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一十

 

  卷110_1 【百子池】张谔

  旧闻百子汉家池,汉家渌水今逶迤。宫女厌镜笑窥池,

  身前影后不相见,无数容华空自知。

  卷110_2 【东封山下宴群臣】张谔

  万里扈封峦,群公遇此欢。幔城连夜静,霜仗满空寒。

  辇路宵烟合,旌门晓月残。明朝陪圣主,山下礼圆坛。

  卷110_3 【三日岐王宅】张谔

  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金盆浴未了,绷子绣初成。

  翡翠雕芳缛,真珠帖小缨。何时学健步,斗取落花轻。

  卷110_4 【满月】张谔

  社金流茂祉,庭玉表奇才。竹似因谈植,兰疑入梦栽。

  乌将八子去,凤逐九雏来。今夜明珠色,当随满月开。

  卷110_5 【岐王山亭】张谔

  王家傍绿池,春色正相宜。岂有楼台好,兼看草树奇。

  石榴天上叶,椰子日南枝。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移。

  卷110_6 【岐王席上咏美人】张谔

  半额画双蛾,盈盈烛下歌。玉杯寒意少,金屋夜情多。

  香艳王分帖,裙娇敕赐罗。平阳莫相妒,唤出不如他。

  卷110_7 【还京(一作广陵送别宋员外佐越郑舍人还京一作韦述诗)】张谔

  朱绂临秦望,皇华赴洛桥。文章南渡越,书奏北归朝。

  树入江云尽,城衔海月遥。秋风将客思,川上晚萧萧。

  卷110_8 【赠吏部孙员外济】张谔

  天子爱贤才,星郎入拜来。明光朝半下,建礼直初回。

  名带含香发,文随绮幕开。披云自有镜,从此照仙台。

  卷110_9 【送李著作倅杭州】张谔

  辍史空三署,题舆佐一方。祖筵开霁景,征陌直朝光。

  水陆风烟隔,秦吴道路长。伫闻敷善政,邦国咏惟康。

  卷110_10 【九日】张谔

  秋来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绛叶从朝飞著夜,

  黄花开日未成旬。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

  城远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几年新。

  卷110_11 【延平门高斋亭子应岐王教】张谔

  花源药屿凤城西,翠幕纱窗莺乱啼。昨夜蒲萄初上架,

  今朝杨柳半垂堤。片片仙云来渡水,双双燕子共衔泥。

  请语东风催后骑,并将歌舞向前谿。

  卷110_12 【九日宴】张谔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卷110_13 【从军】刘庭琦

  朔风吹寒塞,胡沙千万里。陈云出岱山,孤月生海水。

  决胜方求敌,衔恩本轻死。萧萧牧马鸣,中夜拔剑起。

  卷110_14 【奉和圣制瑞雪篇】刘庭琦

  紫宸飞雪晓裴回,层阁重门雪照开。九衢皛耀浮埃尽,

  千品差池贽帛来。何处田中非种玉,谁家院里不生梅。

  埋云翳景无穷已,因风落地吹还起。先过翡翠宝房中,

  转入鸳鸯金殿里。美人含笑出联翩,艳逸相轻斗容止。

  罗衣点著浑是花,玉手抟来半成水。奕奕纷纷何所如,

  顿忆杨园二月初。羞同班女高秋扇,欲照明王乙夜书。

  姑射山中符圣寿,芙蓉阙下降神车。愿随睿泽流无限,

  长报丰年贵有馀。

  卷110_15 【咏木槿树题武进文明府厅】刘庭琦

  物情良可见,人事不胜悲。莫恃朝荣好,君看暮落时。

  卷110_16 【铜雀台】刘庭琦

  铜台宫观委灰尘,魏主园林漳水滨。

  即今西望犹堪思,况复当时歌舞人。

  卷110_17 【失白鹰】郑繇

  白锦文章乱,丹霄羽翮齐。云中呼暂下,雪里放还迷。

  梁苑惊池鹜,陈仓拂野鸡。不知寥廓外,何处独依栖。

  卷110_18 【经慈涧题】郑繇

  岸与恩同广,波将慈共深。涓涓劳日夜,长似下流心。

  

猜你喜欢
  歴代诗话卷二十七·吴景旭
  頥山诗话 全文·安磐
  第三折·佚名
  楚辞説韵·蒋骥
  ●慶芝堂詩集卷十一·戴亨
  甲集第三·钱谦益
  能改斋词话卷一·吴曾
  克斋词·沈端节
  卷六十一·王奕清
  跋·陆游
  卷二十·陈起
  提要·袁华
  卷二百九·曹学佺
  农歌集钞·吴之振
  卷三百五十八·陈廷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程承旨巨夫(雪楼集)·顾嗣立

    巨夫,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其先自徽州徙郢京山,宋末,季父飞卿摄建昌守,家焉。元兵南下,从飞卿入觐燕京,遂留宿卫,授管军千户,世祖召见香殿,奇之。命给笔札书二十余幅以进,改应奉翰林文字,累迁翰林集贤直学士。尚书省初立,诏为参

