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修纂凡例

一即位礼仪及赏赉等项恩典备书一追上世宗肃皇帝尊号祔庙称宗并上孝洁皇后孝烈皇后谥号及更定庙制皆书一册立皇后皇妃

皇太子及册封诸王王妃公主皆书其仪注有新定者书

皇子皇女生书

郊庙并社稷山川等神及历代帝王先师孔子诸祀典备书有更正者亦书一诏书悉录全文其敕书有为事

特降或褒勉臣下抚谕远人恤刑宽贷关系重大者亦录全文

一凡

宝玺图书及诸王郡王宝将军印并印符印记皆书

皇太子赐名冠一应礼仪皆书一经筵日讲及

皇太子出阁讲读读字据广本补皆书宴赉等项恩典亦书

一亲王郡王将军有改封降封革袭者书

一土官三年朝贡皆书灾伤地方奉

旨特免朝觐亦书

一内外文武官及土官各衙门有新设改建裁革及复旧者皆书

一凡亲王郡王郡主郡主据广本抱本补镇国等将军仪宾公侯伯岁禄官吏俸给军士月粮有新定折支全支条例并书

一封公侯伯及勋臣之子袭爵皆书

一除授三公三少两京府部等衙门堂上官及翰林科道侍从官在外中都等留守司各省都布按三司行都司堂上官行太仆苑马寺卿盐运司使皆书有司知府以下保留升俸秩者亦书若内外文武官有功绩显著及以事特加升迁录荫者不限职之大小皆书

