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三二 宋紀十四

  起強圉協洽(丁未),盡上章閹茂(庚戌),凡四年。

  太宗明皇帝泰始三年(丁未,公元四六七年)

  春,正月,張永等棄城夜遁。會天大雪,泗水冰合,永等棄船步走,士卒凍死者太半,手足斷者什七八。尉元邀其前,薛安都乘其後,大破永等於呂梁之東,死者以萬數,枕尸六十餘里,委棄軍資器械不可勝計;永足指亦墮,與沈攸之僅以身免,梁、南秦二州刺史垣恭祖等為魏所虜。上聞之,召蔡興宗,以敗書示之曰:「我愧卿甚!」永降號左將軍;攸之免官,以貞陽公領職,還屯淮陰。由是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

  裴子野論曰:昔齊桓矜於葵丘而九國叛,曹公不禮張松而天下分。一失豪釐,其差遠矣。太宗之初,威令所被,不滿百里,卒有離心,士無固色,而能開誠心,布款實,莫不感恩服德,致命效死,故西摧北蕩,{宀禹}內褰開。旣而六軍獻捷,方隅束手,天子欲賈其餘威,師出無名,長淮以北,倏忽為戎。惜乎!若以嚮之虛懷,不驕不伐,則三叛奚為而起哉!高祖蟣虱生介冑,經啟疆埸;後之子孫,日蹙百里。播穫堂構,豈云易哉!

  魏尉元以彭城兵荒之後,公私困竭,請發冀、相、濟、兗四州粟,取張永所棄船九百艘,沿清運載,以賑新民;魏朝從之。

  魏東平王道符反於長安,殺副將駙馬都尉萬古真等;丙午,司空和其奴等將殿中兵討之。丁未,道符司馬段太陽攻道符,斬之;以安西將軍陸真為長安鎮將以撫之。道符,翰之子也。

  閏月,魏以頓丘王李峻為太宰。

  沈文秀、崔道固為土人所攻,遣使乞降於魏,且請兵自救。

  二月,魏西河公石自懸瓠引兵攻汝陰太守張超,不克;退屯陳項,議還長社,待秋擊之。鄭羲曰:「張超蟻聚窮命,糧食已盡,不降當走,可翹足而待也。今棄之遠去,超修城浚隍,積薪儲穀,更來恐難圖矣。」石不從,遂還長社。

  初,尋陽旣平,帝遣沈文秀弟文炳以詔書諭文秀,又遣輔國將軍劉懷珍將馬步三千人與文炳偕行。未至,值張永等敗退,懷珍還鎮山陽。文秀攻青州刺史明僧暠,帝使懷珍帥龍驤將軍王廣之將五百騎、步卒二千人浮海救之,至東海,僧暠已退保東萊。懷珍進據朐城,衆心兇懼,欲且保郁洲,懷珍曰:「文秀欲以青州歸索虜,計齊之士民,安肯甘心左衽邪!今揚兵直前,宣布威德,諸城可飛書而下。柰何守此不進,自為沮撓乎!」遂進,至黔陬,文秀所署高密、平昌二郡太守棄城走。懷珍送致文炳,達朝廷意,文秀猶不降;百姓聞懷珍至,皆喜。文秀所署長廣太守劉桃根將數千人戍不其城。懷珍軍於洋水,衆謂且宜堅壁伺隙,懷珍曰:「今衆少糧竭,懸軍深入,正當以精兵速進,掩其不備耳。」乃遣王廣之將百騎襲不其城,拔之。文秀聞諸城皆敗,乃遣使請降;帝復以為青州刺史。崔道固亦請降,復以為冀州刺史。懷珍引還。

  魏濟陰王小新成卒。

  沈攸之之自彭城還也,留長水校尉王玄載守下邳,積射將軍沈韶守宿豫,睢陵、淮陽皆留兵戌之。玄載,玄謨之從弟也。時東平太守申纂守無鹽,幽州刺史劉休賓守梁鄒,幷州刺史清河房崇吉守升城,輔國將軍清河張讜守團城,及兗州刺史王整、蘭陵太守桓忻、肥城、糜溝、垣苗等戍皆不附於魏。休賓,乘民之兄子也。

