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八十四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八年。癸亥。二月。乙酉朔。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居畅春园。  

○上还宫。  

○吏部议准、前任湖广总督孙嘉淦等疏称、湖南永绥协所属之花园汛。地处苗穴。建有仓贮。移隆团巡检驻其地。兼理苗务。永绥协存城额兵不敷。彻河口汛兵三十名增之。隆团汛守备。带兵一百。同巡检并驻花园。从之。  

○户部议准、河南巡抚雅尔图疏称、祥符、陈留、杞县、中牟、鹿邑、睢州、柘城、七属。因开浚惠济河道。挖废民卫地共五十六顷。九十五亩有奇。请豁额赋。从之。  

○是日起。上以祭社稷坛、斋戒三日。  

○丙戌。大学士鄂尔泰等遵旨议奏。本年恭逢圣驾祇谒祖陵。随从王公官员等。蒙恩以道途遥远。饬议赏项。查前年巡幸木兰。扈从人等。各有赏赉。此次路远费多。应加倍议给。其侍卫章京等。请各赏银六十两。杂项差使官员等。请各赏银三十两。护军拜唐阿、披甲、匠役人等。请各赏六个月钱粮。绿营千把总。亦请照随往木兰粘竿拜唐阿之例。每月赏银二两。所有兵丁人等赏银。若即支给。恐其耗尽。应请于四月置办行装之时。再行颁发。至扈从之满汉文官。本衙门各有津贴。应较侍卫章京之例。减半各赏银三十两。笔帖式、博士、天文生。各赏银二十两。文武官员。如有愿借俸银者。各赏借一年正俸。作为二年扣还。其别有扣项者。酌量展限坐扣。至扈从之满汉文武大臣。向无赏赉之例。今蒙恩旨并议。请各赏借二年正俸。作为四年扣还。王贝勒贝子等。如有愿借俸银者。请各赏借一年俸银。作为二年扣还。得旨依议。  

○以武备院卿傅拉那、为銮仪使。  

○丁亥。祭先师孔子。遣和亲王弘昼、行礼。  

○谕军机大臣等。据管理淮关事务伊拉齐奏称、淮安关之分口。地名常山。坐落在宿迁县境内。该口岸有裹头闸一座。相去里许。人烟稠集。货船不便赴该口装卸。向来分役在于裹头闸稽查。仍赴常山口报纳钱粮。屡奉行查有案。并非近年新设。今有地棍季子圣等。阻挠惑众。出言私设口岸。不令商船完税。凡值大小官员经过。动辄聚党数十人。具控关员滋扰累民。殊乖政体。从前众兴集倪之光等。阻挠抽收粮税经前任监督唐英奏明奉旨令督抚饬令地方各官照看。勿任奸民阻挠滋扰在案今季子圣等藐视功令把持关务实非关员所能弹压等语夫民俗刁诈藐法妄行如此地方官自有整饬之责。尔等可寄信与德沛令其会同伊拉齐办理。  

○戊子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谕理藩院。今年朕往盛京恭谒祖陵。给与随从官兵半路更换马匹。据议将内扎萨克五处蒙古等、收养军需所用马驼。送至诺诺格地方备用。其更换马驼。照常交与伊等带往游牧地方。看守牧养等语。扎萨克蒙古等世受国恩。王台吉以下至所属人等。无不竭诚效力。自军兴以来。觅买马驼。凡一切递送差役。俱无迟误。劳绩懋着。所余马匹。交与伊等收管牧养。亦属小心。此次更替马匹若仍交伊等照前收养。所属蒙古人等。不无额外赔补之累。今已取用。着加恩将此项更替马畜。及游牧地方余剩驼只牝马。即赏与伊等。以为生业。俟伊等充足。遇有需用马匹牲畜之时。动用钱粮采买。即伊等感恩助用。亦无不可。  

