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十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三年。戊午。六月。壬午朔。予阵亡官兵家室俸粮之半。谕、从前皇祖圣祖仁皇帝时。以阵亡士卒之妻。孀居无所依赖。曾永远给食一半俸饷。今八旗鳏寡人等内、无子嗣。无奴仆。并无钱粮可以依赖为生者。俱经加恩。给与养赡钱粮。但阵亡人等妻室。伊等之夫。为国捐躯。而伊等又能贞节自矢。情实可悯。理应优恤。着交与八旗、将阵亡人等妻室内。除有子嗣当差。或有奴仆食粮。尚可依赖为生者。毋庸饬查外。其无子嗣者。或子嗣幼穉。又无家人。并无钱粮可依赖为生者。查明伊夫原系职官。给食原官一半俸禄米石。如系兵丁。给食一半钱粮米石。俾其终身永远沾恩。若阵亡之人并无妻室。其父母别无子嗣。并无钱粮可依赖者。亦照此例。俾其终身永远食一半俸饷。以示朕优恤为国报效。不惜身命。尽力疆场人等之意。
○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琼州镇总兵武进升奏称、琼州客民。私买安南番仔。男女多人。事干严禁。正在酌议。复据总督鄂弥达奏称、现在缉拏伙犯。追出买过番仔。实有若干。查交该管官收养。一面咨明该国王。俟有便船。按名给以口粮盘费送回。但琼州西南。与安南接壤。客贩往来。俱应立法查禁。以为经久之计。得旨。依议。寻据刑部议奏、兴贩外夷人口。请照内地略诱本律。不分首从。杖一百。流三千里。文武官弁。稽查不力者。分别议处。仍行文该国王。自行严禁。毋许串同通事。诱卖出境。从之。
○吏部议覆、山东按察使白映棠奏请、州县缉凶不力。并案稽查一疏。分案报参。原有定限。年底汇参。亦有定例。若再加以并案议处。则重复科断。徒见纷更。至所称窃案不获。原无处分。应请嗣后各省州县。照五城司坊官之例。令该管上司详记档案。于岁底汇查缉获之多寡。量记功过。以为劝惩。从之。
○户部议奏、先据副都御史今任仓场侍郎陈世倌条奏、山东阳谷县鹅鸭坡。莲花泓、二处积水地亩。应照荒田科则减赋。经王大臣议令抚臣查议。嗣据议覆、应如该副都御史所请。并查有西湖境。一体请减。查高田不无歉薄。洼地亦有丰年。岂得因洼下地亩。与灾伤视同一例。况国家经费有常。倘因此减除额赋。则各省凡有洼地。皆援照请减。恐正供不无亏缺。从之。
○直隶总督李卫奏、详勘天津北仓。应截留漕运粟米二十万石。以备缓急。部覆准行。先是。仓场咨报、现今皆江北稄粟相兼之帮。若专截粟米。其稄米仍令运通。各丁又须互相归并。运弁两地交收。不无顾此失彼。请将稄粟相兼之帮。全行截留。此外不敷。再于现运稄米尾帮内。照数补截。部议如所请。嗣据巡视南漕刑科给事中黄祐条奏、漕船自津抵通。起剥之费甚繁。若在北仓截留。则此费可省。今年惟湖南帮最为艰苦。请将北仓应截稄米。于湖南帮截留。但湖南三帮。载米一十三万石有余。或补截之外。尚有赢余。亦准一概截留。得旨。下部议。至是。部议以漕艘截留。前帮起卸需时。后帮必致阻碍。是以前议截米石。如有不敷。于尾帮稄米截留。原为重运可速抵通。空运可速回次。若以旗丁可省北河剥费。不论前后帮次。而专指湖南者截留。恐尚有续进帮船。不能迅速抵通。致误交收定限。至原议截留二十万石。先于江北帮船。已经截过若干。以及现在应行补截若干。俱未经仓场奏报。且湖南运船。是否系通漕稄米之尾帮。而天津补截稄米。应否尚需湖南十三万石之数。应令仓场详查议奏。得旨。依议速行。
