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臧榮緒晉書補遺一卷

  雜傳

  爰郡字文伯。老乞骸骨。詔聽如所上。拜太中大夫。賜錢三十萬。床帷薦褥。祿賜與卿同。遣殿中侍給藥。書鈔太中大夫。引臧書。

  辟閭訓字祖明。樂安人也。沒石勒。為幽州刺史。文選勸進表注引臧書。

  程牧字少言。有清名德望。一作清惠有才行。歷位太子舍人。書鈔。太子舍人。引臧書。

  朱整字偉齊。為尚書僕射。領吏部。公清為性。持真勵守。內外郡親州鄉人士皆見物卿乃不開其黃紙方遊魏毛玠所見不同。前後選官。多加恕勤也。書鈔。尚書僕射。引臧書。

  劉寶。嘗為司徒扶風王駿以五百匹布贖之。用為從事中郎。書鈔。從事中郎。引晉書。 案提綱。稱劉道真為扶風王所用。而劉寔字子真。或係寔坐子夏罪犯司徒時事。姑附之以俟攷。

  李疇為交州刺史。不能檢制鈴下。慮必見殺。服藥死。書鈔。刺史引晉書。

  紀遷改都安令。勵身居正。毛米不犯。書鈔。縣令引晉書。

  徐伯珍少孤貧。學書無紙。常以竹葉、箭箬、及地上學書。事類賦注二十四引晉書。

  張昭幼有孝性。父常患渴。嗜生魚。昭乃自結網捕魚。以供朝夕。事類賦注二十九引晉書。

  陳安字虎侯。驍壯果毅。武幹過人。多力善射。持七尺刀貫甲。奔及馳馬。御覽三百九十九引晉書。

  趙孟字長舒。為尚書都令史。善於清談。其面有疵黯。時人言、諸事不決。當詣疵面。御覽六百十七。

  陳晷原作略。文選注作晷。字永耀。有譽西朝。原作西河。文選注作西朝。渡江為太子太保也。書鈔。 文選奏彈王源注均引臧書。

  孔季恭為吳興內史。吳興頻喪太守。言項羽神為崇。君居郡事。竟無害也。御覽二百五十三。

  劉道規為荊州刺史。桓玄餘黨荀林屯江津。桓謙軍屯枝江。二寇交逼。久絕都邑之問。荊楚既桓氏義舊。並懷異心。道規乃會將士告之曰。桓謙今在近畿。聞諸君頗有去就之志。吾東來文武。足以濟事。若欲去者。本不相禁。因夜開城門。達曉不閉。眾咸憚服。莫有去者。御覽二百七十九。

  孟榦為吳人所獲。將徙之臨海。榦等志北歸。慮東徙轉遠。以吳人愛蜀側竹弩。言能作之。皓留付作部。後榦逃至京都。御覽三百四十八。

  何尚之時造元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萊、瀛州、三神山。尚之固諫。乃止。時又造華林園。並盛暑欲興工。尚之又諫。宜加休息。御覽四百五十三。

  孫嵩為王彌長史。彌與石勒有隙。勒常惡之。乃請計於右侯張賓。賓曰。英雄不並立。宜早圖之。勒於是開宴請彌。彌將行。嵩請諫曰。石公卑甚言甘。不可信也。願公勿往。自守保固。恐有專諸孫峻之禍及耳。彌曰。石勒一豎子耳。奚能為也。不聽。遂入。酒酣遇害。

  裴元略事偽秦苻堅。為金部郎中。堅常以珠璣奇異珍飾。不可計勝。以朝群臣、元略諫曰。周卑宮室。慶垂八百。始皇窮極。嗣不及孫。此方古所以傳載也。願陛下去之。以延洪祚。慶流萬代。堅曰。非卿忠。何以聞寡人之過。悉命去之。

  游子遠仕劉曜。西羌羯叛亂。舉兵四十餘萬。三輔大震。曜甚患之。欲大興師伐之。子遠諫曰。足下納臣愚計。不勞大軍。可一月而定矣。且羌夷之叛也。非有大度。窺竊神器。但迫足下嚴刑峻網。今死者不可追。生者猶可安。莫若大赦。釋諸逆人。若沒官者悉還之。遽相撫育。聽其復業。與人更始。彼生路既開。人情豈有樂禍好亂者也。且小人聚居。必有他心。今無刑辟之懼。以恩信懷之。不降何待矣。縱酋長負罪而不下者。請假臣弱兵五千人。為足下梟之。不勞大軍。此可定矣。今賊黨既盛。彌川被谷。君臨之以兵。恐非歲月而可殄也。此言其術也。曜大悅。行其計。西方遂平。

