酒高会,不肯引兵渡河,借赵国粮饷接济,合攻秦兵,反说是乘机进取。试问,以秦国之强,攻此新立之赵,其势必可灭赵。赵国既灭,秦兵愈强,更有何机可乘?!况我军遭败衄,王坐不能安席,尽收境内兵卒,专托将军,国家之安危,在此一举。今将军不恤士卒,但顾一己之私,实非社稷之臣!”到得次日早晨,项羽直入中军来见宋义,就帐中拔剑斩其首级,号令将士道:“宋义与齐国私通,背叛楚国,我奉楚王密令诛之,故特将他斩首。”诸将明知项羽欲夺兵权,假言宋义造反,但皆畏服项羽,不敢抗拒。遂同声说道:“首先创立楚国者,本属将军一家。今将军又有平乱之功,军中不可一日无主,应请将军代行宋义之职。”于是,诸将共立项羽为假上将军。项羽即遣人往追宋襄,杀之。令桓楚将杀宋义事报知怀王,并诬以谋反。怀王虽知宋义枉死,但无力能制项羽,只得遣使就命项羽为上将军。项羽受了上将军之职,先遣当阳君英布与蒲将军带兵二万人,渡河救赵。

却说章邯使王离、涉间围攻钜鹿,筑成甬道,接济军饷。秦军食饱,并力攻城。钜鹿城中被围既久,兵少粮尽,万分危急。盼望各国救兵,尚未到来,只有陈余领兵数万人在钜鹿之北远远安营。因畏秦兵势盛,不敢进战。张耳三番两次遣人往催陈余发兵救援,陈余任他催迫,只是按兵不动。

张耳大怨陈余,又使张厌、陈泽二人往责陈余道:“从前耳与君为刎颈之交,今赵王与耳困在围城,旦夕将死。君拥兵数万,忍心不救,安在肯同生死!若果能践前言,何不前赴秦军,拼与同死。侥□万一获胜,彼此皆可保全,亦未可知。”陈余答道:“吾料前往终不能救,徒使全军尽覆。且吾所以留命不死者,欲为赵王、张君灭秦报仇。今必欲余同死,譬如以肉投于饿虎,有何益处?”张厌、陈泽道:“今事已急,张君欲君同死以践旧约,更无暇计及后来之事。”陈余道:“吾知徒死无益。今二君既迫令同死,何妨身先尝试!”乃拨兵五千人,交与张厌、陈泽二人,先往试敌。

二人带兵前往,竟被秦军杀得片甲不回。后来燕、齐二国救兵亦至,张敖也收集代地兵士万余人前来,却都傍陈余兵营左右驻扎,更无一处军队敢与秦兵对敌。只因秦自章邯带兵以来,平周文、破陈胜、灭魏国、杀齐王。中间虽被项梁连败两阵,但不过几时,又将项梁破灭,真是所向无敌,威声远播!所以人人恐惧。直待楚将当阳君、蒲将军领兵二万渡河,始与秦兵接战数次。楚兵少胜,陈余又遣人往请项羽进兵。秦二世三年十一月,楚上将军项羽,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兵士一律上岸。项羽便下令凿沉船只,椎破斧甑,焚烧庐舍,每人预备三日粮饷,前往迎敌。一班士卒见主将如此举动,知得有进无退,便都死心塌地,磨拳擦掌,准备厮杀。项羽既到钜鹿城下,挥兵前进。

当时,各国救赵将士闻知楚兵进攻,便都立在自己营壁上观战,各人心中都替楚兵危惧,以为定被秦兵杀败。及至两个交锋,杀了许久,谁知楚兵愈战愈有精神,人人奋勇直前,无不以一当十。喊杀之声,震天动地,竟吓得观战将士胆战心惊。末后,秦兵抵敌不住,大败而退。每战一次,秦兵只有退后,楚兵只有前进。如此,自二次、三次,直至九次,楚兵渐渐四面包围,直将秦兵甬道断绝,困在城下。到得末次,秦兵阵脚大乱,便如山崩堤溃,不可收拾。秦将王离被楚兵生擒。涉间战到力竭,不肯投降,**而死。