○两江总督那苏图奏、寿春改协设镇。所有驻防颍州府之新添千总一员。不足以资弹压。请改设守备。驻劄府治。仍属该管都司管辖。更酌添兵七十六名。足四百名之数。添防颍州。并分防亳营所属之张村。以及太和、阜阳、二县。又称无为、巢县、二汛。原系六安营所辖。嗣以原任督臣赵宏恩、以六安营原防无、巢、二汛。中隔庐州府。不能一脉相连。请改归庐州营管辖。但庐营额兵二百五十名。分防旧汛。已属单薄。无、巢、二汛。无可抽拨分防。请将六安营原防无、巢、二汛官兵。拨入庐营。仍防原汛。下部议行。
○除直隶香河、武清、宝坻、宁河、四县。雍正四八九等年。开河筑堤。占用旗民地亩额赋有差。
○癸未。上以天气亢旱。虔诚斋祷。自是日戌时。至初三日寅时。甘霖大霈。四郊沾足。朝野称庆。
○定各省主考官起程日期。谕、向例外省主考官。闻命之日。即速就道。蒙、皇考世宗宪皇帝、念其办理行装。未免忙迫。伊等既奉命典试。自知奉法惟谨。不必过于防范。特令稍宽起程之期。此体恤臣工之厚意也。近闻奉差诸臣。起身甚迟。有至十余日外者。殊非远嫌之意。着礼部酌定日期。着为定例。寻议、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七省。以十日为限。浙江、江西、湖北、陕西、江南、五省。以七日为限。河南、山东、山西、三省。以五日为限。逾期参奏。从之。
○除云南丽江府夷民丁银。谕、朕闻云南丽江府。原系土府。于雍正二年间改设流官。比时清查田地户口时。有土官庄奴、院奴、等类。共二千三百四十四名。伊等并无田粮。皆应自纳丁银。以比于齐民。每名编为一丁。每年纳银六分六厘。共徵丁银一百五十四两七钱零。迨滇省民丁。改为随粮派纳。而此项夷丁。不得与有粮之户。一例摊派。至今照旧徵收。其中不无贫乏之家。艰于输纳者。着该督抚查明。概予豁免。俾边地夷民。永无催科之扰。该部即遵谕行。
○户部议奏、长芦盐政准泰奏、兴国、富国、沧州、南皮、宁津、交河、东光、乐陵、严镇、海丰、等州县灶场滩地。业已丈清。并造册送部。所有应徵银两。照数按年徵收。应如所奏。至迷失灶地。东省系摊入民佃灶地项下徵收。今直属虽无民佃另款名粮。应令该盐政照例设法弥补。以臻画一。从之。
○工部议准、直隶河道总督顾琮奏请、永定河道所属淀河地方。添设垡船二百只。专司疏刷淤浅。应于霸州所属。添设州同、州判、各一员。各管船一百只。每船五十只。设把总一员。驻劄武清县之王庆坨。专司巡查疏浚。得旨。永定河现兴工作。设法疏浚。原为地方久远之计。至于淀河、地甚广阔。若仅以设船挖浅。用资补裨。似犹非本务。着朱藻、顾琮、会同李卫。再详悉酌议。如果设船挖浅。于河务实属有益。即一面奏闻。一面照工部所议行。
○调任陕西巡抚崔纪奏、陕省常平仓粮。视州县之大、中、小。各分繁简二等酌贮。如汉中、兴安、等州县。毋庸议买。惟渭南等三十七州县。共应买京斗谷四十万三千石。将捐监之例。移于本省。以本地之粟谷。实本地之仓储。实与民生有益。下部议行。
○转通政司右通政李世倬、为左通政。以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陈履平、为右通政。
