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四回 盟洹南章邯投降 据陈留丽生献策

话说项羽统率各国之兵,往攻章邯。进至漳南,章邯兵在棘原,两军相拒,尚未交战,章邯因敌兵势不可当,遂引兵退后以避之。项羽见秦兵退去,率众追上。秦兵却又退避。如此数次,章邯终不敢战。

二世闻说王离兵败,章邯又畏怯不战,即遣使至军,责备章邯。章邯恐惧,命长史司马欣回到咸阳,面陈军务。司马欣星夜赶回京师,直至宫门求见。

赵高平日遇事欺瞒二世,今闻司马欣到来,恐其面见二世,说出真情,便遣人将司马欣留住,亦不奏知二世。司马欣一连等候三日,不但不能面见二世,连赵高亦不能见。暗中探听,方知赵高有疑章邯之心。自想:“在此非徒无益,且恐有祸!”遂趁着旁人不在之际,改换平民衣服,逃走而去。不敢由原来官道行走,却从偏僻小路出了函谷关。赵高闻司马欣逃去,果然遣人追拿。来人但知向官道寻觅,故司马欣得脱。

司马欣回至军中,便向章邯告知情形,因说:“赵高居中用事,专权欺主,事势至此,已无可为。今既战胜,赵高亦妒我之功;不能胜,则不免于死。将军可细思之。”章邯听了,正在忧闷无计,忽报陈余遣人送书前来。章邯将书拆开,见书中写道:白起为秦将军,南胜楚,北破赵,坑赵卒二十余万。平日攻城得地,不计其数,竟被秦王赐死。蒙恬为秦将军,北逐胡人,得地数千里,竟被杀于阳周。何也?皆因功多,秦不能尽封其官爵,故借罪名杀之。今将军为秦将已三年矣!所失兵卒,不下十余万。而各国并起,敌兵日多。加以赵高素来迎合二世,今遇事急,亦恐二世杀之,故欲借事杀将军以塞责。将军在外日久,与朝臣又多嫌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今日天亡秦国,无论智愚之人皆知之。将军在内不能直谏,在外为亡国之将,一身孤立,欲求保全,难矣!将军何不回兵与各国结约,一同伐秦,分裂其地,南面为王?比之身遭刑杀,妻、子受祸,岂不远胜乎!

章邯看罢来书,心中狐疑。乃先遣人到项羽营中,说是“欲来投降,请派人商议投降契约”。项羽便派人与章邯使者会议。只因章邯尚在犹豫不决,所以议了多日,仍未决定。项羽也料章邯并非实心来降,且恐中其缓兵之计,遂使薄将军引兵渡过三户津,与秦兵交战,连胜两阵。项羽又尽起大兵进击秦国,大破之。章邯连败数次,折了许多兵卒。又料赵高不肯派兵救应,自觉势穷力竭。旁有都尉董翳,便力劝章邯投降,章邯之意始决。

章邯再遣人向项羽陈请。项羽密召诸将商议道:“我兵粮饷不足,不如听其归降。”诸将皆言甚善。项羽遂受了章邯之降。择定日期,项羽与章邯设盟于洹水之南、殷国故墟之上。章邯见了项羽,流涕诉说赵高之奸。项羽用好言安慰,乃立章邯为雍王。因其初降,未可深信,故不使领兵,留在楚军中居住。

章邯长史司马欣,本是项梁故人。项梁前在栎阳犯事,被拘狱中。司马欣时为栎阳狱吏,项梁托人说情,司马欣将项梁开释,算是项梁的恩人。所以项羽便命司马欣为上将军,带领秦卒二十余万人前行,项羽项自统各国之兵四十万人为后继,由河南一路长驱而进。

当日沛公与彭越攻打昌邑不下,遂弃却昌邑,别了彭越,引兵西进。一日,行至高阳,安下营盘。正拟预备攻城,忽报:“有高阳人郦食其在外求见。”原来郦食其本儒士,时人称为郦生。性喜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生,乃屈身为里中监门吏,借以过活。说起监门,本极微贱,平日被官吏呼来唤去,如同牛马。惟郦生与众不同,县中官吏都不敢命他作事。只因他是读书人,学问既好,又有口才,不过因贫充当监门,挂名给饷,所以无人敢慢。一县之人,遂皆呼为“狂生”。

