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千七十九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

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三月。庚子。谕军机大臣等。昨已降旨、令三宝调补闽浙总督。其湖广总督员缺。令图思德补授。所遗贵州巡抚员缺令舒常补授。并谕令三宝、即速驰驿赴闽。其总督印务。交郑大进暂行署理。至舒常由京赴黔。未免略需时日。着传谕图思德。不必候舒常交代。即将贵州巡抚印务。交布政使李本、暂行护理即赴湖广总督新任。不必来京请训。将此由五百里发往。仍着图思德将接奉谕旨、起程日期覆奏。并谕令云贵总督李侍尧知之  

○又谕、据三宝等奏、兴国州候选训导冯王孙、呈所着五经简咏二本。语多狂悖并有不避庙讳之处。现在提同应质犯证。严审究拟。俟将刷印各本。搜查净尽。同起出板片。一并解京等语。朕初阅时。尚以为不过如李湖前奏陶汝鼐、黎元宽、诗集一例。及加细阅。则冯王孙、现系捐贡候选训导。且曾在国子监肄业。久为学校教育之人。理应知法守分。今阅签出诗内各句。悖妄狂诞。不可枚举。且有复明削清之语。并于庙讳。全然不避。悖逆显然。实属可恶。应即严讯该犯。录取确供。照大逆凌迟缘坐例。迅速问拟具奏。以正人心而伸法纪。并将所有刷印各本。尽行查缴。毋使片纸存留。并查此外不法诗文。一并解京销毁。勿以具文了事。计此时三宝、应已遵旨、驰驿赴闽。图思德尚未到任。此案即交郑大进。速行妥办具奏。此旨着由五百里传谕知之  

○又谕曰、傅玉等奏称、本年齐齐哈尔、黑龙江、副都统。派三城官兵。巡查俄罗斯边境。不准带货物。并晓谕官兵。如俄罗斯问时。不必说恰克图停止交易。祇言去岁尔处失马十一匹。混称十三匹。冒昧索取。故未带货交易。以辱俄罗斯等语。所见甚小。恰克图现既停止交易。齐齐哈尔等处。自不准带货私易。即俄罗斯询问。宜直告以前因尔俄罗斯。妄自尊大。奏闻大皇帝。停止恰克图交易。经驻劄恰克图大臣咨会。凡齐齐哈尔、与俄罗斯接壤地方。一体停止。其混索马匹一节。祇须带说。若专以此为词。其事甚小。安能穷诘俄罗斯耶。着传谕傅玉、遵照办理  

○以礼部右侍郎达椿、为正红旗汉军副都统  

○予故乌拉特扎萨克镇国公噶勒桑车凌祭如例  

○旌表守正捐躯山西文水县民李大有妻赵氏  

○辛丑。谕、据福隆安等奏、查审井陉县知县周尚亲、短发谷价属实。按律问拟。并将此案、不能究出实情之臬司文禄。清河道沈鸣皋。正定府知府方立经。俱请革职、分别发往新疆。及军台效力赎罪等因一摺。已批交军机大臣、会同该部议奏矣。达尔吉善、前此革职之案。尚非大过。且任直隶臬司年久。尚属熟手。着加恩补授直隶按察使。仍带革职留任。刘峨丁忧回籍。已将一年。着署理清河道事务。俟服阕、再行实授。刘峨未到任之前。着梁肯堂、暂行护理。黄检妄刻伊祖黄廷桂奏疏。已照部议革职。固属自取。但其罪尚不至终于废弃。着补授正定府知府。仍带革职留任。并着随同周元理等。办理隆兴寺庙工。以赎前愆  

