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六 礼十一(军礼 )

◎亲征

洪武元年闰七月,诏定军礼。中书省会儒臣议亲征、遣将礼,奏之。(《大政记》。 )

永乐八年二月,帝自将征卫拉特。(旧作瓦剌。 )五月,大败鞑靼于鄂诺河,(旧作斡难河。 )布尼雅实哩(旧作木雅失里。 )遁,遂征阿噜台。六月,击阿噜台,败之。

十二年二月,诏亲征卫拉特。六月,至和拉和锡衮。(旧作忽兰忽失温。 )大破卫拉特兵,追至图拉河。(旧作土剌河。 )吗哈穆特(旧俄马哈木。 )遁。

二十年三月,帝自将征阿噜台。七月,帝至沙珲原,阿噜台遁,遂征乌梁海。(旧作兀良哈。 )

二十一年七月,帝复自将征阿噜台。七月,至上庄堡。蒙古额森托噶(旧作也先土干。 )来降。

二十二年正月,复诏北征。六月,前锋至达兰纳穆尔(旧作答兰纳木儿。 )河,不见敌。命张辅等穷A3三百里,无所得。帝进驻河上,以粮尽引还。(已上《三编》。 )

宣德元年八月,汉王高煦反。帝亲征,至乐安,高煦出降。

三年七月,帝自将巡边,败乌梁海济勒默特之众于宽河。(已上《本纪》。 )

正统十四年七月,卫拉特分道入寇。太监王振挟帝亲征。兵部尚书邝野、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不听。吏部尚书王直率廷臣力谏曰:“敌势猖獗,陛下但宜固守封疆,申号令,坚壁清野,蓄锐以待之,可图必胜。不必亲御六师,远临塞下。况秋暑未退,旱气未回,青草不丰,水泉犹塞,士马之用未充。兵凶战危。臣等以为不可。”不从。(《三编》。 )刑科给事中曹凯言:“今日之势,大异澶渊。彼文武忠勇,士马劲悍;今中贵窃权,人心玩懈。此辈不惟以陛下为孤注,即怀、愍、徽、钦,亦何暇恤。”皆不纳。(《曹凯传》。 )

正德十四年八月,帝自将击宸濠。礼部上祭告仪注如旧。帝令祭祀俱遣官代。及疏请遣官,有制勿遣。其颁诏亦如旧制。(《礼志》。 )○阅武

洪武六年三月戊申,大阅。二十年二月壬午,阅武。永乐八年二月,北征,大阅。十二年二月己酉,大阅。四月甲辰朔,次兴和,大阅。

二十年四月乙卯,次云州,大阅。五月丁卯,大阅。壬申大阅。二十一年八月己酉,大阅。宣德四年十月甲午,阅武于近郊。(已上《本纪》。 )正统十一年十月,上阅武于近郊。(《实录》。 )

天顺四年十月甲子,阅京营将领骑射于四苑。十一月丁酉,阅随操武臣骑射于西苑。(《本纪》。 )成化元年二月,简阅团营将士。(《大政记》。 )

九年四月壬午,阅武臣骑射于西苑。十一月丁酉,复阅骑射于西苑。(《本纪》。 )

隆庆三年九月辛卯,大阅武于教场。上戎服登坛,分别将领及侯、伯、锦衣、中射等第,赏罚有差。大阅久不行,至是以为旷典,百官称贺。(《明书》。 )

万历九年三月丙寅,大阅,准隆庆三年例行也。(同上。 )

崇祯十年八月,车驾阅城。铠甲旌旗甚盛。群臣悉鸾带策马从。六军望见乘舆,皆万岁。帝大悦,召尚书入御幄,酌以金卮,然徒为容观而已。(《兵志》。 )

◎附阅马

嘉靖十二年三月,上幸南苑环碧殿阅马。马有玉麟、飞白、玉骢、照夜碧、银河练、瑶池骏:飞白凡七。召辅臣入,赐茗饮。(《嘉隆闻见纪》。 )是日大朝毕,上暂退,更便服。于殿外丹陛上设幄,群臣侍班。御马监之马,云锦成群,壮士控之,由东过西,最为盛观。嘉靖以后,久不举行,崇祯五年,冬至郊祀。明日,百官入贺。朝毕,复一阅视。是日阅马三百三十三匹。(《春明梦余录》。 )

◎遗将

洪武中,命大将仪:上服武弁服,御午门;百僚盛服陪;大将军拜前,诸将拜后;先授节,次授钺讫;出勒所部,建牙、鸣鼓角、正行列、擎节钺、鼓吹前导。百官以次送出。(《山堂别集》。 )