○己丑。工部议准、前任湖广总督孙嘉淦疏称、荆门州郑家潭堤。以该牧张镇原筑草率。乾隆七年秋汛冲决。经参勒赔。查溃口紧要。应先动项修筑。事竣勒还。从之。  

○以广东虎头门水师副将刘大勋、为广东碣石镇总兵。  

○庚寅。以举行仲春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三泰、任兰枝、进讲论语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节。讲毕。上宣御论曰。子贡之赞孔子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若是乎夫子之言性。诚不可得而闻乎哉。乃夫子之言性。则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以性对习。而近之与远。亦不过百步五十步之分耳。何其视性之卑耶。盖尝读中庸而知其说矣。天命之谓性。性相近也。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习相远也。此犹未指夫知诱物化之私而言。而其视性之近乎天命。为已远矣。故易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此即率性修道之谓也。诗曰。穆穆文王。纯亦不已。此即性即天命之谓也。而程子动箴。亦曰。习与性成。圣贤同归。诚能遏人心。即所以存道心。不远复。毋祇悔。又何远近之殊耶。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直讲官索柱、蒋溥、进讲易经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二句。讲毕。上宣御论曰。天地养万物。而不能不藉后之裁成辅相。圣人养万民。而不能不赖贤之时亮天工。是以周公躬吐握之劳。故有圄空之隆。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寰区至广也。生民至众也。以一人之心志耳目御之。其敝精劳神而乞无成功。亦不待烛照数计而龟卜矣。自古圣王。劳于求贤。逸于得人。然得人始逸。而求贤则劳。毋论求之不以道。得之不以实。所得非其人。所求非其贤。而天下之万民。不可以一日而不养。为君难。盖诚乎其难矣。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大学士张廷玉等奏曰。皇上尽性达天。任人图治。抉精微之蕴。而允执厥中。极教养之方。而兆民允赖。圣训所示。天德王道。一以贯之。臣等不胜钦服。奏毕。诸臣出就拜位。行二跪六叩礼。礼成。上还宫。赐讲官及侍班官等宴于协和门。  

○辛卯。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壬辰。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李绂、以病致仕归里。寻陛辞。上问有所欲陈否。绂以慎终如始对。赐诗嘉之。  

○癸巳。谕大学士等。昨因考选御史。试以时务策。杭世骏策称。意见不可先设。畛域不可太分。满洲才贤虽多。较之汉人。仅什之三四天下巡抚。尚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焉。何内满而外汉也。三江两浙。天下人才渊薮。边隅之士。间出者无几。今则果于用边省之人。不计其才。不计其操履。不计其资俸。而十年不调者。皆江浙之人。岂非有意见畛域等语。国家选举人才。量能器使。随时制宜。自古立贤无方。乃帝王用人之要道。满汉远迩。皆朕臣工联为一体。朕从无歧视。若如杭世骏之论。必分别满洲汉人。又于汉人之中。分别江浙边省。此乃设意见分畛域之甚者。何所见之悖谬至此。况以现在而论。汉大学士三缺。江南居其一。浙江居其二。汉尚书六缺。江南居其三。侍郎内之江浙人。则无部无之。此又岂朕存畛域之见。偏用江浙之人乎。至于用人之际。南人多而间用北人。北人多而又间用南人。督抚之中。有时满多于汉。或有时汉又多于满。惟其才。不惟其地。亦因其地。复量其才。此中裁成进退。权衡皆出自朕心。即左右大臣。亦不得参预。况微末无知之小臣乎。且国家教养百年。满洲人才辈出。何事不及汉人。杭世骏独非本朝臣子乎。而怀挟私心。敢于轻视若此。若稍知忠爱之义者。必不肯出此也。杭世骏、着交部严察议奏。寻议、杭世骏怀私妄奏。依溺职例革职。从之。  

○户部议覆、两江总督宗室德沛疏称、海州、赣榆、二属漕粮。前任督臣庆复。以地系滨海。土性不宜米谷。小民苦于购纳。题请折徵解部。经部议。仍令民折官办。请嗣后于海州糟粮粳米。每石徵银一两二钱。赣榆粟米。每石徵银一两。遇时价过昂。另题请旨。或年丰价贱。徵有赢余。核抵下年徵额。耗米一项。亦应照数徵收等语。所奏纷繁。恐官吏捏报滋弊。应照议定江西泸溪县糟粮之例。各依时价采买。先动藩库银。及时购办兑运。随示谕里民如数归款。从之。  

