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七十三

  顺治十年。癸巳。三月。丁卯朔。予故太子太保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宋权祭葬如例。

  ○都察院右都御史管工部右侍郎事李迎晙、以病乞归。许之。

  ○戊辰。上幸南台。召内三院大学士、学士、翰林官、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从。赐宴。上持弓、顾谓诸臣曰。我朝之定天下、皆弓矢之力也。曩者每□山戊不□出猎二三次、练习骑射。今朕躬亲政事。天下至大、机务至繁。凡一应章奏、皆朕亲为批断。日无暇晷。身虽无暇、心常念兹不忘也。诸臣奏曰。皇上此言、诚欲措天下于太平。居安思危、真海内之福也。臣等愿皇上始终常存此念尔。上曰。卿等恐朕志不坚有违此言。朕将自坚厥志。卿等皆国之大臣。亦当坚心辅朕、务使天下乂安。可将此言布告大小臣工。勉体朕怀。

  ○上谕各部院本章内清字、宜先书官员衔名。次书谨题字样。次书所条陈为某事。

  ○赐太常寺卿管钦天监事汤若望、号通悬教师。加俸一倍。赐之敕谕。敕曰。朕惟国家肇造鸿业、以授时定历为急务。羲和而后、如汉洛下闳、张衡、唐李淳风、僧一行、诸人。于历法代有损益。独于日用朔望交会分杪之数、错误尚多。以致气候刻应不验。至于有元郭守敬、号为精密。然经纬之度、尚不能符合天行。其后晷度、亦遂积差矣。尔汤若望、来自西洋。涉海十万里。明末、居京师。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其时大学士徐光启、特荐于朝。令修历局中。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奎等、推测之法、实不及尔。但以远人之故、多忌成功。历十余年、终不见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爰咨尔姓名、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可谓勤矣。尔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董率群官。可谓知。比之古洛下闳诸人、不既优乎。今特锡尔嘉名、为通悬教师。余守秩如故。俾知天生贤人、佐佑定历。补数千年之阕略。成一代之鸿书。非偶然也。尔其益懋厥修、以服厥官。传之史册、岂不美哉。

  ○免山西被姜贼残破之岢岚、保德等七十四州县、六年逋赋。未破城之代州、榆次等十二州县、六年逋赋。十分之七。

  ○己巳。上幸内院。览部院章奏毕。谕曰、自今部院事务、停用绿头牌。各具本奏闻。

  ○上御太和殿。封喀尔喀部落投诚贲塔尔、为和硕达尔汉亲王。衮布、为卓礼克图郡王。奔巴世希、为固山贝子。扎穆苏、为镇国公。巴拜、为三等精奇尼哈番。萨喇瑚、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赐之宴。仍令诸王以次设宴。

  ○谕内三院。朕稽往制。每科考选庶吉士、入馆读书。历升编、检、讲、读、及学士等官。不与外任。所以咨求典故。撰拟文章。充是选者、清华宠异、过于常员。然必品行端方、文章卓越、方为称职。乃者翰林官不下百员。其中通经学古、与未尝学问者、朕保由知。今将亲加考试。先阅其文。继观其品。再考其存心持己之实据。务求真学、备朕异日顾问。自吏礼两部翰林侍郎、及三院学士。詹事府詹事以下。各候朕上□日亲试、分别高下、以昭朕慎重词臣之意。尔内三院即与传知。

  ○免直隶蓟州、丰润等十一州县、九年水灾额赋。

  ○庚午。上幸南苑。

  ○壬申。建造兴京皇陵享殿配殿门墙。命工部尚书星讷、相度指示。

  ○诏举行先农、先医、及司牲神、祀典。

  ○癸酉。清明节。享太庙。遣内大臣公额尔克戴青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甲戌。免山西五台县六七两年分未徵额赋、及八年分额赋之半、以被贼蹂躏故也。

  ○乙亥。授辅国公海兰子哈尔萨、三等奉国将军品级。

  ○丙子。慈宁宫立柱。遣工部尚书星讷、祭司工之神。

  ○丁丑。升湖广黄州府知府郭鸣凤、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兼参议、汉黄等处兴屯道。直隶顺德府知府宫家璧、为湖广按察使司佥事、管参议事武岳等处兴屯道。

