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吕氏家塾读诗记卷十三

宋 吕祖谦 撰

郑氏诗谱曰陈者大皥虙牺氏之墟帝舜之胄有虞阏父者为周武王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封其子嬀满于陈【孔氏曰左传史赵云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则胡公姓嬀武王所赐】都于宛丘之侧是曰陈胡公以备三恪【孔氏曰郑驳异义云三恪尊于诸侯卑于二王之后乐记云武王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乃封夏后氏之后于祀投殷之后于宋则明陈与蓟祝共为三恪】妻以元女大姬其封域在禹贡豫州之东其地广平无名山大泽西望外方东不及明猪【孔氏曰明猪尚书作盟猪即尔雅宋有孟诸是也】大姬无子好巫觋祷所鬼神歌舞之乐民俗化而为之五世至幽公当厉王时政衰大夫淫荒所为无度国人伤而刺之陈之变风作矣 蘓氏曰陈之变风其原出于大姬盖列国之风皆有所自起方周之盛时王泽充塞其善者笃于善不善者以礼自将亦不至于恶其后周德既衰诸侯各因其旧俗而増之善者因善以入于恶而不善者日以益甚故晋以尧之遗风为俭不中礼陈以大姬之余俗为游荡无度亦理势然也

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昏乱游荡无度焉【孔氏曰幽公宁慎公子当厉王时】

子之汤【他郎反】兮宛丘之上兮洵【音荀】有情兮而无望兮李氏曰子称幽公也 毛氏曰汤汤也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孔氏曰李巡孙炎注尔雅皆云中央下惟郭璞曰宛丘谓中央隆峻状】 朱氏曰言此人游荡于宛丘之上信有情思而可乐矣然无威仪可瞻望也

汤虽训荡与径斥为淫荡者辞气缓急犹不同洵有情兮而无望兮从容不迫而讽切之者深矣

坎【苦感反】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直置反】其鹭羽毛氏曰坎坎鼓声 朱氏曰值遇也 尔雅曰鹭舂鉏【陆玑云齐鲁谓之舂鉏辽东乐浪谓之白鹭青脚头上有长毛十数枚】 毛氏曰鹭鸟之羽可以为翳【郑氏曰翳舞者所持以指麾孔氏曰持鹭羽翳身而舞】 朱氏曰言无时不遇其出游而舞于是也【范氏曰冬夏祁寒大暑之时也人之好乐于是时必少息焉今也无冬无夏则其他时可知矣】

坎其击缶【方有反】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音导】毛氏曰盎【乌浪反】谓之缶【孔氏曰离九三鼓缶而歌是乐器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注云大臣以王命出防诸侯主国尊于簋副设酒以缶则又是酒器左传襄公九年宋灾具绠缶则又是汲水之器然则缶可以节乐若今击瓯又可以盛水盛酒即今之瓦盆也】翿翳也 尔雅翿作纛

宛丘三章章四句

东门之枌【符云反】疾乱也幽公淫荒风化之所行男女弃其旧业亟【欺兾反】会于道路歌舞于市井尔【孔氏曰应劭云古者二十亩为一井因为市交易汉书食货志一井八家家有私田百亩公田十亩余二十亩以为井灶庐舍据其交易之处在庐舍故言二十亩尔】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况浦反】子仲之子婆娑【素何反】其下毛氏曰枌白榆也栩杼也【解见山有枢鸨羽】东门宛丘国之交防男女之所聚子仲陈大夫氏 张氏曰婆娑不必是舞但徘徊翺翔之义士大夫之子不得过市今也遨游于市井中【毛氏曰婆娑舞也】

谷旦于差【初住反】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毛氏曰谷善也 郑氏曰差择也绩麻者妇人之事也 范氏曰市所以易货聚民而妇人废其纺绩于此乎婆娑 欧阳氏曰子仲之子常婆娑于国中树下以相诱说因道其相诱之语曰当以善旦期于国南之原野下章又述其相约以往【范氏曰先王恶夫饱食而逸居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所以爱日也今也民于善日则择高明之地而荒乐焉】 释文曰差韩诗作嗟 董氏曰说文引诗作市也媻婆媻古文作婆字