○旌表守正被戕之江苏阜宁县民汪常子妻陈氏。
○甲申。训各省督抚留心察吏。谕、据王謩奏称、上年奉旨。令督、抚、藩、臬、各保道、府、贤员、自行封奏。臣于七月内抵任。将所属道府等官。留心密察。非偏而不全。即疑而未信。似一时尚无其选。盖粤省剽窃之风未息。健讼之习滋深。莅斯土者。无威则令不行。过严则下多怨。求其宽猛济。舆情怀畏者。未见其人也。且土称肥沃。风尚奢华。莅斯土者。坚毅之守未纯。则心摇而物诱。硁介之言可听。或貌似而中非。求其表里如一。端方纯粹者。未见其人也。若□列之荐牍。无论日后改辙败行。甘受滥举匪人之罪。即以目前而论。先蹈荐举不实之愆。所以辗转思维。而不敢妄为保举等语。从来为政之道。安民必先察吏。是以督抚膺封疆之重寄者。舍察吏无以为安民之本。则自莅任之始。便当细察广询。详加甄别。循名核实。听言观行。务求分猷布化之才。以副朕博采旁求之意。王謩署事粤东。已及一载。而犹以属员贤否、未能深知为言。则其不留心于察吏可知。既不留心于察吏。朕不知其视为先务者安在也。至称粤省剽窃之风未息。健讼之习滋深。土称肥沃。风尚奢华。此非督抚所当殚心竭力。以移风易俗为己任。时刻留意贤员。以司整齐化导之职乎。夫用人之柄。操之于朕。而察吏之责。则不得不委之督抚。朕御极之初。曾有旨着各省督抚将属员贤否。具摺奏闻。彼时各省督抚。皆陈奏一次。乃今并无一人陈奏者。不知督抚等始初有所举劾。及已更换他任。则又有应举劾之属员矣。岂必待朕谕旨屡颁。而始为遵旨敷陈了事已耶。即督抚之身。不必更换他省。仍居原任。而前后数年之间。属员之新旧不一。即就属员而论。彼一人之身。亦岂无改行易辙者。似此均当随时奏闻。惟以秉公据实为主。不可存苟且塞责之念。尤不可有瞻徇回护之私。如此、则激浊扬清。不致差忒。而于察吏安民之道。庶有裨益。并将此旨晓谕各省督抚知之。
○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参领四十七奏称、八旗开设米局二十四所。每局一日。可卖钱数十千。合二十四局。则已卖钱百千串。若不转发兑换。则又有囤积自官之弊。请令于米局内兼设钱局出兑。随时低昂。不定其价。随银交易。不限其数。即以此钱换出之银买米。日有此百千串官钱。在民间相为流通。则民间之钱。虽欲增价而不能。应如所请。庶无堆积之弊。但不必另设钱局。即就本局办理。从之。
○又议参领王进泰奏称、八旗米局。有关兵食。请定额派员专管。应令该旗大臣。每局拣选廉能参领一员。章京一员。骁骑校二员。以专责成。俟三年查奏米局时。该员分别劝惩。无庸引见。得旨。依议。八旗派管米局之参领等官。仍着带领引见。
○乙酉。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禁州县暗加火耗。谕、朕闻江南州县。徵收钱粮。有加增火耗之处。可传谕那苏图、许容、等。严查阖属。如果有劣员暗地加耗。立即题参治罪。以为殃民肥己之戒。但以朕所闻江南如此。恐别省亦有此风。不急为查禁。则贻害百姓。将不可言。朕御极以来。政崇宽大。而人心浇薄。渐启玩纵之端。以为不妨稍有假借。不知所谓宽大者。乃爱养良民。俾无失所。求尽父母斯民之道耳。非谓举残暴害民之辈而悉宽之也。即如蠲租税以裕物力。减重赋以恤民艰。