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五十八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七年。壬戌。春正月。辛酉朔。上诣奉先殿行礼。  

○诣堂子行礼。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寿康宫。庆贺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御乾清宫、赐宗室王公等宴。  

○奉皇太后幸重华宫侍宴。  

○壬戌。以兵部尚书史贻直为吏部尚书。调礼部尚书任兰枝为兵部尚书。以兵部左侍郎赵国麟为礼部尚书。  

○甲子。定旗员子弟随任之例。谕。向来旗员子弟随任在外。年至十八岁者。例应来京。若有欲留任所协办家务者。准督抚代为题请。听候部议。其新授外任之员。子弟在京长养。年过十八岁以上者。非奉特旨。不得随任。此旧例也。朕思旗员子弟。不许擅随任所者。一则恐在地方滋事。一则留京以备该旗当差。如外任旗员。能严加约束。为督抚者。又不时稽查。则皆知守分循理。可无虑其多事。至该旗佐领。若本有可以当差之人。而父兄外任者。将子弟带往。则本人既可省两处之食用。该佐领闲散之人。又得当差。支领钱粮。以资养赡。洵为两便之道。嗣后外任旗员子弟。年至十八岁以上者。在外仍令该督抚题请。在内着呈明该都统查奏。俱准其随任。其不愿随任者亦听之。若随任之后。或出署交游。及干与地方之事。着该督抚即行查参。从重议处。  

○乙丑。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卯。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上诣奉先殿行礼。  

○闽浙总督兼管浙江巡抚宗室德沛奏、漕粮例应乾圆洁净。米色不纯。自干诘参。蒙俯鉴江苏省秋雨连绵。米色定减。特谕有漕地方。不必照常较论。地方官酌量可收。即日收兑。浙省收获时。亦苦雨多。秋禾碾出。间有青腰白脐。与江省事同一体。即饬州县红白兼收。米□山粳并纳。俾小民易于输将。请饬下仓场漕运两督臣。浙漕过淮抵通。免其驳换。下部知之。  

○又奏、抽漕运白。原有成例。江苏白粮经费。优于漕粮。宜抽调以均苦乐。浙省漕白费等情形。与江南不同。积年分运无误。诚以一帮中南兑北交。沿途一切。协力办理。猝然轮运。事既不习。同帮又非熟识。跋疐顿形。倏尔五年。不知谁漕谁白。各顾目前。诸弊并萌。应请免其五年抽调。俾驾轻就熟。现届冬兑期迫。先饬照旧办理。下部议。  

○戊辰。享太庙。遣和亲王弘昼恭代行礼。  

○遣官祭太岁之神。  

○驻藏副都统纪山奏、本年系达赖喇嘛、郡王颇罗鼐、进贡班次。特遣堪布囊苏来京。班禅厄尔德呢非属年班。因感戴国恩。亦遣堪布赴京进贡。已奉旨准其来京。至来年系班禅厄尔德呢进贡正班。郡王颇罗鼐陪班。查从前准噶尔人等。欲赴藏熬茶。数年来颇罗鼐办具防备地方护送官弁事宜。土伯特等处、唐古忒人众。办理官差。已属出力。若来年班禅厄尔德呢、颇罗鼐、复遣使进京。则唐古忒人众。又有办差之苦。请将来年进贡正陪班。加恩停止。俟次班仍照旧例。得旨。从前达赖喇嘛、班禅厄尔德呢、每年轮班遣使进呈方物。郡王颇罗鼐、俱遣副使同来。因班禅厄尔德呢涅槃。朕降旨达赖喇嘛、王颇罗鼐、每年遣使。未免劳苦。定以隔一年遣使一次。上年达赖喇嘛、王颇罗鼐、使臣等年班来时。班禅厄尔德呢呼毕尔罕、亦遣使呈进丹舒克。若仍照前例。今岁又系班厄尔德呢呼毕尔罕年班。连岁遣使。恐扰累唐古忒人众。班禅厄尔德呢呼毕尔罕、今岁年班。着停止。下次照例轮班。至王颇罗鼐、向系每年遣使为副。嗣后遇达赖喇嘛年班。着仍遣副使同来。班禅厄尔德呢呼毕尔罕遣使年班。颇罗鼐不必遣使为副。  

