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六十七

永乐二十二年春正月戊寅朔 上御奉天门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壬午

○下广西右布政使周干等狱时天下布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来朝者二千四百七十二人刑部右侍郎张本都察院左都御史刘观及浙江等道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交章劾奏干等旷官弃政请寘于法敕付锦衣卫狱寻命输作赎罪

○癸未

○广西田州府土官知府岑祥子绍贡马

○甲申

○大同开平守将并奏虏寇鲁阿台所部侵掠边境初忠勇王金忠来归屡言阿鲁台弑主虐人违天逆命数为边患请发兵讨之愿为前锋自效 上曰兵岂堪数动朕固厌之矣何况下人忠曰虽天地大德无物不容其如边人荼毒何时可已 上曰卿意甚善但事湏有名文帝尝言汉过不先姑待之至是边报至召公侯大臣计之且告以忠勇王之意群臣奏曰忠言不可拒逆贼不可纵边患不可坐视用兵之名不得避也惟 上决之 上可以奏即日敕缘边诸将整兵以俟

○乙酉享 太庙△以大祀南郊 上御奉天门文武群臣受誓戒

○丙戌 敕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各选马步兵择将统领以三月至北京山西行都司兵命都督李谦统领以三月至宣府 敕陕西都司都指挥阎俊陕西行都司都指挥刘广西宁土官都指挥李英及巩昌洮州岷州河州等卫各领官军以三月至北京

○丁亥

○哈密回回千户悟牙思撒马儿罕回回迭力迷贡羊马广西果花州土官知州赵应贵州卭水一十五峒蛮夷长官杨胜武等来朝贡马各赐钞币

○戊子

○大祀 天地于南郊 上还御奉天门文武群臣行庆成礼

○己丑

○以郊祀礼成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岷州卫番僧失劳坚昝东宁卫指挥千百户亦失哈等来朝贡马赐之钞币

○辛卯

○赐文武百官及京民四夷人等元宵节钞公侯驸马伯钞二十锭一品二品十锭三品四品五锭五品至九品三锭杂二锭京耆厢长一锭四夷人依例给之广西都康州土官知州冯斌贵州龙泉坪长官安永和陕西岷州卫东岔弯等簇首番僧人哈牟少等各遣人贡马赐钞币有差

○壬辰

○元宵节赐文武群臣宴

○癸巳

○命平江伯陈瑄充总兵官率领舟师儧运粮储赴北京

○丙申

○朝鲜国陪臣朴实湖广保靖州宣慰使彭药哈俾四川垒溪长官郁书华贵州宁国塞长官安爱广西田田州府土官知府岑祥子绍大理十二关副长官李罗此夕等辞还赐赍有差

○丁酉

○哈密忠义王免力帖木儿遣使兀马儿火者等九十人贡马

○戊戌

○播州宣慰使杨昇贵州宣慰使安中各遣人进马赐昇中各钞二百五十锭锦二段彩币八表里仍给其马直赐所遣人钞币表里有差△榜葛剌国侧古麻游方僧人苦剌默剌等来朝贡方物

○己亥

○夜有星如盏大赤色光烛地起自左摄提东南行至梗河

○庚子

○云南麓川平缅等军民宣慰使司干崖等长官司头目戴督等贡马赐纻丝纱罗有差

○辛丑

○陕西麻藏等簇番僧多只札等来朝进马赐多只札等一百二十人各钞五十锭彩币一表里纻丝衣一袭赐其从僧亦藏等七十九人各钞四十锭绢二疋绢衣一袭

○壬寅

○定随征官军赏格一品二品钞二十锭三品四品十锭五品九锭六品七品八锭九品五锭未入流并辨事人材吏典医士厨子军伴皂隶乐工人等各三锭其将军力士校尉旗军餋马勇士小厮人十锭△榜葛剌国侧古麻游方僧人苦剌默剌等辞还人赐钞百锭彩币二表里纻丝僧衣一袭△广西思明府头目卢良贡药材赐钞十锭从人各五锭

○癸卯

○鞑靼把脱木儿等七十八人来归命隶锦衣卫各赐钞百锭绵布十疋米五石柴五百斤牛五头羊十羊□空月赡米二石其从人及家属减半赐之

○甲辰

○四川天全六番招讨司副招讨杨钦八郎安抚司山洞等十六簇土官阿性侄涉罗儿占藏等来朝贡马赐钞币有差△旧港故宣慰使施进卿之子济孙遣使丘彦成请袭父职并言旧印为火所毁 上命济孙袭宣慰使赐纱帽及花金带金织文绮袭衣印银令中官郑和赍往给之△哈密忠义王勉力帖木儿使臣兀马儿火者等辞还赐钞六万一百五锭彩币七十表里绢千一十六疋

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七

责任编辑:颜兵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司马迁
  第三十八回 召外臣庾亮激变 入内廷苏峻纵凶·蔡东藩
  ●卷六·司马光
  第八回 德律风传儿女话 侵晨雪请高堂安·陈蝶仙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二·王元稚
  后集卷十·宋名臣言行录
  卷十六·李天根
  徐则传·李延寿
  汉王元佐传·脱脱
  卷五·黄训
  卷十六 礼十一(军礼 )·龙文彬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修纂凡例·佚名
  卞寿孙·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一十·彭定求

        卷110_1 【百子池】张谔   旧闻百子汉家池,汉家渌水今逶迤。宫女厌镜笑窥池,   身前影后不相见,无数容华空自知。   卷110_2 【东封山下宴群臣】张谔   万里扈封峦,群公遇此欢。幔城连夜静,霜仗满空寒。