  魏遣平東將軍長孫陵等將兵赴青州,征南大將軍慕容白曜將騎五萬為之繼援。白曜,燕太祖之玄孫也。白曜至無鹽,欲攻之。將佐皆以為攻具未備,不宜遽進。左司馬范陽酈範曰:「今輕軍遠襲,深入敵境,豈宜淹緩!且申纂必謂我軍來速,不暇攻圍,將不為備;今若出其不意,可一鼓而克。」白曜曰:「司馬策是也。」乃引兵偽退。申纂不復設備,白曜夜中部分,三月,甲寅旦,攻城,食時,克之;纂走,追擒,殺之。白曜欲盡以無鹽人為軍賞,酈範曰:「齊,形勝之地,宜遠為經略。今王師始入其境,人心未洽,連城相望,咸有拒守之志,苟非以德信懷之,未易平也。」白曜曰:「善!」皆免之。

  白曜將攻肥城,酈範曰:「肥城雖小,攻之引日,勝之不能益軍勢,不勝足以挫軍威。彼見無鹽之破,死傷塗地,不敢不懼;若飛書告諭,縱使不降,亦當逃散。」白曜從之,肥城果潰,獲粟三十萬斛。白曜謂範曰:「此行得卿,三齊不足定也。」遂取垣苗、麋溝二戍。一旬中連拔四城,威震齊土。

  丙子,以尚書左僕射蔡興宗為郢州刺史。

  房崇吉守升城,勝兵者不過七百人。慕容白曜築長圍以攻之,自二月至于夏四月,乃克之。白曜忿其不降,欲盡坑城中人,參軍事昌黎韓麒麟諫曰:「今勍敵在前而阬其民,自此以東,諸城人自為守,不可克也。師老糧盡,外寇乘之,此危道也。」白曜乃慰撫其民,各使復業。

  崇吉脫身走。崇吉母傅氏,申纂妻賈氏,與濟州刺史盧度世有中表親,然已疏遠。及為魏所虜,度世奉事甚恭,贍給優厚。度世閨門之內,和而有禮。雖世有屯夷,家有貧富,百口怡怡,豐儉同之。

  崔道固閉門拒魏。沈文秀遣使迎降於魏,請兵援接,白曜欲遣兵赴之,酈範曰:「文秀室家墳墓皆在江南,擁兵數萬,城固甲堅,強則拒戰,屈則遁去。我師未逼其城,無朝夕之急,何所畏忌而遽求援軍!且觀其使者,視下而色愧,語煩而志怯。此必挾詐以誘我,不可從也。不若先取歷城,克盤陽,下梁鄒,平樂陵,然後按兵徐進,不患其不服也。」白曜曰;「崔道固等兵力單弱,不敢出戰;吾通行無礙,直抵東陽,彼自知必亡,故望風求服,夫又何疑!」範曰:「歷城兵多糧足,非朝夕可拔。文秀坐據東陽,為諸城根本。今多遣兵則無以攻歷城,少遣兵則不足以制東陽;若進為文秀所拒,退為諸城所邀,腹背受敵,必無全理。願更審計,無墮賊彀中。」白曜乃止。文秀果不降。

  魏尉元上表稱:「彭城賊之要藩,不有重兵積粟,則不可固守;若資儲旣廣,雖劉彧師徒悉起,不敢窺淮北之地。」又言:「若賊向彭城,必由清、泗過宿豫,歷下邳;趨青州,亦由下邳、沂水經東安。此數者,皆為賊用師之要。今若先定下邳,平宿豫,鎮淮陽,戍東安,則青、冀諸鎮可不攻而克;若四城不服,青、冀雖拔,百姓狼顧,猶懷僥倖之心。臣愚以為,宜釋青、冀之師,先定東南之地,斷劉彧北顧之意,絕愚民南望之心;夏水雖盛,無津塗可由,冬路雖通,無高城可固。如此,則淮北自舉,暫勞永逸。兵貴神速,久則生變,若天雨旣降,彼或因水通,運糧益衆,規為進取,恐近淮之民翻然改圖,青、冀二州猝未可拔也。」

  五月,壬戌,以太子詹事袁粲為尚書右僕射。

  沈攸之自送運米至下邳,魏人遣清、泗間人詐攸之云:「薛安都欲降,求軍迎接。」軍副吳喜請遣千人赴之,攸之不許。旣而來者益多,喜固請不已,攸之乃集來者告之曰:「君諸人旣有誠心,若能與薛徐州子弟俱來者,皆卽假君以本鄉縣,唯意所欲;如其不爾,無為空勞往還。」自是一去不返。攸之使軍主彭城陳顯達將千人助戍下邳而還。

