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八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四年。己未。三月。丁未朔。陕西学政嵩寿奏、岁科两试。请于四书经书外摘录本经四五行。令生童作经义一段。定其优劣。童生中有能背诵五经。兼通讲贯者。量行取进。从之。
○以狭西定边协副将李述泌、署甘肃凉州镇总兵。
○戊申。遣官祭贤良祠。
○户部等部议覆、署广西巡抚安图疏称、芦洲坍涨靡常。向例五年一丈。为期已久。恐狡猾之徒。或移地换段。或匿册改名。及捏造洲地名目。互报成淤。请嗣后遇业主具报。地方官随赴报所亲勘。将坐落四至长阔弓口、并报户的实花名注册。五年清丈之期。委员覆勘。据实升除。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议覆、浙江巡抚兼管盐政卢焯疏称、贮备盐斤。每当出易之时。脚费甚重。取偿食户。商民并受其累。应如所请停止。从之。
○刑部等部议准、狭西巡抚张楷奏、农忙停讼。虽系成例。如婚姻内、窥色艾而谋夺。贪财利而改婚。及田土旧荒新淤抢种争获、渠塘水利、争引灌溉、等情。未便稽延时日。请饬令地方官、立即剖断不得藉词诿卸从之。
○添设云南顺宁、丽江、元江、鹤庆、永北、五府州厅。知事各一员。从云南总督庆复请也。
○己酉。谕、二月二十九日。批本处少交礼部本章一件。经内阁询问批本处。据管本郎中七达色查出。将该班官员参奏。现交部察议。朕思本章出入。关系重大。防微杜渐。不可不慎。嗣后凡有应发本章。如批本处未发。内阁即行奏闻。内阁未发。部院即行奏闻。该部未经行文。督抚即行奏闻。不必转相询问。奏事处亦照此例。庶将来朦混迟延之弊。可以永杜矣。
○又谕、吏兵二部。现俱纂修则例。八旗与步军统领衙门。关会事件甚多。亦应修定则例。以便遵照办理。着步军统领、会同八旗大臣、酌议具奏。
○大学士等议覆、察哈尔正蓝旗总管阿敏道奏、内地民人。往察哈尔垦种多年。断难徙归。但民人与蒙古杂处。情性各异。易滋事端。请将刘家窰子之十三村民人。与在木圈子内之蒙古。互相抵换居住余地仍给民人耕种纳租。似此定界。实为两利。应令山西巡抚石麟。派员会同该总管妥办。至察哈尔各旗中。尚有似此民蒙杂处者。亦着各旗总管。移咨该抚查议具奏。从之。
○又议覆、巡察归化城员外郎色楞奏、归化、绥远、托克托、三城。现需贮谷。请分款捐收本色。查内地各省。仅有捐监一款。若因三城贮谷。将丞尉等官、俱准捐纳。各处相效奏请。碍难允行。应照内省例办理。其收纳粮数。俟该部查核定议。从之。
○吏部等部议覆、江宁布政使晏斯盛奏、各上司衙门书吏。系承办属员申详案件之人。如有拜谒属员。属员不行举报。及该管上司不严于约束者。分别议处。应如所请。从之。
○浙江道御史霍备奏、向例补殿试者。不准列十卷进呈。其中如临期告病。迹涉规避。自应照例办理。至丁忧回籍。服阕补试。正届新科。请无庸分别。从之。
○山东学政徐铎奏、荐举优拔。贵乎通经致用。请嗣后报优注明通晓何经拔贡改试经解。下礼部议。寻议。优生填注通晓何经。止凭学臣询核。并无试牍可稽。而拔贡所试经解。若仍就场中出题处。摭拾问答。亦易剿袭。应请于考优拔时。将御纂诸经中。摘取先儒异同之说。令其条分缕晰。作经解一篇解部。复于文理清通之内。择立品端方者入选。再、举优过多。未免冒滥。应限以大省无过五六名。中省三四名。小省一二名。从之。
○命吏部左侍郎喀尔吉善、暂兼兵部事务。
○调北路参赞大臣雅尔图、为正黄旗满洲副都统。以正黄旗满洲副都统阿兰泰、为北路参赞大臣。
