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九
嘉靖二十四年五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甲子时常州府知府符验以先任南道御史考察降调福建道御史桂荣称其执法保民被诬遭谤因参南京考功司郎中薛应旂系常州人恣行胸臆敢为报复其所考察者多非在任之人乞容符验照旧供职将薛应旂罢黜得旨考察重典不许轻变以起后来援引救护之端符验照旧降调被黜人员多系升迁事故去任之人前有旨禁革□弊部院全不遵守聊取塞责张润王以旂且不查究薛应旂调外任 ○乙丑夏至大祭 地于 方泽先期视牲请 太祖配神及是日行礼俱遣公朱希忠代侯方锐伯陈鏸大学士许赞尚书王杲分献 ○先是巡按福建御史何维柏论劾大学士严嵩奸邪宜罢嵩具自辩言臣之心事有 皇上知之而臣下不及知有在廷臣僚知之而远方不及知者 皇上闻都御史盛端明通晓药石亲发玉音询其姓名而维柏谓臣力荐之顾可学以秋石方书进有旨令其暂住臣家臣曾奏请命之别馆居住而维柏谓臣纳而豢之至谓 庙制大典以 皇考 孝宗同为一世不若从同堂初制之为安则臣之妄议也而郭希颜则欲立庙与臣言甚相矛盾乃谓臣阴主希颜之议乞将臣罢黜可学放还希颜逮问庶群疑可释 上曰维柏虽曰劾卿实奸欺巧诈以伺觇朕意岂可中彼之计令锦衣卫官校捕械来京问卿宜益尽忠赤勿得自负已而顾可学具辞免亦慰留之 ○丙寅免百官端午宴 ○戊辰 孝宗敬皇帝忌辰 永孝殿行祭礼遣西宁侯宋良臣祭 泰陵 ○己巳追封鲁府邹平王观爁父镇国将军健档为邹平王从其请也 ○升山西左布政使及宦为光禄寺卿广东左布政使潘潢为南京光禄寺卿南京太仆寺卿娄志德为太常寺卿 ○荫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张治侄继芬为国子生以三年绩满也 ○南京礼科给事中游震得等以考察拾遗论劾工部尚书甘为霖原任工部尚书今听用樊继祖左中允郭希颜总理河道都御史于湛太仆寺卿毛渠少卿高燿原任光禄寺卿陈焕南京刑部侍郎郭持平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闵如霖各不职 上以为霖节财任怨令仍旧供职湛燿如霖俱留用继祖焕持平致仕渠调南京希颜调外任 ○南京科道官万虞恺等紏劾考察五品以下官原任南京户部郎中萧日强南京吏部郎中皇甫汸南京兵部郎中卢楩南京刑主事黄钲各不职诏日强楩闲住汸钲降一级调外任 ○赐南京国子监祭酒伦以训母区氏祭一坛并祭其父以训经筵讲读援例陈请也 ○ 上召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同知陆炳至无逸殿责问曰昨有旨取何维柏逆所司但将奏本入启本当同入乃留与其党贴抄和助尔卫厂宜察发其奸何得容隐炳退具认罪 上曰维柏虽攻辅臣实本欺讪朕躬奸邪无道人皆知之自后尔宜严督官校廉访勿得畏避 ○庚午遣太医院官视唐王宇温疾从王请也 ○杂谷安抚司差都网剌麻头目耿勺定日等入贡宴赏如例 ○辛未 太祖高皇帝忌辰行祭礼于 景神殿命成国公朱希忠代 ○敕吏科给事中李文进监察御史赵炳然往宣大山西三镇清查原发各该主客兵马及户兵二部续发修边筑堡募军买马及抚按赃罚屯田地亩一应出入钱粮自嘉靖十五年起至二十三年止 ○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任维贤抚治勋阳 ○以岁歉加给密云沿边军士今岁五月粮银视旧增一钱五分及将本镇军士十月分月粮并马匹料豆预于五月内借支一半待后关支炤数扣除从巡抚郭宗皋请也 ○赏保定汉达官军四千五百人官银一两军银六钱以去岁贼犯浮图峪有拒敌功故也 ○癸酉 仁宗昭皇帝忌辰 永孝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谢诏祭 献陵 ○甲戌遣内官赍诰敕冠服封朝鲜国王世弟李峼为王 ○乙亥复除服阕尚宝司少卿边侁原职 ○升户科右给事中张元冲礼科右给事中陈棐刑科右给事中李纶俱左给事中元冲吏科棐户科纶本科吏科给事中厉汝进户科给事中鲍道明俱右给事中汝进本科道明兵科 ○丙子升江西按察使韩楷河南按察使于敖俱右布政使楷仍江西敖山东 ○补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张璧侄孙世胤为国子生璧子天麟已荫而故以世胤补之 ○丁丑夜月食 ○戊寅升云南副使侯缄陕西右参政朱良俱按察使缄江西良河南 ○己卯乌思藏辅教大宝法王阐教大乘法王各差国师坚锉等入贡宴赏如例 ○庚辰原任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华察以考察被论奉旨降用因亲老乞以原职致仕许之 ○罢镇守宣府总兵官郤永先是永失事当逮 上既宥之至是总督侍郎翁万达复劾其不职且荐原任总兵官何卿赵卿沈希仪此三人者皆名将也可代 上命黜永员缺推堪任者二三人以闻已兵部推用赵卿 上从之 ○壬午兵部以防秋事近请饬各镇预设备御淂旨防虏事宜行令总督及各抚镇官严加堤备相度战守机宜毋致败事有因循玩愒者重治不宥 ○乙酉赐定国公徐延德母王氏祭葬如例从其请也 ○发太仓银十五万两于大同镇备客兵支用从巡抚都御史詹荣请也 ○暂停顺天等府今年炤刷文卷以灾伤从巡按御史胡植奏也 ○丙戌以地方灾伤免总督漕运都御史王暐赴京议事 ○戊子四川成都府地震 ○以旱灾蠲山东东昌兖州登州济南诸州县卫所夏税屯粮如例仍令支本省在京扣积余银四万一千余两抵纳诸仓今岁麦课 ○己丑升户部福建司郎中王继芳直隶顺德府知府王朝贤俱陕西按察使司副使 ○升通政使司右通政张忠为南京太仆寺卿 ○吏部尚书熊浃以母老乞休 上曰卿铨曹重任简自朕心宜益竭忠诚以副眷任岂可以亲老求去母年九十令所司遵诏例具粟帛存问 ○ 孝陵神宫监太监夏绶奏大团等洲三处不生芦草乞垦田收租充修理 陵寝墙垣费工科左给事中陆烨参垦洲为田似为通变但不区画地亩封植疆界恐有侵混官民洲地奸毙钱粮亦无所稽考 上命南京工部会同该监勘明具奏 ○辛卯户部尚书王杲等上言连岁边方多事支费不赀公私之积检括殆尽且各处灾伤率多逋负边镇奏讨动经数十万请行开纳事例因开列条款具奏奉旨军职纳银升级名器太滥铸印局儒士见在数多有碍资格余依拟行 ○时整饬密云兵备副使员缺吏部拟延平府知府冯岳已淂旨升用巡按御史张雨言防秋在即宜于附近两司内改用庶缓急有济 上是其言乃推兵部职方司郎中徐汝圭代之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九·赵尔巽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七十三 曹寅奏不日会商核减三处缎匹摺·佚名 第七卷 名宦 七·缪荃孙 郑世家第十二·司马迁 秦孝王杨俊传·魏徵 乌古孙泽传·宋濂 李懋桧传·张廷玉 梁纪二十 太宗简文皇帝下大宝二年(辛未、551)·司马光 卷四·佚名 卷三十五·宋敏求 平粜例·佚名 职官七二·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卷十五·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十五 宋 陆游 撰 秋兴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大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又 暮境何堪与病遭西风落叶拥亭臯极知世上
卷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二五言律杜甫春宿左省【雍录宣政殿下有东西两省别有中书门下外省又有承天门外两省官亦分左右各为廨舍唐书文艺传肃宗立杜甫奔行在上谒拜左拾遗旧唐书职官志门下左拾遗二员掌供奉讽谏案左省乃
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成化十年春正月丁亥朔 上诣 奉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户部奏顺天府并五城兵马司审勘京城乞食贫民八百一十二口请给粮赈恤从之○戊子文武群臣朝亲王
卷之一千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第一六四催呈光绪十四年五月十四日一一三二三—四二·佚名
站兵吴瑞启之父吴郑清,呈催讯办其子被陷害事件具呈人吴郑清,住本城南门庄,晋江属经承工总代书 戳记 新竹县正堂方、给发泉籍代、书黄为戳记原差做状自稿具催呈状人吴郑清,年八十岁,住本城内,抱告吴氆郎
司马膺之传·李延寿
司马膺之,字仲庆。须髯飘逸,容貌俊美,风采动人。爱好学习,努力自我修养,志向十分高远。历任中书、黄门侍郎。东魏天平时,他的叔父司马子如在朝廷参与枢机,膺之既然是宰辅的侄子,又兼有名望,所以同他交游的,都是当时的名流大家。
