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后集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十

宋 朱子 纂集

韩绦 康国献肃公

字子华参政忠宪公之子也登进士甲科相神宗哲宗拜司空检校太尉致仕

为江南东西路体量安抚问百姓疾苦县邑以衙前为重役一当其役则破家竭产民至有嫁祖母与母而析生异居以避役者公为五则衙前法奏行之民以为便【刘贡父撰行状】

孙沔吕溱等守藩犯法从官聨章请贳其罪公曰法自贵者始更相救援则公道废矣遂并劾之

为三司使内诸司吏有干恩泽者诏已许之公执条例奏禀上曰朕不知条例当为卿改後有此等事亦须执奏三司事多与宫省相关近习有所干请即语条例公未尝诡随【行状】

公在三司时议欲使官户量出免役钱兼并之家计田顷承役唯存乡役及弓手之外并与蠲除单丁女户在第一等者亦量纳役钱其钱一切以免役钱雇召如此即不限田而官户兼并之家不敢过制以贪利中人得以置田以为生品官不必充役而无业之民得以应募矣至是上手札取之公具录以进上令学士草诏访问既进入上以未见哀痛恻怛之意手定诏藁密封示公令公润色以进用以咨访焉王荆公领条例司深以公言为然遂推广衙前之法以及它役【行状】

熙宁二年九月夏羌大入庆州境公为陕西宣抚使裂诸路兵置七将间其无备互出捣之至是深入破敌者十七战皆捷招降数万人【李邦直撰神道碑】

公之入相继王荆公之後政事有未便者贤士大夫或置不用公将更易振举之奏古者冢宰制国用今天下财用出入宰相乃不预闻始置局中书稽考天下财用之数量入以为出援用司马光上曰吾於光岂有所爱顾光未肯来耳【行状】

三司使发市易官罪而同列佑之欲弗责方创贾人免行钱孙尚书永议有异而同列欲论永罔上故不实上书人郑侠激切下狱而执政冯公京尝賙侠同列欲以党侠为重坐公辨帝前不得直数求罢上为逐市易官稍寛二臣者而他相至欲复留故贾人刘佐任市易公固言不可论上前未决公再拜曰臣言不用辱相位请从此辞上愕曰兹小事何尔邪公奏曰小事弗伸况大事乎上为罢佐遣使持手诏谕公使就位公乃起後数月固称疾出知许州

初进士科进擢速公言偶程文占上选未见材实劳最蜡衆人指期为卿辅殆亡所谓自是始议间年一贡士而杀其恩【李邦直撰神道碑】

韩维

字持国忠宪公之子?补事仁宗英宗神宗官至门下侍郎

公笃志好学尝以进士荐礼部父任执政不就廷试乃以父任守将作监主簿丁外艰服除阖门不仕仁宗患搢绅奔竞谕近臣曰恬退守道旌擢则躁求者自当知耻於是宰相文彦博宋庠等言公好古嗜学安於静退乞加甄录以厚风俗召试学士院辞不赴除国子监主簿【行状】

神宗潜邸英宗命韩魏公择宫僚用王陶韩维等皆名儒厚德之士神宗内朝拜稍急维曰维下拜王当效之一日侍坐近侍以弓様靴进维曰王安用舞靴神宗有愧色亟令毁去【闻见录】

神宗尝与公论天下事语及功名公曰圣人功名因事始见不可有功名心神宗拱手称善【行状】

除起居注侍迩英讲筵是时英宗方免丧简默不言公上疏曰迩英合者陛下燕闲之所也侍於侧者皆献纳论思之臣陈於前者非圣人之经则历代之史也御燕闲则可以留漏刻之永对大臣则可以极谘访之博论经史则可以穷仁义之道成败之源今礼制终毕臣下倾耳以听玉音语曰时然後言陛下之言此其时也臣虽不敏请秉笔以俟

除翰林学士承旨入对延和殿时京师旱神宗曰久不雨朕夙夜焦劳柰何公曰陛下忧旱伤损膳避殿此乃举行故事恐不足以应天变书曰惟先格王正厥事愿陛下痛自责已下诏广求直言以开壅蔽大发恩令听蠲免以和人情後数日上疏曰近日畿内县督索青苗钱甚急往往鞭挞取足至伐桑为薪以易钱货旱灾之际重罹此苦夫动甲兵危士民匮财用於荒夷之地朝廷处之不疑行之甚锐至於蠲除租税寛裕逋负以救愁苦之民则迟迟而不敢发望陛下自奋英断行之过而养民犹愈於过而杀人也因奏对面论神宗感悟有旨根究市易免行利害权治方田编排保甲罢议东西川市易命公草诏求直言其畧曰朕之听纳有不得於理与狱讼非其情与赋歛失其节与忠谋谠言欝於上闻而阿谀壅蔽以成其私者衆与诏出人情大悦是日大雨知熙州王韶赴阙奏事将领景思立败绩韶还任上表待罪奏斩获首级公草批答曰方其败时卿适在朝何嫌而上章引咎勉绥新附之衆毋以多杀为功读者竦然【行状】

