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五

万历二十六年八月甲寅朔升范仑为通政使许孚远为兵部左侍郎

○起赵焕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升四川副使王孟煦为江西参政

○江西巡抚陆万垓告病许之

○铸给太仆寺督理库藏关防

○乙卯升澂江知府王禄兆为云南副使中河郎中黄承玄为济宁兵备副使

○丙辰直隶巡按马从聘以朝廷遣内臣掣卖两淮没官余盐奏言两淮岁课七十万五千一百八十引此系灶丁额办输官专待边商报中商守支之数但海畔萧条灶丁穷苦流离转徙逋欠难完倘有积盐早已补尽况查正引之外诸边新增引目每岁不下二十万皆无正盐听□人买补又昨岁户部以大工缺费搜索淮司远年余没老引六十余万召□认卖引价余银共徵二十万两角□羊部助工亦系买补目今两淮盐法敝坏已极不在场司之充盈而在行盐之难售盖二十三年来边防增饷户部助工两淮引价余银称一百二十余万今实渐至一百四十五万矣夫行盐地方食盐户口有限而新引日益则正引日壅以致□人纳银岁久掣盐不前资本渐亏积苦难控而奸人罟利每每金□赞求希图起掣今春京城市棍藉口淮盐献充兵饷幸赖 圣明置之不听乃复贿买田应璧驾言助工冀为必售之术以遂奸谋夤缘得行贪狼益肆凡□人纳银守支之课及期应掣之单皆得任其搀越侵夺从此边□褁足内商徙业军储国计两无所赖患将莫知所终矣不报

○大学士赵志皋等恭进 累朝宝训及实录 太祖高皇帝宝训十五卷实录二百五十七卷 成祖文皇帝宝训十五卷实录一百三十卷 仁宗昭皇帝宝训六卷实录十卷 宣宗章皇帝宝训十二卷实录一百一十五卷 英宗睿皇帝宝训十二卷实录三百六十一卷 宪宗纯皇帝宝训十卷实录二百九十三卷 孝宗敬皇帝宝训十卷实录二百二十四卷 武宗毅皇帝宝训十卷实录一百九十七卷 世宗肃皇帝宝训二十四卷实录五百六十六卷 穆宗庄皇帝宝训八卷实录七十卷通共二千三百四十五卷装为百套 上嘉悦命奉安御前恭备详览

○命戴燿以原官改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带管盐法巡抚广东地方

○丁巳祭 先师孔子遣侍郎刘元震行礼

○礼部题本月十七日适 皇上初度之辰本月十二日又经筵秋讲之始臣等忝窃礼官敬修职掌遍行各该衙门恭候至期行礼但迩来 皇上深居静摄警跸稀传彤廷赤墀之下阔略于仪章而穆清宸扆之上不闻夫启沃盖数年于兹矣今华夷之使毕集陛阙而愿一伸庆祝之忱讲读之臣咸怀芹曝而愿一展论思之益无不喁喁仰望临御虑或传免者乘今新秋凉爽 圣体康和 寿辰方屇讲幄将开伏望 皇上暂移玉辂俯贲金华受朝于 圣诞俾嵩呼华祝之众咸遂其望云就日之思御讲于经筵使广厦细旃之前少效夫纤尘滴露之助繇此传之四方闻之兆庶咸皆知 圣躬之万福而欣然相告亦咸知 圣德之日懋而肃然改观所以灵承 帝眷维系民心者非浅鲜矣不报

