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官制

◇皖政辑要◇吏科·卷七·官制

通省文职官制额设三百八十九员。

皖省旧隶江南,顺治二年置江南省,设江南布政使,领上下两江。三年设江宁按察使。十八年增设左右布政使。左布政[使]领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九府,徐、滁、和、广德四州。康熙元年始设安徽巡抚,驻安庆。五年设安徽按察使,六年以扬州、淮安二府及徐州俾右布政使增领。定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领七府三州。九年设庐凤道,驻凤阳。雍正二年改凤阳府属颍、亳、泗三州,庐州府属六安州并为直隶州,归庐凤道兼辖。四年设安徽学政,九年析凤阳府寿州地置凤台县。十一年设安徽宁池太广道,驻芜湖。十三年升颍州为颍州府,增置附郭阜阳县,以直隶亳州改为属州,与太和、蒙城均隶颍州府。改庐凤道为庐凤颍道,兼辖滁、和、六、泗四州。[乾隆]二十年裁凤阳府临淮县入凤阳县。四十二年裁凤阳府虹县入泗州。同治五年割安徽宁池太广道属安庆一府,庐凤颍道属庐、滁、和三府州,增置安庆道,兼辖滁、和二州。又割宿州、亳州、阜阳、蒙城四州县地增置涡阳县,移凤台县治下蔡。光绪三十二年改学政为提学使。三十三年巡抚冯煦奏裁安庐滁和道,仍以安庆府隶徽宁池太广道,为皖南道;以庐、滁、和三府州隶凤颍六泗道,为皖北道。各向兵备衔以资控制,并添设巡警、劝业各一员。统计三司四道八府五直隶州,属州县五十五,皆受治于巡抚而兼辖于两江总督。粮道则仍沿旧制,驻江宁。据《通志》及司卷。

查国初布政使、按察使所属经历等官及府州县佐并教杂各职,皆因时因事增减,无定员。现经编纂官制大臣奏定,各直省官制酌设佐治各官。已奉明谕由东三省先行试办。康熙三年裁各府州训导一人,大县训导一人,小县教谕一人。十五年复设各教谕、训导。光绪三十一年部议停选,复设教职。遇有经制、教职缺出,即以本学复设教职移补。现定各直省官制,各府厅州县均设文庙奉祀官一员,以原设教职酌量改用。皖省官制除裁安庐滁和道,增置巡警、劝业道外,其余各员一时尚未裁改,故仍依旧制开列于后。又婺源县设翰林院五经博士一员,奉朱文公祀,并附。据《会典》及司卷。

两江总督正二品。

巡抚兼提督从二品。

布政使司布政使从二品。

提学使司提学使正三品。

按察使司按察使正三品。

江、安、徽、宁、池、太、庐、凤、淮、扬十府粮储道正四品。

巡警道正四品。

劝业道正四品。

皖南兵备道正四品。

皖北兵备道正四品。

知府八员从四品: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属皖南道。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属皖北道。

直隶州知州五员正五品:广德州,属皖南道。滁州、和州、六安州、泗州属皖北道。

知州四员从五品:无为州,属庐州府。寿州、宿州,属凤阳府。亳州属颍州府。

知县五十一员正七品: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属安庆府。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属徽州府。宣城县、宁国县、泾县、太平县、旌德县、南陵县,属宁国府。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属池州府。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属太平府。合肥县、庐江县、舒城县、巢县,属庐州府。凤阳县、怀远县、定远县、凤台县、灵璧县,属凤阳府。阜阳县、颍上县、霍邱县、涡阳县、太和县、蒙城县,属颍州府。建平县,属广德州。全椒县、来安县,属滁州。含山县,属和州。英山县、霍山县,属六安州。盱眙县、天长县、五河县属泗州。

布政司经历一员从六品。

布政司库大使一员正八品。

按察司照磨一员正九品。

按察司司狱一员从九品。

粮储道库大使一员从九品。

同知七员正五品:安庆府、徽州府、池太分防、庐州府、凤庐分防、凤颍分防、颍州府

通判七员正六品:安庆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

府经历八员,正八品。额缺与知府同

府照磨一员,从九品。安庆府

直隶州州同三员从六品:和州、六安州、泗州

直隶州州判二员从七品:广德州、泗州

州同三员从六品:无为州、寿州、亳州

州判一员从七品:宿州

州吏目九员从九品:额缺与直隶州知州及知州同

县丞十五员正八品: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宿松县、歙县、休宁县、婺源县、宣城县、泾太分防、南陵县、贵池县、当涂县、合肥县、凤阳县、阜阳县

