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三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

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乾隆

五十一年。丙午。四月。己丑。谕、刑部奏酌改雇工致死家长条例一所。立意虽觉近是。但向来雇工谋故杀家长者。例应问拟凌迟。原所以重方仆名分。若仅雇倩佃户。及店铺雇觅佣作之类。并无主仆名分。亦未服役者。俱照雇工之例概拟极刑。则雇主殴死雇倩平民。皆得援例问拟杖徒轻罪。殊未允协。自应分别科断。但雇工与雇倩平民。如何区别主仆名分。及是否服役之处。必须明立界限。庶问拟两不相混。刑部所奏尚未详尽。着交军机大臣、会同该部详晰酌议具奏。寻议、嗣后除典当家人。隶身长随。以及立有文契服役之雇工。仍照旧例定议外。凡官民之家。如车夫、厨役、水、火、轿夫。及一切打杂受雇服役者。平日起居不敢与共。饮食不敢与同。并不敢尔我相称。系听其使唤之人。是有主仆名分。无论其有无文契年限。均照例以雇工论。若农民佃户。雇倩耕种工作之人。并店铺小郎之类。平日共坐同食。彼此平等相称。不为使唤服役者。此等人并无主仆名分。亦无论其有无文契年限。及是否亲族。俱依凡人科断。从之。  

○又谕曰、德成奏、浙省仓库亏缺一案。据学臣窦光鼐奏称、嘉兴、海盐、平阳、三县缺数。已有三十余万。通省亏缺。自不止此。与曹文埴等所奏迥不相同。请将此案、即令窦光鼐、会同曹文埴等彻底清查等语。所奏是。朕意原欲如此办理。窦光鼐现任浙省学政。其于该处仓库亏缺情形。见闻自当确实。方行陈奏。此案即着窦光鼐会同曹文埴等秉。公据实彻底查办。所有德成原摺、并着发交曹文埴等阅看。  

○谕军机大臣等、据李奉翰奏、桃汛已过。黄水消落。清水现高一尺三寸。先将太平河拦湖坝工启放。坝门拆宽三丈二尺。湖南清水畅出直注。流行迅疾。重运遄行无滞等语。览奏稍慰。太平河拦湖坝工。既经启放。清水畅出。已可藉以抵黄。其迤西之天然等四引河。朕意此时且暂行堵闭。俟伏汛盛涨之时。再行开放。俾清水力旺。于敌黄济运。较为有益。是否可行。着阿桂会同李奉翰、酌量情形。据实具奏。再此时清水畅注。粮艘固无虑稽迟。但黄水消长无定。必须随时料理。阿桂亲承训谕。有应面行告知李奉翰者。且善后事宜。亦须熟筹妥办。阿桂仍须亲赴清口。会同讲求办理。现在该处止有李奉翰一人。恐头绪纷繁。照料不到。阿桂至彼。为之主持。商同筹昼。俟诸务料理妥协即行起程。于朕启銮巡幸热河以前回京。亦不迟也。将此由六百里传谕阿桂、并谕李奉翰知之。  

○庚寅。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谕、刑部具奏、审讯梁张氏呈控伊子梁冀州身死不明一案。究出梁冀州实系被王中和、用棍殴伤致死。原验之大兴县县丞。任听仵作王全、受贿捏报跌伤。事关罪名出入。现在提齐犯证。严切讯究等语。仵作受贿匿伤。关系生死出入。自应严切究讯。按律定拟。但上年海昇踢死伊妻吴雅氏一案。原验及初次覆验之仵作。俱称系自缢身死。及朕派曹文埴。伊龄阿。前往覆验。经带往之大兴县仵作验出。实系踢死情形。始行定谳。该仵作于两次检验之后。尚能指出真伤不敢扶同捏报是此案之得以昭雪。该仵作不为无功。今梁冀州被殴身死。系大兴县仵作王全捏报跌伤。朕披阅时。疑其即系验出吴雅氏真伤之仵作。或刑部堂司官、以及书役仵作人等。未免有意搜求。以为报复之计。亦未可定。因命军机大臣查看。则果系其人。朕于庶狱庶政。往往因此而触彼。即始而见终。岂谓诚则生明。盖由更事多而成见不存之故耳。此案仵作王全、受贿捏报跌伤。固有应得之罪。第念其上年覆验吴雅氏尸身。能指出真伤。此次尚可以功抵罪。所有梁冀州被殴身死一案。着刑部审明后。照律定拟。其王全一犯。着从宽免其治罪。至仵作受赃捏报。自所不免。而刑部之究出此项情节。其为有心无心。朕亦不复深究。但朕一经指出。竟即系上年覆检吴雅氏尸伤之人。事之凑合如此。朕亦不能必刑部之竟属无心。今就案论案。刑部办理尚无错误。所有该部堂官、及承办此案之司员。姑免其治罪。  

