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唐大诏令集卷三十五

宋 宋敏求 编

诸王

除亲王官上

秦王大尉陕东行台制

秦王兼凉州总管制

秦王益州道行台制

秦王天策上将制

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制

秦王兼中书令制

齐王元吉司徒制

荆王元景等子孙世袭刺史制

郐王元裕等除官制

安州都督吴王恪等除官制

相州都督魏王泰雍州牧制

邓王元裕等刺史制

相王并州牧制

相王雍州牧制

相王太子左卫率制

宋王成器太子太师制

宋王成器太尉等制

岐王范华州刺史等制

邠王守礼等兼襄州刺史等制

郯王嗣直安北大都护等制

岐王范太子少师等制

邠王守礼等兼晋州刺史制

除亲王官

秦王大尉陕东行台制

论道经邦任惟勲德分陕作伯实寄亲贤尚书令雍州牧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秦王某器宇冲深智谋英果义师云举首赞奇谋亲率熊罴搴旗斩将廓清函夏忠效克彰狡寇逋诛?刘四上总戎薄伐戡剪无遗策尚雄远谋猷沉密宜在鼎司肃清槐路今区宇方缉巩洛犹芜镇俗治戎允资望实可大尉使持节陕东行台其蒲州河北诸道总管及东讨诸府兵并授节度余官悉如故【武德元年十二月】

秦王兼凉州总管制

京室殷阜鈎陈严秘肃遏警巡职务尤重然而玉门遐阻控御八荒金城冲要尉侯攸属宣风作牧亲贤是寄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左武侯大将军上柱国秦王某地实藩枝任惟心膂职参三事功着二南识度优闲性理匡济元戎敷化声绩备举宜摄九门总司八校抚莅河右允兼望实可左武侯大将军使持节凉甘瓜鄯肃会兰河廓九州诸军事凉州总管其太尉中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王如故【武德二年五月】

册秦王益州道行台制

蜀郡沃野田惟井络控驭卭笮临制已渝求瘼宣风朝寄尤重总司岳牧是属懿亲太尉尚书令陕东道行台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某器宇冲深体识明允专征阃外茂绩克宣敷政京畿嘉声巳着镇抚岷汉佥论攸宜可益州道行台尚书令【武德三年四月】

秦王天策上将制

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经邦盛则哲王彞训是以华衮宠章允洽希世之勲玉戚朱干实表宗臣之贵太尉尚书令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陕州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某缔构之始元功夙着职兼内外文教聿宣薛举盗寇秦陇武周扰乱河汾受朕专征屡决妖丑然而世充僭擅伊洛未清建德凭陵赵卫犹梗总戎致讨问罪三川驭以长筭凶党窘蹙既而漳滨蚁聚来渡河津同恶相求志图抗拒三军爰整一举克定戎威远畅九围静谧鸿勲盛绩朝野具瞻申锡宠章实允佥议宜崇徽命位高羣品文物所加特超恒数建官命职因事纪功肇锡嘉名用标茂实可授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一万户通前三万户余官并如故加赐金辂一衮冕之服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前後鼔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武德四年九月】

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制

御侮折冲朝寄尤切任惟勲德实伫亲贤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秦王某宇量凝邈志识明卲爰始缔构功参鼎业廓清秦陇茂绩以彰戡定周韩成威遐畅河朔余寇取若拾遗济代逋诛克同振朽宣风都辇综务朝端政术有闻纲目斯举宜加褒宠式兼常秩总摄戎机望寔惟允可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余并如故【武德五年十月】

秦王等兼中书令制

丝纶枢秘寄任帷扆纳献职惟显要望实兼隆亲贤斯属天策上将太尉兼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十二卫大将军秦王某宇量冲深风神爽悟任兼文武声绩着闻司徒并州大将军稷州刺史左领军大都督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齐王元吉器怀淹密业绍英茂内外政务克举加珥蝉饵朝典攸宜某可中书令元吉可侍中余如故【武德八年十一月】

