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百五十七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七
洪武三十一年夏四月丁丑朔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臣鸦勒隹稽程复贡马及硫黄
○户部奏改铸造钞铜板自二十文至五十文共六十三板并印钞正背铜印
○罢回回钦天监
○庚辰五军都督府及兵部臣奏言朝鲜国虽奉贡不绝而叠生衅隙请讨之 上曰朕欲止朝鲜生衅者将以安民也兴师伐之固不为难得无殃其民乎但命礼部移文责之彼若不悛讨之未晚于是礼部咨其国王李旦曰曩者我 至尊即宝位握乾符统中夏君临万国于时遣使驰报四夷惟尔故高丽国王遣使朝贡虽曰知奉天命实乃效顺修睦以安三韩之民我 至尊奉天勤民未尝肯以兵强四夷每谕王曰靖保尔疆毋生边衅自始至今切戒谕之自王当国以来假以入贡为名阴说守边将士<?口舀>以财贿群臣屡请兴师问罪我 至尊恐伤生灵故不忍为昔汉隋唐辽金元之时王三韩者苟有微衅即兴师致伐三韩之民受害非浅静思兵祸孰不寒心今王叠生衅隙用招祸愆我朝非无敌忾之将问罪之师 至尊之德海涵春育无所不容唐太宗不应自以为功矜其智能尔王国之资未尝不竭王国之兵未尝不溃王国之民未尝不疲也我 至尊智并日月功迈三王圣神文武岂太宗之可及乎且古人布令陈词少失恭顺之体不免勤兵远征今王数生边衅于我海岳山川之神必昭鉴于尔已尝谕王改图以全一国生民之命今王谲诈犹尔可谓明不畏朝廷幽不畏鬼神下不恤民命矣中国距尔三韩甚迩安可不责而正之乎虽责之其实教之也虽教之其实爱之也 至尊之仁如此王之不悛何也若纵王所为专尚诈谋是教人不臣也如王有不臣之人亦何利哉王之左右皆佻儇憸巧不务以道导王专构祸以殃民其得罪于上下神祗昭昭矣郑总至京罪已承伏而郑道传者王尚信用岂非王无悛过之心乎王宜深思熟虑以保三韩毋贻后悔
○壬午四川成都府仁寿县奏石基盐井废宜开益兴井以补其课从之
○癸未升卫知事为经历先是内外诸卫设经历一人从七品知事一人从八品后汰经历惟留知事一人而印章与所署司名仍旧至是天策卫知事周璇建言宜罢知事而复经历庶使官制有常名宝不戾 上从之
○乙酉降左佥都御史张春为刑部员外郎郭资为户部主事右佥都御史王良为刑部郎中初春等由部属官擢居台宪后刑部员外郎温厚等坐法下都察院狱春与厚等尝为僚友故缓其狱久而不决为监察御史周庸所劾故降之○敕 今上曰迩闻塞上烽火数警此胡虏之诈彼欲诱我师出境纵伏兵以邀我也不可堕其计中烽起之处人莫宜近虽望远者亦须去彼三二十里今秋或有虏骑南行不寇大宁即袭开平度其人马不下数万岂可不为之虑可西凉召都指挥庄德张文杰开平召刘真宋晟二都督辽东召武定侯郭英等会兵一处辽王以都司及护卫马军悉数而出北平山西亦然步军须十五万布阵而待令武定侯刘都督宋都督翼于左庄德张文杰都指挥陈用翼于右尔与代辽宁谷五王居其中彼此相护首尾相救使彼胡虏莫知端倪则无不胜矣兵法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尔其察之
○赐国子监琉球云南生夏衣
○丁亥旌表湖州府乌程县民金七妻俞氏贞节
○戊子升刑部侍郎暴昭为左都御史天策卫经历周璇为左佥都御史璇以言事称旨故也
○己丑享太庙毕 上步出庙门徘徊顾立指桐梓谓太常寺臣曰往年昔此今不觉成林凤阳陵树当亦似此因感怆泣下又曰昔太庙始成迁主就室礼毕朕退而休息梦朕 皇考呼曰西南有警觉即视朝果得边报祖考神明昭临在上无时不存尔等掌祭祀宜加敬慎且暮中使供洒扫奉神主恐有不处当以时省视务令斋洁以安神灵
○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臣阿不耶贡马及硫黄
○丁酉遣通政使赵彝持节往山西立晋世子济熺为晋王
○升龙江卫经历黄福为工部左侍郎羽林卫经历边昇为右侍郎俱以言事称旨故也
○壬寅诏免淮安府盐城山阳二县田租时二县大水伤稼民因负租 上知之故有是命
五月丁未朔太白犯五诸侯○西平侯沐春进兵击平缅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使人谕刀干孟不从乃遣左军都督何福瞿能等将兵五千往讨之福等踰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杀其酋刀名孟斩获甚众回兵击景罕寨寨乘高据险坚守不下官军粮械俱尽贼势益盛福使告急于春春率五百骑往救之乘夜至怒江诘旦径度令骑驰躏寨下扬尘以惊之贼乘高望见尘起蔽天不意大军卒至惊惧遂率众降春乘胜复击崆峒寨贼夜溃走刀干孟乃遣人乞降事闻朝廷以其诞诈复授春征虏前将军令俟变以讨之春后病卒刀干孟竟不降乃命都督何福往讨擒刀干孟以归思伦发思得还平缅踰年卒
