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五十九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柱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七年。壬戌。正月。丙子。上奉皇太后幸同乐园。侍早晚膳。至癸未、皆如之。
○御正大光明殿。赐大学士尚书等宴。
○奉皇太后幸山高水长。至己卯、皆如之。
○戊寅。谕、据副都统纪山奏称。前因准噶尔请进藏熬茶。派官兵护送。令那克素三十九部落番民等。豫备马匹牲畜。接济应用。伊等率先集事。惟恐后时。甚属急公。且伊等头目入见。俱言蒙国家豢养之恩。从无扰累。各得安生。惟愿诚心报效等语。此次准噶尔人等。未曾进藏。伊等所备之马匹牲畜。虽未经应用。但番民生长遥远。感戴国家之恩。黾勉报效。甚属可嘉。宜施特恩。着将伊等今年应输钱粮。尽数宽免。以示鼓励。
○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呼伦贝尔副都统衔玛尔拜奏称。呼伦贝尔地方。向无办事传递文报之员。嗣由理藩院派笔帖式一员。领催一名。前往轮班办事。彼时因未设立笔帖式。故如此办理。今呼伦贝尔地方。已添设蒙古笔帖式二员。若仍由京理藩院派往笔帖式更换。未免徒劳驿站。请嗣后停止派往。其现在办事之笔帖式等。如果行走勤慎。五年期满。咨送该将军处。遇有应升缺出。准与彼处人等归并拣选以示鼓励等语。应如所奏。从之。
○盛京刑部侍郎觉罗吴拜、以母老请留京侍养。以内阁学士兆惠为盛京刑部侍郎。吴拜为内阁学士。
○调广东督标中军副将张元佐来京引见。
○庚辰。工部议准。湖北布政使严瑞龙奏称。核减工程银两。系浮开应缴之项。承修官值升迁事故。往往拖欠。承追之员。因未定有年限处分。因循延缓。嗣后应照承追杂项钱粮例。定以年限。限满不完。如例降罚。承修官逾限不缴、参处。从之。
○辛己。谕大学士等。朕于二月初二日、恭谒泰陵。一切应行事宜。各该衙门备办。
○壬午。谕、朕前因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有老瓜贼一种。狠毒异常。大为行李之害。是以特颁谕旨。令地方官设法查拏。近又闻得此种老瓜贼。北五省皆有。而陕省固原州等处尤多。每于春月空身而出。俱走潼关。分散各处谋劫。及至秋冬。各挟赃物而回。恐被捕役盘获。多于山僻小径。绕回本籍。行踪诡秘。变迁百端。必须该地方官齐心协力。不分疆界。互相查拏。庶可净厥根株。着尹继善、岱奇、黄廷桂等。檄饬委员。将老瓜贼出入取道之处。躧访查捕。务期严密周详。毋使漏网。
○理藩院奏。喀尔喀协办台吉齐巴格扎卜故。得旨。据奏喀尔喀协办台吉齐巴格扎卜。出痘病故。伊在军前效力行走。人尚去得。又于京城来往甚久。朕因令其在乾清门行走。学习礼仪。今伊患痘溘逝。深为恻然。着赏银一百两。派章京一员。与同来台吉海都卜等会同办理。事毕。将该台吉灵柩。带往游牧处去。
○定外藩蒙古生身人不必来京例。谕曰。喀尔喀协办台吉齐巴格扎卜。从前因伊曾否出痘。知之不真。至京染痘病故。旧例未曾出痘蒙古等。俱不准来京。但恐伊等内有似齐巴格扎卜、误行来京。染疾者正复不少。朕心深为悯恻。嗣后如本身未能确知出痘之王公台吉等。俱不必来京。若欲瞻仰朕颜。于朕出哨时。行围之所。亦得瞻仰。断不可冒昧来京。着将此旨行文遍行晓谕众扎萨克等知之。
○癸未。宗人府奏玉牒。自雍正十一年告成后。已届十年例修之期。臣府应会同内阁礼部纂修。从之。
○甲申。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居畅春园。