○以正白旗蒙古副都统保泰、镶蓝旗汉军副都统阿尔都对调  

○壬寅。上诣安佑宫行礼  

○谕曰、刑部进呈殴伤李子相身死之刘縻子、拟绞监候。声明年仅九岁。可否减等请旨一本。固属照例办理。但所指十岁以下。犯杀人应死者。或系被杀之人。较伊年长。强弱不同。如丁乞三仔之案。自可量从末减。今刘縻子所殴之李子相。同系九岁。且刘縻子因索讨葫豆不给。致将李子相殴跌。其理亦曲。若第因其年幼。辄行免死。岂为情法之平。况九龄幼童。即能殴毙人命。其赋性凶悍可知。尤不宜遽为轻宥。向因戏杀之案。曾谕令刑部。将该犯监禁数年再议减等。以消其桀骜不驯之气。此等幼童。自当遵照办理。且拟以应绞监候。原不入于情实。数年后仍可减等。何必亟于宽贷乎。嗣后遇有十岁以下、殴人致毙之案。如死者长于该犯四岁以上者。仍照例声明双请。若所长止三岁以上。则年齿相若。不得谓死者之恃长欺凌。或齿小者。转较性暴力强。亦情事所有。纵不令其实抵。而监禁数年。亦不为过。着刑部将此例、另行定拟具奏。刘縻子、即照新例行。寻奏、幼童殴死人命。嗣后十岁以下。死者长凶犯四岁以上。声明双请。三岁以上。拟绞监候。不准概行声请。十五岁以下。或被长欺凌。殴毙人命。或无心戏杀。死者长凶犯四岁以上。方准援雍正十年、丁乞三仔例声请。此案刘縻子、依斗杀律拟绞监候。秋后处决。无庸声请。从之  

○谕军机大臣等、据驻劄西宁办事副都统法福礼奏、拏获离罗克番子策令等六名。令其解京。转发烟瘴地方。已谕令该副都统选派弁兵。管押起解。所有经过省分。着各该督抚、豫派妥干员弁。于番子解到时。即速督率兵役。小心护送出境。如有中途脱逃者。即速严缉务获。于该处立行正法。以示惩儆。各督抚务须实力妥办。毋稍疎懈干咎。将此由四百里传谕知之  

○又谕、据法福礼奏、扎萨克台吉罗布藏丹津呈报、上年十二月。差往探听郭罗克贼番之昆都色布腾达尔集。带领蒙古兵丁。在察罕果尔地方。拏获郭罗克贼番策令等六人。已有旨令押解来京。交刑部审明。发往烟瘴地方矣。郭罗克贼番。向每至蒙古游牧地方。抢掠偷盗。甚为可恶。今番子策令等六名。经蒙古拏获。虽严讯现无盗劫之事。罪不至死。但越界潜至蒙古游牧地方。必系计图偷窃。自当发往烟瘴。以示惩创。着传谕特成额、文绶、详悉宣谕郭罗克头目。务须管教所属番人。止许在伊本境打牲。如敢潜越蒙古地界。犯有抢劫伤人之事。必严拏就获。立即正法。即无偷窃之案。但经越界潜往者。一经拏获。均照此发往烟瘴。不稍宽贷。该头目务谕番人等。凛遵法度。毋稍违犯。若头目等、不行教约。致令滋事不法。该头目亦难辞咎。将此由四百里谕令知之  

○癸卯。谕军机大臣等、据周元理奏、现候英廉来至正定接印后。同赴保定。将一切应办事宜。交代明白。即起程赴京。泥首宫门。叩谢天恩等语。殊可不必。周元理此时。尚何颜见朕。即朕亦不忍见之。且周元理、自简任总督以来。办理地方诸事。颇为尽心。惟迩年来、见其精力渐不如前。朕方且怜之。恐其引年致仕。另易生手。至此案之发觉。并非朕之有意吹求。及豫存逆亿。亦非大臣等所能挟嫌中伤。且并无风力科道。闻而纠劾。周元理应所深知。况周元理审结此案时。朕即交部速议降旨。及拏获梁绿野、供出知县派累各款。尚以为该犯畏罪反噬。及续获梁二观、供亦相同。则不得不疑其事或有因矣。然犹恐初派之喀宁阿等。不能审出实情。特派福隆安、前往查办。以定真伪。并面谕福隆安、以不愿周元理之果有此事。及福隆安至正定。讯明周尚亲之短发榖价属实。则周元理之袒庇劣员。不即查办。且谓其并无不合。曲为开脱。则于政体官方。大有关系。若复为之姑容。致各省效尤。吏治将不可问。是周元理之罪。实由自取。朕虽心存怜惜。亦不能废法姑容。此朕办理此案之苦心也。然犹念其年老。不忍径行罢斥。发往军台。仍从宽赏以三品衔。令在隆兴寺庙工。效力赎罪。此实格外矜全。周元理如果自知感激愧勉。惟当于庙工实力董办。以期妥速完工。庶可为桑榆之补。此时即欲来京。亦不在应见之列。朕更无可与言。且俟一二年后。庙工告竣。朕自当亲诣瞻礼落成。伊于彼时、再见未晚。将此明白谕令知之  