○添设河南归德府管河通判。改归河通判、为仪考通判。从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请也。
○庚戌。谕、各省藩臬两司。朕已令其陆续来京引见。至道府人员。亦系地方紧要职任。非朕亲见。无以知其优劣。着各省督抚查明。除已经引见之道府。无庸再行送部外。将未曾引见者。酌量本地情形。何时可以来京。给文送部引见。该部可即行文各督抚知之。
○大学士等议覆、直隶总督孙嘉淦奏、裁免旗地民租以杜争衅。查旗圈民房。经前督臣李卫。断令房则归民。地则归旗。每亩照上等科则起租。最为平允。自应如旧断给。至所称圈内房间。以现在管业者为准。如有民人占旗人地段。多盖房屋。与旗人占民人房屋。希图取租者。均照违制律治罪。应如所请。从之。
○辛亥。上耕耤。诣先农坛行礼。更服。至耤田所。躬耕三推。复加一推。御观耕台。命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怡亲王弘晓、各五推。吏部左侍郎喀尔吉善、户部尚书陈德华、礼部左侍郎木和林、兵部尚书鄂善、刑部尚书史贻直、工部尚书来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查克丹、左通政罗丹、大理寺卿伟□□瑟、各九推。毕。顺天府府尹。率农夫终亩。赏赉耆老农夫如例。
○谕、本日朕祭先农坛。途遇雨泽。深为嘉祥。但官兵衣履。不无沾湿。其警跸修路官兵。及校尉耆老农夫等。应如何施恩之处。着庄亲王大学士等议奏。寻议。警跸之护军参领五十员。修道之协尉等官二百一员。各赏给官缎一疋。警跸之护军校护军八百四十名。及步军统领衙门出派步甲四千六百五十五名。各赏给半月钱粮。銮仪卫校尉一百五十名。各赏给一月钱粮。顺天府耆老农夫等九十四人。各赏给银二两。得旨允行。
○壬子。上御乾清门听政。
○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谕、前岳钟琪派拨宁夏官兵一千名。移驻凉州。旋因驻凉兵丁。已足敷用。将此兵彻回。所有领过赏银一万七千两。钦奉皇考谕旨。暂免追缴。俟大军凯旋之后。再行奏闻请旨。今大学士查郎阿具奏请旨前来。朕思兵丁等所领赏银。历年已久。此时料难缴还。况宁夏地方。去冬被灾。尤当加恩抚恤。此所欠应缴银一万七千两。悉着豁免。该督等可即出示晓谕众兵知之。
○吏部等部议覆。钦差兵部右侍郎班第疏称、宁夏地震。所属新渠、宝丰、率成冰海。不能建城筑堡。仍复旧规。请将二县裁汰。所有户口。从前原系招集宁夏宁朔等乡民人。令其仍回原籍。有愿留佣工者。以工代赈。俟春融冻解。勘明可耕之地。设法安插。通渠溉种。其渠道归宁夏水利同知管理。应如所请。从之。
○镶红旗蒙古都统申穆德老病乞休。命以原官致仕。
○调湖北学政开泰、为安徽学政。以翰林院侍讲张映辰、为湖北学政。
○调云南永北镇总兵纪龙、为临元镇总兵。临元镇总兵马成林、为永北镇总兵。
○癸丑。免湖南石门县乾隆三年旱灾额赋十分之七。并缓徵旧欠银粮。
○甲寅。上奉皇太后御长春仙馆。
○谕、据大学士查郎阿等奏称、宁夏镇标分发各当铺生息银两。自上年地震后。查被灾甚重之各当铺。所领生息本银。共计八千五十七两零。其虽经被灾货物未致全失之各当铺。所领生息本银。共计四千五百四十两零。可否分别加恩宽恤。谨此请旨等语。朕念宁夏此次地震。商民同时受灾。深为悯恻。着将被灾甚重各商。所领八千五十七两之本银并利银。俱着豁免。其被灾稍轻之各商。止令交还所领本银四千五百四十两零。所有应交利银。悉着豁免。至此项豁免银两。有关兵丁缓急之需。不便缺少。着在兰州藩库内。照数拨补足额。以资生息。俾兵民一体均沾恩泽。
