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四十四

顺治十八年。辛丑。春。正月。辛亥朔。上不视朝。免诸王文武■臣行庆贺礼。

○孟春时享太庙。遣都统穆理玛行礼。

○壬子。上不豫。

○甲寅。信郡王多尼薨。年二十六。追封多罗宣和郡王。

○丙辰。谕礼部。大享殿合祀大典、朕本欲亲诣行礼、用展诚敬。兹朕躬偶尔违和。未能亲诣。应遣官恭代。

着开列应遣官职名具奏。尔部即遵谕行。

○上大渐。遣内大臣苏克萨哈传谕。京城内、除十恶死罪外。其余死罪、及各项罪犯、悉行释放。

○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诏颁示天下。诏曰。朕以凉德、承嗣丕基、十八年于兹矣。自亲政以来、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且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以致国治未臻。民生未遂。是朕之罪一也。朕自弱龄、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隆恩罔极。高厚莫酬。惟朝夕趋承、冀尽孝养。今不幸子道不终。诚悃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皇考宾天时、朕止六■山戊不■。不能服衰绖行三年丧。终天抱恨惟侍奉皇太后顺志承颜。且冀万年之后、庶尽子职。少抒前憾。今永违膝下。反上■圣母哀痛。是朕之罪一也。宗室诸王贝勒等、皆系太祖太宗子孙。为国藩翰。理宜优遇、以示展亲。朕于诸王贝勒等、晋接既■。恩惠复鲜。以致情谊暌隔、友爱之道未周。是朕之罪一也。满洲诸臣、或历世竭忠。或累年■力。宜加倚托、尽厥猷为。朕不能信任、有才莫展。且明季失国、多由偏用文臣。朕不以为戒、而委任汉官、即部院印信、间亦令汉官掌管。以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是朕之罪一也。朕夙性好高。不能虚己延纳。于用人之际、务求其德与己相侔。未能随材器使。以致每叹乏人。若舍短录长、则人有微技、亦获见用。岂遂至于举世无材。是朕之罪一也。设官分职、惟德是用。进退黜陟、不可忽视。朕于廷臣中、有明知其不肖、不即罢斥、仍复优容姑息如刘正宗者。偏私躁忌。朕已洞悉于心。乃容其久任政地。诚可谓见贤而不能举。见不肖而不能退。是朕之罪一也。国用浩繁。兵饷不足。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尝节省发施。及度支告匮、每令会议。

诸王大臣、未能别有奇策。只议裁减俸禄、以赡军饷。厚己薄人。益上损下。是朕之罪一也。经营殿宇、造作器具、务极精工。求为前代后人之所不及。无益之地、糜费甚多。乃不自省察。罔体民艰。是朕之罪一也。端敬皇后于皇太后克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朕仰奉慈纶。追念贤淑。丧祭典礼、过从优厚。不能以礼止情、诸事踰滥不经。是朕之罪一也。

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且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朕明知其弊、不以为戒。设立内十三衙门。委用任使、与明无异。以致营私作弊、更踰往时。是朕之罪一也。朕性耽闲静。常图安逸。燕处深宫。御朝绝少。以致与廷臣接见稀■。上下情谊否塞。是朕之罪一也。人之行事、孰能无过。在朕日御万几、岂能一无违错。惟肯听言纳谏、则有过必知。朕每自恃聪明、不能听言纳谏。古云、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朕于斯言、大相违背。以致臣工缄默、不肯尽言。是朕之罪一也。朕既知有过、每日克责生悔。乃徒尚虚文、未能省改。以致过端日积、愆戾愈多。是朕之罪一也。

太祖太宗、创垂基业、所关至重。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佟氏妃所生。年八■山戊不■。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荩、保翊■主。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知。上在位十有八年。寿二十四。