齐王元吉司徒制

三台望重仰恊辰曜五教任隆俯安邦国实资懿德式寄亲贤侍中并州大都督左卫大将军上柱国齐王元吉宇量凝邈风神爽迈徽猷夙着嘉誉早隆出莅方岳政绩兼懋入侍帷扆献替斯允推毂阃外备展勲庸职司禁旅戎章巳缉爕理之任朝典尤宜可司徒余如故【武德九年二月】

荆王元景等子孙世袭刺史制

门下皇帝受命步骤之迹已殊经籍所纪质文之道匪一虽治乱不同损益或异至於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莫不明其典章义存於致治崇其贤戚志在於无疆者也朕以寡昧丕承洪绪寅畏三灵忧勤万姓考往哲之余论求经邦之长策帝业之重独任难以成务天下之广因人易以获安然则侯伯肇於自昔州郡始於中代圣贤异术沿革随时复古则义难顿从循今则事不尽中遂规模周汉斟酌曹马采按部之嘉名参建侯之旧制共治之职重矣分土之实存焉已有诏书陈至理继世垂范贻厥後昆维城作固同符前烈荆州刺史荆王元景等或地居旦奭夙闻诗礼或望及间平早称才艺并爵隆土宇宠兼车服诚孝之心无忘於造次风政之誉克着於期月宜冠常典胙以休命其所任刺史咸令子孙世世承袭有司仍准前诏详为条制奏闻俾克本枝之盛随天地而长久刺举之荣巩山河而无絶【贞观十一年六月】

授郐王元裕等官制

门下膏腴之地允属茂亲藩屏之重寄深磐石郐王元裕谯王元名并器怀韶令业尚明敏望兼梁赵誉冠鄷郇并建之议可归按部之职斯重加兹宠命仰惟国章元裕可使持节邓州诸军事邓州刺史改封邓王元名可持节夀州刺史改封舒王食邑并如故【贞观十一年正月】

授安州都督吴王恪等官制

门下体国经邦资懿亲而作屏设官分职俟方岳以宣风用能式固本枝克隆磐石前安州都督吴王恪等并识量明允体业贞固礼高彞器望重维城学艺之誉日新忠孝之风早茂分命有典佥议攸归可依前件

相州都督魏王泰雍州牧制

门下牧伯之重莫先畿甸周卫之职任切巡警详求今古必俟贤戚相州都督魏王泰器业凝远文藻夙成好学见称乐善不倦入作卿士抑有前规重司文武允膺佥议可雍州牧

授邓王元裕等刺史制

门下维翰之寄允属茂亲藩屏之重必资令望邓州刺史邓王元裕襟神韶令理识清明夀州刺史舒王元名体业夷雅志尚淹和并夙膺朝宠早莅藩任政绩着於谣俗嘉誉洽於缙绅宜加荣命允兹朝典元裕可梁州刺史元名可许州刺史封并如故

相王并州牧制

鸾台神畿缉化咨牧所难天府屯兵命将为重惟贤是辟非亲勿居太子左千牛卫率安北都护相王旦黄道承晖紫庭趋训仪表瓌杰识量虚明资忠孝以立身仗经书而致德勇高卫霍词优杨史必能外振威声内清戎政宜膺夹辅之寄兼司羽翼之重可并州牧余如故【长安二年五月】

