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温彦博传

温彦博字大临,通习书籍杂记,性警悟而有辩才。开皇末年,对策为高第,授职为文林郎,轮值于内史省。隋末大乱,幽州总管罗艺引用为司马。罗艺举州归降,彦博参与其谋议,授职总管府长史,封为西河郡公。不久征召入京任职为中书舍人,随即升任中书侍郎。高丽使进贡该国物产,高祖想谦让而不使其国臣服,彦博执意不从,并说“:高丽本是周代箕子的封国,汉代为玄菟郡,不使北面称臣,那么四夷将如何观瞻天颜?”高祖接受这个意见而不与其使抗礼相见。

突厥率兵进犯,彦博以并州道行军长史身份与虏寇战于太谷,王师战败,彦博被擒。突厥闻知他是唐帝近臣,多次讯问唐兵多少及国家虚实情况,彦博不愿告诉他们,被他们囚禁于阴山苦寒之地。太宗即位后,突厥遣使交好,彦博得以返回。授职雍州治中,不久迁任检校吏部侍郎。彦博淘汰选任士人,因缺乏方法不能服众,争讼盈庭,时人讥讽他为政烦琐。后来重任中书侍郎,迁任御史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事。贞观四年(630),升任中书令,封为虞国公。突厥归降后,下诏商议安定边防的办法。彦博奏请像汉代安置归降匈奴族人于五原塞那样,用他们守边作为国家的屏障,与魏征当廷争辩,魏征争辩不胜,天子最终接受了彦博的提议。其后突利可汗之弟结社率谋反作乱,太宗才感到后悔。

彦博善于辞令,每逢问及四方风俗,宣布诰命,就像事先会背诵一样;进止雍容不迫,人们都拭目以观。高祖曾宴飨近臣,派遣秦王宣谕旨意,过后回顾左右说:“比起温彦博来如何?”贞观十年(636),迁任尚书右仆射,第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彦博性情周密谨慎,既已掌管国家机务,便谢绝宾客不与往来,进见皇上必定陈说政事利害。去世之后,太宗感叹地说“:彦博因忧国的缘故,耗尽心力,我见其精神不济已有两年,恨不让他稍有空闲以延其寿。”其家贫乏而无正寝,故停殡于别室,太宗下令有关官员为他营造正堂。赠予特进,谥号为恭,陪葬于昭陵。

其子有温振、温挺。温振历任太子舍人,居丧时因哀毁去世。温挺娶千金公主为妻,任官至延州刺史。

彦博曾孙温曦,娶凉国长公主为妻。

猜你喜欢
  卷八十九 天禧元年(丁巳,1017)·李焘
  第五回 立汉裔淯水升坛 破莽将昆阳扫敌·蔡东藩
  卷二百四十八·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佚名
  卷之七十二·佚名
  卷四·叶盛
  ◎文官考试之趣话·吴虞公
  卷八十四·司马迁
  卷六十九·司马迁
  卷七·李天根
  卷一百十一·阿桂
  卷首之四,五·佚名
  67.卫青和霍去病·林汉达
  卷第四·太安万侣
  纲鉴易知录卷四六·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82 ·佚名

    方回 八月初二日 蝉声渐渐怯西风,閒捻青枝玩菊丛。 老去一身都是病,寤来万梦总成空。 喜分果饵小儿女,浪费薪蔬顽仆僮。 严濑家人报船至,更营樽酒恼衰翁。 方回 八月初一日 吾生遽如此,六十一

  • 卷八百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一郎大家宋氏【诗五首】采桑春来南鴈归日去西蚕远妾思纷何极客【一作君】游殊未返宛转歌【一作拟晋女刘妙容宛转歌】二首【一作崔液诗】风巳清月朗琴复鸣掩抑非千态殷勤是一声歌宛转宛转

  • 第二十四场·田汉

    [金将银珠上。银珠 (上唱)我与李成赌赛定,明朝争入汉阳城。小校掌灯后帐进,夜半何来战鼓声?[报子上。报子甲 报!左先锋李成将江中船只抢去,他有投宋之意。银珠 再探![报子甲下。报子乙上。报子乙 报!左先锋李成领兵烧我草