郦生见天下大乱,自负多谋足智,便欲择主而事,建立功业。其时,陈胜、项梁部将引兵行过高阳者,不下数十人,郦生每从旁探问来将平日性情行事,大抵度量褊狭,拘守套礼,遇事自用,不能听从远大之计,郦生因避匿不与相见。此次沛公兵至陈留城外,部下有一骑兵,即郦生里中人。平日沛公时时问其乡中有无贤士豪杰,骑兵却未言及郦生。恰好骑兵因事由陈留告假归家,郦生便向骑兵道:“闻说沛公待人侮慢,所谋远大,此真我所愿从之人,但恨无人为我介绍。汝此去见了沛公,可说道:‘臣里中有郦生者,其人现年六十余,身长八尺,人皆称为狂生。彼常自辩并非狂生,今仰慕沛公,意欲来见’。”骑兵答道:“沛公素性不喜儒生,人有头戴儒冠来见者,沛公每取其冠,置之地上,小解其中。又与人言,往往大骂。据吾观之,不可用儒生名义与说。”郦生道:“汝且为我言之,我自有道理。”

骑兵回到军中,果照郦生所教说与沛公。及沛公至高阳,挪生遂往军门求见。守门人持名帖入报,沛公问道:“是何等人?”守门人答道:“状貌似是书生,身服儒衣,头戴高山冠。”沛公道:“可与之说我方有事于战争,无暇接见儒士。”守门人走出,转达沛公之语。郦生听罢,怒目按剑,大声喝道:“奴才!再入对沛公言,吾乃高阳酒徒也,并非儒土。”守门人不意中被他一喝,大惊失色,将手中名帖直落于地,急忙跪下将名帖拾起,回头走入。向沛公道:“来客乃是天下壮士,大声喝臣,臣一惊,竟至失落名帖!”因备述郦生之语。沛公闻言,乃传郦生进见。郦生闻命入内,却见沛公高坐床上,张开两足,一边一个女子,正在替他洗足。见了郦生,安然不动。郦生走近,长揖,说道:“足下欲助秦攻各国乎?还是欲率各国破秦乎?”沛公骂道:“竖儒!天下苦秦暴虐已久,故各国并力攻秦,何言助秦攻各国乎?”郦生道:“既欲聚合义兵,共灭无道之秦,见了长者,不宜如此倨傲。”沛公闻言,急命罢洗,起立整衣,延请郦生上坐。

郦生因言战国时辩土“合纵连横”之事。沛公欢喜,留饭,问以进取之计?郦生道:“足下率领乌合之众,不满万人,便欲直入强秦,此真如探虎口!今欲建立大功,不如暂驻陈留。陈留为四通五达之地,据天下之要冲,城坚易守,积谷甚多。臣素与其县令相识,请往说之,使其来降。彼若不听,足下引兵攻之,臣为内应。既得陈留,据其城而食其粟,招集四方之兵。兵势既盛,乃可横行天下矣!”沛公从其计,遂使郦生往说陈留县令。

郦生夜至陈留,见县令说道:“方今秦为无道,天下反叛,足下能顺人心,可成大功。若一意坚守危城,祸不远矣!”陈留县令惊道:“秦法甚重,妄言者皆遭族诛。先生如此见教,吾实不敢从命,幸勿再言。”郦生见说他不动,便与谈论他事。县令因留郦生同宿。郦生到得夜半,乘县令睡熟,就床上杀死,割下首级,用物包好,持在手中,悄悄走出县署,逾城而去。直到沛公军中,见了沛公;备述其事。

次日,沛公引兵到陈留城下,用长竿挑取县令首级,与城上人观看。说道:“汝县令之头,已被吾取得,汝辈速降,可免一死。若后降者,当先斩之。”城上人见县令已死,大众无主,遂开城出降。沛公据了陈留,四出招兵,得万余人,乃封郦生为“广野君”,并用其弟郦商为将,领兵前进。欲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一·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八·佚名
  首卷四 德宗实录进实录表·佚名
  卷一【阙】·郝经
  七三五 军机大臣奏阅看《西斋集》情形并请敕交苏抚查解书板片·佚名
  绎史卷一百二十八·马骕
  卷五·议委员留署办事·丁曰健
  自序·丁曰健
  拓跋瞝传·李延寿
  崔沂传·薛居正
  ●善女人传发凡·彭绍升
  选举一八·徐松
  例 言·吕思勉
  208.“莫须有”冤狱·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八目録山水类山水图【元刘因】山水图【元程钜夫】题画山水图【元吴澄二首】山水图【元袁桷】山水图【元马祖常】山水图【元虞集】山水图【元掲傒斯】山水图【元黄溍】山水图【元贡师泰

  • 卷一百一十一·志第六十四·礼十四等·脱脱

        ◎礼十四   ○册立皇后仪 册命皇太子仪 册皇太子 妃仪 公主受封仪 册命亲王大臣仪   册立皇后。建隆元年,立琅邪郡夫人王氏为皇后,命所司择日备礼册命。自后,凡制书云册命者,多不行册礼。后妃皆写册命