○谕军机大臣等、昨据李奉翰奏、先将太平河启放之处。办理尚属妥协。若将迤西四引河暂行堵闭。则清水力旺。于运道河工。更有裨益。嗣后每年届期。俱可照此永远遵办。俾黄流益庆安澜。而清水长资济运。岂不甚善。再阅旧存河图内。中河口迤下、有淤沙一处。已用朱笔记出。黄水与清水。在高家马头交汇东趋。该处正当顶冲。遇此淤沙。势必回溜南行。易致黄水倒灌。现在伏秋大汛未过。难以施工。俟将来水退归槽时。究须将此处淤沙挑挖。俾河流遄行迅驶。不虞顶阻倒灌。斯亦欲清上游。先疏下游之一法也。至对岸兜水坝处所。向有老淤一段。正可藉以逼溜下趋。且以助兜水坝之势。自当仍存毋动。着将原图寄与阿桂等、会同阅看筹酌。是否可行。详悉据实覆奏。将此由五百里谕令知之。  

○辛卯。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此次西巡。接驾之废员。据吏兵二部查开履历案情。朕详加检阅。其缘事情节稍轻之文职刘嗣焕、郭棣泰二员。武职李肇英一员。着该部行文调取来京。带领引见。再降谕旨。  

○又谕、据闵鹗元、毓奇□□□□尔□奏、苏州府押运通判刘叔枫、管押苏州府属起运帮船。携带眷口多人。乘坐白粮帮船六只到淮。殊属违例玩公。请旨革职。勒令回籍等语。运员职司押运。例应自雇民船。上下查催趱运。乃该通判刘叔枫、辄敢携带眷属。乘坐粮船至六只之多。殊干例禁。且现因上年南北运河浅阻。正在相机蓄洩。并成造拨船。豫备临时起卸。原为浮送粮船迅速赴通起见。而该通判乃敢携带眷口。乘坐多船。不特违例玩公。且船身着重。即与漕运有碍。看来该员竟系耽恋家口。携带同行。摺内所称希图自省水脚。至清江浦即欲起旱回籍之语。殊为捏饰。此等劣员。仅予革职。不足蔽辜。刘叔枫。着交刑部定拟。发往乌噜木齐。效力赎罪。以示惩儆。至苏州帮船过江时。系由瓜州入口。似此事竟系管干珍在彼查出。咨会闵鹗元、毓奇、伊二人始行入奏。巡漕职任稽查。原有奏事之责。何以管干珍并未奏到。而闵鹗元毓奇摺内。乃隐约其词。并不声明何处查出。殊属非是。着伊等三人。各据实明白回奏。  

○湖广总督特成额奏、荆州驻防满营。所有派支上年十二月起、至本年三月初七日止兵米。及上年八月九月豫放之襄漕。共五万九千三百二十三石零。均待徵收南米归款支放。查被旱各属。输将稍后。襄漕已收之米不敷。均请于襄漕存剩米内动给。如再不敷。将荆仓添贮兵谷。动碾凑放。得旨。着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予故两江总督萨载祭葬如例。谥诚恪。  