○理藩院奏、喀尔喀部落管旗章京德尔登。控告扎萨克隐匿人丁。侵饷骚扰。请遣官查办。得旨、此事微有关系。着派贝勒僧衮扎布、御前侍卫旺扎尔、前往办理。
○乙卯。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大学士等议覆、直隶总督孙嘉淦奏言、前督臣李卫。参奏河臣朱藻贻误河工。所参情节。总欲遵照原议。于半截河以下。疏浚挑挖。早建北堤。不欲于上游开闸放水。夫上游不开闸放水。全引浊流归淀。挟拥泥沙。别无去路。虽竭千万人之力。顷刻即可填平。原议亦欲于上游开四闸四引河以分其势。并不专恃挑浚半截河以下。便为万全之策。其不早建北堤者。止以积水难于施工。且半截新河未浚。则北堤自属可缓。至开金门闸引河。暗复故道。现与河臣顾琮、议于金门闸之下。再建草坝。四分过水。所挑引河。即在故道之中等语。查原参河务各款。经该督亲加履勘。实无裨益河工。而于南岸金门闸上下多建草坝之处。业经部议覆准。渐次举行。是现在永定河办理事宜。已与从前情事逈不相同。毋庸复行置议。又称。前督臣李卫奏定八分以上。方准过水。河员于坝面筑埝。以致下七工决口为患。是相度失宜。前督臣亦难辞咎等语。查金门闸郭家务诸坝。专为分洩水势而设。是以定议八分过水。其建筑草坝时。自应量准分数。何故复于坝底地面上。添筑子埝。水至八分。转不能洩。此则河员筑埝之误。不得以奏准八分过水。互相归咎。从之。
○兵部议准、贵州总督兼管巡抚张广泗疏称、古州一镇。惟西北无兵。难以控制山苗。请于滚纵地方。添设一汛。将分防王岭之镇标营守备一员、兵二百名、添拨兵一百名、移驻。所遗王岭一汛。另拨千把一员、兵一百名、防守。从之。
○铸给江南亳州营分驻颍州府守备印。从总督那图请也。
○丙辰。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谕、五城散赈。例于三月二十日停止。贫民自应散归本籍。各务农业。上年曾降谕旨。每名赏给口米。以资归途日用。今年停赈之日。着照上年之例。仍按食粥人数。每名赏给口米一斗。劝谕速归本土。勿误春耕。可传谕都察院知之。
○赏给通政使、直省布政使、按察使、等官。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各一部。
○大学士赵国麟奏、请发御纂钦定经书十五种。每种各二部。分交礼部、顺天府。于乡会试之期。移送内帘应用。至头场试题。例由考官恭拟密奏。并请颁发摺匣。往来封锁。更为严密。得旨、照所请行。
○军机大臣议覆、浙江道御史霍备奏、内外官独子终养。久着成例。若祖父母、父母、年逾七十。家无次丁。既不迎养。又不呈请终养。定以处分示儆。应如所请。交该部定议具奏。从之。
○豁四川汉州、彭县、安县、新津、清溪、绵竹、叙永、七州厅县水冲地赋。
○铸给直隶延庆卫训导印从总督孙嘉淦请也。
○丁巳。上奉皇太后还畅春园。
○遣官祭先蚕之神。
○谕江南地方。上年被旱。收成歉薄。米价高昂。朕已切谕该督抚、多方筹画。以济民食。谅不致于失所。惟是各营兵丁等、虽有额支月饷之项。而值此歉收之岁。诸物腾贵。未免食用艰难。朕心深为轸念。着于夏月在司库内借给一月饷银。以恤其困乏。俟本年九月秋收之后。每放月饷。陆续扣除。分作十个月清还库项。可即传谕江南督抚提督等。上下两江。俱遵旨一体办理。
