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首章

一、朕自起兵至今四十馀年,亲理天下庶务,人情善恶真伪,无不涉历。其中奸顽刁诈之徒,情犯深重、灼然无疑者,特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知所警惧,不敢轻易犯法。然此特权时处置,顿挫奸顽,非守成之君所用常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止守律与大诰,并不许用黥刺、腓、劓、阉割之刑。云何?盖嗣君宫内生长,人情善恶,未能周知;恐一时所施不当,误伤善良。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一、皇亲国戚有犯,在嗣君自决。除谋逆不赦外,其馀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止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拿问。

今将亲戚之家指定名目,开列于后:

皇后家

皇妃家

东宫妃家 王妃家

郡王妃家 驸马家

仪宾家

魏国公家

曹国公家 信国公家

西平侯家 武定侯家

一、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今将不征诸夷国名,开列于后:

东北:

朝鲜国(即高丽。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故待之)

正东偏北:

日本国(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

正南偏东:

大琉球国(朝贡不时,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学读书,礼待甚厚)

小琉球国(不通往来,不曾朝贡)

西南:

安南国(三年一贡)

真腊国(朝贡如常,其国滨海)

暹罗国(朝贡如常,其国滨海)

占城国(自占城以下诸国来朝贡时,内带行商,多行谲诈,故沮之。自洪武八年沮至洪武十二年,方乃得止。其国滨海)

苏门答剌(其国滨海)

西洋国(其国滨海)

爪洼国(其国居海中)

湓亨国(其国居海中)

白花国(其国居海中)

三弗齐国(其国居海中)

渤泥国(其国居海中)

凡古帝王以天下为忧者,唯创业之君、中兴之主,及守成贤君能之。其寻常之君,将以天下为乐,则国亡自此始。何也?帝王得国之初,天必授于有德者。若守成之君常存敬畏,以祖宗忧天下为心,则能永受天之眷顾;若生怠慢,祸必加焉。可不畏哉!

凡每岁自春至秋,此数月尤当深忧,忧常在心,则民安国固。盖所忧者,惟望风雨以时,田禾丰稔,使民得遂其生。如风雨不时,则民不聊生,盗贼窃发,豪杰或乘隙而起,国势危矣。

凡天下承平,四方有水旱等灾,当验国之所积,于被灾去处,优免税粮。若丰稔之岁,虽无灾伤,又当验国所积,稍有附馀,择地瘦民贫处,亦优免之。不为常例,然优免在心,临期便决,勿使小人先知,要名于外。

凡帝王居安,常怀警备。日夜时刻不敢怠慢,则身不被所窥,国必不失;若恃安忘备,则奸人得计,身国不可保矣。其日夜警备常如对阵,号令精明;日则观人语动,夜则巡禁严密,奸人不得而入。虽亲信如骨肉,朝夕相见,犹当警备于心,宁有备而无用。如欲回避左右,与亲信人密谋国事,其常随内官及带刀人员止可离十丈地,不可太远。如元朝英宗遇夜被害,只为左右内使回避太远,后妃亦不在寝处,故有此祸。可不深为戒备。

凡警备常用器械、衣甲,不离左右;更选良马数疋,调教能行速走者,常于宫门喂养。及四城门,令内使带鞍辔各置一疋,在其所在,一体上古帝王诸侯防御也。

凡夜当警省,常听城中动静。或出殿庭,仰观风云星象何如;不出则候市声何如。

凡帝王居宫,要早起睡迟,酒要少饮,饭要依时进,午后不许太饱。在外行路则不拘。

凡人之奸良,固为难识。惟授之以职,使临事试之,勤比较而谨察之,奸良见矣。若知其良而不能用,知其奸而不能去,则误国自此始。历代多因姑息,以致奸人惑侮。当未知之初,一概委用;既识其奸,退亦何难。慎勿姑息。

凡听讼要明。不明则刑罚不中,罪加良善,久则天必怒焉。或有大狱,必当面讯庶,免构陷鍜錬之弊。

凡赏功要当,不当则人心不服,久则祸必生焉。

凡自古亲王居国,其乐甚于天子。何以见之?冠服、宫室、车马、仪仗亚于天子,而自奉丰厚,政务亦简。若能谨守藩辅之礼,不作非为,乐莫大焉。至如天子总揽万机,晚眠早起,劳心焦思,唯忧天下之难治。此亲王所以乐于天子也。

凡古王侯,妄窥大位者,无不自取灭亡,或连及朝廷俱废。盖王与天子,本是至亲;或因自不守分,或因奸人异谋,自家不和,外人窥觑,英雄乘此得志,所以倾朝廷而累身己也。若朝廷之失,固有此祸;若王之失,亦有此祸。当各守祖宗成法,勿失亲亲之义。

凡王所守者祖法。如朝廷之命合于道理,则惟命是听;不合道理,见法律篇第十二条。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志第十七上·百官志三·脱脱
  卷二十一 越语下·左丘明
  ●卷九十二·徐梦莘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三十八·佚名
  第四十八章 明清的兴亡·吕思勉
  德宗请脉记·杜钟骏
  豫章王综传·姚思廉
  卷八十九·佚名
  卷一百三十五·雍正
  卷一百五十九·佚名
  卷六十·佚名
  卷二十五·孔毓圻
  卷八十学堂三·冯煦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右曹·唐圭璋

