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弇山堂别集卷十八

(明)王世贞 撰

○竒事述三

己卯壬午之际

文皇靖难师在己卯秋宁庶人作难亦在己卯秋相去正得二甲子文皇之起以都督三司谢燕伏兵僇系之宁庶人亦然岂偶合耶抑有所借袭也其用李士实为太师国公刘养正为军师却似有取于韩公诚意同姓然髙皇之帝业成于鄱阳一战而庶人却败于其地则大相反矣文皇以壬午入绍世庙以先一歳入绍而亦以壬午改元帝王自有真所谓妙合者固不在彼而在此也

两壬午风水之变

万厯十年壬午秋七月丙辰朔十三日戊辰至次日己巳大风雨拔木江海及湖水俱啸涌吾州常熟崇明嘉定呉江等处漂没室庐人畜以万计考之实録嘉靖元年壬午秋七月乙巳朔二十四日戊辰至次日己巳大风雨江海啸涌漂没室庐人畜亦如之以余所见及野史所载是日俱有龙火之异前壬午祸微轻而逺后壬午祸甚惨 而狭要之六十年内所无也今人知其周一甲子耳不知其干支正同盖无一日之赢欠也异哉异哉

户口登耗之异

国家戸口登耗有絶不可信者如洪武十四年天下承元之乱杀僇流窜不减隋氏之末而户尚有一千六十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口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三千三百五其后休养生息者二十余年至三十五年而户一千六十二万六千七百七十九口五千六百三十万一千二十六计户减二万七千五百八十三口减三百五十七万二千二百七十九何也其明年为永乐元年则户一千一百四十一万五千八百二十九口六千六百五十九万八千三百三十七夫是时靖难之师连岁不息长淮以北鞠为草莽而户骤増至七十八万九千五十余口骤増至一千二十九万七千三百十一又何也明年户复为九百六十八万五千二十口复为五千九十五万四百七十比之三十五年户却减九十四万一千七百五十九口减五百三十五万五百五十六又何也九年户九百五十三万三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千一百四十四万六千八百三十四十年户一千九十九万二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五百三十七万七千六百三十仅一年耳而户忽増一百四十五万八千七百四十四口増一千三百九十三万七百九十六当是安南新入版圗其户口之数至十年始上册籍耳然十一年户复为九百六十八万四千九百一十六计减一百三十万七千五百二十口复为五千九十五万二百四十四计减一千四百四十二万七千三百八十六又大不可晓也自是休养生息者五十年而为天顺七年户仅九百三十八万五千一十二口仅五千六百三十七万二百五十比于旧有耗而无登者何也然不一年而户为九百一十万七千二百五减二十七万七千八百七十二口为六千四十七万九千三百三十増四百十二万九千八十其户口登耗之相反又何也成化中户不甚悬絶二十二年而口至六千五百四十四万二千六百八十此盛之极也二十三年而仅五千二十万七千一百三十四一年之间而减一千五百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四十六又何也弘治十七年口至六千一十万五千八百三十五十八年户至一千二百九十七万二千九百七十四此又盛也不二年而为正徳元年户仅九百一十五万一千七百七十三减三百八十二万一千二百一口仅四千六百八十万二千五十减一千三百三十万三千七百八十五又何也自是而刘六等乱中原蓝鄢等乱楚蜀江广无处不被兵而八年以后口却増至六千三百三十余万又何也然则有司之造册与户科户部之稽查皆属儿戏耳