○命御史禄谦、在阿哥书房教习清书行走。  

○引见中书胡宝瑔等十三员。得旨。胡宝瑔、涂逢震、葛德润、爱必达、六十七、吴达善、丁廷让、永世、高诚、吴日燝、俱着记名。归于现在记名人员内。以御史用。沈澜、着发往江南。交与该督抚酌量题补。  

○甲午。遣官祭先医之神。  

○谕、今年秋间。朕恭谒祖陵。所有内外本章。按日呈览。部院臣工摺奏。随本进呈。一切办理事宜。与朕在京无异。惟是外省督抚提镇等奏摺。向来俱系差人赍奏。此等赍摺之人。道途遥远。万一马骡疲乏。风雨阻行。未免稽迟时日。着自起銮之日为始。凡有外省奏摺。俱赍赴在京总理事务王大臣处加封。交内阁随本呈送行在。候朕批示。随本发回。仍于总理处。交付赍摺之人祗领。该部即传谕该督抚提镇等知之。  

○吏部议处大学士鄂尔泰、将行止不端之己革副都御史仲永檀。滥行奏荐。于伊子己革詹事鄂容安不能严加管束。致向仲永檀商量密奏之事。应照例降调。得旨。鄂尔泰所有加级纪录。俱着销去。抵降二级。从宽留任。  

○户部议准、两江总督宗室德沛奏称、江西吉、南、赣、三府。距淮扬道路窎远。滩险难行。兼之乾隆七年歉收。民食维艰。所有上年奉拨运济淮扬仓谷八万石。请停拨运。即留为本地之需。得旨。依议速行。  

○礼部议覆、浙江学政彭启丰条陈浙省考试事宜。一、浙省岁科考试生童。旧例摘录所习本经。令作讲义。即与四书题。一场并试。复于本经外之四经。摘取发问。令生童依义条对。另试一场。其未能明晰者。生员不取优等。童生不拔前列。惟生童讲义。大都就题敷衍。少有阐发。不若条对诸说。各有成义于经学浅深。尤灼然易睹。况条对讲义兼试。亦属繁复。应如所请。嗣后仍试条对。停其考试讲义。一、商童应试。专以商结为凭。恐招致冒籍。假充子侄冒考。致生顶替代倩诸弊。应如所请。遇有滥保甲商。依不应律严治。一、考试岁贡向系通省同题。易滋宿构。应如所请。嗣后将所试经书判语。随时酌定。一乡试对读五等生员多有不敷应如所请。将四等武生兼用。即免其录遗。准入武场乡试。至请武童按数定额。商童应试。令该县取结申盐道录送与生员卷面禁写廪增附之处。均毋庸议。从之。  

○以前任安徽巡抚张楷、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调福建巡抚刘于义、为山西巡抚。命前任湖广总督孙嘉淦、署福建巡抚。仍俟审题谢济世一案完竣。再赴闽省。  

○予故广西镇安府属小镇安土舍岑池凤之孙岑金佩、袭职。兼巡检衔。  

○乙未。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都察院奏。湖南巡抚许容题参粮道谢济世一案。先经署湖南粮道仓德。申详漕运总督顾琮文内。称升任四川藩司王玠。赴任过岳。携带湖南藩司张璨书函。并长沙府详册。嘱令改换文移等语。今据顾琮咨院。应据实奏闻。得旨。这所奏情节。着交与孙嘉淦、秉公据实。一并审理具奏。原札详册并发。  

○予故贵州古州镇总兵王友询、祭葬如例。  

○丙申。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大学士等。据奉天府府尹霍备奏称、奉天一省。山海交错。幅员辽阔。止有一府十三州县。牧令之外。并无佐贰协办。一切应查办之项。事属纷繁。非本任所能兼顾。又无闲员可以差委。请于候补候选知州知县人员内。拣选四员来奉委用。俟着有劳绩。酌量题补等语。着照该府尹所请。交吏部于候补候选州县人员内。拣选带领引见。  