建文元年六月,命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将兵五十万北伐,赐通天犀带。帝亲推毂,饯之江浒。(《李景隆传》。 )

永乐四年七月,命朱能、张辅等讨安南。上亲饯之龙江。(《朱龙传》。 )

天启元年六月,起熊廷弼经略辽东。七月,廷弼陛辞,特赐麒麟服一、彩币四。宴之郊外,令文武大臣陪饯,异数也。(《廷弼传》。 )

二年八月,命孙承宗督师经略苏辽。赐上方剑,御门临遣,阁臣送之崇文门外。(《承宗传》。 )

崇祯十二年八月,特旨命杨嗣昌督师讨贼,赐尚方剑。九月朔,召见平台。嗣昌条七事以献。四日,复召见,赐宴。手觞三爵,御制赠行诗一章。嗣昌跪诵,拜且泣。越二日陛辞,赐膳。(《嗣昌传》。 )

十七年正月庚子,辅臣李建泰自请督师剿贼。上大喜,慰劳再三,曰:“卿若行,朕当仿古推毂礼。”遂加建泰兵部尚书,赐尚方剑,便宜从事。乙卯,行遣将礼,以特牲告太庙。帝御正阳门楼,卫士东西列,自午门抵城外,旌旗甲仗甚盛。内阁、五府、六部、都察院、掌印官及京营文武大臣侍立,鸿胪赞礼,御史纠仪。赐之宴,御席居中,诸臣陪侍。酒七行,帝手金卮,亲酌建泰者三。乃出手敕曰:“代朕亲征。”宴毕,内臣为披红簪花,用鼓乐导尚方剑而出。建泰顿首谢,且辞行,帝目送之。(《建泰传》。 )

◎劳军

丙午正月,张士诚军遮海口,吴良大败之。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吴良传》。 )

洪武二年,两广既平,廖永忠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永忠传》。 )

三年十一月,徐达振旅还京师,帝迎劳于龙江。(《徐达传》。 )永乐八年七月,车驾次开平,宴劳军士。(《三编》。 )

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变蛟从洪承畴入卫。帝遣使迎劳,将士各有赐。(《曹变蛟传》。 )○受俘

凡凯还,皇帝率诸将,陈凯乐、俘馘于庙社门外。告毕,以俘馘付刑部,协律郎导乐以退。其告祭礼仪,与出师同。(《会典》。 )

洪武三年六月壬申,李文忠捷奏至。癸酉,密迪哩巴拉至京师。群臣请献俘,帝曰:“武王伐殷用之乎?”省臣以“唐太宗常行之”对。帝曰:“是待王世充耳!若遇隋之子孙,恐不尔也。”遂不许。(《本纪》。 )

四年,傅友德平四川,送明升等至京。礼臣请帝御殿受俘,如孟昶降宋故事。帝曰:“升幼弱,事由臣下,与昶异。宜免其伏地待罪之仪。”授爵归义侯。(《三编》。 )

永乐四年,定:献俘前期,兵部官以露布奏闻;礼部告示;文武百官具朝服,并坊厢里老人等,行庆贺礼。(《会典》。 )五年九月乙卯,御奉天门,受安南俘,大赍将士。

十二年三月癸未,张辅俘陈季扩于老挝以献。交址平。

十八年三月甲申,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败贼于安邱;指挥王真败贼于诸城;献俘京师。正统九年二月丙午,王骥击手思机发,俘其孥以献。

景泰二年四月乙酉,梁瑶、王来等破平越苗,献俘京师。(已上《本纪》。 )

正德十五年闰八月癸巳,上在南京,受江西俘。上欲自以为捷,命设广场,戎服,树大纛,环以诸军。令释逆濠等,去桎梏,伐鼓鸣金而禽之。然后置械,行献俘礼。(《三编》。 )

嘉靖二十三年十月,叛贼王三屡导吉囊入犯大同,官军计擒之。遣官祭南北郊、景神殿、太社稷,择日献俘。百官表贺。(《礼志》。 )

隆庆四年十二月丁酉,谙达执叛人赵全等九人来献。乙卯,受俘。(《本纪》。 )礼部奏:是日文武百官具朝服,诣午门前,行庆贺礼。(《会典》。 )

万历二十年十一月戊辰,御午门,受宁夏俘。二十七年四月甲戌,御午门,受倭俘。二十八年十二月乙未,御午门,受播州俘。(已上《本纪》。 )