水旱偏灾。立行赈恤。雨旸愆候。先事绸缪。无一不为民生起见。至如官吏处分之从宽者。非其心有可原。则由才尚可用。刑章议罪之从宽者。非其情原可悯。亦必迹在可疑。若谓贪官污吏。一切包容。恶棍奸民。概从释宥。以示宽大。是滋稂莠而妨嘉谷。纵虎狼以贼生灵。残忍酷虐。无过于此。尚何宽大之有。前后屡颁谕旨。至为明切。而尚误以玩纵为宽大。是非误会朕意。直任意行私。朘脂膏而肥囊橐。乃国法之必不可宥者矣。从前火耗未经提解。州县恣意横徵。饱其溪壑。苦累百姓。是以皇考允各省督抚提解火耗之请。而优给各官养廉。令不得额外巧取。所以惩贪风而纾民力。用意诚善。即养廉稍薄之州县。亦必就其所办事务。酌予足用。该员量入为出。自无不敷。何得暗加重耗。刻剥小民。以为自润之计。情罪至为可恶。该督抚等不时体访。如有不肖州县。于应收火耗外。丝毫加重者。立即题参。严行治罪。如不行觉察。经朕访闻确实。必将该督抚一并严加议处。断不姑容。
○山东巡抚法敏奏报、各属夏麦收成分数。得旨。该部知道。向来各省开报收成本内。有止开某州、某县、收成几分者。有开各州县收成分数。而又合算一省之中。约计可得几分者朕思开报收成。自当将各州县分数。分开于前。再将合计通省分数。总开于后。则一望洞然。庶可慰朕念切民依之意。着传谕各督抚一体遵行。
○丙戌。以太常寺少卿唐绥祖、为广西按察使。
○旌表守正捐躯之湖北应山县民李广文妻萧氏。
○丁亥。上以甘霖普降。特召大学士、内廷翰林、于圆明园泛舟游览。即事成诗。同诸臣面赋。以志一时胜赏。
○大学士九卿等遵旨议覆、左都御史索柱条奏、各部院大臣。凡遇议覆事件。务必确引成例。或议处。或议叙。议升。议调。议蠲。议徵。以及斩、绞、徒、流、等项。悉将所引之例。全条载入本内。不得删减。以图含混。亦不得于引例之外。又有两请字样。以滋游一疏。应请嗣后吏、兵、二部。议处官员。除律例内有一定专条。向系全条载入者。仍照旧办理外。其律例内并无正条。比照别条定议者。即于具题本内、将律例内并无正条引用别条之处。声明请旨。余毋庸议。从之。
○户部议准河南巡抚尹会一疏言、豫省折中之法。始自明朝。至我朝复经丈量定则。民间承业完粮。百有余年。相安已久。今欲厘定科则。非履亩丈量。实难凭信。设一丈量。必致妨废农业。纷扰闾阎。若舍此而令里书开报。业户自陈。则飞洒捏饰。诸弊丛生。是除弊适以增弊。于民更多未便。请将洧川等二十四州县。并延津收并之胙城县地亩钱粮。仍各照旧制。折中行粮。停其厘定科则。以免滋扰。从之。
○戊子。谕内阁。据盛京刑部侍郎葛森奏称、身有失血之症。今夏增剧。多方医治。未见痊可。且母年七十有余。现在京师。亦有残疾。恳请解任调理。兼得奉母等语。葛森所奏。情词恳切。准其解任来京。便于养病。兼可省亲。
○以内阁学士吴拜、为盛京刑部侍郎。
○直隶总督李卫奏、直属二麦俱收。所有免徵临清、天津、二关。米豆船税。并通州张湾、马头、登陆处所。米石杂粮。落地税银。应请复徵。下部知之。