  • 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十八·赵尔巽

      海兰察子安禄 奎林珠勒格德 和隆武 额森特 普尔普   海兰察,多拉尔氏,满洲镶黄旗人,世居黑龙江。乾隆二十年,以索伦马甲从征准噶尔。辉特台吉巴雅尔既降,复从阿睦尔撒纳叛,师索之急,遁入塔尔巴哈台山中,海兰察力追及之,

  • 一三○三 寄谕闽浙总督李侍尧等饬属查办《古今小品》等违碍书籍·佚名

    一三○三 寄谕闽浙总督李侍尧等饬属查办《古今小品》等违碍书籍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大学士 伯和<珅>字寄闽浙总督李<侍尧>、福建巡抚徐<嗣曾>,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奉上谕:据书麟奏江宁书局续收违碍书籍解京,分别

  • 明儒言行録卷八·沈佳

    安化县知县沈佳撰王守仁 阳明先生文成公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治己未进士仕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父华为南吏部尚书公生有异禀年十一随任之京师即以能诗称少颇不羁问塾师何为第一等事师言读书登第耳先生中不然曰此未为

  • 卷七十八·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七十八乾隆二十四年九月癸丑谕定博克达山祀典上谕军机大臣曰努三奏称博克达山在乌鲁木齐之东为西陲重镇前年将军兆惠于察罕郭勒曽经致祭嗣后未见举行请颁祭文香帛令驻劄大臣毎年春季

  • 六朝通鉴博议卷一·李焘

    (宋)李焘 撰序论臣焘曰博议之作臣敢言之自古帝王之一天下必先为胜天下之具君者胜负之主地势民心兵将事机皆其具也凡欲善其事必先备其具况于制敌国一天下而可亡其具乎圣人初起妖氛未清则借险于地系本于民寄力于兵取谋于

  •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八。·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四八卷列传八零零零零列传第八。[向德][圣觉][实兮][勿稽子][百结先生][剑君][金生][

  • 游明根传·魏收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祖游鳝,慕容熙政权的乐浪太守。父游幼,冯跋假广平太守。和龙被平定之后,游明根得归乡里。游雅称赞推举他,魏世祖擢拔他为中书学生。游明根生性贞正谨慎,清心寡欲,广习经典。等到魏恭宗监国,他与公孙睿

  • 阳固传·李延寿

    阳固,字敬安,性情洒脱不俗,不拘小节,从小任侠尚性,好与剑客交往,不经营家产。二十六岁时,才改变志趣,喜好读书。博览各种书籍,很有文才。太和年间,跟随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讨义阳,任相府法曹,行参军事。刘昶性情严厉暴烈,三军见了他

  • 第十七章 讨唐两大战役昆仑关和沙埔之战·李宗仁

    一正当我们讨伐沈鸿英军情紧急之时,唐继尧所部号称“建国军”的滇黔两省部队约六万余人,浩荡东进。唐军侵桂计划果不出我所料,系分三路而来。第一路由唐继尧的胞弟唐继虞任总指挥,自贵州的东南边境侵入三江、融县

  • 第二十五卦 无妄 天雷无妄 乾上震下·佚名

    无妄:元,亨,利,贞。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 天命不佑,行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初九:无妄,

  • 求辅第三·桓谭

    治国者,辅作之本,其任用咸得大才。大才乃主之股肱羽翮也。王公大人则嘉得良师明辅,品庶凡民则乐畜仁贤哲士,皆国之柱栋而人之羽翼。王者易辅,霸者难佐。昔殷之伊尹,周之太公,秦之百里奚,虽咸有大才,然皆年七十余,乃升为王霸师。

  • 春秋列国世纪编原序·李琪

    春秋一书事变至繁经文至约接王政之末流则可稽世道之升降备伯事之终始则具见中夏之盛衰详列国之离合则足究人心之聚散夫以二百四十二年之记一百二十四国之行事国各有史晋乘楚杌故典旧章册书浩博是非纷纠而春秋以万八千

  • 卷第九·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九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妄说自得上人法学处第四摄颂曰。最初劫比罗  渔人众五百苾刍住兰若  自显记相违尔时薄伽梵。在广严城猕猴池侧高阁堂中。时有五百渔人。于胜慧河边结侣而住。时彼

  • 卷一·性音

    宗鉴法林卷一 集云堂 编 释迦文佛 世尊初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 云门偃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雪窦显云。便与掀倒禅床。 法眼益云。云

  • 大乘十法经·佚名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即《大宝积经》第九大乘十法会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