○奉天府府尹霍备奏。奉天宗学。向归府尹稽察。恐府尹事繁少暇。于宗学无裨。奉天府府丞。专司学政。颇有余闲。以之稽察宗学。必能实心考核。请即以现任府丞臣陈治滋为始。着为例。得旨允行。下部知之。  

○以编修观保、充日讲起居注官  

○赏恤南河下埽飘殁之山安营兵丁傅纶、孙美、如例。  

○丁酉。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戊戌。蠲缓陕西葭州上年分雹灾、广东潮阳、饶平、两县上年分旱灾、额赋有差。并分别借贷。  

○己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遣官祭关帝庙。  

○遣官祭昭忠祠。  

○命举堪任河工人员。谕大学士等。江南河防水利。现在兴工。关系紧要。国家不惜数百万帑金。期为地方久远之计。倘钱粮不无虚冒。工程不能坚固。则奠安民生之举。适以饱官吏之私槖。向来河员。乐于兴工。希图滥销。前车可鉴。现今督抚止派道员数人督率办理。但该道府兼有地方之责。未免查核不周。以致专诿工员。多滋弊窦。于巨工无益。着九卿于候补候选道府内。各将所知家道殷实。才可办事之员。照例举出。交与吏部带领引见。发往江南。令督臣河臣分别派委与现派之道员一同办理工务如果实心任事该督等酌量题补倘有侵克贪劣等情。除按律治罪外仍将保举之人。照例处分。  

○户部议准、山东巡抚晏斯盛疏称、青州府新设满营。添兵二千余名。大小男妇。不下万余口。岁需米一万七千六十石有奇。原于府贮谷内。按月碾米支给。扣价存库。秋收买还。惟是青州僻处偏隅。产米无多。买补未便请于附近青州之有漕州县内。改徵运京黑豆一项。量拨一万七千余石。仍徵粟米。运为青州兵糈。青州为产豆之乡。即将青州谷价于本境买豆补数。依限随漕起运。从之。又议准、广西巡抚杨锡绂疏请、粤西四十九土司。夏秋二收分数。与流州县一体入疏题报。从之。  

○礼部议覆、署理广西按察使李锡秦奏称、粤西苗猺易惑。其处僧道祈禳。镌有木、铜、锡、诸印。往往结党营私。为害地方。应如所请。敕下抚臣。除有部劄僧道外。其余钤记。概行饬禁。违者重惩。从之。  

○宁古塔将军鄂弥达疏报、永吉州、白都纳、二处民人。首出余地八万五千四百亩有奇。  

○准噶尔部人阿必达鄂勒哲依、各率属来降。赏给安插如例。  

卷之一百八十四

猜你喜欢
  妃嫔传第五·陈寿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王称
  第四十一册 天聪五年九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纪昀
  一三八 山西按察使黄检奏搜出戎英家内书集并无悖逆语句折·佚名
  卷五·郭居仁
  卷十五·吴缜
  马枢传·姚思廉
  李彪传·李延寿
  卷二百十三·杨士奇
  卷五十三·佚名
  卷三·佚名
  乐一·徐松
  諡法卷四·苏洵
  (四)互选资政院议员详细规则·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章 僊佛同途·屠隆

    〔外末同上外〕道术分三教。源流本一家。〔末〕仙人拾瑶草。佛子坐莲花。〔外〕南赡州堪度。西天路不赊。〔末〕悟时冰泮水。迷处饭蒸沙。〔外〕仙子。我与你商议。六度万行。我祖渡河宝筏。全在慈悲。八

  • 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九刘长卿同诸公袁郎中宴筵喜加章服手诏来筵上腰金向粉闱勲名传旧阁蹈舞着新衣白社同游在沧洲此会稀寒笳发後殿秋草送西归世难常摧敌时闲巳息机鲁连功可让千