  郭林宗謂劉儒口訥心辯。有珪璋之質。御覽四百六十四。

  琅邪內史孫無終。貪橫忍虐。妓妾有忤意者。輒彈其面。御覽四百九十二。

  王爽字季明。強正有志。歷侍中。嘗與會稽王道子飲。道子醉呼為小子。爽曰。亡祖長史。與簡文帝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儷二宮。何小子之有。御覽五百十三。

  華悝字道宏。少失父。事母至孝。年十三。值年飢穀貴。悝蔬食而母甘肥不絕。又撫育孤弟。友愛甚至。稱為慈兄。由是少有聲譽。御覽五百十六。

  陳統字元方。弟紘字偉方。俱清秀知名。姊妹四人。並有美才。姊適東莞徐氏。生邈。及二姊適同郡劉氏。文章最盛。御覽五百十七。

  咸和二年。句容令孔恢罪棄市。詔曰。恢自陷刑網。罪當大辟。但以其父年老。而有一子。以為惻然。可憫之。御覽六百四十六。

  咸和中。丹陽尹高悝行張侯橋。見浦中五色光。長數尺。不知何怪。乃令人于光處得金像。無有光、趺。悝乃下車載像。還至長干巷首。牛不肯進。悝乃令馭人任牛所之。牛徑牽至寺。經一歲。臨海漁人張係世於海口。忽見銅花趺浮出。取送縣以送臺。乃施像足。宛然會合。簡文咸安元年。交州合浦人董宗之。采珠沒水底。得佛趺光豔。交州送臺以施像。又合焉。自咸和中得像。至咸安初。歷三十餘年。光趺始具。初高悝得像。後有西域胡僧五人來詣悝曰。昔於天竺得阿育王造像。來至鄴下。逢胡亂。埋於河邊。今尋覓失所。五人嘗一夜夢見像曰。已出江東。為高悝所得。悝乃送此五僧至寺。見像歔欷涕泣。像便放光。照燭殿宇。像趺先有外國書。莫有識者。後有三藏那跋摩識之。云是阿育王為第四女所造也。御覽六百五十七。

  何植字元榦。常以縛筆織扇為業。以奉供養。御覽七百二十。

  王質入山斫木。見二童圍碁。坐觀之。及起。斧柯已爛矣。御覽七百五十三。

  賈彪鵬烏賦。序曰。余覽張安世鷦鷯賦。以其質微處褻。而陋以遠害。愚以為未若大鵬。栖形遐遠。自育之全也。此固禍福之機。聊賦之云。御覽九百二十七。

  蜀人王富作亂。郡縣討平之。初諸葛孔明有盛德于蜀土。子瞻又身死王事。蜀人思之。以為瞻不死。故將謂王富曰。君狀貌甚似諸葛亮。君因此思尅復。以扼巴蜀。御覽三百九十六引晉書。

  諸王官司徒吏應給職使者。每歲先計偕文書上道五十日。宣敕使使令手書。書定。見破券。諸送迎者所受別郡校數。寫朱券為簿集上。御覽五百九十八。

  溫嶠表、遣取供御之調。條列真上茶千片。茗三百。大薄。類聚。茶。引晉書。

  司徒王謐議曰。夷庚未入。乘輿旋館。文選辨亡論注引臧書。

  都城千雉。狐之所穴。類聚。穴。引臧書。

  綜核人才。官方任能。書鈔引晉書。

  凡民私釀酒酤。其有婚姻及疾病者聽之。餘有犯。罰金八兩。書鈔。酒。引晉書。

  北郊祭文。上命羲之更寫。工人削之。筆已入七分。事類賦注十五引晉書。

  鄒湛對武帝曰。猛獸在前。荷戈而出。凡人能之。蜂蠆作于懷袖。勇夫為之驚駭。出于意外故也。事類賦注。峰。引晉書。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八·李延寿
  前汉孝哀皇帝纪卷第二十八·荀悦
  卷七十九 蜀录四·崔鸿
  内篇 言语第二十·刘知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二·李心传
  ●卷十。恩叙五·梁章钜
   第二节 小型的复活·老舍
  卷之一千三百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四·佚名
  六朝通鉴博议卷十·李焘
  列传卷第三十五 高丽史一百二十二·郑麟趾
  李远传·令狐德棻
  华云龙传·张廷玉
  卷六·黄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司马光

      【臣】等谨案续诗话一巻宋司马光续六一诗话而作传家集未载惟见百川学海毛晋津逮秘书亦录之前有光自作小引光徳行功业冠絶一时非斤斤于词章之末者而品第诸诗乃极精宻如林逋之疎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魏野之数