烈妇俱妾媵

国家令典于妇人女子能殉夫死者俱有旌异然考之实録洪武七年九月中书平章政事李思齐卒妾郑氏自经死十七年正月安陆侯具复卒妾杨氏自经死俱赠淑人谥贞烈又燕山中护卫指挥使费愚卒妾朱氏自经死赠徳人谥贞烈徳人即恭人也永乐二十一年正月成安侯郭亮卒妾韩氏自经死赠淑人宣徳四年二月中军左都督马聚卒妾陈氏自经死左军右都督冀杰卒妾王氏自经死俱赠淑人三月陜西都指挥使王俶战殁妾时氏自经死赠淑人谥贞烈八年三月忠义右卫镇抚李寿卒妾赵氏自经死赠宜人八年四月大同左卫指挥使范安卒妾杨氏自经死赠恭人九年二月武安侯郑亨卒妾张氏自经死赠淑人正统六年五月中军都督佥事胡荣卒妾陈氏自经死赠淑人景泰二年九月昌平侯杨洪卒妾葛氏自经死赠淑人三年正月丰城侯李贤卒妾余氏自经死赠淑人已上凡十有三而勋戚大臣之妻殉死者无一二也岂妾独厚而妻独薄耶意者有吕后袁绍夫人之妬而出于不得已也又自宪宗而后旌典岁有之而未闻有勋戚之家及为妾者又不可晓故特纪于此

师生同赐下谥及改谥

嘉靖六年大学士石珤卒上亲定谥曰文隐取勤学好问违拂不成为义也至二十九年大学士张治卒上复亲定谥曰文隐则取勤学好问懐情不尽为义盖国朝谥文隠者惟二人皆在内阁不乆而张公又石公会试所取第一人也以后二公皆改谥一文介一文毅

夺情与册同

成化丙戌少保大学士李公贤丁父忧夺情辞不允仅三日册贵妃万氏贤妃柏氏会昌侯孙继宗与公同为正使万厯丁丑少师大学士张公居正忧夺情明年册皇后王氏英国公张溶为正使公为副使其事之巧符若此

衍圣真人同坐事

成化丙戌三月癸卯衍圣公孔洪绪坐奸淫乐妇四十余人勒杀无辜四人法当斩诏以宣圣故削爵为民以弟洪泰代没后洪绪子闻韶袭爵四月戊午正一嗣教大真人张元吉坐僭用器物擅易制书强夺子女先后杀平人四十余人至有一家三人者法当凌迟处死下狱禁锢寻杖一百戍铁岭而子玄庆得袭元吉竟以母老放归弘治戊午阙里文庙灾真人府亦灾凡二氏之品秩应朝给赐无不同者至祸谴亦同何其异也

大学士尚书掌别部

嘉靖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杨博不理部事而出总督宣大蓟辽工部尚书朱衡不理部事而总理河漕又不开缺刑部尚书郑晓不理部事而代博理兵部隆庆中内阁少师大学士髙拱太子太保大学士赵贞吉俱不辍阁务而掌吏部都察院后拱为内阁首臣而掌吏部故部见有少傅尚书杨博不令掌而掌兵部亦时事一变也

癸丑壬戌三及第之异

嘉靖壬戌一科首甲三人申时行王锡爵余有丁皆大拜位师傅已见盛典矣其最不显而又最不利者无如嘉靖之癸丑其明年第三人温应禄举家疫死又明年第一人陈谨被逮谪推官累迁至右中允丁忧归为乱卒所殴死后第二人曹大章以编修废疾罢复用胁受商人财削职为民二科荣辱之相反如此按洪武丁丑廷试三人尤为不祥状元陈■〈安阝〉刘锷责徙昌化安置取回为鸿胪寺司宾署丞寻俱杀之惟尹昌隆为礼部主事永乐初改春坊右中允亦下狱赐死其覆取进士内仅状元韩克忠至按察佥事余二人俱终本官

福建大魁无显者

福建自开科至宣徳间最多髙第以后寥寥矣然少显贵者状元则乙丑丁显丁丑陈■〈安阝〉丙戌林环壬辰马铎戊戌李骐庚戌林震辛未柯潜丙戌龚用卿癸丑陈谨凡九人仅柯至少詹事龚至祭酒四品而已陈至右中允余俱修撰皆夭而■〈安阝〉仅为司宾署丞以不令终灰元则壬辰林志乙未洪英辛丑陈中庚戌傅夏器己未蔡茂春五人惟洪至右都御史及第者戊辰唐震辛未张显宗丙戌陈全辛夘黄旸壬辰林志乙未李贞陈景着丁未谢琏庚戌林文癸丑赵恢壬辰李仁杰戊辰戴大宾凡十二人仅谢琏至侍郎林文太常少卿仁杰祭酒张显宗曽为侍郎终交址布政而已无论阁部一品俱不可得今己未及第林宗伯士章始破天荒矣

