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三

梁开平元年七月敕:“近年举人,当秋荐之时不亲试者,号为拔解。今后且止绝。”四月十一日,兵部尚书姚洎知贡举,奏:“近代设文科,选胄子,所以纲维名教,崇树邦本也。今在公卿亲属,将相子孙,如有文行可取者,请许所在州府荐送,以广毓才之路。”从之。

乾化元年十二月,以尚书左仆射杨涉知礼部贡举,非常例也。〈前代自武德、贞观之后,但以考功员外郎掌之。至开元二十五年,员外郎李昂为贡士李涯所诋毁,由是中书奏请以礼部侍郎专焉。间或以他官领,多用中书舍人,及诸司四品清资官。惟会昌中命太常卿王起主贡举,时亦检校仆射。〉

后唐同光二年十月,中书奏请停举、选一年。敕:“举、选二门,国朝之重事,但要精确,难议权停。宜准常例处分。”

天成元年八月,敕:“应三京、诸道,今年贡举人,可依常年例取解,仍令随处量事津送赴阙。”

三年七月四日,尚书工部侍郎任赞奏:“今后伏请宣下诸州府,所有诸色举人,不是家在远方,水陆隔越者,逐处选宾从官僚中艺学精博一人,各于本贯一例分明比试。如非通赡,不许妄给文解。”敕:“宜令今后诸色人委逐道观察使,慎择其词艺及通经官员,各据所业,考试及格者,即与给解。仍具所试诗赋、帖经通粗数,一一申省。未及格者,不得徇私发解。兼承前诸道举人,多于京兆府寄应,例以洪固乡贵胄里为户,一时失实,事久难明。自此各于本道请解,具言本州县某乡某里为户。如或寄应,须具本贯入状,不得效洪固贵胄之例。文解到省后,据所称贯属州府,户籍内如无名,本人并给解处,官吏必行重责。京百司给解就试,准前指挥,兼下贡院。其本朝旧格,诸色举人,每年各放几人及第,到日续更详酌处分。”其年十月三日敕:“访闻每年及第举人,牒送吏部关试,判题虽有,判语全无,祇见各书未详,仍或正身不至,如斯乖缪,须议去除。此后应关送举人,委南曹官吏准格考试,如是进士并经学及第人,曾亲笔砚,其判语即须缉构文章,辨明治道。如是无文章,许直书其事,不得祗书未详。如关试时正身不到,又无请假字,即牒贡院申奏停落。”

四年七月,中书门下奏:

今年及第人,先曾守摄职者,宜所司于守摄文书内竖出应举及第年月日,或改名不改名,分各印押。其中曾受正官御署并佐幕者,仍约前任资序,与除一任官。如自中兴以来,诸科第人曾受职官,并令所司追纳文书,及到日,准今年及第人例处分。已受官者,不在此限。兼勒贡院,将来举人纳家状内,各分析曾为官及不曾为官,改名不改名。其曾为职官者,先纳历任文书,及第准例指挥。

从之。其年七月敕:“今岁应新及第人,给春关并于敷政门外宣赐。”〈虑所司邀颉故也。〉其年十月一日,中书门下条流贡举人事件如后:

一、应诸道州府解送诸色举人,须准元敕差有才艺公正官考试及格,然后给解,仍具所试诗赋、义目、帖由送省。如逐州府解内,不竖书前件指挥事节,所司不在引试之限。礼部贡院考试诸色帖经举人,今后据所业经书对义之时,逐经须将生卷与熟卷中半考试,不得依往例,祇将熟卷试问。 

一、今后主司不得受内外官寮书题荐托举人,及安排考官。如或实语知有才学精博者,任具奏闻。若受书题嘱托,致有屈人,其主司与发书人并加黜责,其所举人别行朝典。三铨南曹亦不得受诸色官员荐托选人,如违,并准前指挥。 

一、应诸色落第人,此后所司具所落事由,别张文榜,分明晓示。除诸州府解送举人外,馀有于河南府寄应,及宗正寺、国子监生等,亦须准上指挥。其中有依托朝臣者,于解内具言在某官姓名门馆,考试及第后,并据姓名覆试。 

一、应诸色举人,至入试之时前,照日内据所纳到试纸,本司印署讫,送中书门下,取中书省印印过,却赴所司给散,逐人就试贡院。合请考官、试官,今后选学业精通、廉慎有守者充。如在朝臣门馆人,不得奏请。

奉敕:“宜依。”

长兴元年六月,中书门下奏:“此后宾贡,每年祗请放一人。兼及第举人放榜时,并须据才艺高低,从上依资安排,不得以只科取鼎、岛、岳、斗之名,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不得自称门生。除赐宴外,不得辄有率敛,别谋欢会。曾赴举落第人,不得改名。将来举人,并依选人例,据地里远近,于十月中纳文解。如违,不在受纳之限。”从之。

