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韩褒传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祖父韩瞔,官魏平凉郡守、安定郡公。父韩演,曾任恒州刺史。

  韩褒少年时就有不俗的志向,喜欢读书而又不拘守章句。他的老师感到奇怪,询问原因,韩褒回答说“:读书常常是为了从中得到教益,至于商榷考较其异同,则是各有所好。”老师因此而把韩褒看作奇人。长大之后,韩褒熟读经史,深沉而有远大谋略。适逢魏国战乱,韩褒躲避到夏州。这个时候,周文帝任夏州刺史,平常就听说过韩褒的名字,将韩褒当作客人来对待。等到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诸将派遣使者迎接周文帝。周文帝征询韩褒的意见,问他是去还是留,韩褒说“:这是上天的授意,还有什么怀疑的呢?”周文帝采纳了韩褒的建议。等到周文帝为丞相,引荐韩褒为录事参军,赐姓侯吕陵氏。西魏文帝大统初年,升任行台左丞,赐爵三水县伯、丞相府从事中郎,出京镇守淅、郦二地。过了两年,升任丞相府司马,晋爵位为侯。

  出任北雍州刺史。雍州北面一带多山,山中多有盗贼。韩褒私下查访,发现都是当地豪强干的。他表面上装做不知道这事,还用更丰厚的礼仪对待他们,对他们说“:我原是书生,哪里知道缉拿盗贼之事?还要依靠诸位为我分担忧愁才是。”于是就把百姓平常就害怕的那些凶悍狡黠的少年悉数召来,任命主帅,划分地界,捕捉盗贼。若有偷盗抢劫之类的事发生,而又没有抓获盗贼,就以故意纵逃罪论处。于是,那些被召来的人没有一个不害怕的,都低头认罪,说“:从前发生的盗窃之事,都是我们这些人干的。”并将同伙的姓名都开列出来,有些逃命在外和隐藏起来的人的地址,也都一一说了出来。韩褒把盗贼的名单藏起来,在州门张布大榜,榜文称:“自知行盗有罪的人,可迅速来自首,即免除其罪。到了这个月底还不来自首的人,当众屠戮其身,妻子儿女籍没入官,用以奖赏先前首告的人。”十日之内,诸盗贼全部来自首了。韩褒取出名单一一查验,无一差错,就一并免除了他们的罪,让他们悔过自新。因为这件事情,群盗就从此洗手不干了。韩褒入京任给事黄门侍郎,升任侍中。

  改任都督、西凉州刺史。羌胡风俗,看不起贫穷弱小之人,崇尚豪强富裕。豪门富户鱼肉平民百姓,把他们视同仆人和奴隶。所以贫穷的人越来越穷,豪富之家越来越富。韩褒就把贫穷的人都招募在一起,让他们当兵,优待其家人,免除他们的徭役赋税。又调拨富人的财物赈济穷人。每逢西域的商货到西凉,先让穷人买卖。于是贫富的差距缩小了,家家户户都富起来。西魏废帝元年(552),改任会州刺史。后来,以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

  又改任汾州刺史。赴任之前,北齐时常侵犯,当地人无法耕种。前后几任刺史,都没有办法抵御齐国入侵。韩褒上任时,恰逢齐国入侵,韩褒就没到所属各县去。当地人没有防备,所以财物被齐寇掳掠很多。齐兵很高兴当地人没有防范,认为汾州先前没有聚集兵力防御,如今必定还是不会来追击,因此更加懈怠,没有构筑营垒。韩褒已事先集中了精锐部队,埋伏在北山中,分别占据险要,阻断齐兵的归路。待齐兵路过时,乘其松懈无备,突出伏兵攻击,将齐兵全部俘获。按照惯例,抓获的俘虏,要一起送往京师。韩褒于是上书奏道“:俘虏的齐兵,不算太多。如果因为是俘虏而侮辱他们,只会增加齐人的愤怒。请求把他们全部放回,用恩德来回报怨恨。”诏令准奏。自此以后,齐兵来骚扰的情况就少多了。韩褒升任河州总管,又转任凤州刺史。不久,就以年老请求辞官还乡,诏令准许。天和五年(570),官拜少保。

  韩褒历事三朝帝王,因忠厚而为皇帝所知。周武帝十分敬重他,常以老师之礼对待他。每逢韩褒入朝觐见,必定是先有诏令坐,然后才开始议论政事。死后,赠泾、岐、燕三州刺史,谥号为贞。

  子继伯继承爵位。供职隋朝,官至卫尉少卿。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八·李心传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姚之骃
  五一五 山西巡抚巴延三奏查获《六柳堂集》并汇缴违碍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四九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一至三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阿哥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诸葛忠武书卷十·杨时伟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二·阿桂
   三、会心的微笑·林语堂
   第二十六 章仙居·林语堂
  谠论集卷二·陈次升
  辛昂传·李延寿
  卷六 西北部族属国叛服·李有棠
  月河所闻集·莫君陈
  卷二百二十·佚名
  五伯·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三·彭定求

        卷453_1 【题裴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后】白居易   何处画功业,何处题诗篇。麒麟高阁上,女几小山前。   尔后多少时,四朝二十年。贼骨化为土,贼垒犁为田。   一从贼垒平,陈蔡民晏然。骡军成牛户,鬼火变人烟。  

  • 序·王松

    自序  此寥寥者,皆韶年耳目所及,迄今半逐遗忘。兵燹余生,学步邯郸,苦无师友切磋,金针莫度;本为巾箱吟赏之具,亦如燕公记事之珠。况古今诗话,汗牛充栋,已足备知人论世之采择,奚用此为?漫存若干条,有赞叹而无撝诃;只可留示后人,未敢