  ○戊寅。旌表节妇、陕西会宁县民米世发妻李氏、靖远卫民来好学妻王氏、俱给银建坊如例。

  ○己卯。免江西省六年荒残逋赋、二十七万八千七百九十五两有奇。

  ○赠故明鸿胪寺鸣赞黄家鼒、为鸿胪寺少卿。荫一子入监读书。以奉命招抚苏州、被害故也。

  ○宴入贡、兼换敕印陕西庄浪宝安寺住持喇嘛颜错巴零真等于礼部。

  ○辛巳。吏礼二部议覆、工科副理事官三都奏言、设立宗学一疏。教习亲王、应各设在部他赤哈哈番满洲进士、汉军进士各一员。顶带照牛录章京。世子、应各设在部笔帖式哈番满洲进士、汉军进士各一员。顶带照拖沙喇哈番。郡王应各设在官学闲散满洲进士、汉军进士各一员。顶带照他赤哈哈番。如满洲汉军进士不敷、于举人内考用。如举人不敷、于各王护卫内选用。亲王、郡王等、满十□山戊不□、然后设立师傅。宗室八学、各设满洲生员一名。顶带照笔帖式哈番。各员六年满后、考取优者录用。从之。

  ○上于南苑。召汉官二品以上、及诸词臣、皆集。命侍卫护军等、各擐甲。吹角。呐喊陈列者再。悉如军律。观毕赐宴。自是出南苑外。行猎三日。苑中网鱼一日。

  ○壬午。厄鲁特部落顾实汗、遣旦巴温布等、贡马及方物。宴赉如例。

  ○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朱马喇、祭一次。

  ○癸未。午刻。日生晕。色赤黄。

  ○乙酉。上还宫。

  ○丙戌。上幸内苑。启心郎甯古里、具六部尚书职名进览毕。命解刑部尚书济席哈任。调噶达浑为兵部尚书。

  ○升他赤哈哈番苗澄、为吏部启心郎。

  ○以镶白旗鄂斯海、为甲喇章京。

  ○黑龙江乌默忒等贡貂皮。宴赉如例。上幸内院。阅部中奏疏、及繙译五经。谕曰、保举之疏、俱着全译。以便观其人之品行。

  ○增设吏户兵刑科满洲笔帖式哈番各一员。

  ○丁亥。谕内三院。国家用人、使功不如使过。原任大学士冯铨、素有才学、召入内院办事。数年以来、未见有所建明。且经物议。是以令其致仕回籍。朕思冯铨原无显过。且博洽故典。谙练政事。朕方求贤图治。特命起用、以观自新。谕到之日、即速赴京。尔内院即传与吏部遵行。

  ○谕工部、睿王坟园。因伊罪恶、竟行废坏。似属太过。其房屋门墙、俱着修理。柱用黑色。仍命信郡王拨人看守。

  ○改沅州总兵杨遇明、为镇守辰常总兵官。升游击管蕲州参将事韩友、为署都督佥事、镇守沅州总兵官。

  ○戊子。大学士高尔俨、以疾请假。允之。慈宁宫上梁。遣工部尚书星讷、祭司工之神。

  ○庚寅。先是、朝鲜国人违禁、越界采参。被获。遣学士苏纳海等、赍敕往谕之。至是、朝鲜国王李淏遣陪臣临平大君李<泬目>等赍表谢罪。附贡方物。

  ○升太常寺少卿杜立德、为工部右侍郎。太仆寺卿仍管户部郎中事王弘祚、为户部右侍郎。

  ○升礼科右给事中苏文枢、为户科左给事中。兵科给事中王祯、为吏科右给事中。改翰林院庶吉士周体观、为户科给事中。

  ○都察院右都御史管吏部左侍郎事孙承泽引疾乞休。允之。

  ○宗人府议覆礼科给事中刘余谟疏言、查明季会典。宗室虽有过犯亦不加刑。今又奉上□日、有官爵者犯罪、免其锁拏。照常察议。钦遵在案。则有官宗室觉罗、无容再议。但未定。无官宗室觉罗、犯罪锁拏鞭责之例。似应依科臣刘余谟所请、免其锁拏鞭责。所犯之罪、仍照会典查议。从之。

