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二十

宋 徐天麟 撰

礼十五【凶礼】

服制

孝文遗诏曰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罹寒暑之数哀人父子伤长老之志损其饮食絶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惟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於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念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絰带无过三寸无布车及兵器无发民哭临宫殿中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十五举音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无得擅哭临以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纎七日释服它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本纪】

孝宣地节四年诏曰导民以孝则天下顺今百姓或遭衰絰凶灾而吏繇事使不得葬伤孝子之心朕甚怜之自今诸有大父母父母丧者勿繇事使得收歛送终尽其子道【本纪】

名京师【本传】

结以倚庐【扬雄传注云行服三年也汉律不为亲行三年丧不得选举】

服舍【江都易王传师古曰倚庐垩室之次也】

丧葬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于未央宫丁未发丧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已下棺也】皇太子羣臣皆反至太上皇庙【本纪】惠帝即位赐给丧事者二千石钱二万六百石以上万五百石二百石以下至佐史五千视作斥上者将军四十金【本纪服?曰斥上圹上也】

文帝至霸陵意凄怆悲怀顾谓羣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紵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张释之传】

文帝遗诏霸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郎中令张武为复土将军发近县卒万六千人发内史卒万五千人藏郭穿复土属将军武乙巳葬覇陵【本纪】

武帝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御史大夫严青翟坐丧事不办免【田蚡传】

元帝时贡禹奏言武帝时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後宫及弃天下昭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鼈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又皆以後宫女置於园陵大失礼逆天道又未必称武帝意也昭帝晏驾光复行之至孝宣皇帝时陛下恶有所言羣臣亦随故事甚可痛也故使天下承化衆庶葬埋皆虚地上以实地下其过自上生皆在大臣循故事之辠也唯陛下深察古道从其俭者诸园陵女亡子者宜悉遣独杜陵宫人数百诚可哀怜也【贡禹传】

元帝崩有司言乘舆牛马禽兽皆非礼不宜以葬奏可【成纪】

哀帝建平二年帝太后丁氏崩上曰朕闻夫妇一体诗云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昔季武子成寝杜氏之殡在西阶下请合葬而许之祔葬之礼自周兴焉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孝子事亡如事存帝太后宜起陵恭皇之园遂葬定陶发陈留济隂近郡国五万人穿复土【本纪】

平帝元始五年崩于未央宫大赦天下有司议曰礼臣不殇君皇帝年十有四岁宜以礼歛加元服奏可葬康陵【本纪】

孝景中二年令诸王薨大鸿胪奏谥诔策列侯薨大行奏谥诔策王薨遣光禄大夫吊襚祠賵视丧事因立嗣子列侯薨遣大中大夫吊祠视丧事因立嗣其薨葬国得发民挽丧穿复土治坟无过三百人毕事【本纪】

杂録

楚元王夫人薨赐茔【师古曰谓为界域】

霍去病薨上悼之发属国元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本传】

李蔡以丞相坐诏赐冢地阳陵当得二十亩蔡盗取三顷颇卖得四十余万又盗取神道外据地一亩葬其中当下狱自杀【李广传】

张安世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赐茔杜东【本传】霍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大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塚上赐金画棺【以朱砂?之而又雕画】四时之色左苍龙右白虎上着金银日月玉衣珠璧以棺至尊无以加臣请没入财物县官【本传】杨王孙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臝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新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廹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近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臝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臝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臝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无益於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於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衆厚葬以鬲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鬲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鬰为枯腊千载之後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窽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於亡用不损财於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鬲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於戏吾不为也祁侯曰善遂臝葬

恤死事

汉法父子俱有死事得以丧归【灌夫传】

汉四年下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歛转送其家【本纪】

八年令士卒从军死者为槥归其县县给衣衾棺葬具祠以少牢长吏视葬【本纪】

文帝十四年缾侯孙单以父邛北地都尉力战死事子侯【功臣表】

景帝中二年封故楚赵傅相前死事者四人子皆为列侯【本纪】

武帝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林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儿【百官表】

西汉会要卷二十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八·张廷玉
  后汉孝明皇帝纪下卷第十·袁宏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五上·陈厚耀
  卷七十·元·蒋一葵
  卷之一千八十四·佚名
  ◎议长原采是阁员长官·刘以芬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纪昀
  二二○ 江西巡抚海成奏遵旨再行搜罗遗书分别进呈折·佚名
  ●浦阳人物记跋·宋濂
  列传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一百八·郑麟趾
  十国春秋卷二十四·吴任臣
  第三章番大租·佚名
  卷二百九十七·佚名
  卷四十二蠲赈一·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四·董康

      ○焚香記   明初舊本。未知誰作。王魁桂英焚香盟誓。故名。事實全據魁傳。中間陽吿陰吿。皆大關目。陽吿本傳所無。桂英重生與魁偕老。則作者不得不然也。此等事後來頗多。宋滿少卿早年落魄。焦大郞以女贅之。

  • 序·叶炜

    序一松石先生抱经济,能文章,顾不尽其用而名藉于东国。片帆越海,为风雅宗。于其归也,彼都人士竞以诗赠。裒然成巨帙,使读之者见东人之情之厚,益景仰先生之道谊,足为吾国光也。客岁识先生于钟阜,知以贤隐于下僚,既乃出赠诗以示,并