相王雍州牧制

鸾台京辅才难神畿化首四方取则万邦承流自非明德懿亲何以宣风翊政并州牧太子左千牛卫率相王旦紫庭趋训青社疏封雅度冲深瓌资秀杰忠孝天假

礼乐日宣【阙】         声高卧护怀共理之干有兼辨之能宜纡朝綍用清都辇可雍州牧【长安二年七月】

相王太子右卫率制

鸾台宫寮之任朝选所难相王旦地在懿亲躬此明德持沛献之法度河间之儒雅元良肇建博望初开徽章既陈禁旅增肃宜纡金玺之重式掌铜楼之卫可依前件

宋王成器太子太师制

门下孟侯之礼虽归於冢              【胤】太伯之风实尚於高节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幼而聪敏长而温仁礼乐同归质文相半孝以为政每用因亲忠以立诚所期尊主故能乐於为善好在儒服占蚁穴以探微登雀台而成赋自奄有梁宋作藩邦家其仪孔臧其德可大朕之元子当践嗣君以隆基有大功神祗佥属由是朕前恳让言在必行天下至公诚不可夺奚有立季之典庶协从人之愿况别为九州必资於牧伯贞夫万国允伫於师傅式副佥谐之求仍光不拜之宠可太子太师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别加实封二千户赐物五千段紬马二千疋奴婢十房金银器皿二百事甲第一区良田三十顷余如故主者施行【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五日】

宋王成器太尉等制

门下古有知通於道情辨於物可以调隂阳节风雨者委之三事以康万人鼎鼐之谓也司空兼扬州大都督上柱国宋王成器益州大都督兼右卫大将军申王成义单于大都护兼右金吾卫大将军邠王守礼等并明德茂亲崇儒乐善为国翰屏当朝羽仪岂其朱茀之诗美则缁衣之咏寜止爱均花萼礼锡苴茅而已哉必能论道经邦佐朕为政俾允升台之望宜膺补衮之阙成器可太尉兼扬州大都督成义可司徒兼并州大都督守礼可司空勲如故主者施行【先天二年八月九日】

岐王范华州刺史等制

黄门周以鲁卫之亲夹辅王室汉以间平之亲来朝京师旁稽旧章允廸前训太常卿兼左卫率并州大都督岐王范荆州大都督兼秘书监薛王业等朕之同气邦之伟才周旋礼乐佩服儒雅爰职奉常则坠典咸秩是司外史则羣言罔遗光我謩猷敷於事典日同问安之庆时归受制之连出入重於楚元终始钦於沛献家人抚爱虽属於从梁国史垂声必期於分陕廼眷畿辅不远闉闍漆沮既从河华作镇削桐所寄磐石攸宜遂其至公之请伫听牧人之术范可使持节华州诸军事兼华州刺史大常卿勲封如故业可使持节同州诸军事兼同州刺史秘书监勲封如故至州日须稍优游不可烦以细务自非大事及奏事余并令上佐知主者施行【开元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邠王守礼等兼襄州刺史等制

黄门树於藩屏莫非亲属居以形胜必任亲贤司空兼陇州刺史邠王守礼德比间平贤於鲁卫动不忘於仁恕言必备於忠肃入聨花萼拥驷来朝出割竹符凭熊往镇睠兹樊邓是称汉沔惟城池之枕倚乃川陆之雄要故鸣驺戒路建隼为邦副朕陕东之美更闻岘南之政可使持节襄州诸军事兼襄州刺史司空勲如故至州日须稍优游不可烦以细务自非大事及奏事余并令上佐知主者施行【开元三年十二月九日】

郯王嗣直安北大都护等制

黄门虞放三苖允归於敷德周称二陕用切於闻政顷以骄子天亡匈奴运尽愿为臣妾者望塞欵门编我?黎者云属波委北穷大漠西被流沙抚而柔之佥曰分命郯王嗣直陕王嗣升聪察天假英明日新忠肃恭懿寛仁孝友探沛易之彖象自诣精微读楚诗之比兴能传丽则故可扬威怀之旨宣镇静之风畀以藩翰俾清疆场嗣直可安北大都护仍充安抚河东门内陇右诸蕃部落大使嗣升可安西大都护仍充河西道四镇诸蕃部落大使右卫大将军兼安北大都护上柱国长平郡开国公张知运右羽林大将军兼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大使上柱国潞国公郭?瓘等国之老臣朝之宿将长策子房所以运筹安边远图充国所以言事必能寛则得衆惠以养人各绥一方兼委佐贰知运可安北大都护仍兼郯王府长史及安抚诸蕃副大使?瓘可安西副大都护仍兼陕王府长史安抚诸蕃副大使余如故主者施行【开元四年正月二十一日】