○是日起。上以祈谷于上帝。斋戒三日。  

○己巳。实授协领沈之仁、为福州左翼副都统。  

○庚午。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奏。乾隆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奉上谕。常朝乐章。每月各以其律其吕为宫。坛庙朝会。尔等俱经议奏其大略。俟朕细加审详。另降谕旨。至皇太后升座还宫乐章。应用何律何吕之处。尔等未经议及。理合考古准今。求其至是。拟议奏闻。候朕酌定。伏惟十二律吕。皆生于黄钟。故黄钟为声气之元。但黄钟既专用于南郊。以尊上帝。自不便拟用。且律协于乾。吕协于坤。坤元允宜用吕。惟大吕为黄钟之吕。恭拟皇太后乐。以大吕为宫。又按礼记曰。天子日也。后月也。酉为月之正位。谨援礼记之义。恭拟皇后乐。以南吕为宫。又和硕履亲王允祹奏。在馆诸臣。所谓皇太后乐。以大吕为宫。臣愚以为大吕南吕。并是阴吕。有所未便。皇上曾有凡庆贺大典。皇太后宫庆贺。应用阳律之旨。敬惟皇上万寿圣节。在八月。如八月常朝。自当用八月之吕。至于万寿庆贺大典。似应仍用阳律。查旧制。一切大典。俱以黄钟为宫。恭请仍循旧制。皇上冬至、元旦、万寿、三大节。并以黄钟为宫。皇太后。皇后。三大节。亦仍循旧制。并以黄钟为宫。得旨。万寿节。履亲王所议是。余着画一定议具奏。  

○又奏。乾隆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奉上谕。冬至以黄钟为宫。倍夷则为羽之说甚合。至社稷坛、与方泽同之处。方泽用蕤宾之吕为林钟。尚可。朕意社稷究不可同。或亦同文庙春秋分用夹钟南吕之处。一并再议。又帝王庙。春用夹钟亦妥。秋祭以九月。或用无射。或仍用南吕之处。再议。查古制。祀天曰郊。祭地曰社。社之文与郊对。犹地之文与天对也。凡经文举地示后土者。即不别言祭社。举祭社者。即不别言祭地示。周礼。大宗伯大司乐典瑞。戴记月令。郊特牲。礼运。中庸篇。并可证据。自汉匡衡始建议别为北郊。遂析社与方泽之祭为二。后世因之。而社稷降为中祀矣。臣等前议。谓社亦地也。宜用林钟。仰蒙圣训。谓与祭地宜有分别。伏思社稷典礼。既不与方泽齐等。乐章自应不同于地。圣训周详。尤宜遵改。查社稷坛祭、以春秋二仲月之上戊。宜以夹钟南吕为宫。至历代帝王庙。大清会典开载。并以二月八日致祭。然每年多有用三九月者。咨查礼部、太常寺、钦天监、乃据选择通书。称系清明霜降前。择古致祭。盖二八月祀典甚多。次第举行。此则排至末后。查未届清明霜降。仍是夹钟南吕。似未便以时日在三九月。而即用姑洗无射也。仍请照前议。亦以夹钟南吕为宫。得旨。依议。  

○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将军补熙奏称。自杀虎口、距额尔德尼昭。相隔三千余里。倘经调动。适值青草畅茂之时。沿途歇养马驼。必须二十余日始到。虽有备派兵丁。恐不能应期而至。恳赏价、先于额尔德尼昭沿途地方。置备马驼听用。查现在喀尔喀四部落所存余驼、二万七千余只。马、三万四千余匹。内地扎萨克哲里木等处、五盟长所存驼、一千余只。马、二万五千余匹。无须另行置买。而此项兵丁。与克期起行者不同。调聚日久。必致伤损。若届期备办。又恐赶送不及。应令额驸策凌等。由该处探贼消息。将喀尔喀等部落所存马驼。就近豫备。俟补熙兵到时。酌量拨补更换。又奏称。绥远城右卫两处。所存子母炮四十八位。向无驮驼。遇有调遣。运炮维艰。请陆续买驼备用。查现在右卫兵三千五百余名。马三千五百余匹。驼一千七百余只。绥远城兵三千九百名。马三千九百匹。驼九百九十余只。合计两处。共马七千四百余匹。驼二千六百余只。所有此项备派兵二千名。如有调用。约计每人给马三匹。两人合给驼一只。惟需马六千匹。驼一千只。尚余马一千四百余匹。驼一千六百余只。炮位即拨余驼九十六只驮往。又奏称。蒙古地方用兵。棉甲最为有益。本处惟自热河拨来兵一千名。携有棉甲。恳再赏给棉甲三千副。令绥远右卫兵丁备贮。查现在军营收存备用军器内。有棉甲二千副。补熙既称棉甲有益。兵行时请免其携带铁甲。即将备用棉甲一千副。令其携往。抵军营后。无甲兵丁。行令额驸策凌查明。于此项棉甲内。拨给充用。从之。  