  薛安都子令伯亡命梁、雍之間,聚黨數千人,攻陷郡縣。秋七月,雍州刺史巴陵王休若遣南陽太守張敬兒等擊斬之。

  上復遣中領軍沈攸之等擊彭城。攸之以為清、泗方涸,糧運不繼,固執以為不可。使者七返,上怒,強遣之。八月,壬寅,以攸之行南兗州刺史,將兵北出;使行徐州事蕭道成將千人鎮淮陰。道成收養豪俊,賓客始盛。

  魏之入彭城也,垣崇祖將部曲奔朐山,據之,遣使來降;蕭道成以為朐山戍主。朐山濱海孤絕,人情未安,崇祖浮舟水側,欲有急則逃入海。魏東徐州刺史成固公戍圂城,崇祖部將有罪,亡降魏。成固公遣步騎二萬襲朐山,去城二十里;崇祖方出送客,城中人驚懼,皆下船欲去。崇祖還,謂腹心曰:「虜非有宿謀,承叛者之言而來耳,易誑也。今得百餘人還,事必濟矣。但人情一駭,不可斂集,卿等可亟去此一里外,大呼而來云:『艾塘義人已得破虜,須戍軍速往,相助逐之。』」舟中人果喜,爭上岸。崇祖引入,據城;遣羸弱入島,人持兩炬火,登山鼓譟。魏參騎以為軍備甚盛,乃退。上以崇祖為北琅邪、蘭陵二郡太守。

  垣榮祖亦自彭城奔朐山,以奉使不效,畏罪不敢出,往依蕭道成于淮陰。榮祖少學騎射,或謂之曰:「武事可畏,何不學書!」榮祖曰:「昔曹公父子上馬橫槊,下馬談詠,此於天下,可不負飲食矣。君輩無自全之伎,何異犬羊乎!」劉善明從弟僧副將部曲二千人避魏居海島,道成亦召而撫之。

  魏於天宮寺作大像,高四十三尺,用銅十萬斤,黃金六百斤。

  魏尉元遣孔伯恭帥步騎一萬拒沈攸之,又以攸之前敗所喪士卒瘃墮膝行者悉還攸之,以沮其氣。上尋悔遣攸之等,復召使還。攸之至焦墟,去下邳五十餘里,陳顯達引兵迎攸之至睢清口,伯恭擊破之。攸之引兵退,伯恭追擊之,攸之大敗,龍驤將軍姜彥產之等戰沒。攸之創重,入保顯達營;丁酉夜,衆潰,攸之輕騎南走,委棄軍資器械以萬計,還屯淮陰。

  尉元以書諭徐州刺史王玄載,玄載棄下邳走,魏以隴西辛紹先為下邳太守。紹先不尚苛察,務舉大綱,敎民治生禦寇而已;由是下邳安之。

  孔伯恭進攻宿豫,宿豫戍將魯僧遵亦棄城走。魏將孔大恆等將千騎南攻淮陽,淮陽太守崔武仲焚城走。

  慕容白曜進屯瑕丘。崔道固之未降也,綏邊將軍房法壽為王玄邈司馬,屢破道固軍,歷城人畏之。及道固降,皆罷兵。道固畏法壽扇動百姓,迫遣法壽使還建康。會從弟崇吉自升城來,以母妻為魏所獲,謀於法壽。法壽雅不欲南行,怨道固迫之。時道固遣兼治中房靈賓督清河、廣川二郡事,戍磐陽,法壽乃與崇吉謀襲磐陽,據之,降於慕容白曜,以贖崇吉母妻。道固遣兵攻之,白曜自瑕丘遣將軍長孫觀救磐陽,道固兵退。白曜表冠軍將軍韓麒麟與法壽對為冀州刺史,以法壽從弟靈民、思順、靈悅、伯憐、伯玉、叔玉、思安、幼安等八人皆為郡守。

  白曜自瑕丘引兵攻崔道固於歷城,遣平東將軍長孫陵等攻沈文秀於東陽。道固拒守不降,白曜築長圍守之。陵等至東陽,文秀請降;陵等入其西郭,縱士卒暴掠。文秀悔怒,閉城拒守,擊陵等,破之。陵等退屯清西,屢進攻城,不克。