  • 第三幕 第一场·老舍

    时间:前幕后半月,上午。地点:同前。「幕启」院中极整洁。小唐嫂门外还有小火炉,她尚未加入食堂。花草增多,连窗台上都摆着小盆的花儿……每户门框上都贴有“清洁四无”的红纸条。柳树的枝叶多了些。

  • 七言巻十六·洪迈

      七言  裴令公席上赠别梦得   白居易  年老官髙多别离转难相见转难思雪销酒尽梁王起便是邹枚分散时  寻春题诸家园林  儿随年老欲何如兴遇春牵尚有馀遥见人家花便入不论贵贱与亲疏  笑春风兼赠李二十

  • 列传第四十 萧察·令狐德棻

    萧察字理孙,兰陵人也,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统之第三子。幼而好学,善属文,尤长佛义。特为梁武帝所嘉赏。梁普通六年,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进封岳阳郡王。历官宣惠将军,知石头戍事,琅邪、彭城二郡太守,东扬州刺史。初,昭明卒,梁武

  • 卷一百三十四 志一百九·赵尔巽

      ◎兵五   △土兵   土兵惟川、甘、湖广、云、贵有之,调征西南,常得其用。康熙间,莽依图战马宝于韶岭,瑶兵为后援。傅弘烈平广西,亦藉土兵义勇之力。乾隆征廓尔喀,调金川土兵五千,讨安南,以土兵随征。傅恒征金川,疏言:“

  • 契丹國志卷之八·叶隆礼

      興宗文成皇帝   興宗皇帝諱宗真,番名木不孤[一],聖宗第八子,順聖元妃所生。帝生於顯州東錐子河,始封梁王,後立為皇太子。聖宗崩,帝即位,明年改元景福,軍國事皆生母法天皇后主之[二]。   辛未太平十年。宋天聖九年。是

  • 第六十六回 救孤城谢玄却秦军 违众议苻坚窥晋室·蔡东藩

      却说襄阳被围,西北隅坍陷数丈,幸有朱母预筑斜城,才得敛众拒守。但秦兵未肯退去,单靠这埭夫人城,仍是孤危得很。晋江荆都督桓冲,屯兵上明,有众七万,也怕秦兵强盛,未敢径进。秦长乐公苻丕,欲急攻襄阳,武卫将军苟苌道:“我军十

  • 第三十三回 段匹磾受擒失河朔 王处仲抗表叛江南·蔡东藩

      却说幽州刺史段匹磾,害死刘琨,因致舆情不服,多半叛离。见三十一回。末抷复屡攻匹磾,匹磾不能支持,拟北奔乐陵,往依冀州刺史邵续,行至盐山,忽被一大队人马截住,统将叫作石越,乃是石勒麾下的前锋。匹磾不敢恋战,引众急退,已被

  • 卷之七十·佚名

    洪武四年十二月庚辰朔○辛巳 上命礼部今岁各处乡试取中举人俱免会试悉起赴京用之时吏部奏天下官多缺员故有是命○壬午改高邮守御千户所为高邮卫○置扬州卫○暹罗斛国王参烈昭毗牙遣其臣柰思俚侪剌识悉替等来朝进金叶

  • 老父云游始末·陆莘行

    康熙元年壬寅春二月,父友王于一者,自闽至浙,寓昭庆寺。忽疾作。父亟为调治,昼夜不息。王竟不起。父为敛资棺殓,并出床头十金,令其仆扶柩归里。偕同人送至江浒。有为父言:“湖州庄姓者,所著秽史,抵触本朝。兼有查、陆、范

  •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司马迁

    王延海 译注【说明】本文是一篇民族史传,记述了我国西南(包括今云南以及贵州、四川西部)地区在秦汉时代的许多部落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风俗民情,以及同汉王朝的关系,记述了汉朝的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和王

  • 孝宗纪·脱脱

    (一)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名矺,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原来,太祖少子秦王赵德芳的儿子是英国公赵惟宪,赵惟宪的儿子是新兴侯赵从郁,赵从郁的儿子是华阴侯赵世将,赵世将的儿子是庆国公赵令讠会,赵令讠会的

  • 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吕思勉

    罗素说:“东西洋人,是各有长处的。西洋人的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东洋人的长处,在于合理的生活。”注1007这句话,可谓一语破的,自来谈东西洋异点的人,没有像这一句,能得其真际的了。惟其有科学方法:所以对于一切事物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 洪武十四年九月壬午朔,上御奉天门,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将士往征云南。友德等既受命,上谕之曰:“云南僻在遐荒,行师之际,当知其山川形

  • 卷四·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四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桓公二经【丙子】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杜无传焚大田也咸丘鲁地高平钜野县南有咸亭讥尽物故书○焚扶云反】○夏谷伯绥来朝【○绥须唯反】邓侯吾离来朝【杜不

  • 法海遗珠·佚名

    成书于元末明初。为道教符箓咒法的总集。四十六卷。所收符咒秘法四十余种,而以雷法为主。其特点是继承白玉蟾系之雷法,认为施法者的内炼默运存想诸功法与外界之召请相结合,内神外神合为一体,乃能显其神灵。全书内容博

  • 金花女·佚名

    明代传奇剧本。作者佚名。未见明清诸家戏曲书目著录。写青州书生刘永,年少多才,娶金花女为妻。因家境贫寒,金花常遭兄嫂的凌辱。刘永欲赴试,金花向兄嫂借贷,不允。夫妇相偕入京,途中遇强人抢劫,金花投水。后2人遇救。

  • 春秋经传阙疑·郑玉

    四十五卷。郑玉撰。郑玉字子美,歙(今安徽歙县)人,元代经学家、教育家。郑玉博究六经,尤精《春秋》,教授于乡,门人甚众,学者称“师山先生”。至正间征拜翰林待制,奉议大夫,托病不赴,日以着述为事。后自缢以殉元。郑玉着述,除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