○又议覆。将军补熙等奏称。查绥远城兵三千九百余名。右卫兵三千五百余名。应备挑二千名。归化城土默特兵五千名。应备挑一千名。八旗游牧察哈尔兵七千余名。应备挑二千名。俱由该将军总管等咨报该部、及军营存记。查归化绥远存贮军需银二十七万余两。足敷备办右卫绥远归化官兵起行之用。其张家口口北道衙门。原存军需银十万余两。除陆续用过外。现实存银四万余两。于备拨察哈尔兵二千名。尚不敷用。俟该处派出官兵数目。造报到日。由部核计官兵应得银数。豫为妥备。一经檄调。即由部作速解往。并行文额驸策凌等、酌量事势之缓急。相度近日贼众情形。得有确实。一面奏闻。一面檄调。查现在各处兵。足敷应用。倘有需檄调之处。合计内地扎萨克之首队兵丁四千五百名。巳足盈万。派委该管官催令前进。虽道路远近不齐。然约计一月之内。俱可到齐。二队兵丁六千五百名。亦可继踵而至。似此军威壮盛。足资应援抵御。得旨。拨给察哈尔官兵银两。俟得确数。由部即行解送口北道衙门存贮。余依议。  

○辛未。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  

○诣大高殿行礼。  

○奉皇太后居长春仙馆。  

○诣恩佑寺、安佑宫、行礼。  

○幸圆明园。  

○奉皇太后幸奏三无私殿。进茶果。  

○命定乐宫。谕。考定乐章。订正律吕。欲以垂之永久。非祗用之一时也。尔等因万寿节乐章。两议请旨。朕思黄钟为声气之元。同于穆之运。帝王诞生。昊天有成命。万寿节以黄钟为宫。俾人君闻乐儆心。思保明于夙夜。义甚深远。不必因朕诞辰在八月。而以南吕为宫。已降旨准履亲王所议行矣。朕又思朝会之乐。旋相为宫。是以万寿节。不妨仍用黄钟。若云朝廷大典。必当用黄钟。则编钟之内。必有不用之钟。反堕于哑钟之诮矣。且此钟律。非朝廷之上。孰敢用之。似不必拘于黄钟之说也。尔等又议称皇太后乐。应用大吕。夫大吕者。即黄钟之吕也。朕万寿节用黄钟律。而皇太后万寿节用黄钟之吕。似犹未安。况以律吕相生次第言之。一黄钟。二林钟。三太蔟。四南吕。今既遵古三统之说。以其序为尊卑。用黄钟尊上帝。用林钟尊后土。用太蔟尊宗庙。而议皇太后乐。用大吕。大吕之序。在南吕之后。尔等既议皇后乐用南吕。是皇后乐先于皇太后也。尤为未协。礼记帝日后月之义。固不易之经。皇太后母后也。此古今之通称。似亦宜用南吕为宫。朕意如此。尔等悉心详议画一具奏。  

○壬申。赐广西巡抚杨锡钹、世宗宪皇帝朱批上谕一部。  

○癸酉。上奉皇太后幸同乐园。侍早晚膳。复奉皇太后幸山高水长。至乙亥皆如之。  

○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奏。臣等遵旨传集礼部和声署、内务府掌仪司、各乐工。在城隍庙演丹陛乐。其鼓节既与乐章不符合。并与明代乐章亦不相符。且两处多寡不等。实系相沿讹谬。亟宜改正。臣等酌议。嗣后应用七言四句。排班趋进立定之节候。为第一句完。奏以节鼓。下三句。每一跪三叩头起立之节候。各完一句。奏以节鼓。九叩礼毕。恰完四句。至皇上于皇太后前行礼。不便与臣下词同。应为五言四句。其节奏如前。得旨。所奏五言四句。近于诗句。乐章仍以长短句为是。准其字数。与相仿佛可也。余依议。  

○甲戌。上御奉三无私殿。赐宗藩宴。  

○乙亥。上御正大光明殿。赐朝正外藩。及内大臣大学士等宴。召乌珠穆沁、和硕车臣亲王阿喇布坦那木扎勒。喀尔喀、车臣汗达玛林。科尔沁、多罗郡王和硕额驸齐默特多尔济。鄂尔多斯、多罗郡王扎木扬。四子部落、多罗达尔汉卓里克图郡王阿喇布坦多尔济。喀尔喀、多罗郡王德木楚克。厄鲁特、多罗郡王和硕额驸色卜腾旺布。喀喇沁、多罗贝勒和硕额驸僧衮扎卜。翁牛特、多罗达尔汉岱青贝勒朋苏克。敖汉、固山贝子固山额驸罗卜藏。阿霸噶、达尔汉辅国公鄂勒哲依图。喀尔喀、和硕额驸根扎卜多尔济等。至御座前赐酒成礼。  

○顺天府行乡饮酒礼。  

卷之一百五十八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赵尔巽
  卷八十四·毕沅
  卷四十七 咸平三年(庚子,1000)·李焘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四·王祎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一·徐乾学
  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五百八·佚名
  第五卷 昆山新阳·缪荃孙
  金佗续编卷十二·岳珂
  ·会奏审办盗匪附摺·丁曰健
  高松传·脱脱
  目录·纪昀
  土官底簿卷下·佚名
  黄启明·周诒春
  计大雄·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五十五西山类五言古逰玉泉山呈袁伯长学士  【元】朱德润宛平佳山水歴歴蟠心胸忽登羣峰顶下瞰青莲宫长松腾翠蛟古磴妥垂虹云开扶舆气翕忽如仙翁我来方醉后逰览彻九重长啸出林杪振袂