  癸卯,大赦。

  戊申,魏主李夫人生子宏。夫人,惠之女也。馮太后自撫養宏;頃之,還政於魏主。魏主始親國事,勤於為治,賞罰嚴明,拔清節,黜貪汙,於是魏之牧守始有以廉潔著聞者。

  太中大夫徐爰,自太祖時用事,素不禮於上。上銜之,詔數其姦佞之罪,徙交州。

  冬,十月,辛巳,詔徙義陽王昶為晉熙王,使員外郎李豐以金千兩贖昶於魏。魏人弗許,使昶與上書,為兄弟之儀。上責其不稱臣,不答。魏主復使昶與上書,昶辭曰:「臣本實彧兄,未經為臣。若改前書,事為二敬;茍或不改,彼所不納。臣不敢奉詔。」乃止。魏人愛重昶,凡三尚公主。

  十一月,乙卯,分徐州置東徐州,以輔國將軍張讜為刺史。

  十二月,庚戌,以幽州刺史劉休賓為兗州刺史。休賓之妻,崔邪利之女也,生子文曄,與邪利皆沒於魏。慕容白曜將其妻子至梁鄒城下示之。休賓密遣主簿尹文達至歷城見白曜,且視其妻子;休賓欲降,而兄子聞慰不可。白曜使人至城下呼曰:「劉休賓數遣人來見僕射約降,何故違期不至!」由是城中皆知之,共禁制休賓不得降,魏兵圍之。

  魏西河公石復攻汝陰,汝陰有備,無功而還。常珍奇雖降於魏,實懷貳心;劉勔復以書招之。會西河公石攻汝陰,珍奇乘虛燒劫懸瓠,驅掠上蔡、安成、平輿三縣民,屯於灌水。

  明皇帝泰始四年(戊申,公元四六八年)

  春,正月,己未,上祀南郊,大赦。

  魏汝陽司馬趙懷仁帥衆寇武津,豫州刺史劉勔遣龍驤將軍申元德擊破之,又斬魏于都公閼于拔於汝陽臺東,獲運車千三百乘。魏復寇義陽,勔使司徒參軍孫臺瓘擊破之。

  淮西民賈元友上書,陳伐魏取陳、蔡之策,上以其書示劉勔。勔上言:「元友稱『虜主幼弱,內外多難,天亡有期』。臣以為虜自去冬蹈藉王土,磐據數郡,百姓殘亡;今春以來,連城圍逼,國家未能復境,何暇滅虜!元友所陳,率多夸誕狂謀,皆非事實。言之甚易,行之甚難。臣竊尋元嘉以來,傖荒遠人,多干國議,負擔歸闕,皆勸討虜,從來信納,皆貽後悔。境上之人,唯視強弱:王師至彼,必壺漿候塗;裁見退軍,便抄截蜂起。此前後所見,明驗非一也。」上乃止。

  魏尉元遣使說東徐州刺史張讜,讜以團城降魏。魏以中書侍郎高閭與讜對為東徐州刺史,李璨與畢衆敬對為東兗州刺史。元又說兗州刺史王整、蘭陵太守桓忻,整、忻皆降於魏。魏以元為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徐 南 北兗三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鎮彭城。召薛安都、畢衆敬入朝,至平城,魏以上客待之,羣從皆封侯,賜第宅,資給甚厚。