○又谕、湖南省城步、绥宁、二县。猺盗蒲寅山妄行劫杀拒敌官兵一案。朕已降旨从宽完结。闻各犯家口。应行发遣边外者。其中有无依之妇人。及十五岁以下之幼小子女。若照前议发往。长途迁徙。提挈无人。恐难保其身命。情可悯恻。着照昔年黔省安插之例。在于附近省会隔越苗疆之处变卖。得价即以分赏有功兵丁。该督德沛、可遵旨妥协办理。
○调任湖南巡抚张渠奏、乾州、凤凰营、永绥、三属。分设同知通判。管辖红苗。一切悬赏购捕。年终犒劳苗头。平时入寨安抚。在在需费。请于养廉外。每岁每员。给公费银二百两。从之。
○免江南沛县昭阳湖入水地亩额银、三千二百七十五两有奇。粮、一千四百五十四石有奇。
○戊午。谕、据安徽巡抚孙国玺奏称。宿州、凤台、灵璧、石埭、等四州县。上年虽未被旱。但查有未完雍正十三年、乾隆元年、二年、钱粮。均系从前灾缓之项。例应现在分年带徵。又旧欠钱粮之随徵耗羡。及被灾所属内。尚有未完乾隆元二两年灾缓漕粮。亦系带徵之项。其成灾之太平、铜陵、寿州、贵池、桐城、泾县、巢县、临淮、怀远、定远、虹县、霍山、和州、无为、望江、青阳、当涂、繁昌、合肥、庐江、凤阳、霍邱、泗州、全椒、含山、并长淮卫、等二十六州县卫内。勘不成灾之田地。并上年被旱勘不成灾之潜山、宿松、东流等三县。及未经被旱之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建德、阜阳、宿州卫、等各县卫。均有未完各年钱粮。俱应限年催徵。非系分年带徵之项。再、芦课向于每岁冬涸之候。始行砍伐。是以课赋递年压徵。亦非分年带徵之项。合行分晰奏闻等语。朕因上年安徽旱灾甚重。时深廑念。曾降谕旨。将所有雍正十三年、乾隆元年、二年分、未完地粮芦课。及米谷麦豆等项。例应将来分年带徵者。悉行豁免。今宿州、凤台、灵璧、石埭、四州县。虽未被旱。所有未完雍正十三年、乾隆元年、二年、钱粮。亦系从前被灾缓徵之项。现在分年带徵。与江苏各属被水缓徵等项相同。着一体加恩豁免。其旧欠之随徵耗羡。并被灾各属带徵乾隆元二两年之灾缓漕粮。着遵照前旨。俱随正项豁免。至成灾之太平铜陵等二十六州县卫内。虽尚有勘不成灾之地亩。而收成亦属歉薄。且农民工本。较之常年。自必多费。所有旧欠钱粮。现在催徵。小民未免苦累。着该抚查明。一并豁免。其未经被旱、及勘不成灾之各州县。虽稍有收成。而介于成灾之区。仍不免于物力艰难。所有催徵旧欠钱粮。亦着加恩。分年带徵。以纾民力。再、芦课除系递年压徵之项。照例徵收外。如有旧欠力不能完。应行豁免者。着仍照前旨行。户部可即行文该督抚。一一遵照办理。出示晓谕。务期实惠均沾。以副朕加惠元元之至意。
○又谕、上年直隶江南地方。收成歉薄。此时青黄不接之际。米粮价贵。用度艰难。朕轸念兵丁。已令江南督抚。借给一月饷银。济其匮乏。俟九月秋收之后。分作十个月扣除还项。直隶歉收米贵之处。亦当一体加恩。着该督孙嘉淦查明。每兵借给饷银一个月。亦照江南之例。于九月后。在本年饷内。分作十个月扣还。该部可即传谕该督等知之。
○又谕、从前河道总督高斌。因议疏浚毛城铺水道之时。并请另并新运口。堵塞旧运口。以避黄河倒灌。及至上年秋月。黄河水势盛涨。倒灌运河。大有淤垫。舟楫难通。论者以为半系新开运口之所致。朕屡降谕旨询问。旋据那苏图、高斌、等奏称。十月以后。黄水平退。湖水畅流入运。新淤浮沙。随溜洗刷。可无浅涩之虞。今年正月。高斌又奏称。上年清水微弱。适值黄水异涨。并非新开运口之故。三月间。那苏图又奏称。近日运河水势。较前更为充裕。大船遄行无阻。此屡次奏报之情形也。近据外间传说。及南来之人。多言黄水淤垫之处。究竟未曾刷洗尽净。所改新口。虽离黄河稍远。而上流水势傍洩。其力已弱。不能直注黄河。将来倒灌阻塞之患。终不能免。人言如此。是否确情。朕实难以遥定。此事关系甚为重大。必得公直明练之重臣。前往详加阅看。定其是非。始可以除河渠之患。而成久远之功。再三思维。惟有命大学士鄂尔泰、乘驿前去。庶与朕亲临阅视同。若高斌所改果是。则照依办理。群言可息。朕亦可以释疑。倘宜仍开旧口。则讲论明晰。高斌亦必心服。不固执前见也。其附近赈济之处。大学士一并就便察看。