  • 卷二百一十三·表第四·脱脱

        宰辅四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九十二·柯劭忞

      陈思济 梁贞 申屠致远 雷膺 徐毅 滕安上 萧泰登 张完 权秉忠王兴祖 黄肯播   陈思济,字济民,睢州柘城人。幼读书,即知大义。世祖在潜邸,闻其名,召之以备顾问。廉希宪等行中书省于陕西,命思济佐之。中统三年,召希宪入

  • 第七十三回 御跸蒙尘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躯·蔡东藩

      却说献帝出宣平门,突被乱兵阻住,当由护驾诸臣,探问来因。兵士齐声道:“我等奉郭将军令,把守此桥,不准吏民自由往来。”侍中刘艾出诘道:“吏民不得往来,天子也不得往来么?”兵士尚云须亲见天子,方可取信。侍中杨琦,便高揭车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弘治十八年正月丁亥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黄镛林岳分祭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门文武群臣及天下朝觐官四夷朝使行五拜

  • 卷之二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三七 三味书屋·周作人

    癸巳上半年,鲁迅往三味书屋读书,他去那里是这年为始,还是从前一年就已去了呢,这已记不清楚了。自百草园至三味书屋真正才一箭之路,出门向东走去不过三百步吧,走过南北跨河的石桥,再往东一拐,一个朝北的黑油竹门,里边便是三味书

  • 三一 介孚公·周作人

    介孚公本名致福,改名福清,光绪辛未由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来改放外官,这里还是散馆就外放,弄不大清楚,须得查家谱,但据平步青说,他考了就预备卷铺盖,说反正至少是个知县。最初选的是四川荣昌县,他嫌远不去,改选江西金溪县。

  • 卷三上 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孙奭

    (公孙丑者,公孙,姓;丑,名。孟子弟子也。丑有政事之才,问管晏之功,犹《论语》子路问政,故以题篇。)[疏]正义曰:前篇章首论梁惠王问以利国,孟子答以仁义之事,故目梁惠王为篇题,盖谓君国当以仁义为首也。既以仁义为首,然后其政可得行之

  • 闲适·洪应明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世事如棋局,不着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龙可豢非真龙,虎可搏非真虎,故爵禄可饵荣进之辈,必不可笼淡然无欲之人;鼎镬可及宠利之流,必

  • 论语集説卷二·蔡节

    宋 蔡节 编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集曰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邢氏曰季桓子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人数如其佾数【或曰每佾八人未详孰是】季氏以大

  • 卷二·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二宋 叶梦得 撰隠公二三月庚戌天王崩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礼也天子记崩不记葬举天下而葬一人不疑也叶子曰周天王见春秋之世者十有二有见崩见葬者有见崩不见葬者有崩葬皆不见者

  • 卷三十一·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传集注卷三十一宋 朱子 撰王朝礼八王制之丁【王事】舜典嵗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守诗救反下同 诸侯为天子守土故称守巡行之既班瑞之明月乃顺春东巡岱宗泰山为

  • 卷第二十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七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六门第四子摄颂之余明大药事尔时世尊。以其无上神通变化利益之法。降诸外道皆令退散。默无所说逃窜边方。时诸苾刍见是事已。咸皆有疑请世尊曰。如来大师以

  • 榘庵集·同恕

    元代诗文别集。15卷。同恕撰。同恕原有文集30卷,元顺帝至正初年由陕西行台御史观音保等刊行于江淮,但入明之后,原本就亡佚不存。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同恕诗文若干篇,重编为《榘庵集》15卷

  • 古今名医汇粹·罗美

    综合类著作。清罗美辑。八卷。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广搜博采自汉至明清不下百余前贤之医论、治法、验案。分别门类,编辑成书于康熙十四年 (1675)。以集历代名医之精华,汇粹而成,故名。卷一,经论集。载有张

  • 大宋宣和遗事·佚名

    元代长篇话本小说。元无名氏所编。明高儒《百川书志》有“《宣和遗事》二卷”,清钱曾《述古堂书目》有“《宣和遗事》四卷”的记载。 这说明当时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在流传。周绍良在他的《修绠山房梓宣和遗事跋》一文中

  • 周生烈子·周生烈

    汉末魏初之际敦煌人周生烈著, 共13卷。此书虽已亡佚,但因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被后世学者和官府要员多有转引而留下不少有价值的章句。其学派归属,从历代辑本条目看当属儒家。儒家以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正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