○壬辰。谕、四库馆进呈八旗通志一书。朕详加披阅。其忠烈传提要内。详载开国以来。列祖列宗褒奖功勋。风励忠节之典。而于乾隆年间恩恤诸大政。俱阙而不载。如八旗阵亡官员世职。袭次已完。朕特降恩旨。赏给恩骑尉。世袭罔替。而绿营官员阵亡议恤之例。止得难荫一次。非奉特旨加恩。不能得有世职。昨年降旨。凡阵亡人员。无论汉人及旗人之用于绿营者。总与旗人一体给与世职。即袭次已完。亦照例给恩骑尉。俾得赏延于世。盖以官员等力战敌忾。效命疆场。其义烈实堪嘉尚。是以特沛殊恩。使其子孙永承恩泽。懋答前勋。甚盛典也。乃通志内竟未登载。则将来此书之传。何足以羽翼国史。昭示来兹。再志内所载、壮尼大即护军校。他如昂邦章京、阿思哈尼哈番之为子男。阿达哈哈番之为轻车都尉。拜他拉布拉哈番之为骑都尉。拖沙拉哈番之为云骑尉。虽不便擅改原文。亦当加按注明。或请朕指示。使后人开卷晓然。方为传信。岂多人无一思及此。但知迁延其事。以为领桌饭之计乎。是钞史非修史矣。前因辽金元三史。人地名原文。俱系当时国语。而后之修吏者。不谙文义。率以不善语言。为之译写。是以数年来。特命馆臣按照各史。不改其事。但将语言详加改正。锓板重修。遂使当时名爵山川。了如指掌。今以本朝之书。乃止仍原文开载。不为分晰注明。开列凡例。以定章程。是为前史尽心改正。而于本朝返不经意。不几贻笑将来。传疑后世。办理太属疎漏。此书着交军机大臣、会同该馆总裁、重加辑订。详悉添注。加按进呈。候朕阅定后。再将文渊等阁陈设之书。一体改正。所有原办此书之总裁及纂修等。俱着逐一查明。交部议处。  

○谕军机大臣等、本年桃汛旺盛。黄水渐致倒漾。当经该督李奉翰、将拦湖坝工堵闭。为蓄清御黄之计。但现在湖水、已高于黄水一尺三寸。且近日淮安一带。雨水沾足。湖水自必日渐增长。昨庐凤道王懿德、来京引见。面据奏称、安徽凤颖各属。雨泽优渥。现在祈晴等语。是该处为淮水上游。洪湖水势。更当旺盛。而太平河迤西之四引河拦湖坝工。尚复堵闭。湖水自必充裕。设遇西北风鼓荡。高家堰石工。岂不着重。高堰为淮扬保障。关系非浅。该督职任河防。并未计虑及此。总待朕忆及为之筹画指示。然后遵办耶。着传谕阿桂、到彼会同李奉翰、洋悉察看。斐家场等四引河。酌量于何时启坝。现在洪湖水势。较前是否增长。究与高创石工有无妨碍之处。查明据实覆奏。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  

○又谕、据富勒浑奏、柴塘固限之外。仍应随时粘补一摺。着钞寄曹文埴等阅看。令其查照前奏有无可采择酌办之处。悉心筹画。据实具奏。至浙省仓库亏空一事。昨已有旨。添派窦光鼐、会同秉公据实查办。前据曹文埴等奏、分派随带司员。前往各府属清查仓库。至今又有十余日。并未据曹文埴等奏到。浙东八府。距省较远。或一时不能逐款查清。尚需稍稽时日。至嘉湖二府地方。接近省城。往返不过五六日。有无亏空。不难立见。至杭州、则曹文埴等现在彼处。尤可就近盘查。将现在情形、先行覆奏。岂必待汇齐始行入奏耶。着传谕曹文埴等、即现已查清各府属仓库亏缺若干。实存若干之处。迅速先行覆奏。  