○己丑。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办理军机大臣等。据江苏巡抚杨永斌奏称、严禁躧麴一事。江苏地方。现今将各躧坊一切造麴器具。分别封贮拆毁。以杜私躧之源。又称今岁二麦。颇获丰稔。民间不无贩卖流通。诚恐奸徒射利。乘机囤积。希图私躧者。现通行各属饬查。并刊示分发晓谕。委员前往。协同查禁。又称未奉谕禁止以前。已经造成陈麴。现饬封贮。造册呈报等语。朕思从前民间。制造躧麴器具。皆费工本。今既禁止躧麴。理应将器具听民变价。或改造别用。庶几称便。若概行封贮。则前此制造之费。尽归无用。殊非体恤商民之意。办理未为妥协。至称未奉禁止之前。有造成之陈麴。朕不知伊所谓奉禁者。指何时而言。朕禁麴之旨。久已颁行。而尚有如许未售之麴。则可见地方大吏有司。接到前旨。不过视为具文。并未实力遵奉矣。至今岁二麦。如果丰收。则除民家食用外。或应劝民间积贮。或应发官价采买。必实有一番布置。乃于地方有益。岂禁止贩卖。略不代为筹画。遂可了事耶。大凡大臣经理国家之事。如有不便于民者。即当据实陈奏。朕不难收回成命。其实有裨益于民者。便当实心遵奉。见之施行。虽经数年。或数十年。常如一日。乃以朕斟酌降旨之事。而该督抚等、始初略为料理。未久即有懈心。再久渐至弃置。岂必待朕每事每年。再三提命。而后知警省耶。在朝廷固无此政体。而在封疆大臣。亦不当如此存心。今因杨永斌之奏。并谕各省督抚知之。
○宗人府奏、遣往盛京驻劄之宗室章京富尔善等。请给俸银俸米。得诣。从前宗室章京等。遣往盛京驻劄。曾加恩赏给伊等银两地亩。何至不能养赡家口。着给与伊等半俸半米。
○户部议奏、四川巡抚硕色疏言、采买仓谷。原应因地制宜。酉阳州、并秀山县。山多田少。产稻有限。且舟楫不通。谷价倍贵。若依川省通行之例。积贮稻谷。价定三钱。实难购办。应请稻粟兼贮。所需价值。俱照时价采买。以乾隆三年为始。分限三年。于秋收价贱时买足。据实报销。且酉阳州议贮四千石。应分贮二千石于龙潭镇地方。便民借食。应如所请。从之。
○引见礼部郎中佟琦等、四员。得旨。员外郎长庚、记名以御史用。
○庚寅。谕、前据南漕御史黄祐奏称、湖南漕船最后尾帮。计自淮抵通。于十二月内始能回空。江湖风信不定。恐来年新运。或有迟误。再湖南连年停运。旗丁倍觉艰难。请将湖南三帮漕米十三万石。一概截留北仓等语。今据仓场总督塞尔赫等奏覆、北仓原议截留漕米二十万石。除已经截留外。湖南尾帮稄米。应截五万四千三百七十余石。以足原数。现准督臣李卫咨称、秋田旺发。民食有资。毋庸多截等语。朕念湖南程途最远。其漕船又系尾帮。复因挑河迟滞。若令抵通。不能及早回空。恐误来年正运。且旗丁连年停运之后。北河剥费。未免拮据。虽北仓应截漕米。原有定数。然多截数万石。于地方不无裨益。尚属可行之事。着照黄祐所奏。将湖南三帮漕米十三万石。全行截留北仓。俾远省旗丁。早得交卸回空。不致有误新运。
○又谕、雍正十年。准噶尔逆贼来侵时。传尔丹领兵于乌逊珠勒地方失机。故此次人员。不准录功。阵亡士卒。止赏给身价。未交议叙。此次士卒。未能败贼以致失机者。罪在将军大臣。于所属官兵无涉。且此次驻防官兵。三百余人。奋勇力战阵亡者。二百五十余名。其存者仅五十名。俱被重伤而回。假令失机士卒。俱似此捐躯力战。彼时即得立功。均未可定。在乌逊珠勒地方失机士卒。固例不应录功。然力战阵亡之人。亦不得仰邀议叙。情殊可悯。着交部、将此次阵亡之人。照和通呼尔哈例议叙其未得恤典。着补行给与。
○礼部议准、湖南学政张仕遇疏言、沅州新设府治。所有岁科两试。额取文武童生。请于所属各县童生内。凭文拨入。从之。
