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八十一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仍兼理户部尚书事务加五级又加二级臣蒋廷锡总裁官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臣朱轼等奉敕修

  康熙十八年。己未。五月。甲午朔。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升侍讲学士库勒纳、为詹事府詹事。大理寺少卿张问政、为太仆寺卿

  ○调河南河北总兵官傅魁、为广西左江总兵官

  ○乙未。谕翰林院、选拔庶常、原以作养人材、今科进士、特加简阅、取吴震方、张廷瓒、秦宗游、田需、陈捷、赵执信、曹鉴伦、马教思、刘果实、沈朝初、杨大鹤、陆祖修、方伸、陆舆、李孚青、佘艳雪、王沛思、丁暐、庄延裕、汪晋徵、王承祜、宋敏求、潘应宾、顾镡、梁弓、陈紫芝、张克嶷、张光豸、卢熙、任璇、赵作舟、杨雍等三十二员、俱着改为庶吉士。并修撰归允肃、编修孙卓、茆荐馨、分别满汉书教习

  ○都察院左都御史升刑部尚书魏象枢、疏请仍留臣左都御史任、庶得勉竭愚悃、激浊扬清、为朝廷振肃纲纪。得上□日、魏象枢、着加刑部尚书衔、仍留左都御史任

  ○升佥都御史王盛唐、为太常寺卿

  ○丙申。仁孝皇后忌辰。遣官致祭

  ○丁酉。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升大理寺卿佛伦、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征南将军都统穆占疏报、千总陈有声等、领兵进取恭城县。伪知县张魁臣、以城降。下部议叙

  ○己亥。转户部右侍郎田六善、为左侍郎。调工部右侍郎朱裴、为户部右侍郎

  ○庚子。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辛丑。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升内阁侍读学士禧佛、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壬寅。上出阜成门观禾。驻跸潭柘寺

  ○癸卯。上回宫

  ○遣官封洞庭湖神。敕曰、顷者逆氛未靖。天讨用加。地当师旅之屯。众赖精英之佑。阅时八月。波浪不惊。俾我六军。舳舻共济。坚城立拔。余孽宵奔。眷言挞伐之奇勋。实属神功之丕显。特申昭报。式考彝章。封为洞庭湖之神。载诸祀典。专官告祭。惟神鉴知

  ○甲辰。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

  ○乙巳。调福建水师提督伯王之鼎、为四川提督

  ○丙午。遣官祭关圣帝君

  ○丁未。祭地于方泽。上亲诣行礼

  ○征南将军都统穆占疏言、广西投诚伪将军刘彦明、徐洪贞、线成仁等、仍为都统、副都统、令其总辖原管之兵、及绿旗之兵、颇于事有益。得上□日、刘彦明等、所领投诚绿旗兵内、有愿归农者、皆令归农。愿入伍者、拨入广西经制兵内。其定南王下旧兵、有老弱者裁去、不必足从前三千之额。数年以来、定南王官兵、分散各处、收聚甚难、宜令督捕理事官麻勒吉、前赴广西、暂行统辖定南王下藩兵。有分散者、令其察访料理。一切调度军务、会同将军莽依图等、商议举行。其广西文武各官、并定南王下各官职名、麻勒吉俱察明缮册以闻。刘彦明等为都统副都统之处、俟册到日再议

  ○戊申。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

  ○上御太和殿视朝。京察留任满汉各官、及文武升转各官谢恩。次喀尔喀进贡使臣等行礼

  ○己酉。扬威大将军和硕简亲王喇布疏报、伪将军全钺、伪总兵马隆兴、熊天章等、率众投诚。其属下兵丁、分别归农补伍。下部议叙

  ○庚戌。授荐举博学宏词邵吴远、为侍读。汤斌、李来泰、施门□玉章、吴元龙、为侍讲。彭孙遹、张烈、汪霦、乔莱、王顼龄、陆葇、钱中谐、袁佑、汪琬、沈珩、米汉雯、黄与坚、李铠、沈筠、周庆曾、方象瑛、金甫、曹禾、为编修。倪灿、李因笃、秦松龄、周清原、陈维崧、徐嘉炎、冯勖、汪楫、朱彝尊、邱象随、潘耒、徐釚、尤侗、范必英、崔如岳、张鸿烈、李澄中、庞垲、毛奇龄、吴任臣、陈鸿绩、曹宜溥、毛升芳、黎骞、高咏、龙燮、严绳孙、为检讨