○戊午祭 太社 太稷遣侯陈良弼代

○礼科给事中项应祥奏申饬禁卫四事内一议皇城以内自非□贾贸易可到合将四门诸色□贾闲杂人等严行驱逐犯者送法司究治纵容之人一体参奏庶内地肃清潜奸屏迹部覆有旨如议行

○庚申朝鲜国王李昖奏大兵既集抚臣被参群情疑阻事机将失乞洞察实状亟回乾断策励抚镇以毕征讨 上曰杨镐等损师辱国扶同欺蔽特差科臣查勘是非自明不必代辩

○以编修董其昌充 皇长子讲官

○辛酉 孝康敬皇后忌辰遣宣城伯卫国本祭 泰陵

○壬戌工部题覆总理河漕尚书杨一魁<锍-釒>今日之可虑者不在漕而在河盖黄河决徙尚无归着既南忧其淤而不能受又北忧其来而无所容势当广挑故道以为容受之区与巡漕御史杨光训请复故道所见略同至目前为新运计有徐洪以下二三浅处或就浅捞浚或增添月河更将吕洪沙枋二处正河筑坝用闸节水以便经行则汶泗沂泇源泉微吕周柳诸湖加之小浮桥源流之水明春自足济运不至嗷嗷仰给于黄流而李吉口以下浚治之工亦可从容料理为万全永赖之计其砀山五圣庙下流一带中有浅滞处亦宜量行<锍-釒>浚盖河流通则徐邳不梗而漕利商虞不波而陵安此一举三益之策也至于查复徐邳故道之说果一劳可以永逸即宜早为设处以济新运 上是其议

○癸亥原任工部尚书李戴引病辞免不允

○好地坪锋铁城等族番人郝卜等朝贡赏赉如例

○ 孝慈高皇后忌辰致祭于 奉先殿

○甲子赐较对训录官曾朝节叶向高郭正域范醇敬袁宗道吴道南刘曰宁冯有经银币有差

○以山西副使盛世承调补阳和兵备李芳调补分守冀北道

○朝鲜国差陪臣金尚容等赍表文方物进贺赏赉如例

○乙丑惜薪司岁办柴炭每年题奉钦依共派兵工二部银二十余万两永为定额至是该监具奏求增科臣陈维春上<锍-釒>云大概岁进物料实供 上用者十之二三其余尽入私囊今复于额外求增不过厌其溪壑耳岂真为国家计盈缩哉不报

○丙寅升南京国子监司业黄汝良为右春坊右中允管国子监司业事

○戊辰督饷侍郎张养蒙条陈饷务五事其一谓江南造船工料不坚重费修艌宜申严督委侵冒之令二谓海运数千里稽延时日且多驾言漂损乘机侵渔宜严押运后时之罚以祛积习三谓本年额运粮饷俱至义州交卸方作实数通限岁终总考不及额者题参来岁仍照限半年考成四谓东征兵饷岁运米七十万石银百十万两有调募未到者原派粮料应该扣除以细核实支之数五谓广求海运可通之路宜咨山东保定各巡抚悉照饷臣所议将岁派粮饷分投各海道转运如山东登莱粮少移就济南粮多之所而济南兑运水次改赴利津新改漕船即向利津领兑该道运额取支应动预备仓粮与临德二仓本色尤为近便报可

○升郭正域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己巳与原任南京太常寺卿张卤一祭半葬

○庚午 万寿圣节文武百官朝贺遣祭 九陵及 景皇帝陵寝

○以都指挥佥事钱烨为参将分守大同井坪等处地方游击高崇谦为延绥左参将分守西路地方都司佥书张诗为狭西保宁堡参将分守靖虏地方

○辛未户科包见捷摘陈度支应议事宜一议海运先是督臣海运之议申明赏罚业奉部覆顾横海一倚于舟楫而利涉全在于柁师必得坚致如沙船福船熟运如朱清张瑄然后可免风涛漂没之患且既峻科条以惩之尤必悬赏格以激之此海运之责成宜急也一议盐法军兴以来议增盐引数万而私贩者遂乘间充斥矣查嘉靖年间尝禁藩王不许擅差官旗人等下场兴贩又查条例凡越境兴贩官私盐及巡捕官乘机私贩二千斤以上者俱照例遣戍夫举藩封官旗与巡捕官而他可推也此盐法之申禁宜严也不报