岐王范太子太师等制

黄门赞翼皇储允归师保崇敬叔父谅属亲贤虢州刺史岐王范秘书监兼幽州刺史薛王业等明允笃诚温良恭俭忠孝光於令典儒雅伟於成业自为我藩翰拥其干旌雅门卲伯之诗尤羡鲁公之政虽颁条是务而道理兼资因入拜於承明伫来仪於博望范可太子太师兼虢州刺史业可太子少保兼幽州刺史勲封等各如故主者施行【开元四年六月七日】

邠王守礼等兼晋州刺史制

礼着睦亲书称分命镇彼黎献莫如兄弟司空兼滑州刺史上柱国邠王守礼开府仪同三司兼潭州刺史上柱国宋王宪司徒兼虢州刺史上柱国申王撝太子少师兼郑州刺史上柱国岐王范太子少保兼卫州刺史薛王业等朕之花萼人之珪璋文儒在躬孝友成性入践朝列望优植武出综藩条声均鲁卫鳬在泾水鸑鸣岐山新田拟於晋汾旧陕邻於虢国眷兹翰屏密迩京都宜扇百城之风伫延九野之润守礼可使持节晋州诸军事兼晋州刺史范可持节泾州诸军事兼泾州刺史撝可使持节绦州诸军事兼绦州刺史范可使持节岐州诸军事兼岐州刺史业可使持节虢州诸军事兼虢州刺史余各如故务非灼然要重者各令上佐知【开元元年十二月】

唐大诏令集卷三十五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籓镇宣武彰义泽潞·欧阳修
  卷四百八十六·列传第二百四十五·外国二·脱脱
  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二·赵尔巽
  卷七十九 晉紀一·司马光
  卷三十 端拱二年(己丑,989)·李焘
  ○戴名世之狱·佚名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杨士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十五·佚名
  卷之八百·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七·佚名
  双槐岁钞卷第三·黄瑜
  卷三十六·郝经
  张顺传·脱脱
  卷一百·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零三·彭定求

        卷403_1 【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次用本韵)】元稹   昔附赤霄羽,葳蕤游紫垣。斗班香案上,奏语玉晨尊。   戆直撩忌讳,科仪惩傲顽。自从真籍除,弃置勿复论。   前时共游者,日夕黄金轩。请帝下巫觋,八荒求我魂。

  • 杨果·隋树森

    (杨果(一一九七——一二六九), 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市)人。早年以章句授徒。金正大初登进士第,官偃师令,以廉干称。金亡后,杨奂征河南课税,起用为经历。史天泽经略河南,举为参议。中统元年

  • 七言巻二十二·洪迈

      七言〈原缺〉

  • 列传第二十九 源贺·魏收

    源贺,自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磐所灭,贺自乐都来奔。贺伟容貌,善风仪。世祖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加龙骧将军。谓贺曰:“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陈。进

  • ●卷下·王铚

      颍上安希武殿直言:太祖受命,封丘独守城不下,其曾祖尝随太祖自攻之。后守封丘者奏职,既入拜,诸司使陈桥门开以迎太祖,即斩守门者。又言,其祖乃安习也。太宗判南衙时,青州人携一小女十许岁,诣阙理产业事。太宗悦之,使买之,不可

  • 第十九回 强胡内乱列部纷争 逆迹上闻储君被废·蔡东藩

      却说真珠可汗,闻唐廷下诏绝婚,只好自悔失期,不敢再索,实由自惩前败,只好如此。仍与唐廷修和。太宗益自欣慰,竟将新兴公主嫁与长孙曦。薛延陀事,至后再表,小子要叙及西突厥了。西突厥自阿波可汗,与东突厥屡有战争,后来阿波

  • 第六十二回 堕奸谋阖宫被劫 立异姓二帝蒙尘·蔡东藩

      却说钦宗闻京城已陷,恸哭未休,忽卫士等鼓噪进来,求见钦宗,钦宗只好登楼慰遣。凑巧卫士长蒋宣到来,麾众使退,并拟拥护乘舆,突围出走。孙傅、吕好问在旁,以为未可。宣抗声道:“宰相误信奸臣,害得这般局面,尚有何说!”孙傅又欲