天启二年,四川献逆犯樊友邦等,山东献逆犯徐鸿儒等;俱遣官告祭郊庙,御楼献俘。(《礼志》。 )○田猎永乐十年十月戊辰,猎城南武冈。

十三年十月甲申,猎于近郊。二十年五月乙丑,猎于偏岭。宣德四年十月乙未,猎于峪口。五年十月己卯,猎于坌道。

九年九月丙戌,猎于坌道。丁酉,至洗马林,阅城堡兵备。己亥大猎。(已上《本纪》。 )正统十年十月丙午,猎南海子。(《大政记》。 )天顺二年十月甲子,猎南海子。

正德十二年正月己丑,大祀天地于南郊,遂猎于南海子。

十三年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遂猎于南海子。(已上《本纪》。 )○兵祭癸卯七月癸丑,太祖自将救洪都,牙龙江。(《大政记》。 )

洪武元年,始定亲征、遣将诸礼仪。以为古者天子亲征,则类于上帝,造于祖,宜于社,于所征之地,祭所过山川。若遣将出师,亦告于庙社,祭旗纛而后行。于是诸儒议定旗纛之祭:每岁仲秋祭山川日,遣官祭于旗纛庙;霜降日,又祭于教场;至岁暮享太庙日,又祭于承天门外;俱旗手卫指挥行礼。(《会典》。 )

十二月庚寅,立旗纛庙。(《大政记》。 )

国有大征讨,皇帝祭,祭军牙之神、六纛之神,饮福、受胙、望燎,剌五雄鸡血于五酒碗酬神焉。(《吾学编》。 )

凡亲征仪:祭告天地、宗庙、祭旗纛,所过山川皆行祭告。师还,奏凯献俘于庙社,以露布诏告天下。(王圻《通考》。 )

凡类于上帝:前期,择日祭告天地,皇帝服武弁服,乘革辂、备六军、作乐,行三献之礼。造于太庙,宜于上帝,同。(同上。 )永乐四年七月辛卯,命朱能等征安南。癸卯,祭出师。

神旗之祭,祭火雷之神。每月朔望,神机营提督官请祭于教场。(《会典》。 )

八年二月,以亲征祓于承天门,遣官祭太岁、旗纛等神。八月丁未,遣官祭旗纛。(《大政记》。 )

嘉靖十八年,南巡,遣官祭旗纛之神;用牲醴制帛,三献,如常仪。(《会典》。 )○大射

洪武三年五月丁未,诏行大射礼。定制:凡郊庙祭祀,先期行之。命工部制射侯,定以七鹄:天子虎鹄;皇太子熊鹄;亲王豹鹄,文武一品同;三品至五品糁鹄;六品至九品狐鹄;文武子弟及士民俊秀,皆布鹄。采:自五采以下有差,布鹄无采。其司正、司射等官,皆仿古射礼,增损用之。上又以先王射礼久废,弧矢之事,专习于武夫,而文士多未解。诏:国学及郡县生员皆习射,颁大射仪于天下,朔望则于公廨或闲地习之。(《春明梦余录》。 )

二十五年,令遇朔望,习射于射圃。树鹄置位,初三十步,累加至九十步。每耦二人,各挟四矢,以次相继。长官主射。射毕,中的饮三爵,中采二爵。(《会典》。 )

记乐十一年五月五日,幸东苑。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观。分击球官为两朋。自皇太孙而下,诸王大臣以次击射。赐中者币帛有差。(《通典》。 )

猜你喜欢
  第八十七回 张大帅狂奔外使馆 段总理重组国务员·蔡东藩
  ●王序·蓝鼎元
  坦斋通编·邢凯
  ●卷二·邵廷采
  卷六十二·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八·佚名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十四·刘时举
  ·圣武纪略魏源··丁曰健
  杨师厚传·薛居正
  寇彦卿传·欧阳修
  文襄公年谱·李之芳
  书録卷下·董史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抃·唐圭璋

      抃字阅道,西安(今浙江衢县)人。生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第景祐元年(1034)进士。神宗初参知政事。元丰七年(1084)卒,年七十七。   折新荷引   雨过回廊,圆荷嫩绿新抽。越女轻盈,画桡稳泛兰舟。芳容艳粉,红香透、脉脉娇羞。

  • 卷十·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十     宋 吕本中 撰离行在即事三首 昏旦黄【缺】里经营【缺】榻清看人长麈尾让我短灯檠旧友分穷达斯文鼎重?边声授明主礼乐谢诸生漂泊留旁郡烦人久厚顔强求微禄去未得故乡还驿骑随朝

  • 第四联 烧耳·蒲松龄

    却说:张翼德斩了曹操,刘玄德君臣饮酒射头作乐,大醉而散。又犒赏三军,军人们也分队饮酒。有一伙军人提壶瓶酒盏商议说:"老爷们散了,赏咱们的酒肉,可以痛饮。那贼头挂在那边,咱也就着那里作一个会,有何不可?都坐下,都坐下,咱就猜拳