  慕容白曜圍歷城經年,二月,庚寅,拔其東郭;癸巳,崔道固面縛出降。白曜遣道固之子景業與劉文曄同至梁鄒,劉休賓亦出降。白曜送道固、休賓及其僚屬於平城。

  辛丑,以前龍驤將軍常珍奇為都督司 北豫二州諸軍事、司州刺史。魏西河公石攻之,珍奇單騎奔壽陽。

  乙巳,車騎大將軍、曲江莊公王玄謨卒。

  三月,魏慕容白曜進圍東陽。

  上以崔道固兄子僧祐為輔國將軍,將兵數千從海道救歷城,至不其,聞歷城已沒,遂降於魏。

  交州刺史劉牧卒。州人李長仁殺牧北來部曲,據州反,自稱刺史。

  廣州刺史羊希使晉康太守沛郡劉思道伐俚。思道違節度失利,希遣收之;思道自帥所領攻州,希兵敗而死。龍驤將軍陳伯紹將兵伐俚,還擊思道,擒斬之。希,玄保之兄子也。

  夏,四月,己卯,復減郡縣田租之半。

  徙東海王禕為廬江王,山陽王休祐為晉平王。上以廢帝謂禕為驢王,故以廬江封之。

  劉勔敗魏兵於許昌。

  魏以南郡公李惠為征南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關右諸軍事、雍州刺史,進爵為王。

  五月,乙卯,魏主畋于崞山,遂如繁畤,辛酉,還宮。

  六月,魏以昌黎王馮熙為太傅。熙,太后之兄也。

  秋,七月,庚申,以驍騎將軍蕭道成為南兗州刺史。

  八月,戊子,以南康相劉勃為交州刺史。

  上以沈文秀之弟征北中兵參軍文靜為輔國將軍,統高密等五郡軍事,自海道救東陽。至不其城,為魏所斷,因保城自固。魏人攻之,不克。辛卯,分青州置東青州,以文靜為刺史。

  九月,辛亥,魏立皇叔楨為南安王,長壽為城陽王,太洛為章武王,休為安定王。

  冬,十月,癸酉朔,日有食之。發諸州兵北伐。

  十一月,李長仁遣使請降,自貶行州事;許之。

  十二月,魏人拔不其城,殺沈文靜,入東陽西郭。

  義嘉之亂,巫師請發脩寧陵,戮玄宮為厭勝。是歲,改葬昭太后。

  先是,中書侍郎、舍人皆以名流為之。太祖始用寒士秋當,世祖猶雜選士庶,巢尚之、戴法興皆用事。及上卽位,盡用左右細人,游擊將軍阮佃夫、中書通事舍人王道隆、員外散騎侍郎楊運長等,並參預政事,權亞人主,巢、戴所不及也。佃夫尤恣橫,人有順迕,禍福立至。大納貨賂,所餉減二百匹絹,則不報書。園宅飲饌,過於諸王;妓樂服飾,宮掖不如也。朝士貴賤,莫不自結。僕隸皆不次除官,捉車人至虎賁中郎部,馬士至員外郎。

  明皇帝泰始五年(己酉,公元四六九年)

  春,正月,癸亥,上耕籍田,大赦。

  沈文秀守東陽,魏人圍之三年,外無救援,士卒晝夜拒戰,甲冑生蟣蝨,無離叛之志。乙丑,魏人拔東陽,文秀解戎服,正衣冠,取所持節坐齋內。魏兵交至,問:「沈文秀何在?」文秀厲聲曰:「身是!」魏人執之,去其衣,縛送慕容白曜,使之拜,文秀曰:「各兩國大臣,何拜之有!」白曜還其衣,為之設饌,鎖送平城。魏主數其罪而宥之,待為下客,給惡衣、疏食;旣而重其不屈,稍嘉禮之,拜外都下大夫。於是青、冀之地盡入於魏矣。

  戊辰,魏平昌宣王和其奴卒。

  二月,己卯,魏以慕容白曜為都督青 齊 東徐三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進爵濟南王。白曜撫御有方,東人安之。

  魏自天安以來,比歲旱饑,重以青、徐用兵,山東之民疲於賦役。顯祖命因民貧富為三等輸租之法,等為三品:上三品輸平城,中輸他州,下輸本州。又,魏舊制:常賦之外,有雜調十五;至是悉罷之,由是民稍贍給。

  河東柳欣慰等謀反,欲立太尉廬江王禕。禕自以於帝為兄,而帝及諸兄弟皆輕之,遂與欣慰等通謀相酬和。征北諮議參軍杜幼文告之,丙申,詔降禕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出鎮宣城,帝遣腹心楊運長領兵防衞。欣慰等並伏誅。

  三月,魏人寇汝陰,太守楊文萇擊卻之。

  夏,四月,丙申,魏大赦。

  五月,魏徙青、齊民於平城,置升城、歷城民望於桑乾,立平齊郡以居之;自餘悉為奴婢,分賜百官。

  魏沙門統曇曜奏:「平齊戶及諸民有能歲輸穀六十斛入僧曹者,卽為僧祇戶,粟為僧祇粟,遇凶歲,賑給飢民。」又請「民犯重罪及官奴,以為佛圖戶,以供諸寺洒掃。」魏主並許之。於是僧祇戶、粟及寺戶徧於州鎮矣。