○又谕、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受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至于荒歉之年。于赈济之外。修举工程。俾穷民赴工力作。不致流移。更非平时可比。其安全抚恤之心。亦良苦矣。凡为督抚大吏。及地方有司。自当承宣德意。敬谨奉行。使闾阎均沾实惠。方不愧父母斯民之职。朕访闻得各省营缮修筑之类。其中弊端甚多。难以悉数。或胥役侵渔。或土棍包揽。或昏庸之吏。限于不知。或不肖之员。从中染指。且有夫头扣克之弊。处处皆然。即如挑浚河道一事。民夫例得银八分者。则公然扣除二分。应做工一丈者。则暗中增加二尺。或分就工程。用夫一千名者。实在止有八九百人。以国家惠养百姓之金钱。饱贪官污吏奸棍豪强之溪壑。其情甚属可恶。是不可听其积弊相沿。而不加意厘剔者。嗣后凡有兴作之举。着该督抚、转饬该管官员。实力稽查。务使工价全给民夫。无私毫扣克侵蚀之弊。倘该管官员稽查不力。督抚即行严参。如徇庇属员。或失于觉察。朕必于该督抚是问。
○吏部奏、请行取直隶等省知县二十一员。得旨、依议。朕恭阅皇祖实录内。载康熙二十九年。吏部以行取知县事。照例请旨。钦奉谕旨。行取知县。以科道用者甚多。科道职任。关系紧要。着九卿各将平昔所知。学问优长、品行可用者。秉公举奉。寻据尚书都御史侍郎等、于部属知县内。举出十二人。比时奉旨。彭鹏、邵嗣尧、陆陇其、赵苍璧、俱着以科道用。此次考选。至今称为得人。今届行取之年。各部属州县内。如陆陇其、彭鹏、等治行卓越者。谅不乏人。着尚书都御史侍郎、遵照康熙二十九年之例。各将平日确知之员。秉公保举。候朕简用。此外例应行取之处。仍照常举行。
○免湖北应山县乾隆三年旱灾额赋。
○己未。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喀尔沁扎萨克郡王依达木扎布、喀尔喀郡王多尔济扎勒、故。赐祭如例。
○庚申。上御勤政殿听政。
○饬部院堂官奉公率属。谕、近来看得各部院办事。渐觉懈弛。天下之事。整饬难。废弛易。凡人之心。敬畏难。放纵易。即常存敬畏之心。犹恐不无疎忽。若一放纵。则不知何所底止。尔等部院堂官。各有表率司员稽查书吏之责。即极力防范。尚且弊窦难除。若云书吏不能保其无弊。是开以径路。教之作弊矣。夫营私受贿。尔等堂官料无此事。朕亦不疑汝等至此。但司官书吏得钱作弊。即是尔等不能称职。尔等皆系皇考简用大臣。先年办事何等谨慎。今朕待以宽大。所以存君臣之体。尔等因此遂萌懈弛之念。是不以朕之心为心。即不以皇考之心为心矣。若必待朕训饬一番。始知暂时儆惕。此乃书吏小人之习。尔等大臣不宜存是心也。前大学士赵国麟。曾奏称六部满尚书都好。汉尚书犹有不能称职者。朕看来满尚书。虽不能如皋夔稷契。实在尚好。汉尚书朕即不能全信。如史贻直、任兰枝、略看情面之事。朕不能保其必无。吴应棻查审鄂弥达一案。虽未必有受贿之事。然不免瞻徇情面。将来审明自见。近来外省督抚衙门事件。各有章程。尚能整饬。而各部事件。或驳或准。多有讲究。保举司官。亦多瞻徇。此断断不可者。又闻得近日外城司官。多饮酒宴会。即堂官亦颇有此事。殊属非宜。今日处分工部两案。来保不过无能。其心无他。尚可从宽。赵殿最由侍郎擢用尚书。乃并不实心办事。是以照议处分。尔等嗣后当各自猛省。小心敬慎。约束属员。稽察书吏。倘再漫不儆惕。因循瞻顾。朕必重加处分。不能为尔等宽也。
