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司马膺之传

司马膺之,字仲庆。须髯飘逸,容貌俊美,风采动人。爱好学习,努力自我修养,志向十分高远。历任中书、黄门侍郎。东魏天平时,他的叔父司马子如在朝廷参与枢机,膺之既然是宰辅的侄子,又兼有名望,所以同他交游的,都是当时的名流大家。他与邢子才、王元景等人结为莫逆之交。他的哥哥司马世云参与侯景之乱,应服丧一年的亲属都应被株连处死。膺之和他的弟弟们都是秀拔杰出的人才,被朝廷所爱惜,文襄帝高澄特意减去他们的死罪,改为流配附近的城镇。文宣帝继承父亲高澄的事业,膺之得以还朝。北齐代魏,司马子如被封为须昌县公,他又将这个爵位传授给膺之。子如对他的抚爱十分慈祥,膺之兄弟几人侍奉子如有如亲生的父亲。

  膺之性情端方古朴,不会媚俗。他与杨..原来同任黄门郎,到了杨..任尚书令后,他就像当初一样,与杨..行对等的礼节。杨..的姐姐去世,尚书省的官员们都跪着祭吊,膺之只握一下杨..的手走出。他曾在路上遇着杨..,杨..的仪仗在前面导引,他在路边的树下回避,被坐在车中的杨..看见,令人喊他来,问“:老兄为何要躲避小弟?”他答“:我是躲避赤棒,本意不是避开你。”杨..对他十分看重。然而,因为他的疏放简慢,傲视别人,竟然在天保一世,沉沦淹滞,不被拔擢。废帝乾明时,才被任命为卫尉少卿,升迁为国子祭酒。河清末年,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他由于患痢疾腹泻,多年卧床不起。武平年间,朝廷到他家中封他为仪同三司。台阁中的重要职衔,近世专门赏赐那些功勋卓著,勤于政事的官员。司马膺之虽然功绩平庸,但是声望颇高。开初,司徒赵彦深出身寒微,又无支援,任膺之的叔父司马子如的管理文牍的小官吏,膺之轻视他,对他很不礼貌。赵彦深任宰相,朝臣们都想趋奉拜谒。膺之因叔父的关系,所以被彦深邀请,膺之不到彦深家里去,每次见面,只是捧一下衣袖。太常卿段孝言是左丞相段孝先的兄弟,地位和名望都很高。曾来拜访他的弟弟司马幼之,在座的人都被孝言倾倒,向他表达敬意。膺之这时正被疾病缠扰,只是在外屋靠着茶几坐下,脸上也没有表现出殷勤欢迎的神态,说:“我患痢疾已经很久,太常卿不要见怪。”黄门郎陆杳,是王公贵族的后代。膺之曾与他一起下棋,陆杳忽然不能按时来到,膺之只跟他寒喧几句,不再跟他下棋。他在家里清静闲适,没有闲杂的客人。他不喜欢饮酒,也不爱和那些地位高的人交往。病了很久,体力不堪再读书,有时成天下棋消磨时光。名士们想念他的,不断来问候,对坐不说别的,只是谈论经史。他爱读《太玄经》,又注释了扬雄的《蜀都赋》,常说:“我想和扬雄交往啊。”他患了十七年的痢疾,竟不痊愈。北齐灭亡的那一年,病逝。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班固
  列传第六十八·刘昫
  卷七·本纪第七·成祖三·张廷玉
  卷七·毕沅
  东汉会要卷二十三·徐天麟
  第五十八回 为选举曹吴联军败雨帅·黄士衡
  卷之二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七·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江苏省通志稿》例言·缪荃孙
  第十章 西征之役(下)·冯承钧
  读例存疑卷三十一·薛允升
  明亡述略卷二·锁绿山人
  轩纏传·张廷玉
  卷二百九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五·徐梦莘

      政宣上帙二十五。   起宣和七年二月十六日癸丑,尽二十三日庚申。   十六日癸丑童贯至京师。   十七日甲寅粘罕(改作尼堪)围代州崞县都巡检使李翼死之。   武义郎奏差代州西路都巡检使李翼麟州新秦人宣和七年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八年秋七月壬戌太尉安庆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邢孝扬特许任便居住以孝扬引疾有请也甲子御史台主簿陈夔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曹筠并守监察御史夔永嘉人初见十三年时二人俱引对夔乞申严内外谒禁筠乞戒敕守