迩英读三朝宝训至天禧中有二人犯罪法当死真宗恻然怜之曰此等安知法杀之则不忍舍之则无以励衆乃使持去笞而遣之以斩讫奏又祀汾隂日见一羊自掷道左怪问之曰今日尚食杀其羔真宗惨然不乐自是不杀羊羔维读毕因奏言此特真宗小善尔推其心以及天下则仁不可胜用也真宗自澶渊之役却狄之後十九年不言兵天下富庶其源盖出於此昔孟子论齐王不忍觳觫之牛以为是心足以王外人皆云陛下仁孝发於天性每行见昆虫蝼蚁违而过且勅左右勿践履此亦仁术也臣愿陛下推此心以及百姓则天下幸甚【东坡集】

初公与王安石雅相厚善安石执政公议国事始多异同至是议者欲废三经义公以为安石经义宜与先儒之说并行不当废司马光与公平生交俱以耆旧进用至临事未尝一语附合务为苟同人服其平【行状】

先生云持国服义最不可得一日颐与持国范夷叟泛舟於頴昌西湖须?客将云有一官员上书谒见大资颐将谓有甚急切公事乃是求知巳颐云大资居位却不求人乃使人倒来求已是甚道理夷叟云只为正叔大执求荐章常事也颐云不然只为曾有不求者不与求者与之遂致人如此持国便服【程氏遗书】

傅尧俞 献简公

字钦之郓州人未冠登进士第事神宗哲宗官至中书侍郎

公为御史谏官四年所上百六十余章多触忌讳诋权幸名重朝廷而风节凛然闻於天下

仁宗春秋高未立嗣公上疏请建宗室之贤以系天下望

时国用乏言利者争献计富国公奏曰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欲救其弊陛下宜躬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啇旅如是可矣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歛用则天下殆矣

英宗初即位有疾皇太后同听政至是上疾平公上书请天子听政又再疏太后请还政天子未听久之颇闻内侍任守忠有谗间语公又上疏太后曰天下之可信者无大於以天下与人亦无大於受天下於人殿下今日诛窜谗人则慈孝之声并隆於天下矣於是太后遂还政而逐守忠等

公在英宗时最被眷遇一日奏事殿中上曰多士盈廷孰忠孰邪公曰大忠大佞固不可移中人之性系上所化上敬纳其言

熙宁三年王安石新用事方变法令公以母丧服除至京师安石素善公谓公曰举朝纷纷今幸公来已议以待制谏院奉还矣公谢曰恩甚厚但恐与公所谓新法者相妨耳且为言新法之不善者安石大怒乃以为权同判流内铨【行状】

拜中书侍郎论事率由大公而未尝容心其荐引多得吉人良士及薨太皇太后谕近臣曰傅侍郎清直一节终始不变金玉君子人也嗟惜久之

温公尝叹曰清直勇三德吾於钦之畏焉洛之君子邵雍曰钦之至清而不耀至直而不激至勇而能温此为难尔人以雍言为然【并墓志范忠宣撰】

公在上前吐论激切事已则终不复言出为和州也通判杨洙乘间问曰公以直言斥居此何为言未尝及御史时事公曰前日言职也岂得已哉今日为郡守当宣朝廷美意而反呫呫追言前日之阙政与诽谤何异【行状】

彭汝砺

字器资饶州人举进士第一事神宗官至吏部尚书

故事进士第一人无入吏部选者公在选十年人以为淹而公处之澹如也

罢为馆阁校勘江西运判辞日复上疏论时事且言今不患无将顺之臣患无谏争之臣不患无敢为之臣患无敢言之臣神宗察其忠慰谕久之

以起居舍人召既至执政有问新旧之政者公曰政无彼此之辨一於是而已今所更大者取士及差役法行之而士民皆病未见其可执政不能屈

绍圣元年上初专听断召二三大臣条举熙宁元丰政事人人争献所闻公居之如不能言者或问之曰在前日则无言之者於今则人人而能言之矣以宝文阁待制知江州入辞上劳问甚宠曰卿非久别也问所欲言者公曰陛下今所复者其政不能无是非其人不能无贤不肖政唯其是则政无不善人唯其贤则人无不得矣【并曹内翰撰墓志】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十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五 慶曆二年(壬午,1042)·李焘
  东都事略卷四·王称
  ●卷五·徐锡麟
  第五十三回 袁世凯称帝唐都督誓师·黄士衡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六十七·佚名
  卷五十一·佚名
  六一五 山东巡抚国泰奏汇解违碍书籍并分缮清单呈览折(附清单二)·佚名
  敬乡录卷六·吴师道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三下·袁枢
  萧琮传·令狐德棻
  魏了翁传·脱脱
  李庭芝传·脱脱
  卷40·陈邦瞻
  刘瑞恒·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谈·唐圭璋

      谈字子默,分宁人。黄庭坚倒孙。自号涧壑居士。受知于胡寅。刘珙、张考祥师湖南,辟为属,官止榷务。年未满五十卒。有涧壑诗馀,不传。   念奴娇   过西湖   午风清暑,过西湖隐约,曾游堤路。云径烟扉人境绝,真是珠宫