○是■山戊不■、三月。癸酉。上尊谥曰。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世祖。康熙二年。六月。壬寅。葬孝陵。雍正元年。加上尊谥曰。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乾隆元年。上尊谥曰。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上英明天纵。宽仁大度。■龄践阼。值明运已终。流寇肆虐。顺天应人。命将出师。百万巨寇。一战而克。定鼎燕京。为天下生民主。齐晋秦豫、传檄而定。平江淮。收楚蜀。下浙闽。两粤滇黔。以次扫荡。遂成大一统之业。亲政以后。鉴明季吏治惰窳、民生困悴。整纲饬纪。子养元元。清赋役、以革横征。定律令以涤■滥蠲租赐赦、殆无虚■山戊不■。奖进廉正。斥远贪邪。振励材能。综核名实。开公忠之路。杜朋党之门。吏事民风、翕然丕变。盖丁大乱之后、上天笃生至圣、以奠海宇而开太平也。至于敬天尊祖孝事皇太后。晨兴问安、长跽受教。隆宠勋旧。敦睦懿亲。致礼于胜国君臣。推恩于新附边徼。

省难继之贡。罢不急之工。菲节膳服。汰减阍寺。仁恕恭俭。一本自然。而又劝学崇儒。临雍释奠。经训史策。不离左右。

御制御纂诸书。皆洞彻事宜。昭宣理要。数幸内院、与诸臣讨论古今、更定礼乐。修明制度。建直庐于景运门、令翰林官分番入直。以备顾问。经筵时御。日讲不辍。夙夜励精。孜孜靡倦。披览章奏、每至夜分。四方水旱、引咎责躬。容纳谏诤。喜闻阙失。功成治定、聿奏隆平、而焦心劳思、勤求民瘼。兢兢业业、皆出之至诚。行之至明。举念、则条贯九州岛。行事、则斟酌百代。黜伪去浮。敦本崇实。以故道法咸备。功德兼隆。声教所讫。东至使鹿使犬、西至厄讷忒黑、吐鲁番、北至喀尔喀、鄂罗斯、南至琉球、暹罗、荷兰、西洋、诸国梯山航海。

重译来王。自古创业垂统之君未有若斯之盛者也。在位十有八年、而万世之规模已定。耿光大烈、炳耀穹壤、深仁厚泽、沦浃人心。前缵祖宗之绪。后启神圣之承。洪业丕基、传之永永无极矣。

世祖章皇帝实录 卷一百四十四 顺治十八年正月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四 李顺·魏收
  列传九·薛居正
  卷二百七十七·列传第三十六·脱脱
  臧榮緒晉書補遺一卷·汤球
  ●卷八·李攸
  卷十三 明帝·王夫之
  ◎兵三·徐天麟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六·佚名
  补编四·佚名
  马嗣明传·李百药
  弇山堂别集卷十八·王世贞
  卷一百十二·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五·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杨维桢

    【臣】等谨案复古诗集六巻元杨维桢撰所载皆琴操宫词冶春游仙香奁等作而古乐府亦杂厠其问乃其门人章琬所编以其体皆时俗所置而不为故以复古为名琬序称辑前后所制者二百首连呉复所编又三百首而今止一百五十二首数不相符

  • 卷443 ·佚名

    杨冠卿 秋日麻姑山 掷米作珠玑,麻姑已仙去。 沧海变桑田,乾坤自今古。 我来访灵踪,日落青山暮。 玉殿琐清秋,霞裾隔烟雾。 户外黄冠师,三问三不顾。 骑麟翳凤凰,笑指虚无路。 杨冠卿 秋日自

  • 卷208 ·佚名

    卢方春 赵几道处见赵端行所作 新诗夺我目瞳光,哦出松根琥珀香。 李白未题芸草署,郄诜重入桂花乡。 远天閴寂无雷电,南地清凉有雪霜。 欲到琴□先谒府,满城清嶂照斜阳。 卢方春 陟驼巘 雨凉陟