○谕。上江凤、颍、等属。于上年夏秋连被水灾。朕已降旨。加意赈恤。蠲缓各项钱粮。并于定例赈济月分之外。将灾重地方。加展两月一月不等。顷闻滁、和、二属。及无为州。系偶尔偏灾。得赈之后。已足支持。惟凤、颍、泗、三属。连年被潦。民困为甚。今麦秋之期。尚在五月。其加赈至三月止者。仍有四月一月乏食。加赈至二月止者。仍有三四两个月乏食。赈至正月止者。仍有二三四三个月乏食。虽该州县例有平粜仓粮。而贫民无钱籴买。深可轸念。着将凤、颍、泗、三属已赈贫民。再借与口粮一个月。其正月止赈之处。去麦秋尚遥。应查明最贫之民。借与口粮两个月。至五分灾不赈者。定例于春月酌借口粮。应同六分灾不赈之次贫。一体照例酌借。以接济之。统于秋成交谷还仓。若近处谷石不敷。由远处拨运。恐缓不济急。即照上年之例、用银折给。俾小民买食大麦秫秫等杂粮。以糊其口。该部即速行文江南督抚知之。
○又谕。甘省地处边徼。土瘠民贫。朕所加意抚恤。顷闻凉州府属之武威、平番、永昌、古浪、四县。频岁歉收。上年又被旱灾。民情甚苦。积欠颇多。查自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四年。武威县未完额粮、八万一百余石。草、六十四万二千余朿。平番县未完额粮、一万三千八百余石。草、一十九万二千余朿。永昌县未完额粮、一万五千二百余石。草、二十万四千余朿。古浪县未完额粮、四千三百余石。草、九万三百余朿。又西宁府属之西宁县。自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三年。未完额粮、二万八千九百余石。草、二十九万八千余朿。碾伯县未完额粮、一万一千一百余石。草、一十三万七千余朿。以上六县。皆西陲苦寒之地。虽上年尚属有收。然积歉之余。元气未复。若将新旧额粮草朿。于一岁之内。合并徵收。民力实为艰窘。着将旧欠之项。分作三年带徵。俾闾阎易于输将。示朕加惠边氓之至意。
○乙酉。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朕此次恭谒泰陵。着怡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在京总理事务。
○吏部议覆。直隶总督高斌奏称。各省河工佐杂缺出。惟河东系出具考语咨部。委署一年。保题实授。直隶、江南、多暂行委署。按季汇报。并不出考咨部核覆。补授时始具题。有悬缺数年、仍系暂委者。请行令该河督。将现在署员出考补咨。嗣后画一办理。应如所请。从之。
○授淳度亲王女为郡君。壻贝勒僧滚扎布子瑚图凌阿、为多罗额驸。
○丙戌。谕曰。直隶总督高斌、到任伊始。正料理地方事务之时。朕此次谒陵。高斌不必前来接驾。
○礼部议准。广西巡抚杨锡绂、奏请增建广西乡试号舍四百二十间。从之。
○丁亥。命编修秦蕙田、在尚书房行走。
○准噶尔部人罗斯玛特多喇特、率亲属五人来降。命赏给安插如例。
○戊子。谕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前奏周礼六乐。以律之次第。分神之尊卑。顾律吕同用。而清浊之间。有同均者。有不同均者。见诸实用。碍难施行等语。朕偶阅周礼。其文曰。奏黄钟。歌大吕。以祀天神。奏太蔟。歌应钟。以祭地示。奏姑洗。歌南吕。以祀四望。奏蕤宾。歌林钟。以祭山川。奏夷则。歌仲吕。以享先妣。奏无射。歌夹钟。以享先祖。礼从其宜。周制固不可强同于今。但六乐相配。亦非无其义。因思黄钟子也。大吕丑也。子与丑合。故奏黄钟则歌大吕。太蔟寅也。应钟亥也。寅与亥合。故奏太蔟。则歌应钟。推而至于无射夹钟。莫不皆然。盖月之斗建。与日之躔度。相配合之位也。唐贾公彦疏所云。奏据出声而言。歌据合曲而言。其实歌奏通也。此语则似有讹。夫清浊同均者。尚不可用。岂有清浊不同均者。而可合用之理。盖既云奏。则但奏其乐而不歌。既云歌。则始作乐以合人声耳。奏与歌自必各为一事。惟奏以黄钟为宫者。歌时则以大吕为宫之乐配之。奏以太蔟为宫者。歌时则以应钟为宫之乐配之。如此、则无所谓碍难施行者矣。朕亦不固执此语以为必是。但与尔等奏词稍有不同。可再详阅查奏。