三年正月敕:“今后落第举人,所司已纳家状者,次年便赴贡院就试,并免再取文解,兼下纳文解之时,不在拘三旬,但十月内到者,并与收纳。”其年十二月三十日,礼部贡院奏:“准会要,长寿二年十月十日,左拾遗刘承庆上疏曰:‘伏见比年以来,天下诸州府所贡物,已至元日皆陈在御前,唯贡人独于朝堂列拜。伏请贡人至元日列在贡物之前,以备充庭之礼。’制曰:‘可。’近年直至临锁院前,赴应天门外朝见。今后请令举人复赴正仗。仍缘今岁已晩,贡士未齐,欲具见到人点引,牒送四方馆,至元日,请令通事舍人一员引伸朝贺,列于贡物之前,或以人数不少,即请祗取诸科解头一人就列,其馀续到者,候齐日别令朝见。如蒙俞允,当司祗于都省点引习仪。”奉敕:“宜准元敕处分,馀宜依。”

四年二月十六日,礼部贡院奏:“今后试举人日,请令皇城司公干人,于省门外听察叫呼称屈,及知贡院有幸门者,引付皇城司勘问。如是的实虚妄,请严加科断。兼今年放榜后及第人看毕,便缀行五凤楼前,列行舞蹈谢恩讫,赴国学谢先师。然后与知贡举官相识期集,祗候敕命,兼过堂及过枢密院。又旧例,侵晨张榜后,知贡院官及考试官已下便出。请今年张榜后,知贡举官并考试官至晩出。”奉敕:“宜令敕下后于朝堂谢恩,即赴国学。其试举人日,宜令御史台差人,听其放榜日知贡举官送出,自此永为定制。及第举人过枢密院,宜不施行。”

清泰二年九月,礼部贡院奏:“奉长兴元年敕,进士、五经、九经、明经五科童子外,诸色科目并停。缘由有明算道举人,今欲施行。又奉长兴三年正月敕:‘每落第举人,免取文解。’今后欲依元敕格,请并再取解,十月十五日到省毕,违限不收。又奉天成四年敕:‘诸色举人入试前五日纳试纸,用中书印印讫,付贡院司。’缘五科所试场数极多,旋印纸锁宿内,中书往来不便,请祇用当司印。”从之。

晋天福五年四月,礼部侍郎张允奏:“童子一科,伏请停废。”从之。 

开运元年八月,复童子科。

周广顺三年正月,户部侍郎、权知贡举赵上交奏:“童子凡念书二十四道,今欲添念书,通前五十道。念及三十道者放及第。”从之。

显德二年五月,礼部侍郎、知贡举窦仪奏:“其童子科,请依晋天福元年敕停罢,任改就别科赴举。”从之。

后唐长兴二年七月一日敕:“其明法科,今后宜与开元礼科同,其选数兼赴举之时,委贡院别奏请,会诸法试官,依格例考试。”

晋天福六年五月十五日敕:“明法一科,今后宜令五选集合格,注官日优与处分。”

周广顺三年正月,户部侍郎、权知贡举赵上交奏:“明法元帖律令各十五帖,对义二十道。今欲罢帖律令,试墨义六十道。”从之。至其年八月,刑部侍郎、权知贡举徐台符奏:“却准元格帖律令各十五帖,对墨义二十道。”从之。

后唐同光四年正月,五科举人许维岳等一百人进状:“伏见新定格文,三礼、三传,每科止放两人。方今三传一科五十馀人,三礼三十馀人,三史学究一十人。若每年祇放两人,及一人逐年又添初举。伏见咸通、长庆年放举人,元无定式;又同光元年春榜,亦是一十三人。请依元年例放人。”敕:“从之。”

天成二年正月二十七日,尚书礼部贡院奏:“五经考试官,先在吏部日,长定格合请两员,数属贡院,准新定格文,祇令奏请一员,兼充考试,伏缘今年科目,人数转多,却欲依旧,请考试官各一员。如蒙允许,续具所请官名衔申奏。”奉敕:“宜依。”