  • 第四折·郑光祖

    (外扮李尚书引祗从上,诗云)捧持日月受皇恩,掌握经纶四十春。海内尽皆知姓字,昔年龙虎榜中人。老夫姓李名绛,字深之,自进士及第,累蒙擢用,随朝数载,因老夫廉能清干,谢圣恩可怜,官封监察御史,正授吏部尚书之职。今有一人,乃是白参军

  • 五集卷三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五古今体九十七首【戊申一】戊申元旦元辰喜值会干支【是日甲子】百岁希逢肇首禧甲是东方生物始子居北极冠时基为君难日钦无逸莅政久时励有寅七十八翁八旬近七

  • 卷六百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二十九陆龟蒙和袭美友人许惠酒以诗徵之涷醪初漉嫰如春轻蚁漂漂杂蘂尘得伴方平同一醉明朝应作蔡经身闻圆载上人挟儒书洎释典归日本国更作一絶以送之九流三藏一时倾万轴光凌渤澥声从此遗编

  • 卷九十二 晉紀十四·司马光

      起玄黓敦牂(壬午),盡昭陽協洽(癸未),凡二年。   元皇帝永昌元年(壬午、三二二年)   春,正月,郭璞復上疏,請因皇孫生,下赦令,帝從之。乙卯,大赦,改元。   王敦以璞為記室參軍。璞善卜筮,知敦必為亂,己預其禍,甚憂之。大將軍掾

  • 北征后录·金幼孜

    永乐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庚寅,上躬帅六师,往征瓦剌胡寇答里巴、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等,马步官军凡五十余万,予与学士胡公光大、庶子杨公勉仁偕扈从。是日辰时启行,由安定门出,午至清河下营。晚微雨,夜复骤雨,五更雨止。十八日

  • 卷之四百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五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十一月。乙巳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癸酉皆如之。  ○热河正总管延曾奏。挑穵园内水旱河道。各工完竣。下所司知之。  ○丙午。大学士荣禄奏。武<目辟>

  • 一百四十一 曹寅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录摺·佚名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太平无事。臣目下现在扬州造具钱粮销引各款清册,料理事竣,即星驰入都,叩觐天颜。 今将江宁十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其杨州晴雨录,恭呈御览。其扬

  • 辛昂传·李延寿

    辛昂字进君。刚刚几岁就有成人的志向和行为。有一个善于相面的人对辛昂的父亲仲略说“:你们家虽然世世代代都有当官的,但名气、德行、富贵,没有人能赶上这个孩子。”仲略也很看重辛昂的志气,认为相面师说的很对。辛昂十八

  • 樊山政书卷十八·樊增祥

    恩施樊增祥嘉父批临潼县禀批渭南县详批韩城县张令瑞玑词讼册批富平李令经江词讼册批朝邑县杨令淑修词讼册批咸阳县杨令调元禀批长武县李令焕墀禀批米脂县印委李赵禀批临潼县李令嘉绩禀批蒲城县曾令士刚词讼册批咸阳县

  • 卷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十九典礼五【养老二】二十六日癸卯命二十七日赐八旗老人宴於畅春园正门前复谕户部等衙门会议恩赏从优具奏领侍卫内大臣内务府总管户部等衙门遵旨会

  • 第十二卦 否 天地否 乾上坤下·佚名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 大往小来, 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

  • ●竹窗三笔序·袾宏

    古有容斋随笔。予效之竹窗之下。时有所感。笔焉。时有所见。笔焉。从初至再。成二帙矣。兹度八旬。颇知七十九年之非。而自觉其心之未悄。然也。奈何久仆乐生之堂。无能勤赵老之屦。于是一榻而走千山。寸晷而游神于百

  • 潮音草舍诗存遗·太虚

    和昱山中秋客感长笛一声天宇秋,笑曾携剑帝京游,青云未遂男儿志,又宿江湖载月舟。  明月窥江梦不成,清光偏照絮萍身;英雄自古羞弹铗,贫贱何妨老荜门!和昱山登报恩塔诗窣堵波高顶插霄,月华摛彩佛光饶。题名试客留翰墨,乞福佳人

  • 佛教不食肉之真理·太虚

    挽近海西诸民族,浸受东方文明之感化,已渐能改变其从兽性遗传来食肉饮血之习惯,遂间有哲人若杜尔斯泰等,倡导不食肉主义,信行日见其多。我国学者之在欧、美者,展转传闻其说,归以诧国人?不知我国中信从佛教之数万万众,行之既千百

  • 卷第二·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二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佛在摩揭陀国。人间游行。至王舍城。住羯阑铎迦竹林园中。时影胜王。闻佛游行。来到国界。闻已作是思惟。我愿先时。频供养佛。犹未曾请三月夏安居。以所有家资。

  • 宦游偶记·陈惟彦

    上下两卷,为陈惟彦晚年所著的笔记作品,所记为作者为宦的亲身经历,一则一事,具有回忆录的性质。于1912年成书,1918年梓行,为《强本堂汇编》之一种。前有陈澹然题词,严修续和作者自序。上卷主要记在贵州的从政经历,计有《辨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