主簿四员正九品:宣城县、凤阳县、怀远县、定远县

巡检六十五员从九品:怀宁县长枫、三桥,桐城县六百丈、练潭、北峡关、马踏,潜山县天堂寨,太湖县后部、白沙,宿松县小孤,望江县华阳,歙县黄山、街口,休宁县汰厦,婺源县项村,祁门县大洪,绩溪县濠寨,宣城县水阳,宁国县岳山、胡乐,泾县茹麻,太平县洪潭,旌德县三溪,贵池县李阳,铜陵县大通,建德县永丰,东流县吉阳,当涂县采石、大信,芜湖县河口,繁昌县荻港、三山,合肥县梁园、官亭、青阳,舒城县晓天,无为州黄雒、奥龙、土桥、泥汊,巢县柘皋,凤阳县临淮乡,怀远县洛河,定远县池河,寿州正阳,凤台县阚疃,宿州时村,灵璧县固镇,阜阳县沈邱,霍邱县开顺、三河尖,涡阳县义门,太和县洪山,广德州杭村、广安,建平县梅渚,滁州大枪岭,和州牛屯、裕溪,含山县运漕,六安州和尚滩、马头,英山县七引,霍山县上土,天长县城门乡

典吏五十一员,未入流。额缺与知县同

教授八员,正七品。额缺与知府同

学正九员,正八品。额缺与直隶州知州及知州同

教谕九员正八品:怀宁县、桐城县、歙县、休宁县、婺源县、宣城县、泾县、凤阳县、全椒县

复设教谕三十九员正八品: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宁国县、太平县、旌德县、南陵县、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合肥县、庐江县、舒城县、巢县、怀远县、定远县、灵璧县、颍上县、霍邱县、太和县、蒙城县、建平县、来安县、含山县、英山县、霍山县、盱眙县、天长县、五河县

训导三十九员从八品: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宁国县、太平县、旌德县、南陵县、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合肥县、庐江县、舒城县、巢县、怀远县、定远县、灵璧县、颍上县、霍邱县、涡阳县、太和县、建平县、来安县、含山县、英山县、霍山县、盱眙县、天长县、五河县

复设训导二十六员从八品:安庆府、怀宁县、桐城县、徽州府、歙县、休宁县、婺源县、宁国府、宣城县、泾县、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无为州、凤阳府、临淮乡、凤台县、宿州、阜阳县、亳州、广德州、滁州、全椒县、和州、六安州、泗州

翰林院五经博士一员正八品。

附:巡抚冯煦奏皖省道缺分别裁改折原奏内开,窃臣恭读五月二十七日上谕,朕钦奉皇太后懿旨,各省官制前经谕令总核,王大臣接续编定,妥核具奏。兹据奏称,各省按察使拟改为提法使,并增设巡警、劝业道缺。裁撤分守、分巡各道,酌留兵备道及分设审判厅,增易佐治员各节应即次第施行等因。仰见朝廷因时制宜、循名责实之至意,钦佩莫名。查皖(南)[省]原设二道:一安徽宁池太广道,驻芜湖;一庐凤颍道兼辖滁和六泗四州,驻凤阳。同治五年割皖南之安庆,皖北之庐、滁、和三府州,设安庐滁和道,均为巡道。论全皖地势,约分三路:南路界连浙江、江西诸省,山深菁密,土客杂居,又扼长江入皖要冲。所驻之芜湖,华洋互市,交涉事繁,实徽宁池太广道主之。北路与河南、山东、江苏诸省壤地相接,民风强悍,夙称难治,实凤颍六泗道主之。两道均兼关务,皆为兵备道。此按之新章,无庸议裁者也。中路之安庐滁和道与院司同城,责任较轻,事务亦简。虽有照例勘转之案件,类皆随同画诺之具文奉行故事,无裨实政,此按之新章,必须裁撤者也。所有徽宁池太广道,应名为皖南道,仍以安庆隶之。凤颍六泗道应名为皖北道,仍以庐、滁、和三府州隶之。均照原驻处所管理关务。各加兵备衔,以资控制,专管缉捕、巡防诸务。其各属案件,即不必照例勘转,以省周折而专责成。至巡警、劝业道各一员,应即照章添设。可否援照湖北成案遴员先行试署之处,伏候圣裁。如蒙俞允,应请饬下礼部,改铸皖南兵备道、皖北兵备道关防各一颗,并添铸安徽巡警、劝业两道关防各一颗,俾资信守等因。经吏部核准复奏。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三日奉旨:"依议。钦此。"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刘昫
  臧榮緒晉書卷六·汤球
  卷第二百四十三·胡三省
  卷之二百六十三·佚名
  卷下·韩泰华
  ●跋·佚名
  四 内务府总管海拉逊等奏曹寅进送腌鲥鱼·佚名
  第二十八卷明成化(一)·缪荃孙
  一二五○ 贵州巡抚李庆棻奏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史记集解卷三十三·裴骃
  十国春秋卷三十六·吴任臣
  卷一百十三·雍正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原序·魏庆之

      诗之有评,犹医之有方也。评不精,何益于诗;方不灵,何益于医!然惟善医者能审其方之灵,善诗者能识其评之精,夫岂易言也哉!诗话之编多矣,《总龟》最为踈驳,其可取者惟《苕溪丛话》;然贪多务得,不泛则冗,求其有益于诗者,如披砂简金,闷