  六月,魏立皇子宏為太子。

  癸酉,以左衞將軍沈攸之為郢州刺史。

  上又令有司奏廬江王禕忿懟有怨言,請窮治;不許。丁丑,免禕官爵,遣大鴻臚持節奉詔責禕,因逼令自殺,子輔國將軍充明廢徙新安。

  冬,十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魏頓丘王李峻卒。

  十一月,丁未,魏復遣使來脩和親,自是信使歲通。

  閏月,戊子,以輔師將軍孟陽為兗州刺史,始治淮陰。

  十二月,戊戌,司徒建安王休仁解揚州。休仁年與上鄰亞,素相友愛,景和之世,上賴其力以脫禍。及泰始初,四方兵起,休仁親當矢石,克成大功,任總百揆,親寄甚隆;由是朝野輻湊,上漸不悅。休仁悟其旨,故表解揚州。己未,以桂陽王休範為揚州刺史。

  分荊州之巴東、建平,益州之巴西、梓潼郡,置三巴校尉,治白帝。先是,三峽蠻、獠歲為抄暴,故立府以鎮之。上以司徒參軍東莞孫謙為巴東、建平二郡太守。謙將之官,敕募千人自隨,謙曰:「蠻夷不賓,蓋待之失節耳,何煩兵役以為國費!」固辭不受。至郡,開布恩信,蠻、獠翕然懷之,競餉金寶;謙皆慰諭,不受。

  臨海賊帥田流自稱東海王,剽掠海鹽,殺鄞令,東土大震。

  明皇帝泰始六年(庚戌,公元四七O年)

  春,正月,乙亥,初制間二年一祭南郊,間一年一祭明堂。

  二月,壬寅,以司徒休仁為太尉,領司徒;固辭。

  癸丑,納江智淵孫女為太子妃。甲寅,大赦。令百官皆獻物;始興太守孫奉伯止獻琴、書,上大怒,封藥賜死,旣而原之。

  魏以東郡王陸定國為司空。定國,麗之子也。

  魏主遣征西大將軍上黨王長孫觀擊吐谷渾。

  夏,四月,辛丑,魏大赦。

  戊申,魏長孫觀與吐谷渾王拾寅戰於曼頭山,拾寅敗走,遣別駕康盤龍入貢,魏主囚之。

  癸亥,立皇子燮為晉熙王,奉晉熙王昶後。

  五月,魏立皇弟長樂為建昌王。

  六月,癸卯,以江州刺史王景文為尚書左僕射、揚州刺史,以尚書僕射袁粲為右僕射。

  上宮中大宴,裸婦人而觀之,王后以戶扇障面。上怒曰:「外舍寒乞!今共為樂,何獨不視!」后曰:「為樂之事,其方自多;豈有姑姊妹集而裸婦人以為笑!外舍之樂,雅異於此。」上大怒,遣后起。后兄景文聞之曰:「后在家劣弱,今段遂能剛正如此!」

  南兗州刺史蕭道成在軍中久,民間或言道成有異相,當為天子。上疑之,徵為黃門侍郎、越騎校尉。道成懼,不欲內遷,而無計得留。冠軍參軍廣陵荀伯玉勸道成遣數十騎入魏境,安置標榜,魏果遣遊騎數百履行境上;道成以聞,上使道成復本任。秋,九月,命道成遷鎮淮陰。以侍中、中領軍劉勔為都督南徐、兗等五州諸軍事,鎮廣陵。

  戊寅,立總明觀,置祭酒一人,儒、玄、文、史學士各十人。

  柔然部真可汗侵魏,魏主引羣臣議之。尚書右僕射南平公目辰曰:「若車駕親征,京師危懼,不如持重固守。虜懸軍深入,糧運無繼,不久自退;遣將追擊,破之必矣。」給事中張白澤曰:「蠢爾荒愚,輕犯王略,若鑾輿親行,必望麾崩散,豈可坐而縱敵!以萬乘之尊,嬰城自守,非所以威服四夷也。」魏主從之。白澤,袞之孫也。