○甲辰。谕曰、直隶井陉县劣生梁进文等。哄诱村人。敛钱聚众。抗官殴差一案。现经尚书公福隆安等、覆审定拟。分别斩决枭示矣。今日郝硕奏到查审江西乐安县、有丏妇二十余人。击鼓闹堂。并有奸民董员仔、元九仔等二百余人。拥至县堂。掷石伤官。打毁衙署一案。前日国泰。亦奏有审办山东恩县、聚众抗官之左都、马现等一案。俱将首犯立时正法。余俱分别斩决监候均交三法司核拟速奏。不稍宽贷。一月之中。聚众抗官之案。竟有三起。是外省人心风俗。未免浇漓。甚为可恶。但闻百姓等。因素知朕养黎元。体恤备至。遂尔渐生骄纵。此则自速罪戾。不能承受朕恩矣。殊不知朕平日所抚绥惠爱者。乃良善平民。若强捍之徒。敢于纠众抗官。必执法严惩。不稍轻纵。所谓稂莠不除。嘉禾不植。剪奸顽、正所以全善类也。从前顺治康熙年间、督抚等犹沿明季陋习。于抗官拒捕之案。每多暗为消弭。归于不办。皇考在位。力加整顿。各省官民。始知凛遵。朕临御以来。严饬封疆大臣。不许弥缝了事。匿不上闻。朕亦有犯必惩。期于辟以止辟。乃愚民仍不知悛改。究系教化未周。牧民者不可不引以为愧。夫地方官、果有科派累民之事。自应重究。而奸民胆敢藉端抗官。亦诛所必加。是以从前曾降谕旨。凡有此等案件。不宜同时并办。致启刁风。但应确切查明。俟本案办结后。仍将酿事之地方官。另行参奏。即如井陉一案。周元理审办时。止将奸民正法了事。而置派累激变之劣员于不问。此则袒庇徇私。于政体官方。大有关系。因派福隆安等、前往彻底查讯。嗣据审明该县周尚亲。实有侵扣谷价等事。问拟绞候。而周元理、及司、道、府等。袒护劣员。曲为开脱。其罪实难轻逭。已明降谕旨。分别处分。将伊等获咎缘由。明白宣示。若山东、江西、两案。地方官实无不合。原可无庸办理。若梁进文等之纠众拒捕。亦不能因衅起劣员。遂将刁民曲从末减也。朕综理庶务。一秉大公至正。明罚敕法。惟视其人之自取。从不肯畸重畸轻。凡我群黎。岂尚不能深悉朕意乎。着通饬各督抚。将来如遇此等案件。务将起意奸徒。及同恶相济之犯。重加惩创。不得稍存姑息。仍当董饬各属。实意抚民。毋得骩法滋事。倘不肖有司。科派扰累。亦当查明劾治。勿稍徇纵。否则井陉之例在。督抚等可不知所儆惧乎。朕意在爱民。惟恐愚氓轻蹈法网。将此旨详悉晓谕。使家喻户晓。不致以身试法。亦风淳俗厚。安享盈宁。副朕明刑弼教之至意。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又谕曰、提督法灵阿、于自行条奏之事。并不遵办。仅行报部。并未具奏。巧避已罪。更复掩饰属员之罪。已照部议革任矣。但法灵阿、系乾清门侍卫。经朕格外加恩。用至提督。今取巧冀免轻罪。甚属不堪。与别项因公挂误者不同。法灵阿所袭世职。一并解退。仍加恩赏给三品职衔。前往和阗。同德风办事。所有应得之项。俱不必支给。令其自备资斧。效力赎罪。  

○谕军机大臣等、井陉县刁民梁进文等抗官殴差一案。经军机大臣、会同该部核覆。分别斩决枭示。已依议行矣。所有应行斩决各犯。现在正定府监禁。无庸解往井陉之金柱村办理。以免疎虞。着传谕喀宁阿等。即于府城。将各犯正法示众。仍将梁进文、传首该村枭示。亦足使阖属人民。共知儆戒。喀宁阿等、办理完毕。即起程回京。此旨着同议覆之摺。由六百里一并发往  