甲榜非正科

国朝科甲以丑辰戌未为正而洪武开科之歳进士呉伯宗等则辛亥也永乐壬午靖内难明年癸未始乡试甲申赐进士曽棨等己丑会试中陈璲等上北征辛卯赐进士萧时中等天顺庚辰试场火秋会试中呉釴等甲申赐进士彭教等正徳庚辰会试中张治等上南巡明年新帝登极为辛巳赐进士杨惟聪等凡五科非正科而两皆甲申最后辛巳相去亦三年

丙戌己未无内阁冢宰

国朝诸科第往往有通无内阁冢宰者而三丙戌为永乐为成化为嘉靖又三己未为正统为弘治为嘉靖凡六科唯丙戌有冢宰屠襄恵滽一人余皆无之亦竒事也

吏部尚书首推内阁不得用

弘治乙夘以前内阁大臣皆特简不从廷推至乙夘始廷推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耿裕为首正徳辛未少保吏部尚书杨一清为首甲戌一清复为首嘉靖己酉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闻渊为首万厯甲申吏部尚书杨巍为首皆不用而用翰林之次及后者

天子义儿

髙帝时曹国公李文忠西平侯沐英大都督同知何文辉都督佥事徐司马元帅朱文刚朱文逊武宗时永寿伯裴得安边伯许泰平虏伯江彬左都督刘晖左都督神周右都督张洪都督佥事李琮其余又数十人钱宁投刺至自称曰皇庶子

三杀降之报

髙庙初徐中山达常开平遇春破陈友谅兵于池州生擒三千余人遇春欲悉杀之达不可以闻上上命释为兵使者返则遇春以其夕悉杀之矣存者仅三百人上不怿放之归然竟不以罪遇春也文皇靖难时破李景隆降兵三百骑上命释留宿卫胡骑指挥星吉一夕尽杀之又于沧州破南师获卒万人皆给牒放归会日暮有未给者三千余人指挥谭渊悉杀之上维切责渊吉而惜其功亦不罪也然不旬日内渊吉皆战没常公虽建开国勲而四十遽夭二子嗣爵皆不终李广虞诩之恨岂欺我哉

靖难二元功不利大帅

永乐从靖难者仅封二大国如丘淇公福朱成公能皆元功然未常别将大兵也永乐五年成公一受脤拜征夷将军统十二将军兵八十余万征交址入境以病殁八年淇公一受脤拜征北大将军统四将军兵十万骑征布尼雅实哩入境即败没二公之不利大帅如此

五元功皆不利

太祖开国元功文臣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以嫌赐死太宗靖难元功太子太师淇国公丘福北征败没削爵全家谪海南景帝登极元功兵部尚书于谦谗僇天顺复辟元功武臣忠国公石亨下狱论斩文臣大学士徐有贞下狱流金齿世宗入继元功大学士杨廷和夺官遂无一利者

四横缇帅皆不终

自锦衣卫典诏狱领刺事官校张权者四人皆不终永乐纪纲为都指挥佥事凌迟处死族灭家籍天顺门达为都指挥佥事逺戍家籍正徳朱宁为左都督凌迟处死族灭家籍嘉靖陆炳为太保左都督死后削夺诸子流徙家籍

二黄中贵

成化中司礼监太监黄赐以与汪直不合出掌南京守备正徳中司礼监太监黄伟以与刘瑾不合出掌南京守备二黄皆以司礼大珰出行业老成稍为人所重然富贵之极南中往往互称不能别

四张中贵

正徳末御用太监张永总督团营御马太监张忠佐之司礼太监张锐管监事御马太监张雄提督东厂四人俱藉宠有声而权术亦相埒时号四张雄父亦名锐初不欲迎养以母劝召而庭挞之二十始相哭为父子已积功即日奏为右都督