●宋人轶事汇编卷二·丁传靖
英宗 仁宗晚年,京师染紫变其色加重,先染作青,徐以紫草加染,谓之油紫。后人指为英宗绍统之谶。云麓漫钞 东轩笔录略同 富弼见英宗,面奏曰:“方仁宗之世,宗属与陛下亲相等者尚多,必以陛下为子者,以陛下孝德彰闻也。今皇太后
總序·佚名
○魯山君諱弘暐,文宗恭順王一子,母權氏。正統六年辛酉七月丁巳生,戊辰四月戊午世宗封王世孫,景泰元年庚午八月,文宗遣領議政皇甫仁,請爲國儲,辛未正月,皇帝勑封爲王世子。三年壬申五月丙午,文宗薨于景福宮千秋殿。議政府奉魯山
揆度第七十八·管仲
齐桓公问于管子曰:“自燧人以来,其大会可得而闻乎?”管子对曰:“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下也。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至于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不利其器,烧山林,破增薮,焚沛泽,逐禽兽,实以益人。然后
卷第七·朱熹
二先生语七此卷亦有不可晓处,今悉存之,不敢删去。与人为善。始初便去性分上立。晦叔猎,自谓今无此好。周茂叔曰:「何言之易也!但此心潜隐未发,一日萌动,复如前矣。」后十二年,因见,果知未。一本注云:「明道年十六七时,好田猎,十二
卷三四·邱濬
▲漕挽之宜(下) 宋定都于汴,漕运之法分为四路,江南、淮南、浙东西、荆河南北六路之粟自淮入汴至京师,陕西之粟自三门、白波转黄河入汴至京师,陈、蔡之粟自闵河(即惠民河)、蔡河入汴至京师,京东之粟历曹、
卷十三·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十三宋 吕祖谦 撰陈郑氏诗谱曰陈者大皥虙牺氏之墟帝舜之胄有虞阏父者为周武王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封其子嬀满于陈【孔氏曰左传史赵云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则胡公姓嬀
卷十七·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十七五制第五之三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三年之丧自天子达正义郑氏康成曰尊者舒卑者速春秋传曰天子七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三(末)(论本第三)·智周
疏。令相随顺等者。此随转门。故俱舍论第十云。三和有三。一同在一世故名三和。二因果相顺不相违返故名三和。谓根与境虽在过.未识居现在。因果义成。三互相随顺同得一果。谓根.境.识虽各一世。同一触果故名和合。初之一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九·圆晖
释曰。贪等烦恼。名曰随眠。随逐有情。增昏滞故。故名随眠。此品广明。故名分别。就此品中分二。一明惑体。二明惑灭。就明惑体中分三。一明根本惑。二诸门分别。三杂明诸烦恼。就明根本惑中分五。一明增数。二明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八·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八 代别 侍者 应欣等 编 上堂。一不得有。二不得无。有之与无。尖斗量不尽。净洁打迭一句作么生。代云。天晴日出。又云。天晴日出。自古自今。作么生是随流一句。代云[口*耶]。又云
元明事类钞·姚之骃
杂事类书。清姚之骃撰,龚骏文校,牛稔文复勘。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之骃字鲁斯,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尚著有《后汉书补逸》等书。40卷。摘取元明诸书,分门编纂,形式似类书。纂述大抵皆典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