  • 卷一百五十四·徐世昌

    潘祖荫潘祖荫,字伯寅,号郑盦,吴县人。咸丰壬子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谥文勤。盂鼎歌盂鼎出岐阳,刘吴皆著录。字画独环奇,文从悉可读。盂名古无徵,王命寔严肃。辞多戒酗醵,恉与酒诰续。盖是周大夫

  • 卷三十九·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三十九刘鄠县昂【三首】昂字次霄济南人承安五年进士调鄠县令刘光甫曾为同官称次霄高材博学诗时有佳句云补归潜志刘昂次霄济南人有才誉以先曽有刘之昂故号小刘之昻泰和南征作乐章一

  • 序:花笺大意·佚名

    起凭危栏纳晚凉,秋风吹送白莲香。只见一钩新月光如水,人话天孙今夜会牛郎。细想天上佳期还有会,人生何苦捱凄凉。得快乐时须快乐,何妨窃玉共偷香?但能两下全终始,私情密约也何妨。自古有情定遂心头愿,只要坚心宁耐等成双。山

  • 宋本纪下第三·李延寿

    太宗明皇帝讳彧,字休景,小字荣期,文帝第十一子也。元嘉十六年十月生。二十五年,封淮阳王,二十九年改封湘东王。孝武践阼,累迁镇军将军、雍州刺史。是岁入朝,时废帝疑畏诸父,以上付廷尉,明日将加祸害,上乃与腹心阮佃夫、李道儿等

  • 第三十一回 二竖监军黎利煽乱 六师讨逆高煦成擒·蔡东藩

      却说仁宗即位,改元洪熙,立命将夏原吉、黄淮、杨溥等,释出狱中,俱复原官。应二十九回。原吉入朝奏对,大旨以赈饥蠲赋,罢西洋取宝船,及云南交趾各路采办,仁宗一一依行。未几以杨荣、金幼孜、杨士奇、黄淮等,皆东宫旧臣,忠实

  • 五四九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刑部知会逆犯殷宝山徐食田等管解到部片·佚名

    五四九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刑部知会逆犯殷宝山徐食田等管解到部片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初五日臣阿桂等谨奏,为奏闻事。本月初四日申刻准刑部知会:据署两江总督萨载等委员苏州府同知曾曰琇,抚标守备王来用管解逆犯殷宝山、赵学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土官底簿二卷原本不题撰人姓名朱彛尊跋但云抄之海盐郑氏亦不言作者为何人凡明正德以前云贵诸省土司爵氏因袭皆载焉观其命名与缮写之式疑当时案牍之文而好事者録存之也所载云南百五十一家广西百六十七家四川二

  • 陰陽位第四十七·苏舆

      陽氣始出東北而南行,就其位也;西轉而北入,藏其休也。陰氣始出東南而北行,亦就其位也;西轉而南入,屏其伏也。是故陽以南方為位,以北方為休;陰以北方為位,以南方為伏。陽至其位而大暑熱。陰至其位而大寒凍。陽至其休而入化於

  • 不学诗如面壁而立·孔子

    【原文】 子谓泊鱼曰:“女为《周南》、《召南》①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注释】 ①《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两部分。《周南》是用周代乐瞩写的诗歌,《召南》是歧山之南召地

  • 知足常乐·孔子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①,“善居室②。始有,曰:‘苟合③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 ①卫公子荆:卫国的公子,字南楚,是卫献公的儿子。吴国的公子季札曾把他列为卫国的君子之一。②居室:有多种解

  • ○劝友人书第九·玄觉

      婺州浦阳县佐溪山朗禅师召大师山居书   自到灵溪。泰然心意。高低峰顶。振锡常游。石室岩龛。拂乎宴坐。青松碧沼。明月自生。风扫白云。纵目千里。名花香果。峰鸟衔将。猿啸长吟。远近皆听。锄头当枕。细草为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六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六卷琉璃光与佛论生不生义辨四相常无常义出往生不动国义辩涅槃本有举闇中井及七宝等譬显五种因义谓生因和合因住因增长因远因辨六度有得名波罗蜜有不得义德王品之第二尔时琉璃光菩萨(至)

  • 卷第二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十八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六之四已辩烦恼诸受相应。今次复应辩随烦恼。颂曰。诸随烦恼中  嫉悔忿及恼害恨忧俱起  悭喜受相应谄诳及眠覆  通忧喜相应憍喜乐皆舍  

  • 续指月录凡例二十则·聂先

    续指月录凡例二十则虞山瞿幻寄先生指月录一书。先是严天池先生。水月斋初刻。为禅林秘宝。海内盛行。板经数易。后如破山禅师。翻刻东塔禅堂。具德禅师。两镌天宁灵隐。甚至斗大茅庵。亦皆供奉。腰包衲子。无不肩携。

  • 洪福异闻·佚名

    光绪癸卯奋间,余游芜湖,遇同知陈君某,年六十余矣,偶谈及席公宝田事。 盖陈君早年曾在席幕府,躬与战事者也。余盛推席公擒洪福及平苗之功,陈君微哂,余异而诘其故。陈君不答,遂即别去。明年余因事复至芜湖,陈君留余宿于大关。一

  • 毗婆尸佛经·佚名

    二卷,赵宋法天译,佛为苾刍说过去毗婆尸佛四门游观,出家转法轮之事,与长阿含大本缘经之后分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