○又谕、前据勒尔谨参奏、总兵斐慎。亏短马匹。并支领冬、春、两季马乾银两一摺。已于正月二十九日。降旨将斐慎革职。交该督严审定拟具奏。距今已将两月。何以尚未据审明奏覆。着传谕勒尔谨、速行审讯明确。据实具奏。如勒尔谨、已经交印起程来京。即着毕沅、查审速奏又今日王廷赞奏称、于二月二十七日到兰。是夜得雨三寸等语。甘省得有春雨。于农田甚为有益。且除兰州外。各属曾否均沾。何以未据勒尔谨奏及。并着一并查明具奏。此旨着由五百里传谕知之  

○以直隶天津镇总兵仁和、为甘肃提督。山东文登协副将刚塔、为直隶天津镇总兵  

○乙巳。上御勤政殿听政  

○祭先蚕之神。遣妃行礼  

○谕曰、直隶布政使单功擢。徇庇劣员。又曾保举卓荐。经军机大臣、会同该部。议以革任。固属罪所应得。但总督周元理、业已罢斥。臬司文禄、清河道沈鸣皋、亦俱革职。分别发往新疆。及军台效力赎罪。若复将藩司革退。是直隶一省。总督、司、道、大员。同时更换。于办理地方一应事务。俱易生手。亦多未便。况徇庇周尚亲一事。本于单功擢无涉。大计卓异。自以总督为政。单功擢之罪尚轻。至承审短价累民。原系文禄、沈鸣皋、查审。单功擢、着加恩仍留直隶布政使任。其革任之处。仍照例注册。但此案情节重大。非寻常公过处分可比。俟八年无过。方准开复。  

○又谕曰、宁夏将军扎什扎木素、前在山海关副都统任内。于残废防御。不即查参。经部议奏、现降三级调用。其员缺、着莽古赉补授。莽古赉所遗盛京副都统员缺。不必另行简放。即着盛京工部侍郎福德兼管  

○谕军机大臣等、前因章嘉呼图克图奏称、班禅额尔德尼。欲于庚子年前来。为朕称祝万寿。已允所请。并将一切事宜。谕知留保住。令其亲赴后藏。见班禅额尔德尼。面为商定。前据留保住奏称、班禅额尔德尼。拟于本年六月十七日。自西藏起程。留驻塔尔寺。于明年由青海、西宁、一带行走。前至热河等语。其经由陕、甘、山西、等省。俱有应行豫备事宜。应令该督抚来京。面谕妥办。勒尔谨、昨已准其陛见。着传谕巴延三。接奉谕旨。即起程来京陛见。所有山西巡抚印务。即交谭尚忠、暂行护理。将此由四百里谕令知之  

○又谕、上年谕令李绶、将奉天各属。所有神祠、坟墓、碑碣。及村堡隘口门扁等项。详细查明。如有违碍字样。即行磨毁改刻。嗣据该府丞。陆续奏明。应行磨毁改刻者。共一百六十六件。并据福康安奏称。接准府丞会办咨文。委员查验。并于巡视城工之便。留心询访。亲诣查勘等语。现在曾否通行办完。未据续奏。朕昨岁在盛京。见李绶人尚能事。欲俟其办完此事。加恩擢用。并曾命军机大臣、传谕及之。想彼办理此事。益当奋勉。着传谕福康安。即将李绶曾否办竣之处。详悉具奏。并谕令李绶、即行据实覆奏。寻福康安奏、奉天各属、碑碣门扁违碍字迹。均经府丞李绶、亲往各城堡、详查毁改。其应改刻碑文。亦据该府丞、改撰送阅。已发属遵镌。报闻  

○以太常寺卿德明、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丙午。谕曰、喀喇沁贝子瑚图灵阿、在御前行走。宣力有年。今闻溘逝。朕心深为轸念。着加恩赏银三千两。仍派乾清门侍卫布彦达赉。驰驿前往游牧处。赐奠茶酒  