  ○升左副都御史马汝骥、为总督仓场户部右侍郎

  ○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疏报、海贼伪总统刘国轩等、侵犯江东桥。平南将军赖塔等、统官兵迎击、贼败走太平寨。我兵进追、杀贼千余人。下部议叙

  ○扬威大将军和硕简亲王喇布疏报、吴三桂伪侍郎范思徵、伪总兵曾大捷等、投诚。下部知之

  ○辛亥。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

  ○命加副将徐升耀都督佥事、赍敕招抚王屏藩等。敕曰、自吴逆煽乱以来、所在官民、多被诱惑、陷身贼中、莫能自拔、朕已洞悉情形、屡颁敕谕、广示招徕、开以自新之路、念尔等素受国恩、必非甘于从逆、或心存忠义、迟回有待、或势被驱迫、归化无由、朕甚悯焉。兹湖南广西、俱经恢复、各路兵马、齐进滇黔、尔所悉知、四川一隅、皆朕赤子、久罹兵燹、不得早见太平、每一念及、殊用恻然、特遣副将加都督佥事徐升耀、前往宣布朕意。尔其翻然改悟、勿失机会、率先来归。朕必赦其前愆、论功叙录。尔无怀疑畏、勉图后效、以副朕定乱安人至意

  ○癸丑。议政王大臣等议奏、广西官兵乏粮、请令两广督抚、由广东设策运粮。得上□日、不必自广东挽运。令遣户部贤能官二员、采买湖广米、运至广西军前。其湖广武冈诸处官兵、亦令料理备办

  ○吏部议覆、扬威大将军和硕简亲王喇布疏言、原任湖广益阳县知县授参议道劄付徐珰、赍谕招抚吴三桂伪将军胡国柱、夏国相、马宝等、被杀。请敕议叙。今奉上□日议得徐珰、冒险招抚。捐躯尽忠。应照例赠湖广按察使司佥事。予祭葬。荫一子入监读书。从之

  ○升内阁侍读学士舒恕、为光禄寺卿。翰林院侍读学士色楞、为太仆寺卿

  ○予故原任兵部右侍郎李赞元、祭葬如例

  ○以故三等阿思哈尼哈番达礼善巴图鲁孙刘占、袭职

  ○甲寅。直隶各省督抚、遵例自陈。得上□日、江西巡抚佟国桢、着降二级调用。甘肃巡抚鄂善、着解任。广东巡抚佟养钜、着革职

  ○先是、湖南用兵、令江南造鸟船百艘、送岳州军前。至是、岳州既复、无须舟舰。上谕议政王大臣等、万正色赴闽时、即令其领在岳鸟船、并水手以行。至江南浙江、更选战舰共百艘携往。以资征剿

  ○乙卯。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丙辰。赠广西阵亡平乐都司佥书吴锡绶、为游击。予祭葬。给恤银。荫一子、以守备用

  ○丁巳。命翰林院掌院学士喇沙里、叶方譪、教习庶吉士

  ○己未。命内阁学士徐元文、为明史监修总裁官。掌院学士叶方蔼、右庶子张玉书、为总裁官

  ○升山西按察使穆臣、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郎中科尔坤、为大理寺卿

  ○升河南管河道王日藻、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

  ○安远靖寇大将军多罗贝勒察尼疏言、臣等前进云贵荆岳彝襄诸处、相隔渐远。调遣防守事宜、必致有误。上谕、大将军贝勒察尼等、亲统大兵、前往进剿。自澧州以南军务、听大将军贝勒察尼调度。荆州、岳州、彝陵、襄阳等处军务、听大将军顺承郡王调度