又三张中贵

万厯十一年张宏长司礼监张诚次之掌御用监督南海子张鲸又次之兼掌东厂时称三张宏死诚代长司礼鲸次之兼掌东厂张朝复次之亦三张也

振瑾二竖

国朝中官握政本乱天下者无甚于王振刘瑾其事权絶相类振在枢筦最乆然其横恶至乙丑丙寅以后而极己巳屠裂土木瑾以丙寅流毒庚午剐于燕市家族皆诛夷籍没相去甲子同瑾仅后一年耳当振瑾之横英国公张辅及子嗣公懋俱以太师勋臣班首日与周旋而免挫辱

张永功名前后相埒

正徳宁夏安化江西宁王之乱中贵人张永一则以总督专征一则以提督赞画扈驾皆兵未至而乱平事后处置皆属之永一则善杨文襄一则善王文成无损功名归后一则首诛逆瑾一则与诛逆彬先后脗合大竒大竒

同官相去科第悬絶

杨少保溥与曹学士鼐同相杨建文庚辰曹宣徳癸丑相去三十三年陈少保循髙少保谷与商兵侍辂同相陈髙永乐乙未商正统乙丑相去三十年杨少师一清谢少傅迁与张少保璁同相杨成化壬辰谢成化乙未张乃嘉靖辛巳也杨与张相去四十九年谢与张相去四十六年杨又与桂少保蕚同相相去三十九年严少师嵩与袁少保炜同相严弘治乙丑袁嘉靖戊戌相去三十三年徐少师阶与李少傅春芳同相徐嘉靖癸未李丁未相去二十四年胡少傅濙与杨公宁同为礼部尚书胡庚辰杨庚戌相去亦三十年胡公庚辰左侍郎姚夔以正统壬戌相去四十二年王太宰直以永乐甲申左侍郎项文曜以正统乙丑相去四十余年桂少保蕚以正徳辛未继谢少傅相去三十六年夏少傅言以正徳丁丑继费少师宏相宏丁未相去三十年

功名迟速悬絶

吉水解大绅缙自翰林待诏不二年而为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其所取同邑刘子钦以解元会魁髙第几五十年而自戍所起为学官终身邢寛为状元近三十年始得南院讲学而曹文忠鼐为状元十年彭文宪公为状元一年商公为状元四年即入内阁商又三载为兵侍学士而庚戌及第林文犹为修撰戊戌庶吉士尹凤岐以侍讲剩员卒家山阴胡悳为刑部主事三十年不迁张文忠孚敬桂文襄蕚俱以主事之次年拜学士又四年至极品迟速之不同如此

生产右腹及肋

产不由户者释氏以为世尊及转轮圣王之瑞而儒者以为必无之事而实未必然成化十八年凤阳宿州民张真妻王氏孕当产脐下右痛不可忍凡三月而増剧至三月一日亥时腹畔右开裂生一男鼻准中有黒痣一巡按御史周蕃上其事于朝而祝京兆记之尹文和直琐缀録又云二十年徐州一妇初孕肋骨下即生一瘤渐长如核大乆之皮亦莹薄儿遂从此产有司具闻月给膳米直往来徐州见之此岂一事耶然所传不同而皆有据嘉靖末真定属城有妇人于右肋产一男甚雄伟然六歳死而前二人至长不闻有异天地大矣何所不有

中国夷官互居

权贵妃父光禄卿永均任顺妃父鸿胪卿添年李昭仪父光禄少卿文吕婕妤父光禄少卿贵真崔美人父鸿胪少卿得霏皆朝鲜人也虽贵至列卿而尚居朝鲜至宣徳中永均以讣闻赐白金米布又琉球国相程复饶州人也自言相其王四十年年八十乞致仕归饶州许之命以国相兼左长史赐四品诰夷人以中国官居夷而中国人以夷官居中国亦异事也又宣徳中苏门葛剌国王弟哈剌之汉入朝病卒赠鸿胪少卿赐葬