○湖广总督宗室德沛奏、沅州府属之黔阳一汛。驻劄把总一员。兵丁六十四名。向系镇筸镇管辖。但筸城三百余里。照应多有不便。请将镇筸中营、原防黔阳把总兵丁。拨归沅州协营管辖。又沅州府属西溪地方。苗民杂处。请将沅州府通判。移驻西溪适中地方。专司弹压。至芷江县之凉山。添设巡检一员。其芷江县属之晃州驿。请行裁汰。下部议行。
○辛卯。谕、从前奉世宗宪皇帝谕旨。将圣祖仁皇帝御刊经史诸书。颁发各省布政司。敬谨刊刻。准人刷印。并听坊间刷卖。原欲士子人人诵习。以广教泽也。近闻书板收贮藩库。士子及坊间刷印者甚少。着各抚藩留心办理。将书板重加修整。俾士民等易于刷印。有愿翻刻者。听其自便。毋庸禁止。如御纂诸书内。有为士人所宜诵习。而未经颁发者。着该督抚奏请颁发。刊板流布。至于武英殿、翰林院、国子监、皆有存贮书板。亦应听人刷印。并从前内府所有各书。如满汉官员。有愿购觅诵览者。概准刷印。其如何办理之处。着礼部会同各该处。定议请旨。晓谕遵行。寻议、将刷印各书。所需纸墨工价银两。逐部核定。凡满汉官员。有愿购诵者。令其在各衙门具呈。自备价值。概准刷印。有情愿捐俸若干。刷印书籍若干部者。由该旗衙门查明。移咨武英殿各衙门。照数给发书籍。行文户部。扣俸还项。并将武英殿各种书籍。交于崇文门监督。存贮书局。准令士子购觅。从之。
○刑部议覆湖广学政开泰疏言、州县上司书役。在本地与民构讼。倚恃播弄。本官无从知觉。地方官或多瞻徇。应如所请。嗣后自督抚司道。以及知府直隶州等衙门书役。遇有词讼干连。务令开载现在何衙门着役。一面讯供。一面报明本官查考。结日。仍申报注销。庶若辈知所顾忌。本官亦易稽查。又称物价低昂。原属不齐。乃铺户公同约会。预定行规。居奇垄断。以致增长价值。实与民生未便。请通行直省。多方晓谕禁止。违者照把持行市律。加等治罪。亦应如所请。得旨允行。
○赈恤山东东平、掖县、莱阳、招远、四州县披雹灾民。
○赈恤陕西陇州、咸宁、山阳、褒城、城固、商南、六州县被雹灾民。
○旌表守正捐躯之江苏丹徒县民孙九扶妻翟氏。
○壬辰。旌表守正捐躯之河南遂平县民李福云女李氏。
○癸巳。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甲午。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礼部议准两广总督鄂弥达疏请、粤东商籍生员。照天津之例。一体选拔。从之。
○又议粤东商籍生员。向系分拨广、南番、三学肄业。而三学廪、增、额数。原就民籍而定。则商籍所补廪、增。即在民籍之内。于民籍未免有妨。应如所请。将广、南、番、三学商籍生员。悉归商籍。即令广州府儒学考课。其所进商学。仍照旧额。广州八名。南海六名。番禺六名。统归商学。至廪、增、额数。因人定额。各设十五名。自行帮补。无庸给与廪饩。从之。
○以镇国将军伊克塔哈之子宝麟、为奉国将军。辅国将军福尔善之子旭昇、旭煐、为奉恩将军。奉恩将军新岱之子福勒申、长山之子八十六、受海之子受德、仍为奉恩将军。
○乙未。上御勤政殿听政。