  • 卷二百十·毕沅

      ◎元纪二十八 ∷起重光单阏正月,尽玄黓执徐六月,凡一年有奇。   ○顺帝   至正十一年年   春,正月,庚申,命江浙行省左丞博啰特穆尔讨方国珍。   丁卯,兰阳县有红星大如斗,自东南坠西北,其声如雷。   己卯,命绰斯

  • 卷之九十二·佚名

    洪武七年八月甲午朔 上躬祀历代帝王于新庙自伏羲至元世祖凡十七帝为五室每室各用牛羊豕各一祝一每位用笾豆各十簠簋登铏各一爵各三帛各一白色共设酒尊五于殿之西阶又设酒尊三于殿之东阶先期 皇帝斋戒二日陪祀执事官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九·佚名

    天启二年二月丁卯朔祭先师孔子遣大学士沈氵隺行礼○予原任戎政兵部尚书涂宗浚祭九坛仍加祭一坛并赐易名○恤原任吏部侍郎萧云举原任应天府尹刘日升予祭葬俱如例○给崇信伯费天泽嫡母郭氏祭葬如例○候代总督京营泰宁候

  • 卷之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八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五十五 苏州织造李煦奏俟曹寅回任即进京摺·佚名

    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七日 管理苏州织造.大理寺卿兼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臣李煦谨奏:恭请皇上万安。 切臣煦荷蒙圣恩,授以两淮盐差,于十月十二日任满。即欲进京叩谢天恩,因臣曹寅到任之后,即有事进京,奉旨将敕印交与臣煦署理

  • 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熊方

     宋 熊方 撰百官两汉官制虽相因袭然轻重废置不一班史各以所属约为十四等表之今取刘昭之志自太傅至河南尹凡二十有三以系于年而除拜薨免之实见矣其郡县蕃夷之官不与焉作百官表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 高元海传·李延寿

    高元海,多次升迁,官至散骑常侍,却愿意独处山林之中,研读佛家经典,文宣帝准许了他的请求。他住进林虑山寺院,过了两年,与尘世隔绝。但志向不坚,又上表请求回朝任职。他仍任原来的官职,便纵情饮酒,肆意享乐,纳了许多姬妾侍女。又升

  • 金幼孜传·张廷玉

    金幼孜,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后被授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后,改任翰林检讨,与解缙等人同在文渊阁当值,再升为侍讲。当时,翰林院和坊局之臣在东宫讲书,都先要准备所讲的经义,由阁臣阅正后,呈皇上批览,然后

  • 盐政例·佚名

    目录 贫难小民零觔私贩,分别枷责发落 买食私盐,分别盐觔多寡定罪 团灶漏私,场员失察,分别多寡处分 责成族保约束乡众,不许贩卖私盐 嗣后将石码盘验馆委就近之石码通判兼管 官帮长价等项银两奏销时未完,经征官照例议处 各属

  • 覆吴文官长书·太虚

    达诠文官长转陈主席钧鉴:顷蒙令文官长赐函垂询,深感关怀同舟、勤求民隐之盛德!太虚忝兼旧谊,尤不能不藉之以酬互通情素之旨也。太虚领导中国佛教会。办海潮音月刊,躬率佛教访问团于国内国际,呼起同情,阐扬抗建,并有多处僧徒组

  • 四十二章经·佚名

    后汉西域沙门迦叶摩腾共法兰译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轻举能飞。殆将其神也。于是

  • 佛说咒魅经·佚名

    尔时佛在舍卫国妙龙□□□□□□□切众生作罪不可论尽□□□□□□□道令得开悟。吾今为汝说过去未来之见。往昔空王佛时。给孤独园中有一老狐。穴前烧其脂火。夜半日月五星下造作魅蛊。上牵天神下牵五帝。复牵山神复

  • 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神鼎云外泽禅师语录神鼎云外泽禅师语录序余己卯庚辰间闻云大师名籍甚及读金正希先生语录序推崇不遗余力心尤慕之浚师往匡庐抵蕲州南届长沙距吴会三千里竟不得一见越十年师入灭又十六年惺寐禅师以其语录

  •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孟献忠

    简称《金刚经集验记》。佛教感应集。唐开元六年(718)孟献忠撰。三卷。是记述因诵持《金刚经》而获灵验的佛教故事书。全书分六篇:(1)救护篇,十九则;(2)延寿篇,十二则;(3)灭罪篇,三则;(4)神力篇,十六则;(5)功德篇,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