  • 宋之问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宋之问( 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父名令文,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著名诗人沈佺

  • 卷五十 咸平四年(辛丑,1001)·李焘

      起真宗咸平四年十一月盡是年閏十二月   十一月壬申,知階州竇玭獻白鷹,詔還之。   詔諸司非言要切事,無得升殿,當取旨者具狀以聞。時諸司事無巨細,悉升殿取旨,上以為臣僚自有職分,不當如是。會秘書丞孫冕上章極論其不

  • 卷十四·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十四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 曹 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索隐篇言十二实叙十三者贱夷狄不数

  • 六·张资平

    船泊上海时,许多朋友都上岸去玩。我非常的胆小,并且身边没有上海通用的银钱了。所以只在码头附近,站在百老汇路的铺道上,望了一望,便回船上来。他们上岸去顽(玩)的大部分是有朋友亲戚可访,一小部分是去听大戏的。在三等的餐室

  • 卷二十八上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范晔

    (桓谭、冯衍)◆桓谭传桓谭字君山,沛国郡相县人。他父亲在成帝时是太乐令。桓谭因父亲的关系任为郎,因而爱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把五经读遍了,能解释古书大义。不离章辨句。文章写得好,尤喜爱古学,多次从刘歆、杨雄辩论分析疑

  • 柳恽传·李延寿

    柳恽字文畅,少年时就很有志向。好学习,善于写书信。与陈郡的谢..是邻居,互相深深地友爱。谢..说:“宅南的柳郎,可以为楷模。”起初,宋朝的时候有嵇元荣、羊盖两个人,都善于弹琴,说是传承的戴安道技法。柳恽跟随他们学习。柳恽

  • 令狐腍传·刘昫

    令狐腍字子直,文宗太和四年(830)中进士,初入仕途任弘文馆校书郎。开成初年(836)任左拾遗。二年(837),其父令狐楚去世,守丧免职。服丧期满,授予原官职,不久,改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加官晋职为库部、户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五年(84

  • 附录二 重要简碑纪录表·佚名

    纪年碑文碑址存失备考明万历三十二年以后(至迟在天启四年以前)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澎湖县马公镇天后宫。存是碑高约丈余,为台湾现存最古之碑碣。考「明史」,荷人至澎湖在万历三十二年(公元一六0四);沈有容亲莅澎湖谕退

  • 卷七十一绿营二·冯煦

    营制凡通省绿营经制兵弁,自光绪二十九年奏裁后,一律改为巡警军,不分马步守名目。综计裁存兵二千一百六十三名。详下沿革。内改设哨官五弁、详上官制。什长二百九名、正兵一千九百四十九名,同裁存员弁,详上官制,仍归各营汛地

  • 卷十一 牧誓第四·孔颖达

    武王戎车三百两,兵车,百夫长所载。车称两。一车步卒七十二人,凡二万一千人,举全数。○车音居。《释名》云:“古者声如居,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近舍,车舍也。”韦昭《辩释名》云:“古皆尺遮反,从汉始有音居。”长,丁丈反。卒,子忽

  • 卷八·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八宋 吕本中 撰闵公【名开庄公子惠王十六年即位闵諡也在国逢难曰闵索隠曰系本名启避汉景帝讳作开】元年春王正月武夷胡氏传不书即位内无所承上不请命也庄公薨子般卒庆父夫人利闵公之幼而得立

  • 卷三十三·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三十三尚书一纲领伯丰问尚书古文今文有优劣否曰孔壁之传汉时却不传只是司马迁曾师授如伏生尚书汉世却多传者鼂错以伏生不曾出其女口授有齐音不可晓者以意属成此

  •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卷第三·智俨

    终南太一山至相寺沙门释智俨集 第六会十地品初明十地章 本分中六决定章 加分中意加内明四法章 六正见章 请分中转依章 请分未证教二大章 说分初料简诸宗义章 安住地分初五怖畏章 校量胜分初十愿章 三种菩提

  •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六·宗晓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  延庆寺二师立十方住持传天台教观戒誓辞使帖延庆寺  皇宋明州新修保恩院记(并史文惠王跋)  上曾太守乞申奏后园地书(并草庵法师跋)  乞圣旨申礼部公据  三省同奉圣旨  圣旨本

  •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彭晓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五代后蜀道士彭晓撰。《通志•艺文略》、《晁志》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为现存《参同契》最佳注本之一。书前有作者自序,概述魏伯阳撰《参同契》之旨意。宣

  • 满清兴亡史·佚名

    长白山之支峰曰布库哩山,通古斯族人居其麓焉。当南宋时,女真为蒙古所灭,通古斯族人势力之衰,几二三百年。有女曰佛库伦者,系出女真,不夫而孕,产一男。既长,佛库伦将他去,命是男以爱新觉罗为姓,名曰布库哩雍顺,置之小舫中,令顺流而

  • 闽事纪略·华廷献

    《闽事纪略》华廷献著,记述南明隆武朝事及镇压汀州起事贫民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