三年二月十日,礼部贡院奏:“当司据乡贡九经刘英甫经中书陈状,请对经义九十道,以代旧格帖经,奉堂判令详状处分者。当司伏准格文,九经祇帖九经书各一十帖,并对春秋、礼记口义各一十道。今准往例,并不曾有应排科讲义,九经若便据送到引试排科讲义,即恐有违格例者。”奉敕:“刘英甫请以讲义便代帖经,既能鼓箧而来,必有撞钟之应,宜令礼部贡院考试。”其年七月十三日敕:“应将来三传、三礼、三史、开元礼、学究等考试,本业毕后,引试对策时,宜令主司于时务中采取要当策题,精加考较,不必拘于对属。须有文章,但能词理周通,文字典切,即放及第。如不及此格,虽本业粗通,亦须黜落。应九经、五经、明经帖书文格后,引试对义时,宜令主司于大义汎出经问义五道,于帘下书试,祗令隔帘解说。但不失注疏义理,通二通三,然后便令念疏。如是熟卷,并须全通,仍无失错。如得入帘,亦须于时务中选策题,精加考较。如粗于笔砚留意者,则任以四六对,仍须理有指归,言关体要。如不曾于笔砚致功,即许直书其事,申明利害,不得错使文字。其义问念疏对策,逐件须有去留。”

长兴四年二月十六日,礼部贡院奏:

新立条件如后:

一、九经、五经、明经呈帖由之时,试官书通不后,有不及格者,喝落后请置笔砚,将所纳帖由分明,却令自阅。或是试官错书通下,当予改正。如怀疑者,便许请本经当面检对。如实是错,即便于帖由上书名而退。 

一、五科常年驳榜出,多称屈塞,今年并明书所对经书墨义,云“第几道不,第几道粗,第几道通”,任将本经书疏照证。如考试官去留不当,许将状陈诉,再加考较。如合黜落,妄有披述,当行严断。 

一、今年举人有抱屈落第者,许将状被诉于贡院官,当与重试。如贡院不理,即诣御史台论诉。请自试举人日,令御史台差人受举人诉屈文状,并引本身勘问所论事件。或知贡举之官及考试之官者已下,敢有受货赂,升擢亲朋,屈抑艺能,阴从请托,及不依格去留者,一事有违,请行朝典。 

一、怀挟书策,旧例禁止,请自今后入省门搜得文书者,不计多少,准例扶出,殿将来两举。 

一、遥口受人回换试处及钞义题帖书时,诸般相救,准例扶出,殿将来三举。

一、艺业未精,准格落下,耻见同人,妄扇屈声,拟为将来基址,及他人帖对过场数多者,便生诬玷,或罗织殴骂者,并当收禁,牒送御史台,请赐勘鞫。如知贡举及考试官事涉私徇,屈塞艺士,请行朝典。若虚妄者,请严行科断,牒送本道重处色役,仍永不得入举场。同保人亦连坐,各殿三举。

奉敕:“宜依。”

周广顺二年二月,礼部侍郎赵上交奏:“贡院诸科,今欲不试汎义,口义其五十道,改试墨义,共十道处分。”从之。

三年正月,户部侍郎、权知贡举赵上交奏:“九经举人元帖经一百二十道,墨义二十道,今欲罢帖经,于诸经墨义对一百五十道。五经元帖经八十,帖墨义二十道,今欲罢帖经,令对墨义一百道。学究原念书二十道,对义五十道。”从之。至其年八月,刑部侍郎、权知贡举徐台符又奏:“九经请都对墨义六十道,其帖经对策,依元格。五经亦请对墨义六十道,帖经对策依元格。”从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 范岫 傅昭弟映 萧琛 陆杲·姚思廉
  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欧阳修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八·李心传
  第八十六回 拒马儿许褚效忠 迎虎主刘璋失计·蔡东藩
  第八十回 拓跋珪转败为胜 慕容宝因怯出奔·蔡东藩
  名山藏卷之六十·何乔远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第四十一卷 仕绩 三 二·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纪昀
  梁睿传·魏徵
  谢方明传·李延寿
  崔文升传·张廷玉
  五〇 “六个人是一个人”·邹韬奋
  一·钱穆
  卷88·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刘·唐圭璋

      刘字公甫,号梅亭,崇仁人。生于淳熙二年(1175),嘉定元年(1208)进士。历礼部郎官、兼崇政殿说书,起居舍人,迁吏部郎中。又曾为成都路转运判官。   贺新郎   上赵侍郎生日   鹄立通明殿。又重逢、揆余初度,梦庚华旦。不

  • 卷四百七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七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四 王尚綗 扈磵謡 笑杀苍谷子结茅扈磵傍衡门交蔓草三月闭春光细雨朝来策疲马一蓑肮脏眠绳牀隣人漉酒邀余去髣髴王乔栖隐处击鼔鸣钟方袒踞云液璚浆

  • 卷八百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七贯休循吏曲上王使君需宿需宿炳烂光合蒸蒸婺民锺此多福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伊飞伊走乳乳良牧和气无形春光自成大信不信贻厥无朕需女需女尔亦须语使君为理玄风震古需女需女尔亦须语我愿