谷旦于逝越以鬷【子公反】迈视尔如荍【祁饶反】贻我握椒毛氏曰逝往也 郑氏曰越于鬷摠也 毛氏曰迈行也荍芘【音毗】芣【音浮】也【陆玑云芘芣一名荆葵似芜菁华紫绿色可食微苦】 孔氏曰男女摠集而行往所防之处 郑氏曰男女交防而相说曰我视女之颜色美如芘芣之华然女乃遗我一握之椒交情好也【孔氏曰椒之实芬香故以相遗】

东门之枌三章章四句

衡门诱【音酉】僖公也愿【音愿】而无立志故作是诗以诱掖其君也【孔氏曰僖公孝幽公子 欧阳氏曰诗人以陈僖公其性不恣放可以勉进于善而惜其懦而无自立之志故作是诗以诱进之 董氏曰掖石经作亦】

衡门之下可以栖【音西】迟泌【悲位反】之洋洋可以乐【音洛】饥毛氏曰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孔氏曰衡古文横字故知衡门横木为门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唯横木为之言其浅也】栖迟游息也泌泉水也朱氏曰洋洋水安流广长之貌 欧阳氏曰衡门

虽浅陋亦可以游息于其下泌水洋洋然阅之而乐则亦可以忘饥言陈国虽小苟有意于立事则亦可以有为 释文曰乐旧作乐晚诗本有作乐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音房】岂其取【音娶】妻必齐之姜

山隂陆氏曰里语曰洛鲤河鲂贵于牛羊则鲂鲤乃鱼之美者 郑氏曰齐姜姓 欧阳氏曰其首章既言虽小国亦有可为其二章三章则又言何必大国然后可为譬如食鱼者凡鱼皆可食若必待鲂鲤则不食鱼矣譬如取妻诸姓之女皆可取若待齐宋之族则不取矣是首章之意言小国皆可为而二章三章言大国不可待而得【蘓氏曰食鱼必鲂鲤取妻必姜子则终身有不获者矣故从其所有而为之及其至也虽天下之美无加焉不然虽有天下之至美而常挟不足之心以待之则终亦不为而已】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郑氏曰宋子姓

衡门三章章四句

东门之池刺时也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贤女以配君子也

永嘉郑氏曰观齐鸡鸣之诗其相警戒之言则闺门之奥笑歌晤言固足以浸渍其君之心而革其恶此东门之诗所以思贤女也【李氏曰自古人君修身谨行而无流连荒亡之祸者非特有忠臣义士亦由贤妃正女夙夜警戒以成其德周宣王之姜后齐桓公之卫姬楚庄王之樊妃是也不独人君为然呉许升少为愽徒妻吕荣躬勤家业以奉养其姑数劝升修学升每为不义辄流涕进规荣父疾升乃呼荣欲改嫁之荣叹曰命之所遭义无离贰终不肯归升感激自厉乃寻师逺学遂以成名贤女之助如此】

东门之池可以沤【鸟豆反】麻彼美淑姬可与晤【五故反】歌毛氏曰池城池也沤柔也【郑氏曰于池中柔麻使可以缉绩 孔氏曰谓渐渍使之柔忍也】 董氏曰周姬姓陈因元女以封故诗人犹言淑姬孔氏以姬姜为妇人美称于书无所攷 郑氏曰晤犹对也言淑姬宜与对歌相切化也【孔氏曰古以晤为遇释言云遇偶也亦为对偶之义】 蘓氏曰陈君荒淫无度不可告语故其君子思得淑女以化之于内妇人之于君子日夜处而无间庶可以渐革其暴如池之沤麻渐渍而不自知也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直吕反】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陆玑艸木疏曰纻亦麻也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歳种【范氏曰纻以当暑】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古顔反】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孔氏曰菅茅属柔忍宜为索沤乃尤善菅者已沤之名未沤则但名为茅也【范氏曰菅以为屦】

