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六回 猛张勋复辟冯总统就任

诗曰:

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风雨梦,到地一无声。

却说江西督军李纯欲挽救大局,遂由贑入京,窥察两方意见。偏黎总统心中注意张勋,各省总参谋处狐假虎威,不容李纯进言,弄得这李督军空讨一场没趣,扫兴而回不表。

且说张勋于六月七日起程赴京,随身带五千精兵,隔宿即至天津,与李经羲晤商,定了密计,先派兵进京,作为先声,后陈调停条件。头一条就是解散国会,二条是撤销警备。黎接电,明知不行,但他是请来调停的,不得不依,遂令把总副警备司令撤散。再电张勋,谓解散国会一事,不能遵议。张电道:“国会不散,调停无效。我不便住此,即得回任。”黎接电甚惊,正在磋商,忽美使来一公文。黎总统阅过,向伍廷芳道:“友邦来电劝慰,这是美国好处,但目下时局危甚,公可设策。”伍廷芳道:“张勋要求二事?警备已照允;解散国会,民国无此条例,况事关重大,他偏要照办,如何可行?前日免段职,有法可援,已为各军长反对。今解散国会,全国皆要群起责问的。且派员与张熟商,看是如何再论。”次日该员复命,说张帅非解散国会不可,限三日内即发命令,否则即南行回任。

又召伍廷芳筹商,伍上书辞职不见。看看到三日了,黎总统再召阁员商定,无一肯作主者。忽有步军统领江朝宗说道:“国会又非今日才创的,总统为大局起见,暂且从权,再计可也。”

黎总统道:“伍为副署,上书辞职,哪个来此当这担子?”朝宗道:“若果无人,我就干一干罢。”黎知事不妥。又无救急方法,只好先试一行。遂命秘书缮令,次第颁发:头一道伍廷芳免职。第二道江朝宗代理国务总理;第三道是解散国会。第三道命令,当然由江朝宗副署,江亦恐招尤,遂通电自解。自发令后,黎终不安,遂又通电以明心迹。谁知两院议员接令后,只得束装出都。督军团见已如愿,遂各取消独立,总参谋处亦由雷震春宣布取消,惟广东督军陈炳焜、广西督军谭浩明,本是民党领袖,素附黎氏,今闻黎被逼解散国会,己怒不可止,再得议员出京莅沪,分电湘、粤、桂、滇、黔、川各省,说民国约法,总统无解散国会权,江朝宗乃是武人,更不能代理国务总理,黎总统被逼,业已自认违法,至解散国会之令,着为无效。两督军互约,俟恢复国会,或组新国会,再行听命。无如两督军虽有啧言,奈僻处方隅,鞭长莫及,督军团只是不睬,此事不提。

且说张勋见国会已解散,遂同李经羲偕行入京,谒见黎总统,再演新闻。这日原是六月十四日,谁知见黎后,也未见有特别举动,乃于京中四处遍贴定武军告示。列位,张本任安徽,为何在京中出示,识者早知他作意,谅来必有大变。仔细探听,无非利国利民的口头,余无甚异处。至二十四日,李经羲就国务总理职。至二十九日,免司法、农商张谷职。张谷本民党人,这令一下,民党大为减色。到六月三十夜间,竟闹出复辟的事来。但复辟本非奇闻,乃是张大帅平日不忘的念头。徐州会议时,就隐下思想来了。二次徐州会议,就是议论复辟。各军奉张帅为盟主,今见黎、段决裂,正是机会到了。明是前来调停,暗却是前来复辟,遂号召同盟。直隶曹锟本列入军团,闻有此议,遂请教徐世昌。世昌道:“不可不可,少轩本为忠清,倒反害清。”锟受教后,知张所为不合,遂守秘密,以观成败。

及张到津,实为此事。凡事若要不知,除非莫为。前国务总理熊希龄闻张前来复辟,就连发反对通电,并申五大危险。副总统冯国璋接熊电后,即与熊共表同情。黎总统接熊电,也曾明过心迹,内中已提及“复辟”二字。即张好友,也来电劝阻。

张复电道:“俟大局粗定,内阁组成,即行回任。复辟一事,自当取消,请放心勿虑。”偏张勋参谋万绳栻日夜怂慂复辟,又电请康有为进京,作一帮手。康接电,即来京晤张。张即令他进言。康遂拟草诏,递呈张勋。勋启视道:“这事恐不便即行。”康未及答言,忽万绳栻道:“大帅志在复辟,何事不可为?”张道:“有理,我干一遭罢。”即唤心腹左右入内,分请几位大员,前来起事。不一时,有数人入内启问,张便提出“复辟”二字。众大员颇有难色。张厉声道:“事若不成,有我承当,概不累及。”王士珍等见张勋行为不善,不敢多言。