○甲戌秋分祭 夜明于 夕月坛遣侯徐文炜代

○差御史王业弘往辽东巡按

○升广东海防参将都指挥佥事顾臬为广西参将分守永宁地方都司佥书张应种为辽东右参将分守义州地方协守辽东东路副总兵马栋为中军都督府佥书

○乙亥宪宗纯皇帝忌辰遣宁阳侯陈应诏祭 茂陵

○云南巡抚陈用宾议顺宁荡平宜改设流官以顺民情下该部议

○升怀庆知府江学诗为山东副使

○丙子革原任礼部主事万建昆职为民以奏辩御史赵之翰<锍-釒>论伪书合谋等事也

○总河尚书杨一魁奏请专设水利屯田宪臣一员于砀山安东等地方下部议

○起郝杰为南京工部尚书王基为南京刑部右侍郎马慥仍为尚宝司卿

○升南通政司参议李三才为大理寺右少卿狭西左布政使郑国仕为太常寺卿山东按察使白希绣为山西右布政使广西按察使朱运昌为福建右布政使河南副使郑一麟为山西布政司参政原任狭西副使荆州俊仍为狭西副使宝庆知府徐应箕为贵州副使兵部员外刘毅为山东提学佥事

○升狭西右布政沈九畴为江西左布政河南右布政应存卓为贵州左布政陕西副使杜潜为河南副使原任副使秦大夔仍为陕西副使

○以原任都给事中韩学信补工科都给事中

○丁丑祭 历代帝王遣侯陈良弼行礼

○夜四更京师地震

○重铸吏部印信

○戊寅御史宋兴祖以曹学程论东事获罪久羁诏狱母年八十思子成病竟日不食奄奄待毙乞宥学程以救耄母不报

○原任工部尚书曾同亨以病辞不赴任四川巡抚谭希思以病乞归俱不允

○升太常寺卿刘四科为太仆寺卿南京大理寺右寺丞朱廷益为南京通政司右参议

○升江西按察使盛世承为狭西右布政使河南按察使萧良干为河南右布政使云南参议王任重为山东按察使

○调湖广参议贺盛瑞于狭西狭西佥事陈震于河南

○己卯兵部题加朝鲜经理万世德一品服从之

○庚辰祭 京都太仓之神遣侍郎赵世卿行礼

○原任南京吏部尚书温纯原任南京兵部尚书周世选各引疾辞不允

○予原任吏部尚书陈有年祭葬有年浙江余姚人嘉靖壬戌进士授刑部主事寻改吏部主事晋员外郎历稽勋验封郎中其在验封以执争成国公朱希忠赠王事不获请遂移病去江陵甚恚之里居十年起考功郎调文选时江陵已败众正汇进得之推毂者为多寻擢太常少卿晋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会 上需陶器亟岁增额数千且多奇巧再<锍-釒>极谏为量减十之三复以岁祲<锍-釒>止□贩为豪□嗾御史论罢再起南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迁协院右副都御史历刑兵吏三部左右侍郎南院右都御史特简吏部尚书是年正月卒于家四月起南右都御史至是抚按请恤诏与祭二坛给全葬赠太子太保谥恭介录一子国学生盖仍从冡宰例云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五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 赵贵 独孤信 侯莫 陈崇·令狐德棻
  卷九十一 晉紀十三·司马光
  卷四百九十九 元符元年(戊寅,1998)·李焘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卷之三十六·佚名
  第十二册 崇德元年五月·佚名
  三国史记卷第十一。·金富轼
  李绛传·刘昫
  卞琛传·宋濂
  熊鼎传·张廷玉
  选举三·徐松
  首章·朱元璋
  通制条格卷第二十七·拜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王世贞

      高子业少负渊敏,生支干与伪汉友谅同。既迁楚臬,恆邑邑不自得,发病卒,实友谅彭湖之岁也。其诗如“积贱讵有基,履荣诚无阶”,“既妨来者途,谁明去矣怀”,“茫然大楚国,白日失兼城”,“久

  • 前记·佚名

    一 《二荷花史》是俗文学中的名篇。 一九三八年,郑振铎在其所著的《中国俗文学史》中就曾经提到:“广东最流行的是木鱼书。……其中负盛名的有《花笺记》,有《二荷花史》。《花笺记》被称为‘第八

  • 卷四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十三李百药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七岁能属文隋时袭父德林爵为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炀帝衔之夺爵还乡里唐太宗重其名拜中书舍人授太子右庶子卒谥曰康百药藻思沉郁尤