  • 平台纪略·蓝鼎元

    朱一贵之乱大清康熙六十年辛丑夏四月,台湾奸民朱一贵作乱。一贵,漳之长泰人,小名祖,游手无艺,好结纳奸宄,为乡里所嫉,于康熙五十二年之台湾,充台厦道辕役,寻被革,居母顶草地饲鸭为生。其鸭旦暮编队出入,愚甿异焉。奸匪过者,辄款延

  • 卷第十三·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六刘宗周(子汋)刘宗周(子汋)刘宗周字启东,号念台,山阴人;学者所称蕺山先生也。父坡,为诸生。母章氏,妊五月而坡亡;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宗周大父老疾归

  • 卷一百五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冬十月辛未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监察御史郑干年老乞致仕从之 上以干金华义门特赐敕谕宴于礼科部○壬申升监察御史李杰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升龙骧卫指挥使张胜为山东都指挥同知○夜有星如盏大赤色有尾光

  • 卷三十四·杨士奇

    永乐二年九月己亥朔○辛丑○复大理寺左右二寺评事左寺四员右寺八员其审录内外刑名俱旧制 播州宣慰使 源四川芒部等军民府长官程番等十二长官司各遣人来朝贡方物贺立 皇太子赐之钞币○壬寅 敕巡海总兵官清远伯王友

  • 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庚申命给事中惠世扬御史薛贞巡视 陵工○锦衣卫题本卫监候犯人奉 遗诏悉送法司查审释放报闻○户部题新饷一事物力竭天下而安危系辽左非以专官总理之不可若新旧二饷并收一库在今日亦觉未便盖旧库止税饷四百余万今又益

  • 卷之二十五·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春正月。癸巳朔。上诣奉先殿堂子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寍门。庆贺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礼成。  ○御太和殿受朝贺。  ○诣大高殿寿皇殿拈香

  • 卷之七·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七表第七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康熙二十七年来归旗二十爵二十一】土谢图汗<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七<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

  • 七十六、还乡一二事·包天笑

      我自从在上海定居以后,即思往苏州一行,游子不忘故乡,也是自然之理。况且现在苏沪铁路,早已通车,自沪到苏,不过两三小时,便利极了。这回到苏州去,也有几个原因。第一是扫墓:在前年冬天,办理了祖母及双亲葬事以来,便接连两年,到

  • 有凤来仪:思凡·胡兰成

    有凤来仪:思凡三嫂嫂一次叫我小官人,我一笑,她也笑了,说:&ldquo;你笑什麽?难道我叫错了?太陽未出总是早,老婆未讨总是小,况且包皮文正称嫂嫂为嫂娘,我不比你大?&rdquo;是年我已十八,正议亲事,是前冈芦田进去,离胡 村五十里里山地方,

  • 卷八 宣帝纪 第八·班固

    (汉宣帝刘询)【原文】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语在《太子传》。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而邴吉为廷尉

  • 崔弘度传·魏徵

    崔弘度字摩诃衍,博陵安平人。 祖父崔楷,魏国司空。 父亲崔说,北周敷州刺史。 弘度膂力过人,仪貌魁伟,脸上长满胡须。 他生性严酷。 十七岁时,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之为亲信,继而授他为都督,累次提拔至大都督。 当时,宇文护的儿子

  • 卷之四十二  立齋閒錄四(明)宋端儀 著·邓士龙

    (立齋閒錄,四卷,明宋端儀著。端儀,字孔時,福建莆田人。成化十七年進士。歷禮部主事、主客司員外郎,後以按察僉事督廣東學校,卒於任。明史卷一六一有傳。此為端儀雜採明代官府檔案、方誌、明人文集、碑誌及聖諭錄、水東日記、

  • 158.马嵬驿兵变·林汉达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

  • 商书·盘庚上·佚名

    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言曰:「我王来,即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

  •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六卷·宗赜慈觉

    法眷及入室弟子特为堂头煎点早晨具威仪先见侍者云。欲烦报覆和尚。斋后欲就方丈点茶特为堂头和尚。侍者报讫引见。堂头问讯讫云。请和尚坐(如主人已据坐。更不须云请坐也)。先大展三拜。近前躬身云(今晨斋退。欲就方

  • 金粟词话·彭孙遹

    词论,一卷,清彭孙遹撰。彭氏论词崇尚自然:“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便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乃造平淡’耳。若使语意淡远者,稍加刻画,镂金错绣者,渐近天然,则骎骎乎绝唱矣。”自然不等于粗率,它正是人工雕琢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