  ○凉州提督孙思克疏言、厄鲁特巴图尔济农、遣人来见臣云、我台吉率众部落、驻肃州边外、有表恭请圣安、恳乞代奏。臣谨以原文奏览。部议以济农等、不往伊叔兄处、仍在近边游牧。殊属不合。所奏应无庸议。得上□日、拉笃祜见在甘肃地方。着率领张勇孙思克标下贤能官员通事、亲赴巴图尔济农所。详细察讯。杀掠吴喇忒者、实系何人。据实奏闻。其毕马拉吉里第台吉、墨尔根台吉、所报之文、并发拉笃祜知之

  ○辛酉。镇南将军莽依图疏言、桂林相近之兵、请速调一支、往驻桂林、以张声势。臣俟副都统额赫纳兵至贵县、即前赴横州、以绝柳州南宁之路。上命简亲王及穆占等兵内、拨每佐领三人、或四人、遣一副都统、率赴麻勒吉所、令麻勒吉统辖、镇守桂林

  ○壬戌。上出朝阳门观禾。驻跸窝头

  ○转刑部右侍郎冯苏、为左侍郎。升左副都御史焦毓瑞、为刑部右侍郎

  ○旌表顺天府烈妇、郑良玉妻刘氏、给银建妨如例

  ○癸亥。上回宫

  六月。甲子朔。升宗人府府丞施维翰、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升孝陵副将卢崇耀、为湖广永州总兵官

  ○乙丑。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

  ○丙寅。殉难广西巡抚马雄镇之子马世济、疏请赴粤西、取父骸骨。得上□日、马雄镇当地方叛乱之时、不肯从逆、克笃忠贞、捐躯殉难、深为可悯。其骸骨并家口、令马世济驰驿前往搬取。仍着麻勒吉等、预为察明料理。交与马世济。到日从优议恤

  ○丁卯。大学士冯溥、以疾求罢。慰留之

  ○戊辰。云南提督桑峨疏言、新任湖广提督、暂驻彝陵、请以彝陵官兵、隶其标下、湖广提标官兵、姑属臣统领。得上□日、提督桑峨、随大兵进取云贵、其湖广提标官兵、准入云南提督标下、俟底定之日、仍回楚中。彝陵镇标官兵、准为湖广提标。至于随桑峨前往官兵、方事剿贼收疆、标下官员、可各加衔一等。兵卒、可动正项钱粮赏赉。以示鼓励

  ○予故正蓝旗一等精奇尼哈番鄂诺尔、祭葬如例

  ○旌表江南高邮州烈妇、黄立功妻李氏、给银建坊如例

  ○庚午。命吏部尚书黄机、以吏部尚书管刑部尚书事

  ○升湖南布政使安世鼎、为江西巡抚。狭西布政使巴锡、为甘肃巡抚。湖北粮道李为霖、为云南按察使司按察使

  ○辛未。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

  ○谕户部、民生以食为天、必盖藏素裕、而后水旱无虞。自古耕九余三、重农贵粟、所以藏富于民、经久不匮、洵国家之要务也。比以连年丰稔、粒米充盈、小民不知积蓄、恣其狼戾。故去年山东河南、一逢岁歉、即以饥馑流移见告。虽议蠲议赈、加意抚绥、而被灾之民、生计难遂、良由地方有司各官、平日不以民食为重、未行申明劝谕之故。近据四方奏报雨泽沾足、可望有年、恐丰熟之后、百姓仍前不加撙节、妄行耗费。着各该地方大吏、督率有司、晓谕小民、务令力田节用、多积米粮、俾俯仰有资、凶荒可备、以副朕爱养斯民至意

  ○扬威大将军和硕简亲王喇布疏报、伪总兵姜继尚、彭万里、钟尔弘等、率领将弁兵丁家口投诚。下部知之

  ○壬申。平南王尚之信疏言、粤东之变、起自新会江门、江门水师之叛、由于逆弁赵天元一人、请以赵天元赐臣、使得明正其罪、立置典刑。上谕、赵天元不思图报国恩、乘粤西逆贼、侵犯粤东、首献江门背叛、致粤东变乱。及粤东归正后、又从逆贼、数犯疆圉。今度不能兔脱、窘困至极、方始来降、情罪重大。赵天元本系平南王所属之人、王其立诛之