○又谕、向来李卫为总督时。留心武备。直隶地方。营汛塘铺。颇皆整饬。近闻日渐废弛。营兵怠于差操。而塘兵疏于巡捕。以致行旅往来。堤防盗窃。颇有戒心。此往来之人所共知者。从前孙嘉淦到任时。朕即以此丁宁告诫。今果如朕所料。可传谕总督孙嘉淦、提督永常、令其加意整理。毋令弁兵等、偷安怠玩。倘再有疎纵之处。必将该督提及官弁等。严加议处。兵丁从重治罪。
○吏部疏请、工部办理庆成灯。未经估计。先行给发银钱。应将不据实核减。及查参不实之工部堂官尚书来保等。分别降调。得旨、近来工部诸事懈弛。该部司员笔帖式等。凡遇一切工程。俱欲侵扣作弊。皆由堂官等、平日不留心查察之所致。俱应照议降级调用。但一时降调多人。衙门无人办事。来保、韩光基、俱着照部议所降之级。从宽留任。阿克敦、着销去加一级。抵降一级。免其降调。来保、仍罚俸五年。韩光基、阿克敦、仍罚俸三年。赵殿最、因在侍郎任内。历俸年久。是以升授尚书。乃伊任事以来。一切事务。毫不尽心办理。有负朕简用之恩。赵殿最、着照部议降一级调用。王纮、着销去加二级。纪录四次。免其降去顶带三级。余依议。
○户部议准、广西巡抚杨超曾疏称、调黔阵亡兵丁。长支月饷。俱蒙特降恩旨豁免。而本省业经扣追者。请于乾隆三年分支剩粮饷本折银内。按名补给。从之。
○内阁侍读学士祖尚志奏、钱局镕铜渣土。工匠铺户人等买出。每于旷远之地。设炉淘炼。官吏察访不周。保无暗行销毁。请责成步军统领、五城御史、委员严查。有销毁制钱者。照例治罪。倘稽查不力。将司查官员。交部议处。从之。
○吏部右侍郎杨永斌、以年老乞休。允之。
○旌表守正捐躯之湖北蒲圻县民李日凡妻周氏。
○辛酉。军机大臣议覆、内阁侍读学士祖尚志奏、加卯铸钱。以备加数放饷。查定例局铸钱文。与解至滇钱。按单月一成、双月二成、搭放。约已敷用。今新添兵饷。钱数顿增。所请加卯鼓铸。使钱多价贱。因为善举。但各省岁办铜觔。就定额计算。虽有赢余。实皆挂欠未完之数。即令尽数催解。亦恐不能临期应用。前经户部议令今年宽解铜一二百万斤。加以粤东奏准开采铜矿。官商承办采买洋铜。多方筹画。铜觔自可充裕。应俟各处解到之日。酌量作何加卯鼓铸。再行定议。从之。
卷之八十八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八十·忠义四·张廷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六·李心传 第四十四回 忍签约丧权辱国 倡改制立会筹安·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五·佚名 议处安南事宜·佚名 第二十三册 天聪四年二月·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一·杜大珪 序·施琅 荀伯子传·沈约 窦神宝传·脱脱 一五 三星期的练习·邹韬奋 卷三十一·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五十·吴楚材 卷二十六·叶隆礼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