  • 词苑丛谈卷一·徐釚

    翰林院检讨徐釚撰体制梁武帝江南弄云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曜彩垂轻阴连手躞蹀舞春心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独踟蹰此絶玅好词巳在清平调菩萨蛮之先矣沈约六忆诗其三云忆眠时人眠独未眠解罗不待劝就枕更须牵复恐旁人见娇羞在

  • 卷八·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八目録山水类山水图【元刘因】山水图【元程钜夫】题画山水图【元吴澄二首】山水图【元袁桷】山水图【元马祖常】山水图【元虞集】山水图【元掲傒斯】山水图【元黄溍】山水图【元贡师泰

  • 潜溪诗眼·范温

    宋 范温一、樱桃诗 老杜《樱桃诗》云:"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此诗如禅家所谓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者。直书目前所见,平易委曲,得人心所同然,但他人艰难,不能发耳。至于"忆昨赐沾门下

  • 卷一百十一·表第五下·三公表二·宋濂

        ◎三公表二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正德十六年二月甲午朔 上以疾不视朝○陕西河州弘化寺番僧著巴藏卜文县膻哈罗家答石等族生番族头圭哈及番僧番人劄藏寺以渗金铜佛铜塔佛像马犬盔刀来贡○命署都指挥佥事朱卿于大宁都司佥书管事○朝鲜国王李怿差陪臣户

  • 卷之三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从公录·戴肇辰

    ●从公录序 丹徒戴氏多以治术名其显要者人皆能称之矣若由下僚勤勤积累至于为一郡进一路其苦心殚力事尤至难如余戚友友梅者为难得也友梅昔从余游善论世务每言一事皆反复曲尽其本末而悉其利病心巳韪之自余来山左遇之于

  • 卷一百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一百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叙传第七十上 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後也【○宋祁曰今越本无之字】子文初生弃於瞢中而虎乳之【

  • 第二章 眉山·林语堂

    自長江逆流而上,經漢口,過名滿天下的三峽,便進入了中國西南的一大省份——四川,再沿江上行,過重慶,直到水源,便可看見一尊大石佛,其高三百六十英尺,是由江邊一個懸崖峭壁雕刻而成。在此四川省西部的邊界,在雄偉高聳的峨眉山麓,就

  • ●凤洲杂编六·王世贞

    王世贞 古赏格最重复军破城者至黄金千斤彩帛万段我朝规制最为不浮今得而畧志之 太祖破陈友谅降武昌赏常遇春廖永忠田土余有差 吴元年平张士诚赏格 洪武三年赏平中原将士功 征南功 守御功 洪武四年赏平蜀功 洪武三年大

  • 卷四十四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范晔

    (邓彪、张禹、徐防、张敏、胡广)◆邓彪传,邓彪字智伯,南陽新野人,太傅邓禹之同宗,父亲邓邯,中兴初期因功封为黾阝侯,官做到渤海太守。邓彪年轻时注重励志,修孝行。父亲死了,让国给异母弟荆凤,显宗认为他品节高尚,下诏同意了。邓彪

  • ●卷三外篇·何孟春

    三代而下,祭法弗备。郊祀之礼,惟我朝为有常,而郊礼之制,亦惟我朝为有体。朱子说宋郊天帝,其数有十。汉时,祀太乙即是帝。而今又别祀太乙,郊台阶级两边足踏过处,中间自上排下,都是神位,更不通者。夫宋一朝,不能三四郊。太宗在位,得

  • 献身于祖国地理调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吴晗

    要做好任何工作,都要有调查,有研究。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学者,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就是因为认真做好了调查研究工作。17世纪前期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以他的一生贡献给地理、地质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写的《徐霞客游记》不但

  • 第六 增一法·佚名

    [一法]一应知生罪法(六种犯罪等起法),应知生无罪法(七种灭法),应知有罪,应知无罪,应知轻罪,应知重罪,……知有残罪……知无残罪(波罗夷)……知粗罪(波罗夷、僧残)……知非粗罪&helli

  • 鄂州小集·罗愿

    宋代诗文别集。6卷。罗愿著。乾道二年(1166)郑玉为罗愿文集作序称,其集为州佐刘清之编集刊刻,岁月既久,其书罕见,洪斌、鲍元康出资重刊。其后又曾屡经编刊。《宋史·艺文志》著录其书10卷,但现存各本皆为6卷。洪武二

  • 渤海考·柳得恭

    1784年,在所著《渤海考》自序中首次提出渤海国在朝鲜历史上是与新罗国南北对峙的“北国”。认为渤海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而统一新罗是高丽王朝的前身。

  • 张子语录·张载

    宋张载(1020—1077)讲学记录。张载一生治学、讲学,在关中影响很大,与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齐名,为宋理学四大派之一。书中涉及哲学、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对闻见之知,穷理尽性有重要论述。认为“人本无心,因物为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