  ○甲戌。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安远靖寇大将军多罗贝勒察尼等、取都统巴尔布供辞以闻。上命议政王大臣等集议。寻议政王大臣等议奏、都统觉罗巴尔布、自率大兵往湖广以来、并未前进效力、因其怯懦、削去参赞、令其赎罪图功、乃身率大兵、坐驻彝陵、大兵既复岳州、不乘贼中震骇之时、探其虚实、力行剿灭、以赎前愆、镇荆山对垒之贼、迄于逃遁、竟未之知、乃诳云分布官兵进攻、巧为饰辨、又不亲身追杀逸寇、止遣夸兰大二人前往、其后令巴尔布率领官兵、攻取辰州、又迟回瞻顾、迁延时日、竟不速进、致贼复踞辰龙关、得为守备、巴尔布怯懦退缩、一步不能前进、贻误大事、失机甚多。今奉上□日取供、巴尔布又不即行认罪、据实供招、反为巧饰、殊失大臣之体。宜将巴尔布都统、阿达哈哈番、佐领、及所加之级、尽行削去。羁系荆州。彼所袭其父拜他喇布勒哈番、与应袭之人承袭。从之

  ○以奉天府府尹金鼐、为宗人府府丞

  ○以湖广投诚陈珀、为援剿左路总兵官、王度冲、为援剿右路总兵官

  ○乙亥。宁南靖寇大将军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疏言、前者渡江、已简兵士有马者携往、所留守彝陵诸处兵、多系无马、今平定疆土、兵力单弱、请悉以所有前锋护军、调益臣军。上谕、前令顺承郡王等、固守荆襄诸处、而顺承郡王、遣贝子准达、都统根特等、率兵前守荆州彝陵、今撤还顺承郡王至荆州彝陵、令平定归州巴东、乃复请益前锋护军、惟于身之所在、必欲厚其兵力、所奏殊属不合。念见在进兵、平定疆土、除将军噶尔汉等、所统进剿兵外、其荆州彝陵诸处所在之兵、许酌量调往

  ○丁丑。广东广西总督金光祖疏报、钦州游击刘世贵、于四月二十三日、率兵进取灵山县、伪将军郭义以城降。下部议叙

  ○戊寅。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次喀尔喀进贡使臣等行礼

  ○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

  ○平南王尚之信疏报、五月二十六日、伪将军马承荫、总兵齐人龙等、缴伪敕印来降。下部知之

  ○予长沙阵亡正黄旗拖沙喇哈番瑟冷、祭葬如例

  ○赠湖广殉难益阳县知县徐砀、按察使司佥事。予祭葬如例

  ○己卯。升吏部郎中柯鼎、为贵州布政使司布政使。兵部郎中李辉祖、为贵州按察使司按察使

  ○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阿哈泰、补授总管旗分游牧地方参领品级章京。以其子特穆尔、替职

  ○升前锋统领希佛、为正红旗满洲都统

  ○江西提督许贞疏报、饶南总兵官高登科等、及浙省官兵、会剿玉山贼、连次奏捷、生擒伪总兵曾文瑞、阵斩伪总兵柯伯龙等十员、伪都督陈辉投诚。下部议叙

  ○许贞又报、臣亲率官兵、进剿洪山、詹源、江浒山贼巢、前后阵斩伪官二十五员、贼兵二千四百有余。下部议叙

  ○庚辰。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郝浴、为左副都御史

  ○壬午。镇安将军噶尔汉疏言、臣等率领官兵、逼临贼境、见山高路狭、草木丛塞、今值六月、时多霪雨、若山水暴下、则鱼贯之兵、必至断绝、不能相顾矣。且挽运亦难、是以暂撤兵众、俟木落水涸、更率官兵、先灭山寇、续取兴安。上谕、噶尔汉自任将军以来、初无劳绩、惟闲住襄均诸处、今当逆贼震动之时、遣噶尔汉会同总督提督等、剿灭山寇、或有克取兴安之机、酌便而行。乃不率兵破贼、以图报效。反称草木丛塞、竟以兵还。若此、当草木未盛之先、亦曾效力前进否。噶尔汉不行努力以赎前愆、反规避退兵、殊属不合。即应严察议处、但见在统兵进剿、俟大兵旋日察议。又近日狭西大将军图海、奏称四川逆贼、出宝鸡立营、则兴安之地已空、噶尔汉其统兵而前、击破贼寇、恢复兴安诸处、毋失机宜