○丁未。谕、前因黄检、刊刻伊祖黄廷桂朱批奏疏。殊属谬妄。因谕令将所有板片、及刷存之本。或已经分送者。查明解京销毁。并通谕各督抚。详悉晓谕确查。如大臣家、有似此曾经镌刻者。即令其子孙、将板片书本。一并缴出。奏闻送京销毁。原因刊刻奏疏。乃明季陋习。甚至真伪混淆。深为世道人心之害。况自焚谏草。实古来人臣之大谊。必欲存稿以炫其长。已乖正理。然或将曾经采用之疏。刻入集中。尚不为过。若已经部驳者。即不宜复行存刻。至以所奉朱批。妄行增减。则尤不可。所降谕旨甚明。兹据原任大理寺卿尹嘉铨。将刊刻伊父尹会一奏疏二本。及板片奏缴请毁。朕详加批阅。大率发部议者居多。原可无容慎密。即其中间有训勉之旨。亦不过随事批示。非必不可宣露于外者。与黄检所刻伊祖黄廷桂奏疏。擅将皇考朱批删改。且止载嘉奖。而不载训饬者不同。不在应毁之列。所有尹嘉铨、缴出原书、及板片。仍着发还。朕办理庶政。务期得当。从不肯为已甚之事。此其一端也。恐内外臣工。尚未能深喻朕意。着再将此通谕知之。  

○戊申。谕、正珠朝珠。定例惟御用。至皇子、及亲王、郡王。不但不准用正珠。即东珠朝珠。亦不准用。嗣后分封王爵。俱不必赏给珠子朝珠  

○予故辅国公图尔都子托克托、袭爵  

○己酉。赈湖北江夏、武昌、咸宁、嘉鱼、蒲圻、大冶、汉阳、汉川、黄陂、孝感、黄冈、麻城、黄安、钟祥、京山、潜江、天门、荆门、安陆、云梦、应城、应山、江陵、公安、石首、监利、枝江、襄阳、枣阳、宜城、并武昌、武左、黄州、沔阳、荆州、荆左、荆右、襄阳、德安等、三十九州、县、卫、上年旱灾极次贫军民。并缓徵勘不成灾之崇阳、通城、兴国、通山、沔阳、蕲水、罗田、蕲州、黄梅、广济、当阳、随州、宜都、远安、南漳、谷城、长阳、并武昌、武左、沔阳、黄州、蕲州、荆州、荆左、荆右、襄阳、德安二十七州、县、卫、民屯田、四十三年钱粮。及成灾之江夏、江陵、监利、并黄州等县、卫、旧欠钱粮  

○旌表守正捐躯直隶井陉县民冯三妮妻郄氏  

○庚戌。谕军机大臣等户部奏、金川报销全数完竣。请敕交会办报销大臣等。将驳查各款。勒限半年。上紧查明。核实登覆一摺。已依议行矣。川省军需报销正案。既已全数题报完竣。富勒浑、着即起程回京。所有驳查各款。即交文绶、督率局员。详悉登覆。并照部议、定限半年。查核完竣。以期全案速清。毋得稽滞。将此由四百里谕令知之  

○辛亥。旌表守正捐躯河南安阳县民王成妻秦氏  

○壬子。谕、据福康安等奏、奉天应修城工。共十八处。事务重大。各该地方官。才具能否不一。且工程之事。尤须熟谙。方克办理妥协。从前迈拉逊等原奏内。有派员前往查验之语。但与其查验于办料之后。不若指示于办料之先。恳恩敕部、拣派熟谙工程之司员数人。令其早为前来会同该地方官。备料办理等语。着照所请。交该堂官、拣选谙练工程之司员数人。带领引见。即行前往。会同各该处地方官。妥协办理  

○癸丑。顺天府奏、正白旗汉军都统范时绶家人。与怀柔县民争坟山。请旨查办。得旨、着派舒常、会同侍郎胡季堂。前往秉公查办。都统范时绶、亦着随往  

○甲寅。谕军机大臣等、户部议覆、李侍尧等奏请、停止滇铜逾折之例一摺。自应如此办理。已依议行矣。铜觔非米麦可比。途中运送。本不应有折耗。且日久渐多。自系不肖之员。盗卖贵价。而以贱价买补。其弊实所不免。可见滇省铜政之病。非但产铜短少。前此各督抚等、实有办理不善之处。今李侍尧既将逾折一项。奏请永行停止。此外或尚有相类者。务须留心体察。剔除积弊。前因李侍尧等、核实覆奏。业将无着欠项。降旨加恩宽免。将来铜务。自当日有起色。李侍尧等、益当实力整饬。令此后办铜。务须年清年款。严饬厂员等。毋蹈从前故辙。如有弊混侵亏情弊。立即严参治罪。毋稍徇纵。将此由四百里传谕李侍尧、裴宗锡知之  