张复令吴炳湘便于今夜开城,招我兵入城,明日就好复辟了。

又派人先据电局,怕人发电。说着,天已黎明,即报道:“定武军已入城了。”张勋闻听,起身道:“我等就往清宫,请宣统帝登殿复辟便了。”张勋先穿朝衣朝冠,并令大众照穿,一齐出门,竟向清宫而来。到时门尚未开,由定武军叩门而入,大众也随张勋入内。清宫人员不知何事,忙报知两太妃。太妃与世续出问,张勋道:“今日复辟,特请少主登殿。”太妃、世续皆再三不肯,说道:“如事不成,反累我全家了。”张道:“由我作主,尽管勿忧。”世续恐张有意外举动,只得请出宣统帝来,由张扶他登殿,张先趋拜,三呼“万岁”。王士珍等也只得跪下欢呼。当由康有为草诏,颁布天下;京内各员,谕旨赏封;京外各缺,均照宣统元年颁制。曹锟以下,均改巡抚。复辟既成,把张勋乐得不可支。还有手续,皆是主持完备,张勋即发通电一道,京城里内悬挂龙旗,惟总统府中龙旗未挂,这是张勋保全黎总统面子。即日清室大臣,往总统府说黎,把复辟情形宣示。黎道:“我召张来京调停,不是叫他来复辟的。”

来人只是絮絮叨叨,黎总统不答。来人又大言恐吓,知不可动,遂辞而去。拟欲拍电,闻电局被张看守,遂遣人出都赴沪,由沪拍发,方得电报出来。黎又与府中心腹商量救急方法。大众道:“现京内兵权全在张手,如张来要求,总统不允,他必用激烈手段对付。不如先行退避,俟援兵到来,再图恢复。”黎道:“叫我何处去?”心腹道:“只得求助外人。”黎道:“我已决意辞职,只是无处交卸,但约法中,大总统有障碍时,副总统有代行职权,此事只好交冯国璋罢了。”遂收拾物件逃生。

黎总统正筹划逃走,忽李经羲来谒,并上呈辞职。黎即命草令二道:一准李经羲免职,仍任段为国务总理;一是请冯国璋代行职权,所有大总统印信,派人送天津段处保护。即带唐仲寅、刘钟秀并仆三人,往投日本使馆,恳请保护。日使应允,即由日使馆电告驻京各使馆协办保护,以重邦交。

却说段祺瑞寓居天津,闻张勋复辟,正欲出讨。忽前司法总长梁启超亦在天津,两下会议,力主兴兵。适陈光远亦驻津,有兵数千,段、梁径投营,商议讨张,由梁议出电稿,陆续拍发,段遂自任为共和军总司令。自发电后,各省皆有讨逆电出来,反对复辟。段见众心已愤,料事必成,遂亲临马厂誓师,连发两电,布告天下。适副总统冯电到天津,与段联合讨逆。

冯、段既合,军威大振。于是浙江、直隶均电告出师,公推段为讨逆总司令,就在天津造币厂内设总司令部,一面令曹锟、段芝贵分道进攻。且说宣统帝自复辟后数天,惊心吊胆,一切大事尽听张大帅调度。所放官员知事不成,均不敢来。张勋正在忧闷,忽军报到来,乃是曹、段两军分东西杀来,立出兵抵敌,谁知他只有随身带来之兵五千,余外并无一援,张兵亦知不敌,只得上前抵挡一阵。正往前行,至廊房下,正遇段芝贵兵到来,两下交锋,张军正在不支。忽报曹锟、陈光远两军又到。张兵前后受敌,哪敢再战,遂即溃散。次日,即由冯副总统褫夺张勋长江巡阅使,并安徽督军职。并令两路司令赶紧入京,扫除逆氛。

张勋闷坐京城,举各路警耗,几乎急死,遂将经过情形电告各省,不过说张勋复辟,各军团皆与谋,冯国璋亦曾赞成,推原其始,责有攸归。及到末尾,则惟有听诸公论。张发电后,遂收集溃兵,聚守天坛、天安等处,只望背城一战。

且说各国公使团见京城危急,惟恐波及,只得照会清室,劝张勋解除武装,取消复辟。清宫只得将公使照会挛给张勋。

张勋如何肯允,定要一战。张镇芳、雷震春、冯德麟见势不好,统想逃走,谁知于路被讨逆军拿住,亦由冯下令,夺去官职。

他如康有为、万绳栻亦想逃生,独张勋不肯下台,仍在前督兵。

到了七月十二日,讨逆军三路进攻。张军虽勇,究竟寡不敌众,张勋自知不妙,遁入城中。部兵见无主帅,遂悬旗投降。讨逆军勒令缴械,方准免死。张军只得缴枪,被讨逆军放条生路逃走了。