○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御史陈高翔条奏、广东总督鄂弥达借帑营运。修筑民堤。倡利滋弊一疏。应仍照户部原议。借支关税。营运办理。该御史所请停止毋庸议。又吏部尚书孙嘉淦议得前事。应如该御史所奏停止。谕曰。从来利之一字。乃圣人之所不讳。而为贤者之所谨防。易之文言释元亨利贞曰。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系辞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论语亦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与周易正相发明。惟放利自私。则不可耳。盖义利本非两截。用以利物。则公而溥。是利即义也。用以自利。则贪而隘。是利即害也。后人但见言利之害。遂将义利判然分为两途。如冰炭水火之不相入。孟子恐人舍义言利。日趋于害而不自觉。所以有何必曰利之说也。所谓利物者。以百姓之资财。谋百姓之衣食。上之人不过为之董率经画而已。所谓自利者。掊克聚敛。取下民之脂膏。充朝廷之府库。以致民力益竭。民怨日增。其为害孰大焉。今鄂弥达奏请、广东潮州府属海阳六县民堤。请借给商人关税银十万两。营运生息。次第兴修。经户部议准。御史陈高翔、以为督臣不应言利。复行条奏。朕交尔等会议。尔等又各抒所见。两议进呈。朕览后议。以借帑营运。办理公事为非。持论未尝不正。但经理天下之事。必须总揽全局。期于可行。如海阳等六县堤岸。系小民自修之工程。因其力量不足。是以仰赖官修。而广东所有公项。又不敷本省公事之用。不得已而为营运之举。查广东商人。资本无多。往往不惜重利。向人借贷。以图利息。是以向来皆借给帑银。出息收盐。以为裕商之计。今借给关税银两。既可稍纾商困。又可裨益民田。颇称两便。若以借帑筑堤为不可行。则商人之借帑收盐。亦不可行矣。推而至于内外惠济兵丁银雨。皆营运出息之所出。若以生息为非。则向来之赏赉兵丁。以为吉□之用者。可以一旦中止乎。兵丁惠济。既不可中止。而国家之经费有常。又何从措办此格外之恩赏乎。将来有人援照海阳堤工之例。以请停止营运者。尔等其将议准乎。抑议驳乎。可知议天下事者。本有因时制宜之道。识见不可不广也。夫以义为利。以利为利之辨。朕筹之已审。目前实有不得不通盘计算权宜办理之势。如果将来国用充盈。百姓家给人足。则现在施行之事。又何不可变通之有。此案着照前议行。可将两议、并朕谕旨。俱行颁发。俾各省督抚知之。若非大有益于民生之事。而辄以生息营运、为办理公事之善法。则又不知为政之体者矣。
○又谕、嗣后各省补放总兵、副将。或系水师之缺。或系陆路之缺。本内开列。再副将、参将、夹片。或系水师副将、参将。或系陆路副将、参将、之处。俱明白开写。
○礼部奏、敬修大庙告竣。谨择于六月二十六日辰时。恭请四祖、四后、神牌。安奉后殿。应遣官告祭。得旨。告祭之日。朕亲诣行礼。
○刑部议奏、广西巡抚杨超曾奏、上林县獞民覃玉寿。以大功服兄覃玉良葬母。侵伊祖茔。并赎田不允积愤。因纠合覃玉发等十一、人。杀死覃玉良、并伊妻欧氏、及雇工覃肇金、三人。查拟斩之覃玉寿、覃玉发、覃蒂印、覃蒂业、覃顺贵、已经监毙。覃蒂肇、系覃玉良嫡侄。应拟凌迟处死。覃蒂慰、覃蒂全、覃文童、均应拟斩立决。得旨。此案为首之覃玉寿、及听从之覃玉发、等四人。俱已监毙。而现在之覃蒂肇、拟以凌迟。覃蒂慰、覃蒂全、覃文童、拟以立决。以一案而立戕多人之命。朕心不忍。着九卿详查情节。或尚有一线可原者。分别妥议具奏。