○庚戌开四川保宁府南部县莲花池盐井
○辛亥山东平度州昌邑县知县贾贵言去年十二月大风拔木海潮泛溢侵没官民田三百一十余顷牟麦不收今岁苗稼尚未可耕种恐民失所诏户部遣使核实免其租
○占城国遣其臣孙子布婆陋垓乌台夜皮么贡方物诏赐子布等衣钞有差
○甲寅 上不豫
○丙辰四川平茶洞长官司土酋杨欣来朝贡方物
○敕武定侯郭英曰朕有天下胡虏远遁久矣然萌孽未殄不可不防今命尔为总兵都督刘真宋晟为之副启辽王知之以辽东都司并护卫各卫所步军除守城马军及原留一百存守斥候余皆选拣精锐统领随辽王至开平迤北择险要屯驻堤备一切号令悉听 燕王节制
○庚申置成都重庆保宁三府及播州宣慰司茶仓四所命四川布政使司移文天全六番招讨司将岁输茶课仍输碉门茶课司余地方就近悉送新仓收贮听□人交易及与西番市马
○羽林右卫军丁以遗火烧廊房六十余间法司请治其罪 上曰彼非故为也释之
○癸亥垒壁阵星疏就聚
○丙寅置山东都指挥使司属卫七曰安东曰灵山曰鳌山曰大嵩曰威海曰成山曰靖海
○暹罗国遣使柰斯勿罗者贡方物赐使者钞锭
○遣监察御史史仲成等分往北边诸王府稽阅牛羊马驼骡驴之数
○户部尚书郁新言往者山西狭乡无田之民募至山东东昌高唐境内屯种给食今已三年请如民田例徵租 上命再复其租一年
○丁卯高邮州泰州水诏免其田租
○壬申四川新设卫所地方蛮人紏集光金堵虎寨蛮人作乱都指挥程暹等率兵讨平之
○乙亥敕 今上曰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犹告成王曰诘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今虽海内无事然天象示戒夷狄之患岂可不防朕之诸子汝独才智克堪其任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已命杨文总北平都司行都司等军郭英总辽东都司并辽府护卫悉听尔节制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乂安黎民以答 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勿怠
闰五月丙子朔罢四川石狗富来二盐井开西充县坎龙及内江县虎跳尹家盐井三处○浚常州府武进县奔牛吕城二坝
○己卯置沈阳中屯卫及安东中屯卫
○乙酉 上崩于西宫上素少疾及疾作日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渐剧乃焚香祝天曰寿年久近国祚短长子孙贤否惟简在帝心为生民福即遣中使持符召 今上还京至淮安用事者矫诏即还 上不之知也疾亟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言不及他闻雨降喜形于色遂崩寿七十一遗命丧葬仪物一以俭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无所改天下臣民出临三日皆释服无妨嫁娶
○辛卯葬孝陵 上以天纵之资起自田里遂成大业当是时元政陵夷豪杰并起大者窃据称尊小者连数城邑皆恣为残虐糜弊生民天下大乱极矣 上在民间闵焉伤之已而为众所推戴拒之益来乃不得已起义即条法令明约束务以安辑为事故所至抚定民咸按堵不十余年间荡涤群雄戡定祸乱平一天下建混一之功虽曰天命人归要亦神武不杀之所致也即位之初稽古礼文制礼作乐修明典章兴举废坠定郊祀建学校尊孔子崇儒术育贤才注洪范叙九畴罢黜异论表章经籍正百神之号严祭祀之典察天文推历数定封建谨法律慎赏罚抚四夷海外远方诸国皆遣子入学南极炎徼北逾冰壤东西际日月之所出没罔不率服昧爽临朝日晏忘餐虗心清问从善如流神谋睿断昭见万里退朝之暇即延接儒生讲论经典取古帝王嘉言善行书寘殿庑出入省观斥侈靡绝游幸却异味罢膳乐泊然无所好敦行俭朴以身为天下先凡诏诰命令词皆自制淳厚简古洞达物情当宁戒谕臣下动引经史谆切恳至听者感动训敕子孙臣庶具有成书诒法万世谨宫壸之政严宦寺之防杜外戚之谒而家法尤正纪纲法度彰彰明备至于礼先代罢献浮存高年兴孝弟励农桑蠲逋负宥死刑焚狱具旌廉能黜贪酷摧奸暴佑良善宽仁爱人专务德化是以身致太平三十余年民安其业吏称其职海内殷富诸福之物莫不毕至功德文章巍然焕然过古远矣传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然成汤革夏乃资毫众武王伐□爰赖西师至于汉高虽起徒步尚籍亭长挟纵徒集所附 