  • 卷三十五·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三十五 【起壬辰陈宣帝太建四年齐後主武平三年周武帝建德元年 尽癸卯陈後主至德元年隋文帝开皇三年】凡十二年 【壬陈太建四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九·徐乾学

    宋纪一百九【起重光大渊献十月尽阏逢摄提格三月凡二年有六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元年冬十月乙丑诏蔡京王黼门人实有才能者公举叙擢 参知政事李回罢回不为吕颐浩所喜乞罢政遂出为江南西路

  •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三·刘恕

    周纪一百八十一年起共和元年上章涒滩尽上起武王元年己至厉王四十年己未二七十一年章敦牂凡武王元年即西伯之十三年己春武王将伐纣问于太公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为之有道乎对曰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

  • 今献备遗卷二十九·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项忠项忠字荩臣浙江嘉兴人也正统壬戌进士授刑部云南司主事迁陜西司员外郎己巳扈従北征羁留边外饲马久之挟二良马南驰马疲遂弃马步走间道凡七昼夜达宣府视其足陷蒺藜刺者百数还升山东司郎中景泰二年升广东

  • 颜渊第十二·朱熹

     凡二十四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

  • 大学衍义卷十·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一明道术天理人伦之正【臣事君之忠】子曰君子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将犹承也】匡救其恶【匡正也】故上下能相亲【臣】按进谓入见其君则思尽己之忠退谓出适私室则思补君之过无一时一念之不在

  • 卷一百七十八·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八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论语第三公冶长第五考异古本经缧絏之中絏作绁注同 免于刑戮戮作剹 御人以口给足利本无口字 屡憎于人人作民不知其仁下焉用佞下共有也字 漆雕闻雕作雕

  • 春秋传总目·胡安国

    诸国兴废説提要卷一隐公【元年之三年】卷二隐公【四年之七年】卷三隐公【八年之十一年】卷四桓公【元年之四年】卷五桓公【五年之十年】卷六桓公【十一年之十八年】卷七庄公【元年之八年】卷八庄公【九年之十九年】卷

  • 商书·西伯戡黎·佚名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

  • 大雲初分无畏健度第二十五·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无所畏大力神通所入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无所畏力神通法门不悕乐根法门。宝聚法门。十有德法门。净浣法门。净光行法门。

  • 解脫道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阿羅漢優波底沙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二   此明求第二禪思惟初禪過患二[一]禪功德.爾時坐禪人欲樂起第二禪已於初禪身得   自在.何以故.若於初禪未得自在雖復思惟欲除覺觀望得二禪還復退

  •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七·德辉

    大智寿圣禅寺住持臣僧德辉奉 敕重编大龙翔集庆寺住持臣僧大诉奉 敕校正板帐式今具估唱亡僧某甲称呼衣钵钞收支下项一收钞一千贯文(系唱衣钞收到。或别有收钞名目。逐一列写)支钞九十一贯文(系板帐支行)开具内一十五

  • 唯生论的方法论阅后·太虚

    生是宇宙的中心的生,不是和死对立的生,而是生化不息的生,达此生性即得无生无死而了脱生死。昔在庐山与戴季陶先生等分韵作诗,余拈得恨字,成一绝云:“春来春去纷愿恨,花开花落异欣厌;岂知万化乘四时,荣悴总是天行健”!颇能表显此

  • 摄大乘论释 第十一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十一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入因果修差别胜相第五之二修时章第五论曰。于几时中修习十地。正行得圆满释曰。此十地是菩萨大地。修行之时不可同于二乘。何以故。不唯为自身所济度多故。所

  •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中·圆照

    甲戌岁西明寺翻经临坛沙门圆照集上四朝应制所翻经论及念诵法并修疏记碑表录集等总三百四十二卷(并目录三百四十五卷)一百九十三卷经论及念诵法六十四卷经律疏义八十六卷贞元新集古今制令碑表记录并目八十九卷六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