  • 卷五史一·何良俊

    史之与经,上古元无所分。如《尚书》之尧典,即陶唐氏之史也。其舜典,即有虞氏之史也。大禹皋陶漠益稷禹贡,即有夏氏之史也。汤誓伊训太甲说命盘庚,即有殷氏之史也。泰誓牧誓武成金洛诰君牙君奭诸篇,即有周氏之史也。孔子修

  • 第四十册 天聪五年八月至九月·佚名

    第四十册 天聪五年八月至九月十三日,阿济格台吉、墨尔根戴青遣派伟齐,招降大凌河城东隅河岸之台。内有男丁三十五人、妇孺三十三口、牛十八、驴十七,即付丁副将养之。我汉军炮攻城东面之台、台俱毁,台上六人中炮死,其馀明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二下·袁枢

    宋 袁枢 撰西晋之乱【二】永兴元年春正月长沙厉王乂屡与大将军颖战破之前后斩获六七万人而乂未尝亏奉上之礼城中粮食日窘而士卒无离心张方以为洛阳未可克欲还长安而东海王越虑事不济癸亥潜与殿中诸将夜收乂送别省甲

  • 徐舫传·张廷玉

    徐舫,字方舟,浙江桐庐人。自幼轻财好侠义,喜欢击剑、骑马、踢球。后来失悔,转而读书应科举考试。以后又弃科举而学诗歌。浙江睦州原多诗人,唐代有方干、徐凝、李频、施肩吾,宋代有高师鲁、滕元秀,号称“睦州诗派”,徐舫都学他

  • 许隽人·佚名

    许隽人先生小传许先生名世英字隽人安徽人前清光绪二十二年廷试拔贡授刑部主事任法律编纂员宣统元年任奉天高等审判厅长旋擢江西提法使二年随徐谦氏赴欧洲考察司法制度并赴美国列席监狱改良会议中华民国元年张金波上将

  • 卷之七·张居正

    旅獒旅,是西夷国名。犬之高大异常者,叫做獒。昔周武王时,有西旅国,以本地所出獒犬,进献于朝。太保召公,以为异物非所当受,作书进戒,遂以旅獒名篇。【原文】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底贡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

  •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四·法藏

    名号品第三亦作四门分别 初释名 二来意 三宗趣 四释文初中三。先分名者自下明第二修因契果生解分。谓从此至第六会来。辨说所修五位之圆因成十身之满果。令诸菩萨解此义相故以为名。二会名者名普光法堂会。然释有

  • 第二十七則 雲門體露金風·胡兰成

    第二十七則雲門體露金風舉:僧問雲門禪師:樹凋葉落時如何?雲門云:體露金風。美國的參議員高華德,提出現代三惡:一、社會保險。二、總雇傭勞動。三、膨脹經濟。社會保險是使人的肌體與自然的風霜雨雪隔絕了。總雇傭勞動是使人

  • 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佚名

        三藏不空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雪山伽王那兰陀。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大目犍连舍利弗。摩诃迦旃延波多。阿难陀摩诃迦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复菩萨万八千。皆得不退转陀罗尼辩才。如是等恒

  • 政和五礼新仪·郑居中

    二百二十卷。宋郑居中等撰。郑居中,字达夫,河南开封人,登进士第,由中书舍人连擢至翰林学士。官拜太宰,加少师,封燕国公,卒谥文正。本书为其于议礼局官知枢密院时奉敕所撰。有宋徽宗御制序文,并题有“政和新元三月一日

  • 天仙道戒忌须知·闵一得

    迷不知止。泥丸氏曰:“不知止,則志無所立而趨向惑搖矣。”太虛翁曰:“學仙須得學天仙,天仙由為仙道之止。知止則不為地仙水仙等則法迷惑,而功用純矣。天仙之學,心學也。專一修心乃為知止。天仙之心,妙明圓覺,真常寂生,其大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