  • 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三·柯劭忞

      仳里伽贴木儿 岳璘贴木儿都尔弥势 哈剌普华偰文质 偰列篪撒吉思 答理麻哈剌阿思兰都大塔塔统阿玉笏迷失 力浑迷失哈剌亦哈北鲁 阿邻贴木儿沙剌班 世杰班野里术 铁哥术孟速思 阿失贴木儿八丹 阿散亦辇真 昔班斡罗

  • 天皇·周绍良

    №天皇001【盖】失。【志文】故普安郡王赠工部尚书清河张府君讳希见墓志铭并序 天水赵公辅撰王勇冠艰难,才吞夷险,嶷然而长□万(下泐)然而九伐贾余。智济物而无涯,义(下泐)节记云:善战不阵,善阵不□。公临战(下泐

  • 一三 看佛经·许寿裳

    民三(1914年)以后,鲁迅开始看佛经,用功很猛,别人赶不上。他买了《瑜伽师地论》,见我后来也买了,劝我说道:“我们两人买经不必重复。”我赞成,从此以后就实行,例如他买了《翻译名义集》,我便不买它而买《阅藏知津》,少有

  • 读例存疑卷五·薛允升

    名例律下之二共犯罪分首从犯罪事发在逃亲属相为容隐处决叛军化外人有犯本条别有罪名加减罪例称乘舆车驾称期亲祖父母称与同罪称监临主守称日者以百刻称道士女冠断罪依新颁律断罪无正条共犯罪分首从:巻首凡共犯罪者,以(先

  • 李洪之传·魏收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少年时出家为僧,很久以后才还俗。真君年间,在狄道当护军,被赐给安陽男爵号。恰逢永昌王拓跋仁跟随世祖南征,得到元后姊妹两人。李洪之以同宗族人的名义暗地里用金钱礼物馈赠元后姊妹,同她们结为兄妹

  • 都任传·张廷玉

    都任,字弘若,河南祥符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进升郎中,又调任四川右参政。天启五年(1625)考核地方官吏,升江西佥事,再升陕西左布政使。崇祯五年(1632),贬为山东右参政,后再升山西按察使。任禀性刚毅,常得罪

  • 奏谳书十·佚名

    原文:蜀守讞:采鐵長山私使城旦田,舂女為 ,令內作,解書廷,佐□等詐簿為徒養,疑罪。廷報: 為偽書也。译文:蜀郡郡守呈请审议断决。采铁长山擅自使役刑徒城旦为私田、舂女煮粥,在室内劳动。而在呈送郡府的文书中,佐史等却谎称刑徒

  • 卷二十八田赋七·冯煦

    芦课皖省芦课每年应征正脚银四万七千八百五两二钱二分一厘,随征耗银四千七百八十两五钱二分一厘。省志载,怀宁、桐城、宿松、望江、贵池、青阳、铜陵、东流、当涂、芜湖、繁昌、无为、和州等十三州县暨安庆卫,原额计上中

  • 172.韩愈反对迎佛骨·林汉达

    唐宪宗依靠裴度、李愬,平定了淮西叛乱,觉得脸上光彩。他决定立一个纪功碑,来纪念这一次大胜利。叫谁来写这个碑文呢?恰好裴度手下有个行军司马韩愈,擅长写文章,又跟随裴度到过淮西。唐宪宗就命令韩愈起草《平淮西碑》。韩愈

  • 論衡校釋卷第二十一·黄晖

      死偽篇   傳曰:盼遂案:係引墨子明鬼篇文。其小異處,當兼采他書。「周宣王殺其臣杜伯而不辜,宣王將田於囿(圃),杜伯起於道左,執彤弓而射宣王,宣王伏韔而死。「囿」當作「圃」。爾雅釋地:「鄭有圃田。」釋文:「本或作〈困,木

  • 孝经大义·董鼎

    【朱子刊误古文】元 董鼎 撰孝经【善事父母为孝人之行莫大于孝尧舜大圣人也其道不过孝悌而已禹汤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壹以此道此书乃曽子闻于孔子而曽子门人又以所闻于曽子者合而记之以为一经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当受用

  • 卷三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三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三十三日月蕙田案大戴礼保传传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国语天子大采朝日少采夕月周官典瑞王搢大圭执镇圭缫借五采五就以朝日玉藻天子朝日

  •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六·宗喀巴

    止观宗喀巴大师 造 释法尊 译子二别学后二度分六, 丑一修止观之胜利, 丑二明止观能摄一切定,丑三止观自性, 丑四双修之理由, 丑五次第决定, 丑六各别学法。丑一修止观之胜利, 学后二度,即修止观,以止观即后二度所摄故

  • 卷第八(从第二十四经半尽第三十一经)·澄观

    寿昌元年乙亥岁高丽国大兴王寺奉宣雕造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卷第八(从第二十四经半尽第三十一经)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澄观述 (有七善知识。第一守护一切众生大愿精进力光明主夜神。第二妙德圆满主林神。第三释迦女瞿

  • 修行本起经·佚名

    梵名Ca^rya -nida^na 。凡二卷。后汉竺大力、康孟详共译。又作宿行本起经。收于大正藏第三册。叙说释迦牟尼佛托胎、降生,乃至出家、成道之事历。修行本起经为佛传第一分,另外之中本起经(昙果、康孟详共译)为佛传之中分,二

  • 金刚针论·佚名

    梵名Vajrasu^ci^ 。法称(梵Dharmaki^rti )造,宋代法天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基于佛教的立场,批判吠陀时代以来印度之阶级制度。除引用婆罗门教经典之文献而加以反驳外,并提倡人间平等,为一部简明之论书。本书之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