  • 卷第二百五十三·胡三省

    唐纪六十九〔起强圉作噩(丁酉),尽上章困敦(庚子)十月,凡三年有奇。〕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上之下干符四年〔(丁酉、八七七)〕1春,正月,王郢诱鲁寔入舟中,执之,〔王郢因鲁寔请降,事见上卷上年。〕将士从寔者皆奔溃。朝廷闻之,以右龙武

  • 卷第一百九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唐纪十一〔起强圉作噩(丁酉)五月,尽上章困敦(庚子),凡三年有奇。〕太宗文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七·佚名

    正统五年五月壬寅朔给西河王校尉月粮冬衣布花○甘肃总兵官定西伯蒋贵奏纪录幼军零丁失所乞循例优给从之○顺天广平顺德河间四府蝗 上命行在户部速令府州县官设法捕之○裁省辽东都司安乐自在二州同知判官各一员○谪刑

  • 卷之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金佗续编卷二十七·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二十七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录黄元振编绍兴乙卯岳武穆公受命讨杨么初么盗据三苗洞庭之险衆十余万湖南北大被其害而又北连刘豫遥相应和待北骑临江谋欲席卷东下官军屡衂朝廷命公讨之先是靖康初赵

  • 卷二百九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九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东汉光武以二千石长吏多不胜任有纎微之过者必见斥罢交易纷扰百姓不宁六年有日食之异父城侯朱浮上疏曰臣闻日者衆

  • 卷二十六·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二十六明 黄训 编礼部【仪制中】设学校以立教一【丘濬】臣按真德秀言古法其近民者教弥数故二十五家为闾闾有塾民朝夕处焉四闾为族则岁之读法十有四士

  • 70.司马迁写《史记》·林汉达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

  • 檀弓上·戴圣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

  • 卷七·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七     元 赵汸 撰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七一百内师公将称公大夫称名氏微者不言将隠七年秋公伐邾庄二十六年春公伐戎僖二十一年冬公伐邾 二十二年春公伐邾 三十三年夏公伐邾文七年春公伐

  • 从人心中把佛教复活起来·太虚

    ──二十四年十一月在丹阳海会寺讲──太虚到丹阳是第一次,这次来为海会寺请讲佛遗教经,乃承各界以及诸山举行这庄严盛大的欢迎会,曷胜欣幸!同时藉此认识了丹阳的佛教有振兴复活的象征。我觉得现在中国佛教的复兴,与中国民

  • 宗镜录卷第六十三·延寿

    第四作用不定难者。于中分出三难。第一难云。复有何因。患眩翳者所见发蝇等。即无发蝇等实用。余不患眩翳者。所见发蝇等物。是实用非无。汝大乘既许皆是唯识者。即须一时有实作用。不然。一时无实作用。今既不同。未

  • 刻支那福州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后序·为霖道霈

    鼓山为霖大师被柔忍衣。入寂慈室。坐法空座。开堂说法三十余岁。座下常随众五千指。循循善诱。如老婆怜儿孙。谦谦度生如津梁。大师诚天下之至柔乎。及室中提宗印。辨魔拣异。则壁立万仞。七十四岁垂死而未肯许可一人

  • 针灸资生经·王执中

    七卷。宋王执中撰。王执中,字叔权,瑞安(今属浙江省)人,南宋乾道进士,官从政郎澧州教授。此书撰成于乾道间 (1165—1173),初刊于嘉定十三年(1220),共七卷,不著撰人姓名。初刊本序称东嘉王叔权作,绍定四年(1231)重刊序

  • 玉环记·杨柔胜

    作者佚名。或说杨柔胜撰。杨柔胜,字新吾,江苏武进人。约明万历十年(1582)前后在世。此本或为后人改订杨本。本事见于唐人《玉箫传》及范摅《云溪友议》中有关韦皋的故事。全剧三十四出。剧写:京兆书生韦皋,寄居洛阳。

  • 念佛镜·善导

    凡二卷。唐即道镜、善道共集。全称求生西方净土念佛镜。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系以对比方式提出念佛门与其他法门,而鼓吹念佛一行。题名念佛镜,意在照明念佛行人,增益信心,断除疑惑。内分十一门,阐释念佛之名义、体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