○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奏、臣等议得皇太后乐、皇后乐、立宫应以何律何吕之处。皇上所降谕旨。用礼记帝日后月之义。以南吕为宫。南吕位在第四。既不至与郊庙有并尊之嫌。又与朝廷之乐。旋相为宫者。先后次第。两无妨碍。最为妥协。若随皇帝乐。一例立宫。于义亦通。但在宫在廷。无所分别。既不若以内外有别为长。且无以彰旋相为宫。惟帝始可隆礼备物之义。谨遵原降谕旨。以南吕为宫。得旨。依议。
○山西巡抚喀尔吉善、绥远城建威将军补熙会奏。查丈口外地亩。派委佐杂及防御骁骑校各二员。查旗员无养廉。往返数百里。且非数月可竣。难令枵腹从事。应照经历巡检。一体赏给盘费。下部议行。
○兵部议准。江南提督吴进义、奏请江南提标。并崇明镇标。准将余存息银内。各动支二千两。买米存贮。借给兵丁。照原价扣还。报部查核。侵冒克扣者严参。从之。
○己丑。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大学士等。六部纂修则例。次第进呈。朕皆逐一详览。其中或有更正。或有删除。俱照新定之书遵行。夫旧例有未协之处。理应变通者。自应酌量删改。但从前旧本。各衙门仍当存贮。以备稽查。且数年之后。或又有更易之例。亦可将旧例参订。此亦爱礼存羊之意也。可将此传谕各部知之。再如现今吏部进呈则例内。拟删官员考较律例一条。云内外官员。各有本任承办事件。律例款项繁多。难概责以通晓。嗣后将官员通晓律例。咨明注册之例删去。止留吏攒通晓律例一条。朕思律例有关政治。即以司官而论。若谓各部律例。未能尽行通晓则可。若于本部本司律例。茫然不知。办理事件。徒委之书吏之手。有是理乎。此条着仍旧例。不应删去。
○又谕。从来苗地匪类。诡名甚多。即如黔粤逆苗石金元、戴老四、乃案内之首犯。一人而有数名。易于蒙混兔脱。今经数省合力查拏。不遗余力。始得正身。似此则为从之党羽。借诡名而漏网者。恐不少矣。着传谕广西、贵州、湖南、云南、等省之督抚提镇。嗣后于始初拏获苗犯之时。将一人几名。详细讯问。开写明白。知会办理此案之邻省员弁。并不许稍有隐匿。则彼此易于查察。庶可杜奸宄诡名煽惑之伎俩。
○庚寅。谕。前曾降旨大学士徐本、每年赏银二千两。今徐本出差之处甚多。每年着再加赏银二千两。
○御史沈廷芳奏。崇文门内智化寺。明英宗为逆阉王振立祀。李贤撰碑。称其丰功大节。谀阉乱道。观者发指。乞敕有司。毁像仆碑。并将英宗谕祭碑。移瘗他所。得旨。如所请行。
○是月。直隶总督高斌奏。现值永定河凌汛。必须察看。恳恩仍准迎觐。得旨。既已就道。见朕即回署办事。或察看河干。不必随驾可也。
○又奏。原任江南河库道张师载。吏才未见优裕。而端正清勤。不愧张伯行之子。现已服满。可否量才召用。得旨。知道了。有旨谕部。
○两江总督那苏图奏。据揭题参之参将王从绳。可否送部引见。得旨。此奏甚属不明。既云操练疎懈。废弛营伍。则是一无能之员。又何云巡查汛地。着有成效。二者不并立也。可详悉奏来。
○又奏。拏究崇明、靖江、丹徒、宝应、捏灾藉赈。赖租冒蠲。罢市抗官之犯。民风已肃。并分别上江莠民饥民。恩法并施。得旨。所见甚正。妥协为之。
○江西布政使彭家屏奏。分咨勒追各前司应赔谷石。通饬州县钱粮。不许银匠包倾包解。得旨。好。勉力为之。
○浙江布政使张若震、奏请归养。得旨。汝奏固属应行。但巡抚系新任。汝不便复换。俟秋冬间再奏。
○湖广总督孙嘉淦奏。遵查谢济世所注经书。立说浅陋固滞。不足以欺世盗名。无庸逐条指渎。谨将原板查毁。并通饬收毁已印之本。得旨。所办甚妥。只可如此而已。