  魏主使京兆王子推等督諸軍出西道,任城王雲等督諸軍出東道,汝陰王天賜等督諸軍為前鋒,隴西王源賀等督諸軍為後繼,鎮西將軍呂羅漢等掌留臺事。諸將會魏主於女水之濱,與柔然戰,柔然大敗。乘勝逐北,斬首五萬級,降者萬餘人,獲戎馬器械不可勝計。旬有九日,往返六千餘里。改女水曰武川。司徒東安王劉尼坐昏醉,軍陳不整,免官。壬申,還至平城。

  是時,魏百官不給祿,少能以廉白自立者。魏主詔:「吏受所監臨羊一口、酒一斛者,死;與者以從坐論。有能糾告尚書已下罪狀者,隨所糾官輕重授之。」張白澤諫曰:「昔周之下士,尚有代耕之祿。今皇朝貴臣,服勤無報;若使受禮者刑身,糾之者代職,臣恐姦人闚望,忠臣懈節,如此而求事簡民安,不亦難乎!請依律令舊法,仍班祿以酬廉吏。」魏主乃為之罷新法。

  冬,十月,辛卯,詔以世祖繼體,陷憲無遺,以皇子智隨為世祖子,立為武陵王。

  初,魏乙渾專政,慕容白曜頗附之。魏主追以為憾,遂稱白曜謀反,誅之,及其弟如意。

  初,魏南部尚書李敷,儀曹尚書李訢,少相親善,與中書侍郎盧度世皆以才能為世祖、顯祖所寵任,參豫機密,出納詔命。其後訢出為相州刺史,受納貨賂,為人所告,敷掩蔽之。顯祖聞之,檻車徵訢,案驗服罪,當死。是時敷弟奕得幸於馮太后,帝意已疏之。有司以中旨諷訢告敷兄弟陰事,可以得免。訢謂其壻裴攸曰:「吾與敷族世雖遠,恩踰同生,今在事勸吾為此,吾情所不忍。每引簪自刺,解帶自絞,終不得死。且吾安能知其陰事!將若之何?」攸曰:「何為為人死也!有馮闡者,先為敷所敗,其家深怨之。今詢其弟,敷之陰事可得也。」訢從之。又趙郡范檦條列敷兄弟事狀凡三十餘條。有司以聞。帝大怒,誅敷兄弟。訢得減死,鞭髡配役。未幾,復為太倉尚書,攝南部事。敷,順之子也。

  魏陽平王新成卒。

  是歲,命龍驤將軍義興周山圖將兵屯浹口討田流,平之。

  柔然攻于闐,于闐遣使者素目伽奉表詣魏求救。魏主命公卿議之,皆曰:「于闐去京師幾萬里,蠕蠕唯習野掠,不能攻城;若其可攻,尋已亡矣。雖欲遣師,勢無所及。」魏主以議示使者,使者亦以為然。乃詔之曰:「朕應急敕諸軍以拯汝難。但去汝遐阻,必不能救當時之急,汝宜知之。朕今練甲養士,一二歲間,當躬帥猛將,為汝除患。汝其謹脩警候以待大舉。」

  

猜你喜欢
  東觀漢記卷十·多人
  ●靖康稗史之二·确庵耐庵
  卷十四 孝武帝·王夫之
  卷十·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十七·佚名
  第五十五册 天命八年六月·佚名
  第三节盐埕·佚名
  刘白皋传·薛居正
  齐欲伐魏·佚名
  唐纪五十五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中之上元和七年(壬辰、812)·司马光
  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扩·唐圭璋

      乐府雅词云张彦实智宗。词综补遗以为即张扩。扩字彦实,一字子微,德兴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南渡后,历知广德军、著作佐郎、祠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绍兴十一年(1141),起居舍人。十二年(1142),起居郎,权中书舍人。十三年(11

  • 弁言·郑用锡

    北郭园诗钞五卷,郑用锡撰。郑君字祉亭,台湾淡水厅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一七八八),咸丰八年戊午(一八五八)卒,享年七十有一。君于道光三年成进士,台湾土著之登甲科者自君始;因以其著述列为台湾文献丛刊之一。郑君尝撰钦定周

  • 卷一·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目録【起十四字至二十八字】竹枝皇甫松前调【又一体】皇甫松十六字令张孝祥【二首】袁去华【二首】周玉晨闲中好郑符前调【又一体】段成式张希复渔父词戴复古【二首】梧桐影吕岩纥那曲刘