东门之池三章章四句

东门之杨刺时也昏姻失时男女多违亲迎【鱼敬反】女犹有不至者也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子桑反】昏以为期明星煌煌【音皇】毛氏曰兴也牂牂然盛貌 郑氏曰亲迎之礼以昏时 朱氏曰明星启明也煌煌大明貌东门盖此人亲迎之所以其所见起兴曰东门之杨则其叶牂牂矣昏以为期而明星煌煌矣 毛氏曰昏以为期明星煌煌期而不至也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普贝反】昏以为期明星晢晢【之世反】毛氏曰肺肺犹牂牂也晢晢犹煌煌也

东门之杨二章章四句

墓门刺陈佗也陈佗无良师傅以至于不义恶加于万民焉【朱氏曰陈佗文公子桓公鲍之弟也桓公疾病佗杀其太子免而代之桓公卒而佗立明年为蔡人所杀此诗刺佗而追咎先君不能为佗置良师傅以至于此也】

陈氏曰此诗虽以刺佗乃是耆旧之贤者备见始末追咎先君不能为佗置良师傅致有弑逆之事也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毛氏曰兴也墓门墓道之门斯析也幽闲【音闲】希行生此棘薪维斧可以开析之 蘓氏曰夫陈佗也 程氏曰人情不修治则邪恶生犹道路不修治则荆棘生故以兴焉墓门有荆棘则当以斧斤开析之佗才不善宜得贤师良傅以道义辅正之今夫也不良众皆知之而不去自昔谁如是乎此追咎自佗幼小不择师傅致成其恶谁昔然矣犹云从来谁如是乎【蘓氏曰知而不之去昔谁为此乎盖归咎桓公也 尔雅曰谁昔昔也】

墓门有梅有鸮【户骄反】萃【徂醉反】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毛氏曰鸮恶声之鸟也【孔氏曰鸮一名枭一名鸱瞻卬云为枭为鸱俗説以为鸮即土鸮非也 陆玑疏云鸮大如班鸠緑色入人家凶贾谊所赋鵩鸟是也】萃集也讯告也【释文云韩诗云讯谏也】 程氏曰前章言有棘言佗之不善后章言有梅深咎辅导之使然梅美木虽美木生墓门荆棘荒芜之处则恶鸟萃矣虽有良心善性与不善人处则恶归矣 朱氏曰夫也不良则有歌其恶以讯之者矣讯之而不予顾至于颠倒然后思予则岂有所及哉亦追咎之辞也

墓门幽深之地兴其恶也墟墓之间荆棘最难去非用斧不足以除之佗之恶大矣非严师傅痛棓击之亦莫能去其恶也墓门有梅有鸮萃止言佗之性质本非恶为师傅所累也左传载佗劝陈侯许郑平亲仁善邻之言中于事理盖非昏愚者陈侯不许卒见侵伐既而徐思佗言复与郑和遣佗往郑涖盟佗与郑伯盟防如忘泄伯料其必不免攷其歳月才数年尔而蛊惑变坏如是此诗人之所伤也

墓门二章章六句

防有鹊巢忧谗贼也宣公多信谗君子忧惧焉【孔氏曰宣公杵臼庄公弟】

防有鹊巢卭【其恭反】有旨苕【徒雕反】谁侜【陟留反】予美心焉忉忉【都劳反】

毛氏曰兴也防邑也卭丘也【后汉地理志陈县注愽物记曰卭地在县北防亭在焉】 孔氏曰鹊畏人而近人非邑有树木则鹊不巢 郑氏曰旨美也【长乐刘氏曰防者地荒则艸美茂也】 毛氏曰苕艸也【孔氏曰苕之华传云苕陵苕此直云苕艸彼陵苕好生下湿此则生于丘与彼异也陆玑疏云苕苕饶也蔓生茎如劳豆而细叶似蒺藜而青其茎叶可生食如小豆藿也】侜张诳也【朱氏曰侜张欺诳也】 朱氏曰忉忉忧劳之貌 欧阳氏曰谗言惑人非一言一日之致必由积累而成如防之有鹊巢渐积搆成之尔又如苕饶蔓引牵连将及我也【程氏曰相茂林之蔽翳则鹊巢之兴人心有蔽昏则谗诬者至丘言平广之地则有美艸兴人心高明平夷则来善言】 程氏曰侜谓诪张迂回诬防人者必迂曲以致其恶予美心所贤者忧谗诬贤善也