○又奏。查桂阳、郴州、属、旧开铜矿。不碍田庐。又无苗猺杂处。可以复开。其余试采之处。有名无实。俱应封禁。得旨。所奏俱悉。
○又奏。武昌关沿用明尺。较工部营造尺、短一寸五分。请饬铸五尺发关遵用。俟一年后、酌定徵额。以泯盈缩。得旨。知道了。但事属琐碎。待朕缓酌之。
○又奏。遵查前任楚臬吴龙应在官废事。经管关税。侵隐入已。得旨。这所参吴龙应着革职。发往楚省。交该督严审定拟具奏。该部知道。
○河南巡抚雅尔图奏。饬属严缉奸匪。盗案较少。得旨。若有意期其少。则讳盗之弊生矣。戒之。
○又奏。饬令标营马兵。练演技勇。请下各省通行。得旨。此等事。汝且于汝省行之。以期其效可也。
○山东巡抚朱定元奏。临清关徵收名色。有宅用一条。捐项一款。既非正额。又不并解。浮费累商。现已全革。得旨。知道了。
○又奏。准部咨裁闲冗。东省如安东卫守备、及教授、登州府盐捕通判、钜野县丞、诸城县南龙湾、掖县海仓、两巡检。又德州安德水驿、梁家庄水驿、良店水驿、武城县甲马营水驿、临清州清源、兼渡口水驿、清平县清阳水驿、东昌府崇武水驿、阳谷县、荆门水驿、汶上县开河水驿、济宁州南城水驿、鱼台县河桥水驿、峄县万家水驿、东平州安山水驿、共驿十四、丞十三、又德州卫中右二所千总、均可裁。得旨。所奏俱悉。
○又奏。东省给兵生息银。交州县发商。州县事繁。散给不时。请令各弁具状豫领贮营。岁底报销。捏冒侵扣。及扶同徇隐者并参。可否各省一体办理。得旨。汝先试行于汝省可也。
○甘肃巡抚黄廷桂奏。部推抚标参将黄天贵。粤东人、恐未谙边务。请与直隶涿州营参将蒋琏对调。得旨。此例恐不可开。但甘省属员中。汝酌量调补可也。
○贵州提督韩勋、奏报到任日期。恭请圣训。得旨。制苗之道。惟在宽严相济。驭兵之方。亦惟训练常勤。汝其勉之。而其要尤在实心也。
○安西提督永常、奏报准噶尔夷使入贡。得旨。朕已料彼定为熬茶而来。知道了。
○又奏。夷使赴京带售之货物马驼。暂留哈密。得旨。知道了。其留牧马驼。若倒毙少则可。若多、量为补赐。亦无不可。至期奏闻可也。
○河东盐政尚琳奏、请将充公未报之附余钱粮。报部核销。缘河东公务。每平五十两。加重二钱。以为镕成元宝之费。现在各项支给。只需库平。所余加增二钱之数。悉行充公。向未报部。请自乾隆七年起。造册送部。候拨充饷。又查芦苇变价银两。贮库充公。嗣后应分晰款项。由部核销。节省银两。或系公务内节省。或系各兵役空缺。自应各归本款核销。不得别附名色。致多牵混。得旨。此事不便交部。汝如是据实陈奏。澄清办理。固属可嘉。恐太清则后难为继。汝其酌量办理。或既称附余。至岁底奏明。或交内务府。或赏何人之处。请旨。尚属可行之事耳。将此旨汝处记档。亦不必咨部也。
猜你喜欢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脱脱 卷一百八十三·毕沅 第十九回 郭从谦突门弑主 李嗣源据国登基·蔡东藩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三·乾隆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四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六百四十五·佚名 卷之六十四·佚名 史记集解卷六十六·裴骃 卷十七 楚语上·左丘明 温彦博传·欧阳修 昭成太子元僖传·脱脱 赵翿传·张廷玉 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辛弃疾 纲鉴易知录卷七六·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