  • 文山诗补钞·吴之振

    文天祥南华山北行近千里,回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春风。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

  • 卷一·孟郊

    钦定四库全书孟东野诗集卷一     唐 孟郊 撰乐府上列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狥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灞上轻薄行长安无缓步况值天景暮相逢灞滻间亲戚不相顾自叹方拙身忽随轻薄伦常恐失所避

  • 卷之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二○五副详及批光绪十五年五月初八日一一四○九—一三·佚名

    新竹知县方,详请布政使沈:大甲巡检之俸银是否照给,经批照给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二日到(注)副详 印 新竹县印私记在任候补同知、直隶州知州、本任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详请事。案据大甲巡检朱岱源

  • 第二卷 厅汛表·缪荃孙

    徐州道丰北厅,通判。原属徐州河务同知。乾隆五十六年改设。咸丰十年六月裁。铜沛厅,同知。原属徐州河务同知。乾隆二年改设。咸丰十年六月裁。邳北厅,通判。原属邳睢管河同知。乾隆五十六年裁六塘河同知改设。咸丰八年归

  • 文公(元年~十八年)·左丘明

    文公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晋侯伐卫。叔孙得臣如京师。卫人伐晋。秋,公孙敖会晋侯于戚。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頵。公

  • 景公恶故人晏子退国乱复召晏子第五·晏婴

    景公与晏子立于曲潢之上,晏子称曰:“衣莫若新,人莫若故。”公曰:“衣之新也,信善矣,人之故,相知情。”晏子归,负载使人辞于公曰:“婴故老耄无能也,请毋服壮者之事。”公自治国,身弱于高、国,百姓大乱。公恐,复召晏子。诸侯忌其威,而

  • 申韩第五十六·桓宽

    御史曰:“待周公而为相,则世无列国。待孔子而后学,则世无儒、墨。夫衣小缺,?祭裂可以补,而必待全匹而易之;政小缺,法令可以防,而必待《雅》、《颂》乃治之;是犹舍邻之医,而求俞跗而后治病,废污池之水,待江、海而后救火也。迂而不

  • 乐庵先生语录后序·龚昱

      乐庵先生享年七十有九阅天下之义理居多自其中年清修寡欲不啻如道人衲子静极而通故凡吾儒与佛老二氏所谈性命之奥心融神防超然独得推其余波沾丐学者每语辄更仆不少倦盖以是为燕居之乐吾友龚君立道笃意于学従先生游

  • 第8章 公冶长篇第五(1)·孔子

    5·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译文孔子谈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他虽然被关在监狱里,但那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了。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可见圣人之

  • 谈合作·梁漱溟

    普通之所谓合作,大概都是指着在经济上的事情,这是狭义的合作。这话不必说。现在说广义的合作。有一位朋友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毫无成就。”此意甚的。这不独是说到经济方面,即是说到了人

  • 分别品第八十四(丹本作分别四谛品)·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是法是菩萨法者,佛法复云何。佛报言:以是法具足者,便逮萨云若慧尽诸习绪。菩萨摩诃萨便尽逮觉是菩萨法。佛法者以一相慧应一切慧。而得正觉。是者佛法与菩萨法而有差特。须菩提,譬如向道已得道者,是二

  • 碧鸡山居随笔(三则)·太虚

    一近今习用名词有极不合理者 例如“国术”一名,实系武术或体育,岂因我国唯此术名国术耶?抑因此术唯我国有名国术耶!殊不可解。又专以男女名“性”,如所谓性爱、性生活等,其实男女性不过类性之一部份,性非限于男女;男女亦不唯

  • 第三十三章 十王章·佚名

    于睹多伽摩尼王之治世中人民富荣,沙利王子为彼[一人]儿所善知。(一)彼至[王子]为幸运之人,常喜善业,而容貌极美旃陀罗女所执着,(二)由前生[之因缘]络此[旃陀罗女]阿苏伽摩罗提乞为容姿而爱慕,彼不欲[即]王位,(三)睹多伽摩尼之弟沙陀提沙于彼

  • 春雨之夜·王统照

    现代短篇小说集。王统照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1月初版。收《雪后》、《沉思》、《鞭痕》、《遗音》、《春雨之夜》、《月影》、《伴死人的一夜》、《醉后》、《一栏之隔》、《警钟守》、《山道之侧》、《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