  • 御选宋诗卷四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四十七七言律诗三韩维春霁忆洛阳少年结客洛阳时闲傍东风驻马蹄山色逺饶潘岳宅波光轻撼窈娘堤花繁到处红如堵酒好寻常醉似泥頼有金台知巳在应怜防断虎牢西宝奎殿前花树子去年与宋中道同赋今复答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一·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十二月壬午朔奉差御史孔贞一等<锍-釒>请勘合上以奸贼未得未许出差辅臣已遵旨拟票因言外差缺人废事甚多即捕奸一事亦外差所宜并力者城差若缺需次新授之官亦可充员遂以两票上○辅臣以 福王婚礼纳徵发册

  • 卷之九·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闰二月。辛巳朔。谕军机大臣等、电寄赵尔巽、电奏悉。四川按察使江毓昌、署提学使赵启霖、均着迅赴新任。赵启霖毋庸来京请训。电寄  ○直隶总督杨士骧奏遵章改设巡警学堂。暨各属设立巡警教练所

  • 一二九○ 四川总督李世杰奏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二九○ 四川总督李世杰奏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真按:去年底尚为两江总督(2102页).今又为四川总督!】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四川总督臣李世杰跪奏,为遵例奏闻事。案查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

  • 何乔新传·张廷玉

    何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父亲何文渊,是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授御史职,历任山东巡按、四川巡按。乌蒙奸民什伽与知府禄昭妻子私通,他害怕被杀,诬告禄昭反叛,朝廷下诏发兵讨伐。文渊下檄文停止调遣军队,而且替禄昭澄清冤屈

  • 卷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三十五长白山封册礼     杂録封册礼大定十二年二月三日检讨到长白山建庙典故下项勅防准奉行尚书舜典封十有二山注谓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镇通典载唐天宝八载封太白山为神应公其九州镇山

  • 卷五·陈骙

    钦定四库全书南宋馆阁录卷五     宋 陈騤 撰撰述绍兴元年四月十四日诏乐章赞颂敇葬軷祭文夏国人使到驿宴设教坊白语删润文字及答高丽书文并依旧制长贰分诸官撰六月十三日诏应祠祭天地社稷祝文令秘书省依旧分撰

  • 卷八二·邱濬

    ▲广教化以变俗 《周书君陈》篇:王曰:“君陈,尔惟弘周公丕训,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吕祖谦曰:“周公之训大矣,犹欲弘之者,继前人之政苟止以持循因袭为心,其所成必降前人数等,惟奋然开

  • 春秋简书刊误卷一·毛奇龄

    隐公十六条桓公十六条庄公二十八条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汉艺文志有春秋古经十二篇先儒目之为简书即圣经也其分十二篇者以春秋十一公每公得一篇则十二篇也苐其书不知亡于何时唯三传传经则各有经文载于其中汉初行四家之

  • 卷十一·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十一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僖公三经【丁丑】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杜陨落也闻其陨视之石数之五各随其闻见先后而记之庄七年星陨如见星之陨而坠于四逺若山若水不见在地之

  • 黄帝第二·列子

    【原文】 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①,养正命②,娱耳目,供鼻口,焦然肤色皯黣③,昏然五情爽惑④。又十有五年,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⑤,进智力⑥,营百姓⑦,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黄帝乃喟然赞曰⑧:“朕之过淫矣⑨。养一已其

  • 灌顶喻品第四·佚名

    善男子,譬如灌顶刹利大王。诸祕要法守护之事皆悉备已,然後与诸宫人采女而自围绕。游戏五欲放逸自恣。不摄六根肆情快乐。是名灌顶刹利大王第六轮也。外诸怨敌悉皆降伏。增益己国寿命长远。族姓子。如来世尊及诸菩萨摩诃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四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四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千问品第七之五◎此四无量几所造色非有对色等者。一切应分别。谓诸无量所摄身语业。是所造色非有对色。余皆非所造色非有对色。几难见故甚深等者。一

  • 皇明文征·何乔远

    总集名。明何乔远编。七十四卷。所收作品起于明洪武迄于崇祯初,分赋、乐章琴操、乐府、古体诗、近体诗、诗余、各体文诸大类。以“词之雅驯而近古”为标准,编纂时注意选取不同流派的作品。有明崇祯四年刻本。

  • 东皋子集·王绩

    别集。唐代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作。此集《新唐书·艺文志》著录5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曰:其友吕才鸠访遗文编成,名《东皋子集》5卷,已佚。今之传本为后人所辑。今有《四部丛刊》影印明钞本3卷,凡赋1卷,诗1 卷,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