且说张勋见势败,遂由公园归家,引妻子等乘坐汽车,逃入荷兰公使馆去了。讨逆军即于本日收复京城,遂电报天津段处告捷。段接电,即乘车入都。适徐世昌来访,说此次复辟,清室本无此心,望勿加罪,张勋原是祸首,乃是个卤夫,望念同胞可也。越日,段祺瑞入都,京中皆定,遂入院办事。一面派江朝宗往日使馆中,迎黎元洪回府,一面下令缉拿张勋。且说黎总统见祺瑞派人来迎,乃谢过日使并齐藤少将,竟回旧宅,即日通电全国,宣告去职。越日,又发二电,详述去职情由。

黎既去职,冯应继任。冯见黎电文,自己也就客气起来,说现在京师已静,应即迎黎入府,所有代行职权,亦应奉还黎,方成正论。黎见电,仍然固辞。段因此再组内阁,遂拟相当阁员,只因此时总统虚悬,实未有命令颁来,段心未免焦虑。此时徐树铮已为阁员,欲为主分忧,遂见黎总统道:“祺瑞在野立功,入京讨逆,想公当有相当对待。”元拱道:“我已辞职,继任当属河田,不日入都,赏功罚罪,一切归冯主持。”所任阁员如数提出。现国会已散,只得称冯总统命令,特任各部长,然后通缉复辟要犯,竟无一人被捕。惟首犯张勋寄居荷使馆中,一手荷枪,一手持函,说道:“这皆是赞成帝制的凭据,倘要相逼,我只将书宣告国人,甘愿同死。”

且说张勋部下闻张失败,个个思变,经海州镇守使白宝山剿平。段接电话,亦发电去慰劳。至于清宫变剧,即由内务府出名致段总理,详叙张勋逼迫等情,段电冯国璋,优待如前。

且说国民党仍欲扶黎,今黎去职,党人未免失望,即由唐绍仪、汪光铭等运动海军总司令程璧光及他舰队司令,否认解散国会的政府,即于七月二十一日宣告独立。自发电后,即率舰驰往广东。段阅电,即电冯总统,褫程璧光职,冯照允,免程本官。

且说段祺瑞屡促冯入京就任,冯恐段系复盛,为其所制,遂迟迟而行。复思江西李纯,前从征汉阳,暗与相契,不如调他督苏,又可引为自己势力,遂派人往江西,与李商就绪,然后起行入都,是时已是七月三十一日了。冯入都,便至黎府,仍请复职。黎决意让冯,冯遂至国务院与段商议。段提出当仁不让,冯才入府就职。由国务院电告全国,申明大总统莅任事,各省统驰电称贺。惟南中数省,以拥护约法为宗旨,不愿服冯政府。冯既莅任后,前因与李纯约,一经入京,便将李纯调任,遂与段商议,段亦知冯意,因冯初到任,不好龃龉,遂隐忍承认。

遂调李督苏,李缺即以陈光远调充,段亦提出傅良佐督湘,冯亦只得承认。从此冯、段融洽,段自必提出与德宣战问题。要知中德如何宣哉,李督军如何自戕,且看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三 外戚 羊琇 王恂 杨文宗 羊玄之 虞豫 庾琛 杜乂 褚裒 何准 王濛王遐 王蕴 褚爽·房玄龄
  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张廷玉
  卷七十六·志第五十二·职官五·张廷玉
  卷二百四十九 熙寧七年(甲寅,1074)·李焘
  越绝卷第十三·袁康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七·倪在田
  卷十六·张九成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七百四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纪昀
  绎史卷一百五十五·马骕
  卷四·司马迁
  ·筹议商运台榖·丁曰健
  熊克传·脱脱
  曾樱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五十目録【起七十九字至八十二字】红林檎近周邦彦【二首】袁去华方千里【二首】杨泽民【二首】陈允平【二首】金人捧露盘【又一体】张元干程垓高观国【

  • 刻古赋辨体跋·祝尧

    古赋辨体凡十巻前守无锡顾君与新尝命工刻之未及告完寻陞广东臬司宪副是时吉安节推金城吴君子贞来署府事踵而成之然中多遗阙譌误观者病焉偶得侍御大梁熊君子脩按蜀时所刻全本乃今方伯颍川张公南溟所校者因取而补正焉庶