外国人进士

洪武辛亥髙丽国人入试者三金涛登三甲第五其国之延安人也授山东安丘县丞归为其国相景泰五年甲戌进士黎庸交址清威人阮勤多翼人勤仕至工部左侍郎天顺四年庚辰阮文英慈山人何广扶宁人成化五年己丑王京嘉靖二年癸未陈儒俱交址人儒仕至右都御史

夷女得尚帝王

髙帝聘库库特穆尔女王氏为秦王妃永乐中权贵妃任顺妃吕婕妤崔美人皆朝鲜所贡女

女官

余尝于宛委余编记女官若国初六尚之职旧尝取寡妇及幼女之知书者为之然皆典内职非文衔建昌知府师克武定知府商胜东川知府胜古乌撒知府实卜皆洪武中土官代其夫与父者也后不可胜纪

椓人妻

水东日记载宣庙赐御用太监王瑾夫人二人又正统中镇守辽东太监王义死命太监喜宁视其家因掩有其货寳财物田产义妻马氏奏之诏以田产给其家余悉入官天顺初赐故太监呉诚妻南京第宅庄田成化中御马监左监丞龙闰娶故南和侯方瑛妾许氏为妻事发诏离异仍命司礼监治之

内臣嗣子

太监刘永诚以从子宁晋伯刘聚为后官左都督特封其髙曽祖而不及父左司直兼编修李泰考满上疏言臣为伯父司礼监太监永昌子不得封生父母请封祖父母以展孝思从之泰与牛轮登科録俱注伯父司礼监太监永昌左监丞玉而俱入翰林泰至詹事府詹事兼侍读学士轮至太常少卿兼侍读

同姓同谥

文臣姓谥相同者刑部侍郎赠少傅马京礼部右侍郎兼学士赠尚书马汝骥同谥文简少师赠太师张孚敬太师赠上柱国张居正同谥文忠少保大学士赠太保毛纪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赠少保毛澄同谥文简翰林院侍读学士赠学士张益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张升同谥文僖太子太保大学士赠少保张治少师大学士赠太师张四维同谥文毅礼部左侍郎兼学士赠尚书刘定之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刘龙同谥文安礼部左侍郎赠尚书王瓒吏部右侍郎王道同谥文定太子少保南京吏部尚书呉一鹏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呉山同谥文端少傅大学士赠太保刘忠南京礼部右侍郎赠尚书刘瑞同谥文肃南京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方良永户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方钝同谥简肃少保太子太傅都察院左都御史赠太傅王越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少保王以旗同谥襄敏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赠右都御史邓棨左都御史邓廷瓒同谥襄敏太子少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宾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李秉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李遂同谥襄敏太子少保工部尚书赠太子太保王复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王学夔同谥庄简其武臣姓谥同者平阴伯朱崇抚宁侯朱谦俱谥武襄漳国公王聪右都督王効同谥武襄驸马都尉富阳侯李让太子太保襄城伯李全礼安昌伯钱承宗会昌伯钱杲同谥荣僖清平侯赠渠国公呉成恭顺侯赠邠国公呉克忠同谥壮勇

按二毛文简一时为学士为内阁礼部清徳相望二王襄敏俱长中台节制全陜三边二呉壮勇俱以番将赐姓殉节一时尤竒

文武臣姓谥同者南京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朱希周太师成国公赠定襄王朱希忠同谥恭靖右都御史赠少保王璟镇抚赠右都督王忠俱谥恭靖兴府长史赠太子少保大学士张景明少师隆平侯赠郧国公张信同谥恭僖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赠少保孙交太保会昌侯孙果同谥荣僖