一选举考课法有新定及损益旧例抱本作制者皆书

一公侯伯并文武大臣老病致仕或特赐优闲及特加恩典皆书奉

旨起用亦书一文武大臣诰敕有特赐者书或有损益事例亦书一屯种开垦有事例新定者书

一天下户口田粮之数于每年十二月终备书

一凡田土税粮屯田子粒之数及岁办课税进贡等项或有增减及因灾蠲豁赈恤停罢者书其劝农恤商有新令者亦书

一各衙门库藏银两出入登耗之数皆书有奉

旨取用者亦书

一转输漕运之法及各处岁运之数有增减者书

一各处府州县有升降裁省归并增设及更名者皆书仓库坑冶有新建及裁革者亦书

一凡新开盐场新定中纳盐粮及户口食盐则例皆书

一凡朝贺礼仪及冠服之类有新定或损益旧制者书

一每岁圣节正旦冬至郊祀庆成大宴皆书遇节赐宴亦书或奉旨罢免亦书一

车驾视学耕耤礼仪恩赉备书公侯伯年少有

特旨送监读书及四夷遣子入学皆书已故大臣并见在三品以上子孙以例入监皆书监生拨历等项事例有新定者亦书

一提督学校条例有更定并各处学校增设裁革及岁贡额数有新增者亦书

一每科两京乡试礼部会试

廷试皆书科举额数有新增者亦书廷试制题悉录全文进士选读中秘书亦书一丧祭之礼及上尊谥册文议文等项备书

皇妃及亲王郡王公主丧葬皆书其礼仪有新定或损益亦书

一凡公侯驸马伯在京文武三品以上殁皆书卒及概见其行实善恶务合公论其有赠谥及赐祭赙赠命有司治葬皆书若文武官有治行功绩显著及没于王事奉

特旨褒赠者不限职之大小皆书虽不系旧例乞恩

特准祭葬者亦书

一凡旌表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悉著其乡里姓行名实

一钦天监奏天象气候七政凌犯皆书中外奏水旱等灾

修省祈祷亦书

一臣下章奏有关系治体者皆录之其详略随宜或奉

旨处断者亦备书

一武官子孙袭替优给有新例则书

一遣使抚谕四夷及封拜赐赉皆书四夷朝贡及有宴赉亦书

一凡纂修先朝实录宝训皆书一车驾巡幸及命将剿平反叛征讨边夷书一处分北虏封贡事宜及献俘告庙行赏皆备书

一京营戎政及各边镇战守事宜皆备书

一广本无一字各处镇守防边阅视文武大臣有增设裁革者亦书

一凡事民衙门官马孳生马边境茶马买马马字据广本抱本补之政悉书其牧养之地有改迁者及清出者者亦书每岁有

敕免所欠各项马匹悉书总数

一凡关津巡徼驿传递运烽火□侯有新设及改革者亦书

一公侯伯驸马有罪削夺及两京府部等衙门堂上官近侍七品以上官在外留守司都布按三司官有罪下狱黜谪宥免皆书奉

特旨诛戮罢黜干系惩戒得不限职之大小并书如犯奸恶叛逆大罪不限官吏军民悉书常例广本抱本作律之外别有比拟条例亦书

一朝审囚犯及差官审录刑狱皆书刑官有平反冤狱详本末书之

一风宪官及文武臣寮弹劾大臣之罪皆书并书所得

旨意其职非大臣而所犯重者亦书一修建宫殿并天地宗庙社稷及一应神祗坛场皆书一

山陵营建或修葺皆备书建各王王妃公主坟皆书其制度有损益亦书

一内府工作织造采办皆书

一修缮各处城池屯堡及新建者皆书

一差官各处提督圩田水利及新开修治河渠圩岸桥道皆书有差

请修筑陂塘等事亦书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二 列传一百八十九·赵尔巽
  卷二百十二 表五十二·赵尔巽
  卷五十一·谷应泰
  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阉党自相攻 应贵相佳人终作后·蔡东藩
  第六十四回 宗留守力疾捐躯 信王榛败亡失迹·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六十九·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十·佚名
  卷之八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六百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五四七 谕内阁《开国方略》着大学士阿桂同办·佚名
  金佗续编卷六·岳珂
  尧雄传·李延寿
  李沂传·张廷玉
  卷二百九十七·杨士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萧允之·唐圭璋

      允之号竹屋。   渡江云   春感用清真韵   蔷薇开欲谢,峭寒渐少,轩槛俯晴沙。先来愁未了,又听一声,新阕落渔家。徘徊伫立,似玉笛、三弄昭华。春昼长、暗怀谁写,戏墨乱翻鸦。   吁嗟。诗情犹隽,酒兴偏豪,记南楼月下

  • 卷二十九 茕斋颂铭记五篇·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二十九茕斋颂铭记五篇 赵公西侯新亭颂 惟十有四载,皇帝以岁之骄阳,秋五不稔,乃慎择明牧,恤南方凋枯。伊四月孟夏,自淮阴迁我天水赵公作藩于宛陵,祗明命也。惟公代秉天宪,作保南台,洪柯大本,聿生懿德。宜乎哉!横风

  • 卷六百八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七吴融春归次金陵春阴漠漠覆江城南国归桡趂晚程水上驿流初过雨树笼堤处【一作去】不离莺迹踈冠盖兼无梦地近郷园自有情更被东风动离思杨花千里雪中行途中见杏花一枝红艳【一作杏】出

  • 卷二·赵执信

    钦定四库全书因园集卷二左赞善赵执信撰闲斋集送同年冯大木舍人校士湖广春秋鬻熊国强大割周甸壤地尽荆梁雄风带江汉中分齐晋霸外并秦吴悍三户竟亡嬴遗烈发项难当时盛兵力逓世优文翰庄屈引商音朱弦渺余叹迩日颇衰靡声格

  • 卷三百四十二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壬寅,涇原路經略司言,乞改造神衛素鐵甲為偏挨。從之。   甲辰,手詔李憲:「得來奏,稱賊兵渡河寇本州事,如素有指準,固已甚善,惟是深戒將佐,更切謹重,勿輕冒賊鋒,誤國重事。更多

  • 雍正上谕 朱轼等编纂的驳吕留良之书应该颁发各地学宫·雍正

      编者按:雍正最后虽然把吕留良的遗骨从坟墓中挖出,戮尸枭首,锉骨扬灰,但是吕留良的著述仍存在于世,还会影响到人。所以批准了把朱轼等编的,批驳吕留良《四书讲义》的书,颁发到各地学宫,企图抵消其影响。  【原文】  雍