  ○辛卯。谕内三院。朕览朝鲜国王所进表疏、印篆止有清字、无汉字。着礼部即行改铸兼清汉篆文、给赐该国王。并令王国臣民咸与知之。

  ○命奈曼部落故达尔汉郡王滚楚克子阿罕、袭爵

  ○以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朱马喇弟伊马喇、一等阿达哈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聂克塞子浑布、二等阿达哈哈番莫洛浑伯子喀零阿、赵木宝弟张甲、察哈尔部落拖沙喇哈番塞棱伊尔登子多尔济、年老休致拜他喇布勒哈番白广恩兄子良柱、阵亡敖汉部落拖沙喇哈番马尼子殷达大什、科尔沁国拖沙喇哈番努赖子达礼、各袭职。

  ○壬辰。赐朝觐官员敕曰。朕所与共图乂安兆民者、惟监司守令是赖。往年考绩、责望于尔等者、恳切周详。何尔等之泄泄从事也。自朕亲政以来、更张虑其太骤。而皇皇求治之心、暴于天下者、几三载矣。今又当大计之年、而治犹未进。民犹未安。大者仍不法。小者仍不廉。致上之德意不下究。下之疾苦不上闻。此非尔等之过欤。朕实不胜其恫切也。已严饬所司、重惩贪酷。余如例降革。姑准尔等、仍服原官。宜各勉力、以图日新。毋谓涂饰可以久施。毋谓侥幸可以常恃。正直存心。清廉持己。皇天自鉴。朝廷自知。而民风亦自于变矣。尔等如恪遵朕上□日、以实心行实政。庶几共享和平之福。朕之显秩厚禄、自不吝惜。如或貌承朕上□日、心怀诈伪。媚上虐下。慢政隳操。昭昭国宪、必贻身家之灾。虽欲免、得乎。尔等其钦哉。

  ○癸巳。上幸南院。览各省官员奏章。召原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冯铨入见。问铨年□山戊不□几何、某科进士、及历升官品。是夕。召铨同内院大学士洪承畴、范文程、额色黑、陈名夏、入宫。问翰林官贤否。曰。朕于翰林官、躬亲考试。文之优劣毕见。可以定其高下矣。冯铨奏曰。皇上简用贤才。亦不宜止论其文。或有优于文、而不能办事、行已弗臧者。或有短于文、而优于办事、操守清廉者。南人优于文而行不符。北人短于文而行可嘉。今兹考试、亦不可止取其文之优者而用之。文行优长、办事有能者、兼而用之可也。上曰。铨之言是。

  ○甲午。诏原任弘文院大学士冯铨、仍以原官办事。

  ○乙未。升江宁府同知邢以忠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管布政使司参议事、宣大兴屯道。饶州府知府翟凤翥、为江西按察使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参议、南昌等府兴屯道。饶州府同知许兆祥、为江西按察使司佥事管布政使司参议事瑞州等府兴屯道。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二·表第十三·七卿年表二·张廷玉
  卷三十五 前秦録三·崔鸿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三·杨仲良
  卷第一·一然
  资治通鉴后编巻五十八·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佚名
  卷之二十二·佚名
  ◎民国之新讳辨·李定夷
  一四四五 盛京将军琳宁等奏重校文溯阁书籍人员事竣回京折·佚名
  读例存疑卷四十七·薛允升
  徐石麒传·张廷玉
  唐纪七十三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下光启三年(丁未、887)·司马光
  ●皇朝通典卷九十四·佚名
  卷二百七下·雍正
  荣宗敬·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上·王夫之

    王仲淹氏之续经,见废于先儒,旧矣。继而僭者,《七制》之诏策也。仲淹不任删;《七制》之主臣,尤不足述也。《春秋》者,衰世之事,圣人之刑书也。平、桓之天子,齐、晋之诸侯,荆、吴、徐、越之僭伪,其视六代、十六国相去无几;事不必废

  • 第四幕·老舍

    时 间 杨先生所说的十二号——初六,午饭前。地 点 杨宅客厅,现改为寿堂。象一般的寿堂一样,有红烛,寿字,红幛,长短不齐的寿联,铺着红垫的椅,围着绣裙的桌,黑白瓜子,香烟,贺客……寿堂之后,隔窗可见:男女或围桌竹战,或来往嘻笑。

  • 卷五十三·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五十三 宋 陆游 撰 谢徐志父帐干惠诗编 平生闻若人笔墨极奇峭相望二千里安得接谈笑一朝获其诗惊喜踰素料夜窗取吟讽寒灯耿相照舂容清庙歌缥缈苏门啸蹴天浙江涛照野楚山烧每篇十过读玩味头