爵谥相类

诸王及武臣侯伯之爵有类于谥者今附记之不然亦以为谥也永乐十五年安恵王又肃庄王成化十三年襄宪王嘉靖十九年徳懿王二十年崇善恭顺王二十年定安懐简王四十四年恵安宣懿王载塾永乐十五年赠成武伯陈亨谥忠壮宣徳五年赠安顺侯薛贵谥忠壮景泰五年赠忠勇侯蒋信谥僖顺天顺六年赠文安侯张輗谥忠僖成化八年赠定襄侯郭登谥忠武十年赠靖安侯和勇谥武敏嘉靖十四年恵安伯张伟谥靖襄四十三年赠忠诚伯陆炳谥武恵万厯元年赠定襄王朱希忠谥恭靖按定襄文安靖安犹地名其它故称美也恵安以下似四字谥若陶仲文之恭诚荣康恵肃伯则似六字谥而和勇又似并爵名而为六字矣

又武定侯郭英谥威襄武安侯郑亨谥忠毅恭顺侯呉克忠谥壮勇恭顺侯呉瑾谥忠壮武靖侯赵辅谥恭肃然易以国封公爵

此外如忠勤伯汪广洋李贤忠诚伯茹瑺昭武伯曹钦及忠节侯张子明永义侯桑世杰义恵侯刘继祖盖直以为号而不别谥也汪茹曹皆削

大臣名与谥类

李岐阳文忠谥武靖此外如大都督朱文正伍大司马文定张大司空文宪亦然

人主庙号谥号相犯

庙号之相犯者仁祖之与仁宗谥与庙号之相犯者睿皇帝之与睿宗

亲王大臣犯庙

谥庙号定而臣下之谥有犯者如懿祖之后有周王子埅申王佑楷郑王佑檡代王俊杖徳王佑榕与太子之懿文世子之懿庄文臣则吕原杨守陈诸大绶之文懿张鹏之懿简周瑄张■〈炏上金下〉胡拱辰闵珪之庄懿陈俊徐贯林庭■〈木昂〉之康懿成祖之后有唐王弥鍗蜀王让栩文臣则王守仁之文成宣宗之后有秦王懐埢文臣则黄福刘大夏之忠宣宪宗之后有渖王胤栘淮王厚焘文臣则宋濓费宏之文宪圣谥定而臣下之谥有犯者如昭皇帝之后有秦王秉欆蜀王宾瀚韩王旭櫏代王充耀肃王缙炯益王载増文臣则江澜之为文昭敬皇帝之后有伊王吁淳唐王宇温毅皇帝之后有傅珪罗伦黄孔昭张治之文毅李桂之毅勇刘玉之端毅许进潘鉴王邦瑞彭泽杨博之襄毅王宪之康毅肃皇帝之后有刘瑞赵贞吉之文肃林俊之贞肃顾佐梁材葛守礼之端肃潘璜方钝方良永陈瓒之简肃庄皇帝之后有衡王厚燆文臣则马自强之文庄王学夔之庄简了不以为嫌也若文皇帝之为文武皇帝之为武与郡王妃主之谥之犯者又不可胜纪矣

弇山堂别集卷十八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志第五·地理上·脱脱
  外篇 古今正史第二·刘知几
  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夸功勒石 闹洛阳市渔色贪财·蔡东藩
  提要·范公偁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五百九十七·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佚名
  ◎塔顶之宝·李定夷
  卷四十七·苏辙
  列传卷第四十九 高丽史一百三十六·郑麟趾
  第四部分:宁渝旧梦·喻血轮
  温仲舒传·脱脱
  卷八 舒噜太后称制·李有棠
  卷三百三十七·佚名
  职官七二·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九·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七十九温庭筠【二】近体诗握柘词杨栁萦桥绿玫瑰拂地红绣衫金騕褭花髻玉珑璁宿雨香潜润春流水暗通画楼初梦断晴日照湘风送洛南李主簿想君秦塞外因见逺山青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禄优仍侍膳官

  • 卷四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九十八·文苑一·脱脱

        ◎文苑一   ○宋白 梁周翰 朱昂 赵邻几 郑起 和岘冯吉   自古创业垂统之君,即其一时之好尚,而一代之规橅,可以豫知矣。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太宗、真宗其在藩邸,已有好学之