上不阶寸土一民呼吸响应以有天下方册所载未之有也于乎盛哉况生而神明屡有异徵日章天质凤目龙姿声如洪钟奇骨贯顶故元时太史言圣人生江淮按谶索之竟不能得盖天启 大明隆盛之运实生 圣人以膺景命夫岂偶然在位三十一年升遐之日天下哀慕如丧考妣永乐元年六月丁巳尊谥 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卷之二百五十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六 周室诸王·李延寿 卷五·黄以周 卷九十三 西凉録三·崔鸿 第六十四回 宗留守力疾捐躯 信王榛败亡失迹·蔡东藩 ●卷二·刘一清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佚名 卷之八十六·佚名 六朝通鉴博议卷七·李焘 列传卷第四十一 高丽史一百二十八·郑麟趾 第三次问答节略·佚名 卷四十三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范晔 石抹宜孙传·宋濂 后记·罗大春 第九节 兵 制·吕思勉 二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十三·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五言律诗送呉县令迁松陵山县弹琴罢江城露冕初夏霖湖更濶朝日市长虗桞下催耕皷桒间问俗车秋风莫思去客舘有鲈鱼●沈校理风雨清明后春寒未夹衣闭门听鸟尽入寺㸔花稀独酌愁难去相思夣欲飞 
- 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司马迁-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着令甲,称其忠焉。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至孝惠帝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绝,竟无过,为藩守职,信矣。故其泽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数人。及孝惠讫孝景间五十载,追修高祖 
-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一·柯劭忞- 耶律留哥 薛阇 收国奴 古乃 善哥 蒲鲜万奴 王珣 荣祖 耶律留哥,契丹人,仕金为北边千户。太祖起兵,金人疑契丹遗民有异志,下令契丹一户,以二女其户夹居防之。留可不自安,近至隆安、韩州,聚众剽掠。时有耶律的,与之合, 
- 卷上·李肇- 元鲁山自乳兄子,数日,两乳湩流,兄子能食,其乳方止。崔颢有美名,李邕欲一见,开馆待这。及颢至,献文,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叱起曰:“小子无礼!”乃不接之。玄宗令张燕公撰《华岳碑》,首四句或云一行禅师所 
- ◎反袁派长期计划·刘以芬- 袁世凯挟雷霆万钧之力,帝制自为,其心目中何尝有反对派?即当时申罪致讨者,亦自知势力悬殊,第行其心之所安,绝不计及成败,乃仅百日而帝制取消,又不两月而袁氏愤死,此实始事时所万不及料。吾尝谓民国以来,举国最一致、最团结、最坚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纪昀- 宋纪 【三】真宗○真宗真宗皇帝讳恒太宗第三子也母曰元德皇后李氏帝幼英睿与诸王嬉戏好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太祖爱之育于宫中尝登万岁殿升 御榻坐太祖抚之曰汝得作天子否对曰由天命耳比就学一览成诵初名德昌后改元休复 
- 一三三三 军机处为知照将盛京《职贡图》第二卷送京事致盛京将军咨文·佚名- 一三三三 军机处为知照将盛京《职贡图》第二卷送京事致盛京将军咨文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办理军机处为知照事。本日奉旨:将盛京《职贡图》第二卷送京。钦此。为此知照贵将军,卽派员将职贡图第二卷赍送到京可也。 