○又谕、昨据阿桂奏、在山东齐河途次。经明兴告称。东昌济南、临清、泰安等属。雨泽短少。民食未免拮据。不可不设法筹备。利津海口。有自奏天航海贩买粮食者。已密谕各属派人前往。平价籴买。可得数万石。酌拨缺雨各属存贮。以备赈粜等语。东省上年秋收歉薄。本年东昌济南等属。又复缺雨。虽节经降旨赈恤缓徵。但麦收未能接济。民食维艰。朕心深为廑注。该抚所称、前往海口籴买粮石。是亦筹办之一法。苐现在缺雨地方。仰资糊口。实为刻不容缓之事。奉天节年丰稔。粮食充足。若俟东省派人前往籴买。尚恐往返稽时。着传谕永玮等、即行豫备粮石。派委妥员。由海道运至东境。明兴仍当派员、前赴海口一带。照料接运。俾得迅抵东省。以备分拨赈粜。如此设法调剂。庶使粮石早到一日。贫民即早受一日之惠。永玮等务须两处相商。悉心妥办。迅速奏闻。  

○以副朕轸念民食。惟恐后时之至意。将此由六百里各传谕知之。  

○以睿亲王淳颖、为宗人府宗令。  

○甲午。予福建因公猝遇生番戕害之淡水同知潘凯、赏恤如例。  

○乙未。谕、江南乡试。向系安徽江苏巡抚。轮赴江宁。入场监临。本年丙午科乡试。轮应安徽巡抚前往。但书麟现在淮安清江一带。帮办河务。计八月入场之期。正值秋汛。未便远离该处。彼时李世杰、早经到任。所有本年江南乡试监临事务。即照从前陈宏谋代办之例。着闵鹗元入闱监临。  

○实授陈大用、为浙江提督。  

○缓徵山西永济、荣河、二县上年水灾额赋。  

○丙申。谕、我朝中外一家。蒙古各杞萨克。俱为臣仆。效悃抒忱。历有年所。朕恭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五十二年。有鄂尔多斯请于察罕托辉之地。暂行游牧。遣尚书穆和伦等前往勘明。以黄河东西定界一事。引即如内地之乡里小民。贪得便宜。控争阡陌。无关紧要。而总兵范时捷、张大其词。形诸章疏。遂若有越界争占之事。鄂尔多斯游牧之地。即系前明河套处所。恐彼时无知之徒。未必不疑有如明季河套故事者。然一经指定疆界。直至今数十年永远凛遵。至乾隆四十九年。陕甘总督福康安奏称、该处黄河改向西流。原在河西民人反在河东。鄂尔多斯蒙古贪利。滥以现行黄河为界。谓民人占据伊等游牧地方呈控。随派侍郎赛音博尔格图、前往履勘。仍照从前所定黄河旧流之地为界。钉桩立碑。办理完结。鄂尔多斯蒙古等。俯首遵依。可见此等事件。原如内地百姓。互争陇亩细故。并非若前明之河套。为末季边疆构衅失算者之可比也。朕阅及此。因恐无识不谙外藩情形之徒。未能深悉其故。妄生疑议。特此明白宣谕。俾众共知之。  

○又谕、据明兴奏。云南委运京铜之保山县知县潘钰。行抵武城县地方。在船病故。随发给护牌。檄饬试用知县马衍宗。驰往接运等语。铜铅起运。鼓铸攸关。设遇运员在途病故。其家人跟役等。往往乘机舞弊。以致亏缺正额。不能如数兑交。全在沿途督抚。迅速派员接运。俾得稽查管押。方免疎虞。嗣后各省地方。如遇解运铜铅委员。在境病故。俱着照明兴所办。即行派拨兵役。小心防范。并饬委妥员。星往接运。沿途催趱。照料赴京交兑。不致有家人跟役偷卖亏缺等弊。方为妥善。将此通谕知之。  