○又谕、前据勒尔谨、奏请陛见。已准令来京。并着将总督印务。交毕沅暂署。批发奏摺。至今已二十余日。尚未据该督、奏报起程日期。或因伊赍摺家人。回程未能迅速。昨留保住奏、班禅额尔德尼。于本年六月内。即自西藏起程。至塔尔寺、留住过冬。于明年由青海、西宁、一带行走。陕、甘、两省。有应行豫备事宜。即须该督来京。面谕妥办。着传谕勒尔谨。接奉此旨。即速兼程来京。将此由五百里谕令知之  

○旌表守正捐躯河南息县民王伟妻刘氏  

○是月。直隶马兰镇总兵保宁奏、前因昭西陵大红门西。尚有民居。于两旁设拨汛、红桩、分别内外。乾隆十年。圈禁西峰口。将此内居民。另赏房地移居。西峰口至昭西陵一带。久为禁地。其右边自围墙、至天台山下。原设红桩四十。请彻交石门工部存用。并将右首北边头、二、三、堆拨。移设陵西南天台山一带要地。其陈东堆拨。南边仅二汛。请将北边连近之头、二、三、推拨。酌彻一汛。移南边二汛中间空旷处安设。得旨、好如所议行  

○调任闽浙总督杨景素奏、明年巡幸。浙省应备差马。请豫动来岁大报马价银七十。委员赴宣化、大同、张家口、古北口等处。买马五百匹。差竣、分拨各标营兵。即补该年倒马应买额。按额销价清款。报闻  

○又奏、前因闽省盐商本薄。奏准、拨道库溢额盈余银十三万。分贮道、府库。发场员、养灶收盐。配商领销。帑本、随配随收。奉行以来。商灶两益。但前奏银数。系统计一年应发之项。盐则陆续煎晒。祇按季、先发帑收买。当发春季时。夏秋、冬、三季银。即间贮在库。请酌借本薄小商。春初、动秋应发帑。夏初、动冬应发帑。秋初、冬初、俱以半年、更番转运。其借帑、秋季于夏季底缴还。冬季于秋季底缴还。取息一分。为修仓公用。并于领借时。令众商具连环保结。一商误。众商公完。无保结者、不准借。报闻  

○湖北巡抚郑大进奏、湖北上年被灾较宽。其本年满汉各营官兵俸饷等项。除将司库存剩银。尽数供支。尚不敷银五十四万三千六百七十余两。请于恩拨来楚部库银、一百万两内。如数动支。作正开销。下部知之。  

卷之一千七十九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二十七·胡三省
  七·况周颐
  卷二百六十·杨士奇
  卷二百四·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九·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四·佚名
  卷之九百十七·佚名
  卷四十二之二·佚名
  十国春秋卷一百一·吴任臣
  萧琛传·姚思廉
  叶仪传·张廷玉
  卷一百四·雍正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佚名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司马迁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学士泂(溉之集)·顾嗣立

    泂字溉之,滕州人。生有异质,作为文辞,如宿习者。姚燧深叹异之,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辟中书掾,除集贤院都事,转太常博士,擢拜监修国史长史,历秘书监著作郎、太常礼仪院经历。泰定间,除翰林待制。天历间,超迁翰林直学士,俄

  • 卷440 ·佚名

    晏殊 过华夫书屋 西齐辉赫亘山隅,嘉致清风世莫如。 乡党名流依绛帐,烟萝幽境似仙居。 趋庭子弟皆攀桂,弹铗宾朋总食鱼。 汗简传经亚邹鲁,粉牌留咏尽严徐。 杯盘互进先生馔,门巷应停长者车。

  • 卷一百九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林泉结契【四】王质水友续辞莲子花红或白房茎叶皆青子外黄中白清脆可食老有余味我取友兮得莲子月白风清影斜水烟消露飞香愈茂风标宜夜不宜昼薏青青