- 七二七 寄谕各省督抚详查各种书籍不应销毁而印本留有空格者解京填补·佚名- 七二七 寄谕各省督抚详查各种书籍不应销毁而印本留有空格者解京填补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大学士 公阿<桂>、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奉上谕:昨因各省进到遗书,有应抄之沈炼《青 
- 史记集解卷六十九·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蘓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谷先生【徐广曰颍川阳城有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骃案风俗通义曰谷先生六国时从横家】出游数歳大困而归兄弟嫂妺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 
- 四九 东湖学堂·周作人- 椒生公在南京学堂的势力与地位开始渐渐的下降,由提调而监督,又由监督而国文教习,末了连教习也保不住了,便只好回家吃老米饭去。不过他在本地还是一时有声望的,因为一向在外边办学务多年,纵使不很高明,办学的经验总是有的。所 
- ·渔船并配公文议·丁曰健- 窃照台湾为海外岩疆,政务殷繁,簿书丛杂;其中固有可以迳由道会商吕镇随时查办,而事关重大,虽往返重洋,亦必须请示饬遵。所以详禀遥申,伫俟钧答,时深盼望;至奉饬查询之件,靡不登时商办,冀慰荩垂。而风■〈日卂〉靡常, 
- 卷卷四十六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范晔- (郭躬、陈宠)◆郭躬传,郭躬字仲孙,颍川陽翟人。家中世代做官。父郭弘,学习《小杜律》(注:杜延年明法律,宣帝时做御史大夫。其父杜周,武帝时为廷尉、御史大夫。故称杜延年为小杜。)太守寇恂用郭弘做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公平 
- 虞愿传·萧子显- 虞愿字士恭,是会稽余姚人。祖父虞赉,曾任给事中,封监利侯。父亲虞望之,很早就死了。虞赉院中橘树冬天结实,子孙争相取食,虞愿当时只有几岁,只他不抢,虞赉和家人都觉得他与众不同。元嘉末年,虞愿为国子学学生,又调任湘东王国常侍 
- 卷七十五·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七十五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孝经【案明皇既作注即命元行冲作疏序所谓今存于疏用广发挥者也及宋咸平中以行冲疏外诸家説多浅陋复命邢昺杜镐等为之崇文总目之言云尔今行冲疏已不传而世所传注 
- 乐由中出(1)·戴圣- ——以礼约取代兵刑【原文】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2),礼自外作故文(3)。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4),礼至则不在争。揖让而治天下者(5),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6),兵革不试(7),五刑 
- 万善先资集序·周梦颜- 圣教虽云大同,佛法实为最胜。不必深求奥义,即所制不杀一戒,可以断为圣中之圣,无可比伦矣。夫人无智愚,莫不以杀为极苦,生为大德。罪、福之甚钜者,莫过于戕生、止杀。而物类之好恶趋避,与人情初无少异。乃大烹用享,宴宾充庖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護戒品第三十一 是菩薩如是行諸善道. 於善不善道 總相及别相 各各分别知 有二種果報。 十善業道總相果報者.若生天上若生人中.别相果報者.離殺生善行 
- 打坐歌·张三丰-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 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