○谕军机大臣等、前因浙省亏空。派曹文埴等前往查办时。曾谕知富纲、刘秉恬、留心查察。俾仓库尽归实贮。倘稍事因循。不能实力整顿。以致各属仓库或有亏缺。惟伊二人是问。该督等接奉谕旨后。迄今已两月有余。何以尚未将实在情形覆奏。近闻该省仓库。竟有亏缺之事。殊堪骇异。滇省非腹地可比。仓储库项。为数本属无多。何至竟形亏缺。此必不肖属员。侵欺贪黩。而富纲等为之徇隐掩饰。其咎甚大。朕不忍更兴大狱。着传谕富纲、刘秉恬、实力查办。设法弥补。其中州县亏数稍多。即当严□□□□尔□治罪。追产抵项。黔省亦系该督所辖。亦当会同该抚、实力查办。总以年内为限。务令滇黔二省仓库。皆归实贮。丝毫不容亏欠。倘该督等接奉此旨后。仍敢因循讳饰。希图幸免。一二年内。朕必钦派大臣到滇。彻底查办。无难水落石出。一经败露。必将该督等从重治罪。断不稍为宽贷。毋谓朕言之不豫也。闻李世杰在川省。三年之中。不动声色。将亏空皆补完。尔等何不仿为之。将此由五百里谕令富纲刘秉恬知之。仍着激发天良。据实明白回奏。  

○以内阁学士赵锳、为工部右侍郎。左副都御史张若渟、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旌表守正捐躯山西襄陵县民祁大顺妻刘氏。  

○丁酉。上诣大高殿行礼。  

○还宫。  

○戊戌。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辛圆明园。  

○军机大臣议准、陕甘总督福康安疏称、敦煌县沙州南北二山。深崖邃壑。每有金沙搀杂土内。无业贫民。潜往偷挖。诚恐日久滋衅。请明立官厂。令地方官出示招募人夫。俟春夏之交。给票入山。按乌噜木齐开设金厂例。每五十名设夫头一名。遴派文武员弁弹压。将采出金砂。尽数尽报。俟两三月后。统核成效。酌定条规。奏明办理。从之。  

○己亥。谕曰、尚书舒常、着驰驿前往广东。查办事件。  

○又谕曰、富勒浑现有应行质询事件。着解任候质。其两广总督印务。着孙士毅兼署。  

○又谕、据福康安奏、乌噜木齐所属兵丁。各项差使。向无盘费。例给盐菜口粮。自经裁汰。兵力未勉拮据。请照旧支给等语。着照所请。所有乌噜木齐差兵。照哈密巴里坤日给盐菜口粮之例。准其照旧支给。  

○以福建福州城守副将李文鉴、为浙江衢州镇总兵。  

○庚子。命兵部尚书王杰、为尚书房总师傅。  

○辛丑。谕军机大臣等、据阿桂等奏、现在清水未旺。所有张福口等处引河。遵旨暂行堵闭。其王营减坝。今□山戊不□必须开放。但应在湖水大长之后。方可不烦再举。并拟将云梯关下二套地方。开挑引河。于大汛时开放。改作海口。更可得久远之利等语。云梯关外。既已涨成沙地。海口距关甚远。以致下游壅阻。黄水倒漾。势不能不为改图。今关外二套地方。为北潮河归海之路。形势较为径捷。若开挑引河。于大汛时开放。或能冲刷宽深。黄水竟行全掣。由兹东注。则相距海口较近。自属最便。亦祗可如此办理。但朕所虑者。不在清口而在高家堰。盖盈虚消息。理有固然。黄水清水强弱情形。往往迭为消长。连□山戊不□黄水盛涨。清水弱极。将来清水必有旺盛之时。高堰所关非细。恐李奉翰等狃于年来清水弱小。于高堰一带堤防工段。或稍存大意。设遇清水盛涨。猝不及备。尤不可不豫为虑及。不可拘于蓄清之说也。阿桂将此切嘱李奉翰。务须先事熟筹。公同商搉。慎之又慎。毋致临事周章。方为妥善。至现在二套地方。开挑引河。黄水多一分洩之路。自可畅达下注。但将来冲刷宽深后。若无堤防关束。恐大汛盛涨时。河流散漫。水缓沙停。仍不免有旧时淤垫之虑。阿桂等不可拘泥惜费之见。应详晰察看该处情形。相机妥办。以为久远万全之计。将此由六百里传谕知之。  