寻议、覃蒂肇、与覃文童、虽系预谋。并未入室加功。而覃蒂肇、又系听从伊父覃玉发、之命。覃蒂慰、虽经同谋加功。其杀死之覃肇金、却系伊叔覃玉良工人。情罪尚有可原。且起意之覃玉寿。加功之覃玉发、覃顺贵、覃蒂业、俱已监毙。应将覃蒂肇、覃文童、覃蒂慰、俱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至覃蒂全、同谋加功。连砍小功服叔多伤。殊为凶惨。仍依律拟斩立决。从之。
○以翰林院侍讲学士陈浩、为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予故前锋统领品级在乾清门行走哈达那、祭葬如例。
○予故湖南镇筸镇总兵官雷逢春。祭葬如例。
○免贵州安顺、郎岱、镇宁、普定、安平、等府、厅、州、县、被雹地亩二年分钱粮十分之一。
○丙申。议政大臣大学士尹泰等遵旨议覆、正红旗汉军副都统赵国政条奏、八旗家奴开户一疏。称近年丁册内。有本身姓名。及照户部所奏、陆续置买入册者。除在户下挑验步兵等缺。养瞻孤寡外。亦许放出为民。不准在佐领下另立一户。查既入丁册。不准赎身。但果否效力年久。既不准开入旗档。又不准放出为民。则不获沾伊主之恩。殊为可悯。臣等酌议仿照康熙二十一年用印契所买之人。准令赎身为民之例。将乾隆元年以前。白契者、准作印契。仍旧在伊主户下。挑取步甲等缺外。应俟三辈后。着有劳绩。本主情愿放出。准其为民。并元年以后白契之人。未入丁册者。仍照例准赎身为民。但放出之人。主仆之名分尚存。与赎身者不同。诚恐将来服官之日。主仆同列。大有未便。须行文该地方查明注册。只许耕作营生。不准求谋仕宦。至收养异姓义子承祧。实属紊乱宗支。应令八旗人等、立本宗之人为嗣。不得过继异姓。如自襁褓时抚养成丁。无宗可归者。应如该副都统所请。准其另记档案。至将民间成丁子弟。改随本姓。滥入旗欓。冒食钱粮。照例查究。从之。
○户部议奏、福建巡抚卢焯奏请、出借社谷加耗一疏。应仍照旧例。只收本谷。毋庸加耗。从之。
○又议准热河副都统那苏泰疏言、驻防衙门。办理粮饷刑名事件。向有设立左右二司。今新设热河副都统衙门。亦请照外省之例设立。于经制官内拣选。令掌关防。又外省驻防满洲大臣官员。俱有自立马匹。今热河地方。系通三面蒙古。要口小谷甚多。亦请自立马匹。由官拴养。从之。
○江南提督南天祥疏请、各标协营亲丁、公粮、二项。虽有名数钱粮。实无兵卒操点。若照二项名数。制补军械。似属虚设。应皆扣减。概免制备。下部议行。
卷之七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三·魏徵 志第四十八 艺文二·欧阳修 ●卷五十九·徐梦莘 ●卷八·刘一清 第五回 八万金落成大假山 十六院标题新匾额·陈蝶仙 皇王大纪卷八·胡宏 三九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缴续获应毁书籍暨《大义觉迷录》折·佚名 卷二十八·张守节 二四 诚房的房客·周作人 沿边招民垦荒章程·周树模 十国春秋卷九十二·吴任臣 慕容彦超传·欧阳修 刘玉传·张廷玉 卷二百五十三·佚名 卷二十三·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