  • 第八十二回 嫉强藩杜牧作罪言 除逆阉李训施诡计·蔡东藩

      却说维州在西川边境,地当岷山西北,一面倚山,三面濒江,本是唐朝故壤,为吐蕃所夺,号为无忧城,遣将悉怛谋居守。悉怛谋闻蜀帅得人,有志内附,即率众投奔成都。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喜得悉怛谋,欣然迎纳,即遣兵据维州城,奏称:“维州为

  • 卷六十七·杨士奇

    五月甲寅朔敕甘肃总兵官西宁侯宋晟曰近闻回回多买中国人妻妾子女出境律买卖者皆处死宜严加禁约之世因循也○乙卯升东胜右卫指挥使陈景先为大宁都指挥佥事 丙辰遣使赐谷王橞纱布各八十疋 命户部徒山山西之平阳驲潞山

  •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中日民四条约·佚名

    大中华民国大总统阁下及大日本国大皇帝陛下:为发展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两国之经济关系起见,决定缔结条约。为此,大中华民国大总统阁下任命中卿一等嘉禾勋章外交总长陆徵祥,大日本国大皇帝陛下任命特命全权公使从四位勋二

  • 卷一百七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三 朱批于振奏摺 提督湖北学政翰林院修撰【臣】于振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条奏数事甚属可嘉候发廷臣议奏 提督湖北学政翰林院修撰【臣】于振谨 奏为 圣谕之化导最宏 广训之牖民孔

  • 戒子通録卷六·刘清之

    家戒 黄太史【庭坚字鲁直豫章人元佑史官绍圣中作家戒付子相】庭坚自丱角读书及有知识迄今四十年时态歴观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不数年间复过之特见废田不耕空囷不给又数年复见之有缧绁于公庭者有荷担

  • 卷七·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七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檀弓下二为懿伯之忌不入集说刘氏曰左传注云忌怨也敬叔先有怨於懿伯故不欲入滕以惠伯之言而入传言叔弓之有礼也此疏云敬叔尝杀懿伯为其家所怨恐惠伯杀已故不敢先入

  • 读礼志疑巻六·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郑注云周公摄王位以明堂之礼仪朝诸侯也不于宗庙辟王也天子周公也此最谬处集説非之是矣孔疏又载郑发墨守云隠为摄位周公为摄政虽俱相幼君摄政与摄位异也

  • 卷二·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二      宋 卫湜 撰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郑氏曰不妄说人为近佞媚也君子说之不以其道则不说也辞费为伤信君子先行其言而後从之好狎

  • 卷十五·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十五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国风豳序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笺周公遭变者管蔡流言辟居东都音义【玉于况反又如字下同】疏【

  • 高僧傳序錄卷第十四·慧皎

      原夫至道沖漠。假蹄筌而後彰。玄致幽凝。藉師保以成用。是由聖□迭興賢能異托。辯忠烈孝慈。以定君敬之道。明詩書禮樂。以成風俗之訓。或忘功遺事。尚彼虛沖。或體任榮枯。重茲達命。而皆教但域中功存近益。斯蓋

  • 像象管见·钱一本

    九卷,明钱一本著。此书不取京房、焦赣诸说,又不取陈抟、李之才之义。唯即卦、爻以求象,即象以明人事,故名。大旨以为由辞得象,而后无悬虚说理之病;知象为像,而后有神明默成之学。深辟言象遗理,言理遗象,仿佛其象而仍

  • 洞玄灵宝自然斋仪·佚名

    《灵宝中盟经目》第二十一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自然经上》1卷,为六朝灵宝经。本仪盖与之有关。但仪中称玉皇上帝,当出自宋后。述发炉、称名等,洗心首过,祈福求度。

  •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佚名

    又名《贤劫十方千五百佛名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译者不详。原著上、下两卷,或合为一卷。北图有闰75等十号,英、法、俄、日等亦有收藏,共约十八号。有的卷子佛名前无“南无”字样。上述诸卷除北闰75首尾完具外,大多有残

  • 大乘法苑义林章·窥基

    凡七卷。略称法苑义林章、义林章、法苑,别称七卷章。唐代窥基着。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书中对于唯识教义之组织及基本内容,如判教、唯识义理、修行理论、果位等,均详加阐释,系古来唯识研究者之珍贵典籍。内容分为二十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阅藏知津谓之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念诵法。先有偈颂,次说种种之印咒,终说如意轮之根本与心及随心之三印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