○是月。安徽巡抚书麟奏、安省上年旱灾平粜。恐奸商串役渔利。贫民转致向隅。臣于查赈时。先令各州县豫备米票。即于散赈之日。按户分给。并刊刻初一至三十日木戳。于开粜时。令各户持票赴厂。验明粜给。盖用本日木戳。仍将原票给还。每户每日以二三升为率。如老弱不能日事奔驰者。并买三五日。亦于票内连用戳记。其被灾稍轻例不给赈。及勘不成灾之区。无赈册可稽者。亦令各持门牌赴厂给票。一体按日加戳给买。得旨、好、自系实言。  

○湖广总督署湖北巡抚特成额奏、前买川米四万五千石。将次抵楚。查武昌汉阳二府。地连省会。户口殷敏。各拨米一万二千石。荆州系满营驻劄。上年拨运南米。现将粜竣。今拨一万石。黄州襄阳二郡。尚可少减。共拨一万一千石。均查明市价。酌减出粜。再查采运川米。行过荆州。所有拨荆米石。于过境时、即令量收。其襄阳米石。亦令就近往运。免致稽迟。至黄州一郡。即在省城下游。可期迅速粜济。得旨嘉奖。  

○山东巡抚明兴奏、大清河为东自盐运必由之路。亦名盐河。因数十年未经挑浚。河身淤浅。兹商人等捐资建闸。挑疎正河。以深三尺、宽六尺为度。自东阿之鱼山下、大桥口、外山口、长清之沙河、门头、齐河之曹家营七里闸、历城之丁家口、褚家窝、花儿庄、共建新闸八座。相距自十里至三四十里不等。或系河形陡直之区。或系支河归入之处。形势俱属相宜。修砌亦皆如法。报闻。  

○陕西巡抚永保奏、西安火药铅丸等项。现存清军厅局库者。共有火药三十万八千数十斤。火绳三十四万一千三百余丈。积贮年久。恐致朽坏。请酌拨各营。以供操演之用。除延绥镇属距省较远。无须议给外。余俱均锎拨给。火药酌给三年。火绳酌给二年。俱照陕省制造报销例价、在各营公费银内扣贮司库。报闻。  

○四川总督保宁、提督成德奏、新疆五营。额兵二千六百七十八名。现设乌枪手一千五百名。今拟添一百五十名。即从弓箭守兵改补。旧存枪筒。除炸捐改农具外。现有堪用者一百五十杆。无庸另制。药弹等项。现在章谷大板昭等处。取携不便。查各营俱有演武厅。仓廒局库。均极宽厂。应照各营兵数分领回营。得旨嘉奖。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三

猜你喜欢
  第八十二回 嫉强藩杜牧作罪言 除逆阉李训施诡计·蔡东藩
  太平天国战记·罗惇曧
  卷之一千六十五·佚名
  一一六 蔡孑民二·周作人
  胡惟庸传·张廷玉
  贝秉彝传·张廷玉
  陶凯传·张廷玉
  方国珍传·张廷玉
  卷二百五十八·杨士奇
  结论·孙中山
  卷十一·宋敏求
  卷三十六·纪昀
  第六节 军阀割据十五年·蒋廷黻
  十七年·佚名
  三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尚仲贤

    (末扮敬德上) 【双调】【新水令】你今日太平也不用俺旧将军,呀,来、来,把这厮豁恶气建您娘一顿。可知道家贫显孝子,直到国难用功臣。如今南面称尊,便撇在三限里不偢问。 【驻马听】想我那撞阵冲军,百战功名百战身,枉与你开疆

  • ●卷一·李纲

    靖康元年秋,余罢知枢密院事、河北河东路宣抚使,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以言者,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建昌军安置,寻移云安。二年春,行次长沙,蒙恩复旧官,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时金寇再犯阙,都城围闭

  • 卷第一百九十三·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唐纪九〔起着雍困敦(戊子)九月,尽重光单阏(辛卯),凡三年有奇。〕太宗文武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六月凡半年】钦宗恭文顺徳仁孝皇帝【讳桓徽宗长子母曰恭显皇后王氏元符三年四月己酉生于坤宁殿初名亶封韩国公明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二月甲午更名烜十一月丁亥又改今名大观二年正