  • 卷三百七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七十六药类五言古和纪叅军服散得益    【齐】谢 朓金液称九转西山歌五色链质乃排云濯景终不测云英亦可饵且驻羲和力能令长卿卧暂故遇真识憇郊园和约法师采药   【梁】沈

  • 卷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一五言律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人沈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在隋官秘书郎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歴宏文馆学士秘书监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为五絶】发

  • 潘阆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潘阆(?—1009)字逍遥,又号逍遥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至道元年(995),赐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大中祥符二年卒。事迹见于《咸淳临安志》卷六五、卷九三。工诗。有《逍遥集》一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七十九·徐乾学

    宋纪七十九【起上辛掩茂十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一年有三月】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徳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熈寜三年冬十月辛酉诏延州毋纳夏使 通判寜州邓绾条上时政数十事以为宋兴百年习安玩治当事更化又上书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天启元年正月癸酉朔&nb

  • 世家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二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烈王二。○(己卯)五年春正月王在元。辛亥帝赐王亡宋宝器凤甁玉笛等九十事翼日又赐王及从臣彩帛。乙卯宰枢享公主。校尉李应柱康渭成赍

  • 澄斋日记 光绪卅二年丙午·恽毓鼎

    丙午年正月初一日风日晴和。子刻拈天香。巳初刻在皇极门外行礼,巳刻二刻在太和殿前行礼。归寓在至圣先师、观音菩萨前行礼,又在祖先神像前行礼,受合家贺。大兄嫂俱先来。午后至莲花寺湾保安寺街及笏斋处拜年。初二日阴,微

  • 台湾后语(查东山笔、沈仲方阅)·查继佐

    ●台湾后语(查东山笔、沈仲方阅)东宁国国姓成功国姓成功原名森,字大木。隆武赐姓及名,世呼为国姓云。郑氏本福建南安石井人也。有绍祖者,为泉州库吏,生芝龙,甫十岁,随入库,弄石子,偶隔垣飞中太守蔡继善。太守怒,索弄石子者,绍祖携

  • 論衡校釋卷第十二·黄晖

      程材篇   盼遂案:量知篇云:「材盡德成,其比於文吏亦彫琢者,程量多矣。」   論者多謂儒生不及彼文吏,漢書兒寬傳:「文史法律之吏。」見文吏利便,而儒生陸落,文選蜀都賦注引蔡邕曰:「凝雨曰陸。」釋名釋地曰:「陸,漉也,水流

  • 解厄学·晏殊

    藏锋卷一厄者,人之本也。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生之惟艰,何足道哉?隐智卷二用智者

  • 卷四·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四宋 林之奇 撰大禹谟       虞书虞史既述二典而其所载义有所未备者于是又叙其君臣之间嘉言善政二典之所不载者以为大禹谟皐陶谟益稷三篇此盖备二典之所未备者非如舜典之初上接尧典之

  • 翰墨志·赵构

    又名《评书》、《高宗翰墨志》、《思陵翰墨志》。一卷。杂著。宋代赵构撰。乃汇辑平日论书之笔札而成,非一时之作。凡二十二则。大旨所宗,在于二王。自称五十年来未尝舍笔墨,可知其用功之勤。言宋代无字画可称,可窥其眼界

  • 广笑府·冯梦龙

    笑话。明冯梦龙(墨憨斋主人)撰。十三卷。梦龙有《古今小说》等“三言”已著录。此编在作者《笑府》基础上略为增益的笑话集(末卷附录谜语)。分儒箴、官箴、九流、方外、口腹、风怀、贪吞、尚气、偏驳、嘲谑、讽谏、形

  • 春秋或问·程端学

    十卷。元程端学撰。程氏撰《春秋本义》后,又历举前人诸说得失,以明《本义》去取之意,成《春秋或问》。可见此书是与《本义》相辅而行的,此书是一部通论性着作,其中掊击诸儒之说,多否少可,尤其力攻张洽《春秋集注》。其论《春

  • 金刚三昧经论·元晓

    新罗元晓著述的书。共3卷1册。这本书是对《金刚三昧经》的注释,在元晓写这本注释书之前,尚没有人论及该经。在《宋高僧传》第4卷《元晓传》里,说明了著述《论》的缘起:原来元晓起名叫《疏》,但唐朝的翻经三藏们把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