  ○升江南按察使崔维雅、为湖南布政使司布政使

  ○癸未。以原任狭西按察使库尔喀、为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甲申。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先因马承荫、郭义等、尚未投诚。上命简亲王喇布、及将军穆占等、拨每佐领兵、或三人、或四人、遣一副都统、率往桂林。至是、喇布奏称、分兵发往桂林、镇守永州、则臣等所部进剿之兵、力殊单弱。上谕、今马承荫、郭义等、俱已投诚。则平南王及莽依图等兵、皆可达桂林。简亲王等、不必分兵发往。仍与安亲王约。剿杀贼寇

  ○乙酉。予故太子太保内大臣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希尔根、祭葬如例

  ○丙戌。免河南郑州、本年分雹灾额赋有差

  ○丁亥。巡察潮惠等处海口吏部主事塞楞额等疏言、粤东马窖、鸥汀背诸处、乃濒海要地、宜严加防闲。请调拨官兵、分驻各口。庶居民储粟、不致侵掠、而奸徒私通贸易之弊、亦可杜绝。上谕、巡视海疆、严禁奸民贸易、潜资寇粮、乃平海机宜所关。马窖、鸥汀背、石井寨诸处、俱沿海要地。其令广东总督巡抚提督等、速拨官兵、防御海寇、杜绝奸民、私通粮糗。塞楞额等、乃特遣严察海疆之员、何地紧要、宜添兵防守、即移文该督抚提镇、调兵驻防。如汛守官员、不加严缉、或私纵奸民、通贼贸易、接济粮米等物、塞楞额等、即指名参奏

  ○升通政使赵璟、为工部右侍郎

  ○戊子。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

  ○以原任奉天府府尹梁拱宸、补原官

  ○升署副将程福良、为狭西兴安总兵官

  ○先是、提督赵良栋疏言、湖南已经平定、应复汉中兴安、臣愿独当一路、竭忠自效。上命大将军图海等确议。至是、图海等奏称、栈道益门镇各口、逆贼率众来犯、据险为营、今令提督赵良栋、进临武寨、相机而行。俟臣等击破益门镇诸处贼垒、如有进取之机、酌量分道而行。上谕、湖南逆贼大败、困蹙遁走、大将军安亲王、简亲王等、三路进发、平定武冈新宁诸处、剿杀贼寇、贝勒察尼等、进取辰州、顺承郡王、及将军噶尔汉等、亦从郧阳彝陵、规定蜀贼、又马承荫、郭义等、并皆薙发、广西尽平、平南王将军莽依图等、亦统兵进剿、今逆贼震慑、正当剿抚并用之时、大将军图海、与将军总督提督等共议、亟歼侵犯宝鸡之贼。恢复汉兴。以平蜀地

  ○己丑。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等疏言、闽中滨海要汛、及墩台营寨、俱绿旗官兵防守、满洲大兵、惟驻形胜之地、相为声援、满洲兵数颇多、宜酌量撤还。得上□日、满兵既云宜撤、当如奏撤回。但海氛未靖、止先撤内府佐领官兵一千、俟此兵到日、再议发往更代