  •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范晔

    (桓荣、丁鸿)◆桓荣传,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少年时在长安,学习《欧陽尚书》,以九江朱普为师,家中贫困,常靠佣工养活自己,精力不倦,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到王莽篡位时才回去。恰逢老师朱普去世,桓荣到九江奔丧,自己负土替老师筑坟

  • 卷九十九·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九十九明 俞汝楫 编诏条备考登极恩诏嘉靖改元恩诏例【节録五条】以明年为嘉靖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一王府册封朝廷大礼今後该部务照旧例一年一次举行一各王

  • 卷三百四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宋哲宗元佑中御史中丞傅尧俞奏曰臣闻夏人欵塞传者谓必缘请地而来臣窃思之方今边备未丰士气未振民力未完赏罚不明

  • 卷一百七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七十六钦天监国初置太史监设太史令通判太史监事佥判太史监事校事郎并五官正等官後改监为院设院使同知院判五官正典簿雨阳司时序郎纪候郎等官洪武元年又改太史院为司天监设监令少监监丞主簿主

  • 九年·佚名

    (戊午)九年清咸豐八年春正月1月1日○戊寅,詣孝正殿,行正朝祭晝茶禮。○御仁政殿,受賀頒赦。○命廟號頒敎及大王大妃殿寶齡望六稱慶時,禮房承旨金世均、尹行福,宣敎官副司果金學初、李承游,幷加資。1月2日○己卯,以洪鍾應爲兵曹

  • 卷十二·朱熹

    传闻杂记「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夫人之于死也,何以知可不可哉?盖视义为去就耳。予尝曰:「死生之际,惟义所在,则义所以对死者也。」程伯淳闻而谓予曰:「义无对。」御史俸薄,故台中有「聚厅向火,分厅吃饭」之语。熙宁初,程伯

  • 春秋经解卷二·孙觉

    宋 孙觉 撰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即位常事书者威弑隐自立非天子命也三月公会郑伯于垂垂卫地郑伯以璧假许田许田者许男之田也天子所封不可假也郑与许接壤故郑伯以璧假其田二国擅假天子之田自恣若此然犹愈乎用兵而取

  • 提要·冯时可

    【臣】等谨案左氏释二卷明冯时可撰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人隆庆辛丑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政事迹附见明史冯恩传此书皆发明左传训诂中如解庄公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谓王者事神治民有神而无祈有省而无禳用鼓己末

  • 周礼疑义举要卷六·江永

    婺源江永撰考工记周礼本是未成之书阙冬官汉人求之不得以考工记补之恐是当时原阙也冬官掌事而事不止工事考工是工人之号而工人非官注谓以事名官以氏名官非也考工记东周后齐人所作也其言秦无庐郑之刀厉王封其子友始有郑

  • 授决品第六·佚名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发等意於一切人发等意。已便得一切诸法等。已得诸法等便能等意於一切法。便为现在诸佛菩萨罗汉辟支佛之所爱敬。所在生处眼终不见恶色意初无恶念。行般若波罗蜜菩萨终不耗减於阿耨多

  • 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  复有诸大菩萨之众。慈氏菩萨妙吉祥菩萨而为上首。并余

  • 卷第六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三十四世少室润禅师法嗣北京大觉寺慈舟方念禅师唐县杨氏子。十岁投金台广德大慈义。落发受具。闻古

  • 灵飞散传信录·佚名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齐推书心序称,得于唐李泌宅中, 为《太清仙经》之《灵飞散方》,尤胜收入孙思邈《千金方》者。 此录《灵飞散方》出自六朝之《太清仙经》,齐推书心述古本传授、 发现经过。述灵飞散方、治云母方,亦可视

  • 顺权方便经·佚名

    梵名Stri^vivarta-vya^karan!a-su^tra 。凡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顺权方便品经、转女身菩萨经、转女菩萨所问授决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经名‘顺权方便’,意为随顺众生之意乐,而发导道意。本经重点在于释尊之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