项羽既破秦军,解了钜鹿之围,传令遍请各国将军前来相见。各国将军闻命,都有惧色。只因平日遇着秦军,已是胆怯,今见楚兵胜过秦兵,直如天神下降。兵士如此,主将可知。所以一闻项羽命令,便同奉诏入觐天帝,安得不惧!但心中愈惧,愈不敢怠慢。立即整理衣冠,随着来使人见。

及行进辕门,便不知不觉一齐跪在地上,以膝着地而走。到了项羽座前,俯伏地上,不敢举头仰视。项羽此时真是如帝如天,尊严无比。由此威震天下,各国将军皆归节制。

赵王歇与张耳见围已解,亲自出城,拜谢项羽及诸将。张耳遂往陈余营内,一见陈余,先责其不肯相救,后又追问张厌、陈泽二人去向。陈余说是战没于阵。张耳心中不信,以为二人必被陈余杀死。请问再三,陈余见张耳迫人太甚,便发怒道:“不意君竟怨余如此之深!岂以为余顾惜将印,不肯舍去?”说罢,立将印绶解下,推与张耳。张耳亦愕然不敢收受。少顷,陈余起身上厕去了。旁有客对张耳道:“臣闻天与不取,必受其咎。今陈将军以印与君,君若不受,逆天不祥,望急取之。”张耳心中本怨陈余,一闻客言,也不顾从前交谊,竟将印绶佩上。陈余还座,见张耳并不让还印绶,心中亦生怨恨,一径趋出,张耳遂接管其乐。陈余既出,部下有数百人相从,前往河上或湖中,捕鱼射猎过日。从此,张耳、陈余二人遂生嫌隙。张耳奉赵王歇仍居信都,自己领兵往从项羽。项羽遂率领各国之兵,前往攻击章邯去了。欲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太祖纪二·薛居正
  第三回 忧父病重托赵则平 肃军威大败李景达·蔡东藩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一·阿桂
  资治通鉴后编卷七十九·徐乾学
  卷四十六·宋·蒋一葵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四中·袁枢
  卷六·吴缜
  六六 四七与五十·周作人
  六十八、新闻记者开场·包天笑
  长孙炽传·魏徵
  盖苗传·宋濂
  卷之九十三  議處安南事宜(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汉纪三十 王莽下天凤二年(乙亥、15)·司马光
  卷一百四十三·佚名
  卷三百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婉·唐圭璋

      陆游妻,为陆游母所逼离异,改适赵士程,怏怏而卒。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

  • 杨景贤·隋树森

    作者简介见杂剧部分。 小令 【中吕】红绣鞋 咏虼蚤 小则小偏能走跳,咬一口一似针挑,领儿上走到裤儿腰。眼睁睁拿不住,身材儿怎生捞?翻个筋斗不见了。 【中吕】普天乐 嘲汤舜民戏妓 宁可效陶潜,休要学

  • 卷388 ·佚名

    王炎 游稽山 失脚来苕霅,春风一棹还。 寻幽探禹穴,问讯到稽山。 意在烟霞外,身居井邑间。 桃花应冷笑,头白不能閒。 王炎 游景德 老怯莺花笑,春残一出游。 城隅寻古寺,柳下系扁舟。 身

  • 卷295 ·佚名

    释尚能 送简长师陪黄史君归浙右 相送随旌旆,离情亦万端。 霜洲枫落尽,水馆月生寒。 接话尝茶遍,联诗坐漏残。 归期在岩屋,郡邸想留难。 释尚能 送秀登上人 又负空囊出,都城难久居。 西风随

  • 蓝涧集卷二·蓝智

    (明)蓝智 撰○七言古诗题程芳远所得方方壶写大王峰魏王炼丹武夷顶石洞千年松桧冷凭虚楼阁散虹光积翠峰峦荡云影狂歌披髪有金公曾共方壶隐此中半夜龙神问丹诀西风一鹤度辽东方壶爱此不得住西入仙岩种琪树寻常一笔扫云烟