  •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班固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

  • 卷一百十一·毕沅

      ◎宋纪一百十一 ∷起玄黓困敦五月,尽十二月,凡八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二年金天会十年。壬子,一一三二年   五月,庚申朔,日北至,祀皇地祇于天庆观之望祭殿,始用牲玉。   辛

  • ◎刑法三·徐天麟

    ○大赦高帝二年正月,赦罪人。(本纪,下同。)六月,立太子,赦罪人。五年正月,兵事毕,赦天下殊死以下。六月,都长安,大赦天下。六年,以豪杰未习法令故犯法,其赦天下。九年正月丙寅,前有罪殊死以下,皆赦之。十一年正月,立代王,大赦天下。七

  • 史记集解卷三十二·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

  • ●作邑自箴卷第八·李元弼

    写状钞书铺户约束 书市买牌 ○写状钞书铺户约束 某县 今籍定书铺户某人许令书写状钞诸般文字具约束下项 一词状前朱书事目 一状钞中紧切处不得揩改 一据人户到铺写状先湏子细审问不得添借语言多入闲辞及论诉不干已事

  • 地广第十六·桓宽

    大夫曰:“王者包含并覆,普爱无私,不为近重施,不为远遗恩。今俱是民也,俱是臣也,安危劳佚不齐,独不当调邪?不念彼而独计此,斯亦好议矣?缘边之民,处寒苦之地,距强胡之难,烽燧一动,有没身之累。故边民百战,而中国恬卧者,以边郡为蔽?也。

  • 管子补注卷二十一·刘绩

      立政九败解第六十五    管子解三  人君唯毋听寝兵则羣臣賔客莫敢言兵然则内之不知国之治乱外之不知诸侯强弱如是则城郭毁壊莫知筑补甲兵雕莫之脩缮如是则守圉之备毁矣辽逺之地谋边竟之士脩百姓无圉敌之心

  • 卷二百三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三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宾礼十二诸侯遣使交聘蕙田案天子之与诸侯诸侯之与邻国皆有聘礼大行人歳徧存三嵗徧覜五嵗徧省此天子所以抚诸侯也大宗伯时聘曰问殷覜曰

  • 书传卷十五·苏轼

    宋 苏轼 撰周书君奭第十八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三公论道左右相任事周公召公以师保为左右相召公不悦周公作君奭旧说或谓召公疑周公陋哉斯言也方周公摄政管蔡流言周公晏然不自疑当时大臣亦莫之疑者何独召公也

  • 丧大记·姚际恒

    按:丧服小记在前,丧大记在后,故后人加大字以别之,非是小记所记者皆小,大记所记者皆大也,均为丧礼,何小、大之有。方性夫谓「送死可以当大事,故曰大」,然则小记所言,独非送死乎?谬,不待辨,余说见小记。说者谓「仪礼止有士丧礼,此篇则

  •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一·王日休

        国学进士王日休撰  予遍览藏经及诸传记。取其意而为净土文。无一字无所本。幸勿以人微而忽其说。欲人人共晓。故其言直而不文。予龙舒人也。世传净土文者不一。故以郡号别之。  净土起信一  净土之说多

  • 劝祛疑生信·印光

    ●净土法门, 若信得及, 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 即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 断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则与佛相背, 临终定难感通矣。古人谓:净土法门,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 不能知其少分。夫登地大士, 尚

  •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三卷·佚名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三卷北凉沙门法众于高昌郡译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若我在世若去世后。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来诣汝所欲求陀罗尼经者。汝当教求十二梦王。若得见一王者。汝当教授七日行法。文殊师利白佛言。

  •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四·法藏

    (尽第十地)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第八地七门同前。初释名者。不动名亦有三义。一约一义。摄论云。由一切相有功用行不能动故名不动地。无性世亲并同此释。无性释意。第七地中行动相不动。此中行相俱不动。二约二义。金光

  • 阿弥陀经疏·元晓

    全一卷。新罗沙门元晓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亦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初述大意,谓此经乃佛出世之大意,人、天等四辈入道之要门,耳闻经名则入一乘而无返,口诵佛号则出离三界而不还。次释经宗致,谓此经直以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