中唐有甓【蒲厯反】卭有旨鹝【五厯反】谁侜予美心焉惕惕【吐厯反】

毛氏曰中中庭也唐堂涂也【孔氏曰堂下至门之径也】甓令【誉零反】适【都厯反】也【尔雅曰瓴甋谓之甓郭璞曰防甎也瓴音令甋音适防力斛反甎艸防反】 鹝绶艸也【陆玑疏曰鹝五色作绶文故曰绶艸】 程氏曰惕惕惧也 欧阳氏曰中唐有甓非一甓也亦以积累而成绶艸杂众色以成文犹多言交织以成惑义与贝锦同 董氏曰鹝旧作□ 说文引诗亦为□

防有鹊巢二章章四句

月出刺好【呼报反】色也在位不好德而说【音悦】美色焉【王氏曰诗所言者说美色而已然叙知其不好德者子夏曰贤贤易色盖说色如此丧其志矣未有能好德者也】月出皎兮使【古卯反】人僚【音了】兮舒窈【乌了反】纠【其赵反】兮劳心悄【七小反】兮

毛氏曰兴也皎月光也 孔氏曰佼好之人 朱氏曰窈幽逺也纠愁结也 毛氏曰悄忧也【王氏曰悄言不说而静黙】 朱氏曰当月出之时而思佼人之好欲一见之以舒窈纠之情而不可得是以为之劳心悄然也【毛氏曰舒迟也窈纠舒之姿】 释文皎作皦曰本又作皎

月出皓【胡老反】兮佼人懰【力久反】兮舒懮【于久反】受兮劳心慅【七老反】兮

董氏曰皓月光 蘓氏曰懰好也 朱氏曰懮受忧思也【蘓氏曰懮受舒之姿也】 王氏曰慅言不安而骚动 释文懰作刘曰本又作懰

月出照兮佼人燎【力召反】兮舒夭【于表反】绍兮劳心惨【七感反】兮

董氏曰照月光之被物 蘓氏曰燎明也【董氏曰燎则其光与月并】 朱氏曰夭绍纠之意 王氏曰惨言不舒而幽愁

此诗用字聱牙意者其方言欤

月出三章章四句

株【陟朱反】林刺灵公也淫乎夏【戸雅反】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郑氏曰夏姬陈大夫妻夏征舒之母郑女也征舒字子南夫字御叔 孔氏曰灵公平国其公子楚语云昔陈御叔娶于郑穆公女生子南子南之母乱陈而亡之宣九年陈夏征舒杀共君平国传曰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饮酒于夏氏公谓行父曰征舒似汝对曰亦似君征舒病之公出自廐射而杀之】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毛氏曰株林夏氏邑也夏南夏征舒也【孔氏曰征舒以氏配字谓之夏南楚杀征舒左传谓之戮夏南实从夏南之母言从夏南者妇人夫死从子夏南为其家主故以夏南言之】

驾我乗【绳证反】马说【音税】于株野乗我乗驹朝食于株郑氏曰说舍也马六尺以下为驹 释文驹作骄旧音驹沈云或作驹字是后人改之皇皇者华篇内同首章郑氏文义皆善但不当以为灵公觝拒之辞彼相戏于朝犹不知耻亦何觝拒之有盖国人问灵公胡为乎株林而从夏南乎诗人则为之隠曰灵公非适株林从夏南乃他有所往尔然而驾我乗马则舍于株野矣乗我乗驹则又食于株矣虽欲为之隠亦不可得也