  • 卷一百六十八 表八·赵尔巽

      ◎诸臣封爵世表一   《史记》、《汉书》皆表列侯。明史世表亦及功臣。清于封爵,皆仿古制。世及为礼,视汉特优。非罔替者,甲令按等皆有袭次,不容稍紊。开国所封,沐雨栉风,攀鳞附翼,与汉元功实无差异。其后荡定边徼,开拓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二百一十四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六月十三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太平无事。目下各处有雨,禾苗大好,秋成十分可望。米价照常,七钱八分至八线五、六分不等。丝价头等好细丝每两七分九厘有另,次等丝每两七分三厘有另

  • 齐藏珍传·薛居正

    齐藏珍,小时历任朝廷内职,连升到诸卫将军。先后到地方监察部队,颇为干练,然而阴险邪恶,没有品行,残忍而能言善辩,没有人不怕他锋利的口舌。广顺年间,奉命到华州巡视保护黄河堤岸,因为松懈轻慢而使黄河冲决了堤防,被除名,发配到沙

  • 卷一百九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九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节俭宋神宗熙宁元年翰林学士司马光上奏曰臣伏覩宰臣曾公亮等奏以河朔葘沴调用繁冗欲望将来大礼毕两府臣僚更不赐银绢

  • 卷四十九·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四十九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侍从上仁宗乞侍从与闻边事 余 靖臣窃见朝廷每有契丹遣使到阙元昊差人来朝大臣商量唯欲秘密两制两省御史中丞已下虽名侍从供奉之官当时并不闻知及处置既了纵或不

  • 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吕思勉

    宋辽的竞争,开始于九七九年。太宗既灭北汉,即举兵以攻幽州。大败于高粱河。注490九八五年,太宗听边将的话,命曹彬、田重进、潘美等分道伐辽,又不利。自此以后,宋就常立于防御的地位。一〇〇四年,辽圣宗自将入寇,至澶(chán)州。

  • 杨卓·周诒春

    杨卓 字云岩。年三十岁。生于江苏上海。已婚。初学于上海广方言馆。河南高等学堂。直隶高等学堂。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授翰林。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哥仑比亚大学。习采矿冶金科。民国元年。入理海大学。民国二

  • 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十七    宋 吕大圭 撰襄公  城虎牢【二年】或问陈君举曰向也曰虎牢今也曰城虎牢何不系之郑者为天下城之也系之郑者为郑戍之也是故楚丘不系之卫縁陵不系之梁山沙鹿不系之晋皆非一国之辞

  • 书经大全图说·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书传大全图说唐虞夏商周谱系图<经部,书类,书传大全,图説春分日在昴初昏仲春鹑鸟正七宿之中星纪夏至日在星初昏仲夏大火正七宿之中星火秋分日在房初昏仲秋星虚正七宿之中星虚冬至日在虚初昏仲冬星昴正七宿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二·念常

      唐。  ⊙(乙巳) 敬宗湛(穆宗长子。母太后王氏。游戏无度狎匿群小。性复遍急。为克明弑之。年十八崩。葬庄陵。在位二年)改宝历。  ⊙八月。遣中使诣天台采求灵药诏道士刘从政。入宫资质仙事。署光禄卿。别号

  • 南诏野史·杨慎

    民族地理著作。是编取材于《白古通记》,史籍及传闻,辑录为是编。不载成书年。记事止万历十三年(1585)。二万余字。首载南诏星野、称名、古迹,六诏及其历代称名,南诏历代名宦、乡贤、名贤、源流、元明选举。其次概述历代相

  • 太微仙君功过格·又玄子

    《太微仙君功过格》,金朝道士又玄子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作者于大定辛卯年(1171)梦游紫府,朝礼太微仙君,得受功过之格,梦醒后写成此书。书中列举功过格律。包括功格三十六条,分为救济门

  • 前定录·钟辂

    唐代志怪小说集。1卷。钟簵(今本署钟辂)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钟簵《前定录》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著录:“唐崇文馆校书钟簵撰,凡二十二事,别本又有续录二十四事。”钟簵生平不详,仅知是唐文宗

  • 清圣祖实录选辑·佚名

    本书(一册一八○面一○八、○○○字)系选自「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康熙朝对台湾郑氏及台湾收入清代版图后所作措施之纪录。此一朝(一六六-~一七二二)中自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台湾系在郑氏手中。初虽成功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