      黄右曹,贾似道时人。   卜算子   寿两国夫人胡氏   清晓听麻姑,来约西王母。共取蟠桃簇玉盘,来劝摩耶酒。   王母问摩耶,此意还知否。只为曾生我佛来,更与千千寿。

  • 姚述尧·唐圭璋

      述尧字进道,华亭(今江苏松江)人。号何山道人。卒于北宋。   青玉案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君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长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

  • 歴代诗话卷七十六·吴景旭

      癸集中之中  忌辰  存余堂诗话曰西涯五月七日泰陵忌辰诗云秘殿深严圣语温十年前是一乾坤孤臣林壑余生在帝里金汤旧业存舜殿南风难解愠汉陵西望欲销魂年年此日无穷恨风雨潇潇独闭门读之不能不使人掩卷流涕  

  • 附录留庵文选·卢若腾

    序书疏露布传序骆亦至诗序许而鉴诗序林子濩诗序君常弟诗序喜达集序曾二云(名樱)师奏章序纪南书尚华集序望山义盟序白业自序焚余小引骆亦至诗序自兴义师以来,吾乡志节之士,咸集海上。其中贫困弥甚而耿介不渝者,莫如骆子亦至

  • 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七·公主·脱脱

        ◎公主   ○秦国大长公主 太祖六女 太宗七女 真宗二女 仁宗十三女 英宗四女神宗十女 哲宗四女 徽宗三十四女 孝宗二女 光宗三女 魏惠献王一女 宁宗一女 理宗一女   秦国大长公主,太祖同母妹也。初

  • 卷一百二十二 寶元元年(戊寅,1038)·李焘

      起仁宗寶元元年四月盡是年十二月   夏四月庚午,詔天下毋得連用真宗皇帝藩邸舊名。   癸酉,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王博文卒。始,博文為三司使,言於上曰:「臣且死,不得復望兩府之門。」因泣下,上憐之,後數日,與陳執中並命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纪昀

    乐略 【一】(臣)等谨按郑樵之志乐略欲以继三百篇凡分类有四曰正声曰遗声曰祀飨正声曰祀飨别声而文武二舞附焉其上下古今别裁 雅郑实能得乐府之要千载以下迹其源以别其流莫不赅而举之然世代屡更大略相因不无损益之异且当

  • 卷五·胡仔

    已未鲁哀公十三年年七十在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呉王夫差将与哀公见晋侯子服景伯对使者曰王合诸侯则伯率侯牧以见于王伯合诸侯则侯率子男以见于伯今

  • ●卷六·文秉

    丙子,清骑阑入,洪承畴、卢象昇俱率师入援。事平,即命承畴总督蓟保,象升总督宣大。至是,上念流贼交讧,从廷臣议,以承畴专任关外,升蓟抚,吴阿衡总督蓟保,象升专任剿贼,起升陈新甲总督宣大。新甲亦守制家居,武陵欲援以自解,会推时,即奉

  • 卷之四·沈有容

    古风大海波宁图歌破倭东番歌破倭东番歌和傅山人韵赠东征捷沈郎歌赠东番捷沈郎歌沈郎歌和屠长卿题鹰熊图寿沈将军五十初度保障闽海歌读乞归文草寿沈宁海大将军五十初度诗(二首)送沈宁海将军赴浙阃楼船将军歌赠赴浙阃横海

  • 卷十四·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十四圣德【十  文德二】皇上命颁布四库全书诏许士子检录乾隆五十五年复谕翰林院一体遵行御制命颁布四库全书时许愿读中秘者抄录毋靳诗以志事【庚戌】发帑增抄四库书更非捷径为崇儒【前因

  • 卷三百二十五·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二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仁宗庆历初丁度入知制诰迁翰林学士纠察在京刑狱判太常礼院兼羣牧使刘平石元孙败帝遣使问所以御边度奏曰今士气

  •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九·陆世仪

    诸儒类[周至唐宋]道统云者言道在已而天下宗之已因得为道之统而统天下之道以归于一也尧舜而下厯禹汤文武皆君师道合若周公已为臣道然负扆而朝成王之治皆周公为之至于孔子始以匹夫为万世师而万世之道统归之然所谓君师道

  • 卷四十五·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四十五    元 郑玉 撰 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齐为鄎故国书高无?帅师伐我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曰齐师及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御诸竟季孙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闲季孙告二

  • 致王森甫居士等书·太虚

    森甫、仲阶诸贤均览:大愚偶言人夙命,事无可稽,徒益人疑谤,皆不应传述。凡此鬼亦优为者,佛法行人,勿存心念将以为逗人方便,其被此等方便引生之信心,大抵迷信,徒长鬼神教之焰,反蔽佛光。必应使人遵依经律论,生信解行,勤持密法,勿生增

  • 禅心经语·佚名

    日本道元禅师,三岁时丧父,八岁时丧母,从小就由叔父收养,十四岁时在京都建仁寺出家。我国宋朝时代,道元禅师来我国留学,当船在庆元港停泊时,一位年约七十多岁的老禅师上船来购买木耳。道元禅师很亲切地跟他招呼,

  • 第十九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己四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此文乃答阿难妙禅那之请。佛为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即题中诸菩萨万行。因前阿难妙奢摩他之请,佛为说奢摩他路,

  • 听潮梦话·王统照

    《听潮梦语》是由作者编好未出版的一个集子,集结了杂志上发表的这一总题下的短文(如《如之何如之何》、《生命的高梯》、《泡沫》等)、谈诗的短文(如:《“谓我何求”》中谈诗“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和两篇寓言:《螺壳的坟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