  • 第八十一回 诛叛帅朝使争功 诬相臣天潢坐罪·蔡东藩

      却说同平章事韦处厚,表字德载,原籍京兆,以进士第入官,素性介直,穆宗时入为翰林学士,文宗绥靖内难,擢居宰辅。太和二年冬季,因横海留后李同捷叛命,屡入朝会议军情,不意早起遇寒,入殿白事,竟晕仆案前。文宗亟命中人掖出登舆,送

  • 九九二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查明《续通鉴纲目》《发明》等夹签呈览片·佚名

    九九二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查明《续通鉴纲目》《发明》等夹签呈览片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三十日臣等遵旨查《续通鉴纲目》,《发明》系明余杭周礼撰,其书于弘治中进呈;《广义》系华亭张时泰撰,官秀水县训导,其书于嘉靖中进呈。彼

  •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私家修史之始末·金毓黻

    自马、班二氏出,已大畅私家修史之风,迨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而私家修史尤盛,大别言之,可分五类:其一为后汉史、其二为三国史,其三为晋史、其四为十六国史、其五为南北朝史。凡此五类之史,初皆由多家纂集,最后勒定一编。然其源虽

  • 张玄素传·欧阳修

    张玄素,蒲州虞乡县人。出仕隋朝,任景城县户曹。窦建德攻陷景城后,捉住他准备杀掉,城里一千多人哭喊着要求代替他死,说:“这是位清官,杀他就没有天理了。大王您要夺取天下,就别让好人灰心失望。”窦建德命令松绑,任命他为代理治

  • 霍维华传·张廷玉

    霍维华,东光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进士,被授予金坛县知县,又被征回任兵科给事中。天启元年(1621)六月,宦官王安应执掌司礼监印,他称病推辞住在外邸,希望得到温旨劝慰即起来理事。王安与魏忠贤有矛盾,阉人陆荩臣是霍维华的

  • 卷五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四职官考御史台宋御史台中丞一人侍御史一人殿中侍御史二人监察御史六人【已详焉端临考间有未定员数今从职官志补】辽南面御史台【太宗会同元年

  • 例言·周诒春

    (一)游美回国同学录之刊,其用意有二。一则图游美回国学生间情谊之联络,一则缘国中百度改革,需材孔亟,而患于见闻未周。新学俊彦,无从罗致,至每年回国之游学生,怀才欲试者,又苦于一时无地自见。此册可为互相介识,期于为人择事,为事

  • 凡例·孙奇逢

    读白文只凭管窥不泥成説总求不谬于孔曾思孟斯已矣先儒争意见辩异同者概置弗论是编统括四书大旨原非为逐章逐句作解故脱畧者甚多圣贤立训无非修己治人亲师取友理财折狱用贤远奸郊天事神明理适用总之皆学也故两论逐章皆

  • 译文 卷十 政事·朱熹

    卷十 政事10&middot;01 伊川先生上疏曰:夫钟,怒而击之则武,悲而击之则哀,诚意之感而入也。告于人亦如是,古人所以斋戒而告君也。臣前后两得进讲,未尝敢不宿斋预戒,潜思存诚,觊感动于上心。若使营营于职事,纷纷其思虑,待至上前,然

  • 大般若經第五會序·欧阳竟无

      [一]唐西明寺沙門玄則製   蓋聞申申夭夭宴居而欲流誨.憤憤悱悱離座而思請益.況深慈之遠鞠徧知之委照.   妙感之潛通玄機之盛扣.其於說也何能已乎。神運之來亟諧景集.靈山之上復動希   聲.良由心塗易蕪情靄

  • 须阇提缘品第五十二·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尔时世尊。而与阿难。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时有老公老母。两目既冥。贫穷孤苦。无止住处。止宿门下。唯有一子。年始七岁。常行乞食。以供养父母。得好果

  •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分别诸部分第十一复次我今于持明藏。分别佛菩萨等。乃至诸部所说真言印契等。如来所说三俱胝五洛叉真言。及说明主名字故名持明藏。又观自在菩萨亦说三俱胝五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