  ○升甘肃按察使舒淑布、为狭西布政使司布政使

  ○庚寅。以翰林院侍讲朱马泰、充日讲起居注官

  ○刑部侍郎宜昌阿等至湖广、传谕诸大将军等、酌议撤兵。大将军贝勒察尼议奏、臣察见在进剿常德桃源、护军每佐领各五人有余、骁骑兵每佐领各七人有余、汉军共一千二百余人、绿旗兵二万七千余人、兵力足以前进。其在常德者、外藩蒙古兵四百余人、在澧州者、外藩蒙古兵二千三百余人、应行撤还。松滋、宜都、骁骑兵五百人、汉军一百人、绿旗兵四百余人、足以镇守疆圉。二处所有外藩蒙古兵五百人、亦应撤还。其在岳州满兵、每佐领各三人有余、汉军共三百余人、俱撤还荆州。并入荆州兵内、共成每佐领五人之数、俾之镇守。其余满兵、每佐领各二人有余、镇守荆州外藩蒙古兵二千余人、镇守岳州外藩蒙古兵六百人、亦俱应撤还。大将军简亲王喇布议奏、乌喇宁古塔之兵、宜遵上□日撤还。但新宁诸处、见有贼寇、请暂留乌喇宁古塔兵一千二百余人、臣等二路之兵、合而为一、每佐领兵各十一人有余、于其中选每佐领八人、及绿旗官兵一万二千余人、率之前往、与安亲王相期、进剿新宁贼寇。俟破贼之后、乌喇宁古塔兵、即行撤还。其永州、宜拨满兵无马者、每佐领三人、绿旗兵二千人镇守。令总兵官蔡元等、率绿旗官兵三千五百人、镇守全州。其两支外藩蒙古兵一千七百余人、应行撤还。大将军安亲王岳乐议奏、臣所统护军骁骑兵、每佐领共十五人、蒙古兵一百余人、简亲王等既进取新宁、臣当率每佐领兵各十一人、绿旗官兵一万人、与简亲王相期、进剿武冈东口之贼。其衡州、宜留每佐领满兵各一人、绿旗兵一千二百人、总兵官张忠标兵二千人防守。宝庆、宜留每佐领满兵各一人、绿旗兵一千人防守。岳州、宜拨每佐领满兵各二人前往、与镇守岳州绿旗官兵、协同防守。其外藩蒙古兵、应行撤还。简亲王等、倘不进取新宁、其前欲携往进剿绿旗官兵一万二千余人、及得胜等礟、祈发臣军前、以便攻剿武冈新宁东口贼寇。上谕、安亲王兵、可两路进取武冈东口。简亲王等兵、与安亲王兵、约期进取新宁。破新宁贼后、乌喇宁古塔兵、听令发还。贝勒察尼等兵、攻取辰州等处、荡灭寇贼。衡永荆岳诸地、俱如所奏、留兵镇守。其诸处撤回满洲蒙古兵、俱令大臣官员、沿途严加钤束

  ○谕兵部、尔部见喂马匹、及营驿之马、可选择二千、送至武昌、令善加刍秣备用

  ○辛卯。以内阁学士佛伦、充经筵讲官

  ○旌表直隶烈妇、许文方妻冯氏、给银建坊如例

  ○壬辰。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

猜你喜欢
  卷九十六·志第七十二·艺文一·张廷玉
  第二十四回 脱楚厄幸遇戚姬 知汉兴拚死陵母·蔡东藩
  第三十回 争和约折服契丹 除敌臣收降元昊·蔡东藩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九·佚名
  卷二·吕中
  卷五·佚名
  七十一、女学校教书·包天笑
  续历年记·姚廷遴
  陆羽传·欧阳修
  卷七十三之四·雍正
  卷三十一·徐天麟
  卷七官制·冯煦
  第四章 清初的内政·吕思勉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六十七·彭定求

        卷467_1 【春日山亭】牟融   醉来重整华阳巾,搔首惊看白发新。莫道愁多因病酒,   只缘命薄不辞贫。龙鱼失水难为用,龟玉蒙尘未见珍。   正是圣朝全盛日,讵知林下有闲人。   卷467_2 【寄周韶州】牟融

  • 第十六折 北朝复地·冯梦龙

    【仙吕引小蓬莱】[小净引众上]羞记从前狼狈,看这番重整旌旗。提刀上马,如汤化雪,谁敢争持?[集句]匹马今朝不少留,赎取沙场万髑髅。但使龙城飞将在,黄河不用更防秋。俺兀术自起兵以来,未常有败,近日被岳飞这厮,杀得俺望风瓦解,认帜

  • 卷二十·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二十 唐 释贯休 撰 七言律诗 大蜀皇帝潜龙日述圣德诗五首 岳渎殊祥日月精入尧金镜佐休明衣严黼黻皇恩重劒折芙蓉紫气横玉甃金汤山岳峻花藏台榭管弦清已闻图上凌烟阁宠渥穹窿玉不名 又 扶持社