株林二章章四句

泽陂【彼皮反】刺时也言灵公君臣淫于其国男女相说忧思【息嗣反】感伤焉

王氏曰东门之枌宛丘之应也泽陂株林之应也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音何】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他弟反】泗【音四】滂【普光反】沱【徒何反】

毛氏曰兴也 董氏曰传曰泽水之钟也 毛氏曰陂泽障也【孔氏曰泽障谓障水之岸】 说文曰蒲者似莞【音桓】而褊有脊滑柔而温【尔雅曰莞符蓠尔雅疏曰本艸云白蒲一名符蓠楚谓之莞蒲】 毛氏曰荷芙【音符】蕖【其居反】也【尔雅曰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郭璞曰荷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蔤茎下白蒻在泥中者莲谓房也 茄古牙反蕸音遐蔤亡笔反蒻音若藕五口反】 郑氏曰寤觉【音教】也 毛氏曰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孔氏曰目涕鼻泗俱下滂沱然 蘓氏曰妇人之色如蒲荷之美思而不见故忧伤涕泗也孔氏曰樊光注尔雅引诗有蒲与茄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古顔反】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其员反】寤寐无为中心悁悁【乌反】

毛氏曰蕳兰也 蘓氏曰卷好也 毛氏曰悁悁犹悒悒也

彼泽之陂有蒲菡【户感反】萏【大感反】有美一人硕大且俨【鱼检反】寤寐无为辗【张辇反】转伏枕

毛氏曰菡蓞荷华也 李氏曰俨者容貌俨然也【毛氏曰俨矜庄貌】 朱氏曰辗转伏枕卧而不寐思之深且久也

变风始于鸡鸣终于泽陂凡一百二十八篇而男女夫妇之诗四十有九抑何多耶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男女者三纲之本万事之先也正风之所以为正者举其正者以劝之也变风之所以为变者举其不正者以戒之也道之升降时之治乱俗之污隆民之死生于是乎在録之烦悉篇之复重亦何疑哉

泽陂三章章六句

陈国十篇二十六章百二十四句

吕氏家塾读诗记卷十三

猜你喜欢
  曾子立事第四十九·戴德
  卷十九·夏僎
  卷四·孙复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1)·戴圣
  轻重丙第八十二·管仲
  卷十·惠士奇
  卷二十·李光地
  卷十九目录·乾隆
  周书·牧誓·佚名
  论语卷八·朱熹
  月令·姚际恒
  大雲初分神通健度第十四·佚名
  ○三乘渐次第七·玄觉
  行为主义之佛乘·太虚
  佛说十地经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二十二·彭定求

        卷422_1 【梦游春七十韵】元稹   昔岁梦游春,梦游何所遇。梦入深洞中,果遂平生趣。   清泠浅漫流,画舫兰篙渡。过尽万株桃,盘旋竹林路。   长廊抱小楼,门牖相回互。楼下杂花丛,丛边绕鸳鹭。   池光漾霞影,

  • 林正大·唐圭璋

      正大字敬之,号随庵,永嘉人。开禧中,为严州学官。著有风雅遗音。   杜工部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   官独冷。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   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   轲,名垂

  • 参寥子诗集卷六·道潜

    宋 释道潜 撰寄王元均奉议昆仲崇文学士后二子皆翘翘异哉荆山麓产此英琼瑶婆娑翰墨场文彩相蔚饶顷我未知识寸心徒揺揺前年广陵城防合如有招名都冠淮海气象古所豪林园若棊置佳处遗尘嚣良辰肯浪负杖防同嬉遨清谭落玉麈

  • 黄庭坚诗全集五·黄庭坚

    髑髅颂黄沙枯髑髅,本是桃李面。如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业风相鼓击,美目巧笑倩。无脚又无眼,著便成一片。杜似吟院二首日长吟院无公事,燕入花开必有诗。莫道南风吹雁去,春来亦有北风时。杜似吟院二首吟院虚明如画舫,想成槛外