  • 卷四十六·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四十六目録【七十字】江城子【又一体】苏轼【十一首】黄庭坚秦观【三首】晁补之【三首】李之仪【三首】贺铸葛胜仲【二首】周紫芝【二首】谢逸【二首】

  • 卷三百五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五十六萱花类五言古塘上行         【宋】谢恵连芳萱秀陵阿菲质不足营幸有忘忧用移根托君庭垂颖临清池擢彩仰华甍霑渥云雨润葳蕤吐芳馨愿君眷轻叶留景恵余眀咏萱草  

  • ●卷一百七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   起绍兴六年九月八日癸酉,尽十二月五日戊戌。   八日癸酉,车驾幸平江府。   十日乙亥,韩世忠来朝。   王庶知荆南府荆湖北路经略安抚使。   王庶被召出川至镇江府除荆湖北路安抚使知鄂州

  • 卷五十·宋·蒋一葵

    【神宗顼】 〔年十三居濮邸。一日,昼憩便寝,有紫气自鼻中出,盘旋如香篆,时以为瑞。〕 神宗天性俭约,奉慈寿宫尤尽孝道,慈圣太后尝以乘舆服物未备,因同天节作珠子鞍辔为寿,神宗一御于禁中,后藏去不复用;一

  •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慕容白曜传·魏收

    慕容白曜,是慕容元真的玄孙。父亲慕容琚,历任官职都以廉洁清白著称,朝廷赐给爵位为高都侯。慕容琚卒于冠军将军、尚书左丞任上,朝廷追赠为安南将军、并州刺史、高都公,谥号为简。慕容白曜年轻时曾任中书吏,由于性情敦厚正直

  • 卷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田赋考历代田赋之制明太祖即位之初定天下田赋田有二曰官田曰民田赋有二曰夏税曰秋粮其额收则具於黄册总於户部其徵输期限则责之布政司州县夏税曰

  • 纲鉴易知录卷七·吴楚材

    周纪赧王纲 乙未,四十九年,秦君废其母,不治事。逐魏冉、芈戎、公子巿、公子悝。以范睢为丞相,封应侯。目 范睢日益亲,用事,因说秦王曰:&ldquo;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

  • 卷二十二·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二十二明 郭良翰 撰臣谥外夷【天下大一统也故外夷得附之臣】恭献日本国王源道义【永乐】恭愍高丽国王王颛【洪武】恭顺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永乐】朝鲜国王李珦【景泰】恭定苏禄国东王巴

  • 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林语堂

      快乐问题生之享受包括许多东西:我们本身的享受、家庭生活的享受,树木、花朵、云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色色,都足以称为享受;此外又有诗歌、艺术、沉思、友情、谈天、读书等的享受,后者的这些都是心灵交流的不

  • 书序辨伪第十三尚书篇目异同真伪表附·康有为

    《尚书》二十八篇,为孔子删定大法,一乱于《太誓》,再乱于张霸,三乱于刘歆,四乱于王肃。然张、王之伪,人皆知之,《太誓》后得,人亦知之。若刘歆伪古文,二千年无人知之者。然刘歆之作伪,近儒刘逢禄、邵懿辰亦渐疑之;《书序》之为歆

  • 卷六·王质

    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六宋 王质 撰唐风蟋蟀一章蟋蟀在堂歳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太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此感时伤生者也屈氏所谓惟艸木之零落恐美人之遅暮当是徇情为乐故相知相爱者节之为乐无害而不已则

  • 渤海考·柳得恭

    1784年,在所著《渤海考》自序中首次提出渤海国在朝鲜历史上是与新罗国南北对峙的“北国”。认为渤海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而统一新罗是高丽王朝的前身。

  • 奇门法窍·佚名

    奇门遁甲是一种极为严密,能够重复的多维、立体、运动数理模型,时间、空间、数理为其三大要素,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和渗透,密不可分。一般说来,奇门遁甲有飞盘和转盘两种不同的排局方法,分属两个不同的流派。近年来,许多奇门典籍

  • 西南纪事·邵廷采

    清邵廷采撰。十二卷。记明桂王由榔、永宁王周宗、郧西王常潮、宁靖王朮桂始末及何腾蛟、瞿式耜、李定国、孙可望等二十余人抗清事迹,体例与《东南纪事》同。

  • 王心斋语录·王艮

    此《王心斋语录》选自日本永嘉元年和刻本《王心斋全集》,分上、下,分别为《全集》卷二、卷三。王艮(1483年7月20日-1541年1月2日),原名王银,字汝止,号心斋,明朝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安丰)人。思想家王阳明弟子,泰州学派创始人。

  • 读左日钞·朱鹤龄

    十二卷。补二卷。清朱鹤龄撰。此书主要采赵汸、陆粲、傅逊、邵宝、王樵五家之书以及诸儒之说,以补正杜预《春秋经传纂解》之阙讹,大抵集旧解者占十之七,出己意者占十之三,所以名曰“钞”。其《凡例》移,《左传》纯以史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