  • ●跋宦遊偶記後·陈惟彦

    右仲兄劭吾先生所為宦遊偶記二卷總其目凡二十二皆追述宦遊黔滇蘇湘政績之作也惟□幼侍先君子宮津門兄則居京師從黃岡洪右臣先生學時伯兄已早卒兄長惟壬十四歲每來津輒課讀至夜分不倦光緒甲申乙酉間迭遭先父母大故時惟

  • 钦定金史语解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三【按金以满洲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满洲语其中地名姓氏人名无解义者俱以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改字面订之】地理布【尔】罕 【蒙古语佛也卷一作朴斡水名卷七十二作婆剌赶山名并改】

  • 十国春秋卷十二·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十二列传糁潭渔者 张军师钱亮 董绍顔李攻 柳翁黄冠道人防州少年刘通微糁潭渔者不知所从来太祖初起庐州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廵警至糁潭憩于江岸有渔父鼓舟直至前馈鱼数头曰此犹公子孙鳞次而霸也因四指曰

  • 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三王礼考【二十九】山陵   【上陵】【臣】等谨按上陵之礼昉於汉世考迁史周本纪武王上祭於毕马融以毕为文王墓地名则三代已有之特其仪节未

  • 卷十·陆宗楷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十庙制二建葺顺治八年世祖章皇帝以武功耆定文教诞敷将于明年视学释奠特谕礼部缮修圣庙顺治十四年以西庑稍圯特发帑金三万两鸠工兴作至十六年吿成康熙六

  • 十六年·佚名

    (丙子)十六年清嘉慶二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辛巳朔,江原監司南履翼啓言:「前月初十日十一日之風雪,襄陽、杆城、江陵、三陟、蔚珍五邑,公私船破傷漂失,爲二百五十四隻,民家漂頹亦多,而人物壓死,爲四十名。」云,命別施恤典。○頒賜

  • 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孔子

    【原文】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读解】 在圣人看来,人的智力是分为上、中、

  • 丰年·佚名

    ——丰收不忘祭祖先【原文】丰年多黍多稌(1),亦有高廪(2)。万亿及秭(3),为酒为醴。烝畀祖妣(4),以洽百礼(5),降福孔皆(6)。【注释】(1)稌(tu):稻子。(2)廪(lin):收藏粮食的仓库。(3)亿:数万。秭:数亿。亿、秭

  • 文公·文公三年·左丘明

    【经】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夏五月,王子虎卒。秦人伐晋。秋,楚人围江。雨螽于宋。冬,公如晋。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晋侯盟。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传】三年春,庄叔会诸侯之师

  • 维摩诘经卷下·佚名

    香积佛品第十  于是贤者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过。此诸大人当于何食。维摩诘知其意而应曰。唯然贤者。若如来说八解之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要闻法者当为先食。是时维摩诘即如其像正受三昧。上方界分去此刹度如四十二

  •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杂因诵第三品之五(四五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非想非非想入处界.有灭界。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

  • 四教义卷第七·智顗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第三约三藏教明菩萨位以释净无垢称义者。三藏教诠因缘生灭之理。明菩萨藏义。亦应具有四门。今约毗昙有门。明大乘菩萨位。即为四意。一翻译。二辨位。三料简。四释净无垢称义。第一翻译。所言

  • 卷第三十五·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三十五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住持为亡僧秉炬(起骨 煅骨 入塔 撒骨) 恕中愠禅师为耐监寺火。逼慈明晚参是死伎。竖起火云。火炎昆岗。玉石俱焚。耐烹炼者。惟真金尔。 为受都寺火。受

  • 周易注·王弼

    易学著作。魏王弼、晋韩康伯撰。是一部带有“统合儒道”思想观点的《周易》注本。全书十卷。王弼撰《略例》一卷、《上下经》注以及《文言传》、《彖传》、《象传》注六卷,韩康伯补撰《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智顗

    凡十卷。隋代天台智顗述,法慎记,其后灌顶再加编整。略称禅波罗蜜。又作渐次止观、次第禅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其内容乃于三种止观中,详说渐次止观。凡分十大章:(一)修禅波罗蜜大意,(二)释禅波罗蜜名,(三) 明禅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