  • 御选宋诗卷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十一五言古诗二欧阳脩送唐生京师英豪域车马日纷纷唐生万里客一影随一身出无车与马但踏车马尘日食不自饱读书依主人夜夜客枕梦北风吹孤云翩然动归思旦夕来叩门终年少人识逆旅惟我亲来学媿道矒赠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九·徐乾学

    元纪十七【起着雍执徐正月尽屠维大荒落八月凡一年有竒】泰定帝致和元年春正月甲戌命绘蚕麦图 乙亥诏谕百司凡不赴任及擅离职者夺其官避差遣者笞之 监察御史邹惟亨言时享太庙三献官旧皆勲戚大臣而近以户部尚书为亚献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二·佚名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丙午朔谕兵部山场延烧密迩 陵寝朕心深切惊惧近日蓟镇贼夷屡次窃犯杀掳哨役失事如何未见查报着该督抚官一并勘明具奏○巡按河南张至发奏本年四月十四日夜有 福府随封军较七八百名齐至东门挟赏鼓噪震

  • 卷之一千三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一八八详光绪十四年十月八日一一四○五—四七·佚名

    新竹知县方,请示台北知府雷:拨府民壮工食银,因新章未详定,应在何款支解五品衔、台湾府埔里社通判、署新竹县,为详请批示祇遵事。本年十月初二日,奉宪台札开:「照得该县应解光绪十四年春夏秋三季拨府当差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四·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吕中丞诲墓志铭司马光府君讳诲字献可其先幽州安次人曽祖父讳琦晋兵部侍郎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祖讳端相太宗真宗以太子太保薨谥正惠赠太师中书令伯祖讳余庆太祖时参知政事赠镇南军节度使各有功烈记于史官父

  • 刘秀之传·沈约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县人,是司徒刘穆之的堂兄的儿子。他家先辈一直住在京口。他祖父刘爽,官至尚书都官郎,山陽县令。父亲刘仲道,高祖在京城时,让他补任建武参军,和孟昶共同留守京都,事定之后,被用为余姚县令,死于任上。刘秀之父

  • 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蒋廷黻

    (从顺治到咸丰)* 据东方出版社(民国学术经典库)1996年3月第1版补入。--CTJ121小引** 小引系据台湾《中央日报》印行《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1953年4月台北出版)。这个小小的研究报告是二十年前写的。原文登在《清华学报》

  • 刻近溪罗先生明道录 郭斗·罗汝芳

    余与近溪罗公同举癸丑进士,为相国存斋先生门人。先生尝讲道京师,公独笃志,先生与同年十数辈日侍先生侧,余亦叨与,得闻所未闻。后授官各各散去之四方,不得会者数年矣。乃后有事京师,复得会于灵济宫中,各质所得,殊多裨益。别来又

  • 绪论 序文·林语堂

    主要的思想潮流若想了解中国的思想,多少知道一些老庄时代、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和杂学的兴起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由于很少有人将中国的思想介绍给西方,因此我认为“详释老子”这桩有意义的工作,借庄子的说明,比经

  • 第二十章 3·辜鸿铭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辜讲孔子说:“没有信仰,无法成为聪明而高尚的人;不了解艺术及艺术的准则,无法形成正确判断;不知道语言运用,无法判断或了解人的性格。”(最后这一段总结了孔

  • 卷三十七·彭绍升

    居士传三十七宋景濂传宋景濂。名濂。世居金华之潜溪。至景濂迁於浦江青萝山。仍以潜溪题其室。故学者称为潜溪先生。学佛氏之道。亦自号无相居士。母陈氏。梦异僧手持华严经来曰。吾方写是经。愿假一室以终此卷。觉已

  • 大云经祈雨坛法·佚名

    旱灾发生时,乞求降雨之修法。又称雨乞、请雨、乞雨。在密教中,依大云轮请雨经、大孔雀咒王经等谓,祈雨之修法有请雨法、祈雨法、雨乞法。依请雨经之修法,称请雨经法,一般使用请雨经曼荼罗。另据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