  • 对酒行,巴陵作·张说

    留侯封万户,园令寿千金。 本为成王业,初由赋上林。 繁荣安足恃,霜露递相寻。 鸟哭楚山外,猿啼湘水阴。 梦中城阙近,天畔海云深。 空对忘忧酌,离忧不去心。

  • 卷三·乐雷发

    钦定四库全书雪矶丛稿卷三     宋 乐雷发 撰律诗谒李梅亭力拔鲸牙气贯虹玉堂归只守文穷世无真魏扶吾道人以乾淳望此翁大地精灵藏笔下国家命脉寄山中緼袍羸驷崇仁路正拟登门听击蒙代送徐侍郎赴召大厦谁堪任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正德十六年二月甲午朔 上以疾不视朝○陕西河州弘化寺番僧著巴藏卜文县膻哈罗家答石等族生番族头圭哈及番僧番人劄藏寺以渗金铜佛铜塔佛像马犬盔刀来贡○命署都指挥佥事朱卿于大宁都司佥书管事○朝鲜国王李怿差陪臣户

  •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完颜阿邻传·脱脱

    阿邻,聪颖灵悟,机敏善辩,通晓女真、契丹大小文字以及汉字。他年幼时曾经入宫,熙宗见了很惊奇,说“:这孩子日后必能为国出力。”阿邻十八岁时,受职定远大将军,任顺天军节度使。天德二年(1150),因为政廉明而升迁益都尹,并兼山东东

  • 卷七下·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七下     宋 沈枢 撰三省门 唐以中书门下相检察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駮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

  • 卷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六十二歌颂二【大臣一】恭祝万寿诗【七言律二首】户 部 尚书加三级 【臣】 张鹏翮南极星辉映紫宸乾坤齐寿德相亲九重天上来和气五色云中拜圣人金殿炉烟浮瑞霭玉阶红日丽阳春臣民共效华

  • 卷二十三·戴锡章

    西夏称元德七年春正月,使金贺正旦。金主始朝日,礼毕,方命各国使人入贺。(《金史·交聘表》及《礼志》)二月,围宋杏子堡。贺正使回,干顺知金人围汴益急,乘隙围杏子堡。堡在延州平戎寨北,两山对峙,地险厄。鄜延副总管刘光世据之,不

  • 卷十·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十   元 朱公迁 撰 彤弓之什二之三 彤弓弨【尺昭反】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叶虚王反】之钟鼓既设一朝飨【叶虚良反】之 赋也彤弓朱弓也【辑録孔氏曰

  • 民国重修大藏经叙·太虚

    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生灭相续而存在,自性本空,唯识所现,大圆满觉明证中莫非因果重重,遍融无碍之法界,故曰一切法皆为佛法。有情然,器界然,无事无物不然,浩浩有情器界中之人间亦自无不然;人间之在佛法,其如一尘之处太空乎!人间之特征

  • 卷七·佚名

    第七 有缘二法第一章 相缘分第一节 顺一六六缘有缘法而有缘法从因缘生。[曰]缘有缘之一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二蕴&hellip;&hellip;于结生刹那,缘四蕴而所依,缘所依而[四]蕴,缘一大种而&hellip;&hellip;缘[四]种而心等起之色

  • 飞鸟集·泰戈尔

    诗歌集。作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发表于1916年。该诗集共收入短诗325首,其中的一部分为诗人1916年访问日本期间所作的即兴诗,其余为诗人选译自《碎玉集》等几个孟加拉原文诗集。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以简炼明快

  • 十剂表·包诚

    本草类著作。清包诚撰。一卷。诚有《伤寒审证表》已著录。本书据《本草述录》整理编成。包氏认为《本草经》、《名医别录》诸书,言其治而不言其理;《千金方》、《外台秘要》之方,详所主而不审其因,致后人学习难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