  • 列传第十八 周弘正弟弘直 弘直子确 袁宪·姚思廉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晋光禄大夫顗之九世孙也。祖颙,齐中书侍郎,领着作。父宝始,梁司徒祭酒。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舍所养。年十岁,通《老子》、《周易》,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

  • 表第四 方镇一·欧阳修

    表格略

  • 一○三六 军机大臣为历代帝王祀典议准后增入《大清会典》等书事致武英殿方略馆交片·佚名

    一○三六 军机大臣为历代帝王祀典议准后增入《大清会典》等书事致武英殿方略馆交片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十六日交武英殿、方略馆:现在遵旨另议历代帝王庙祀典,将来议定奏准后,应增入《大清会典》、《通礼》、《日下旧闻考》

  •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传·脱脱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氵名州人,是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当初,哲宗成人后,宣仁高太后遍选官宦世家女儿百余人入宫。皇后年十六岁,宣仁高太后及钦圣向太后都喜爱她,教给她女仪。元..七年(1092),谕令宰相“

  • 卷九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九十二明 俞汝楫 编朝贡备考优夷官市番舶賫物永乐元年礼部尚书李至刚奏日本国遣使入贡已至宁波府凡番使入中国不得私载兵器刀槊之类鬻於民具有禁令宜命有司会检番舶中有兵器刀槊之类籍封送京

  • 第五计划·孙中山

    前四种计划既专论关键及根本工业之发达方法,今则进述工业本部之须外力扶助发达者。所谓工业本部者,乃以个人及家族生活所必需,且生活安适所由得。当关键及根本工业既发达,其他多种工业皆自然于全国在甚短时期内同时发生,欧

  • 卷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五十八礼部十七冠服朝服诸司职掌一文武官朝服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俱用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大带用赤白二色绢革带绶佩白袜黑履一品至九品俱以冠上梁数分等第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

  • 春秋胡氏传辨疑卷下·陆粲

      成公  呉伐郯 呉本伯爵也后虽益炽浸与中国防盟进而书爵不过曰子亦不以本爵与之故纪于礼书曰四夷虽大皆曰子此春秋之法仲尼之制也而以为不敢擅进退诸侯乱名实者误矣  四夷虽大皆曰子文武成康之时其有旧典矣春

  • 卷六·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要义卷六宋 魏了翁 撰禹贡【一】九州旧定今改新之故云禹别禹别九州分其圻界随山濬川刋其木深其流任土作贡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贡赋之差【二】禹贡在夏书之首此尧时事而在夏书之首禹之王以是功正义曰计

  • 三十二相品第九·佚名

    於是宝女问世尊曰:唯然大圣。今所可谓如来至真三十有二大人之相。前世宿命行何功德。而致逮得三十有二大人之相。遍布在体。佛告宝女。吾往古世行无量德合集众行。如来由是逮得三十有二大人之相遍布于体。今粗举要。如

  •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一·陈梦雷

    周庄王九年。释迦生於天竺迦维卫国 按魏书释老志。所谓佛者。本号释迦文者。译言能仁。谓德充道备。堪济万物也。释迦前有六佛。释迦继六佛。而成成道处今。贤劫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世。释迦。即天竺迦

  • 附录·黄道周

    坊记春秋问业明 黄道周 撰春王正月【商应椿问春秋三书无冰皆当春月则周正建子三春正当沍寒之时冰泮溷于凿冰之月不知周公何所取而以子月革夏正也今云作洛土中以八尺之表定晷南北观其进退以为端始冬至日道自南而北日

  • 卷第三十八·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第八地是时天王及天众,闻此胜行皆欢喜,为欲供养于如来,及以无央大菩萨,雨妙华幡及幢盖,香鬘璎珞与宝衣,无量无边千万种,悉以摩尼作严饰。天女同时奏天乐,普发种种妙音声,供养于佛并佛子,共作是言而赞叹:“一

  • 卷第五·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论】十方佛所以同名为慧此十住法证圣位法流已入法界大海同佛入圣位智慧故是以佛与法慧菩萨名

  • 周易举正·郭京

    三卷,旧题唐郭京著。序称得王弼、韩康伯手写真本,以校流行本、国学与乡塾之本,所改正135处,273字。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正,此书为宋人所托,是否唐有郭京不知其可。但能推究《易》理,因而为朱熹《易本义》所取。

  • 成唯识论述记·窥基

    凡十卷,或二十卷。唐代窥基(632~682)撰。又称成唯识论疏、唯识论述记、唯识述记、述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系注解成唯识论一书之著作。撰者为我国法相宗初祖,于书中以佛教论理学(因明)破斥小乘、外道,并说明万法乃由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