  • 何法盛晉中興書卷四·汤球

      謝夫人   謝夫人名玖。家本貧賤。父以屠羊為業。玖清惠真正。有淑姿。選入後宮為才人。御覽百四十五。   元夏侯太妃   中宗母王太妃夏侯氏。字光姬。一字銅環。太妃為恭王妃。生中宗。王薨。中宗嗣立。稱

  • 六朝通鉴博议卷十·李焘

    (宋)李焘 撰岳阳王詧与湘东不和求援于魏魏人遣将经畧江汉三年十一月岳阳王詧旣与湘东王为敌恐不能自存遣使求援于魏请为附庸丞相泰令东阁祭酒荣权使于襄阳绎使司州刺史栁仲礼镇竟陵以图詧詧惧遣其妃王氏及世子寮为质于

  • 赵琰传·魏收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父温为杨难当司马。当初,苻氏叛乱,赵琰被奶妈带着奔逃到寿春,长到十四岁才回到老家。精心奉养父母,茶水饭食,必亲自调弄。皇兴年间(467~471),京城缺粮,奴婢碾粟筛出瘪谷,赵琰看见狠狠把她教训了一顿,责令她留

  • 卷三十四·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三十四明 黄训 编兵部【车驾上】为守卫事【刘大夏】车驾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于兵科抄出河南道等衙门监察御史等官石玠等题前事据虎贲左卫中所副千户李泰呈称正德元年正月初四日轮该守卫长安

  • 卷五十一·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五十一 乐 雅乐三 乐歌总叙 昔者羲农轩后少昊颛顼高辛皆作乐以象德而乐歌则未闻也自舜命夔典乐有歌永言之辞及搏拊琴瑟以咏之语殷周各有雅颂以祀郊庙周礼乡饮酒及燕礼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等诗

  • 治家篇 第十四 凡十六条·范立本

    司马温公曰:“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勤俭常丰,至老不穷。待客不可不丰,治家不可不俭。有钱常备无钱日,安乐须防病患时。健奴无礼,娇儿无孝。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太公曰:“痴人畏妇,贤妇敬

  • 卷四十二·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四十二玉藻第十三之二始冠缁布冠自诸侯下达冠而敝之可也【冠古乱反布冠如字下并同敝音弊本亦作弊】正义郑氏康成曰缁布冠本太古耳非时王之法服也 孔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太虚

    悬论 一 契理与应机  甲 契理之实义  乙 应机之对治 二 经题与译题 甲 释经题 乙 释译题释经 甲一 证信 甲二 正说  乙一 明世出世业果   丙一 就因明果   丙二 即果明因   丙三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澄观

    疏。始本无二绝二碍者。此有二意。一则众生本有佛智。是则本觉不碍始觉。如是而证名无碍智。二者断障显了则无烦恼所知二碍疏。合出经益物等者。疏文有二。先正释文。后然如来藏经等下引例释者。言九喻者。如来藏经具

  • 卷第三·佚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三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陀罗尼品第二之三 复次善男子。何等名为海印陀罗尼门。善男子如大海水印现一切。谓四天下所有色相。或众生色相或非众生色相。山泽原阜树木丛林。药草百谷

  • 卷第五十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九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第二十六世邓尉持禅师法嗣杭州东明虗白慧旵禅师湖广王氏子。父为丹阳税课司。遂家焉。幼頴悟。不类

  • 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佚名

    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原题「紫贤薛道光、子野陆墅、上阳子陈致虚注」。据编首《紫阳真人悟真篇筌蹄》所述,全书之编集刻印者为元人张士弘。原书三卷,《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所收为五卷。此书中所收「薛道光注」,据考证应

  • 靖康稗史笺证·确庵耐庵

    《靖康稗史笺证》,由宋人确庵、耐庵编纂。靖康稗史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北宋都城陷落始末及宋宫室宗族北迁和北迁后的情况。本书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作者大都是亲历、亲见其事的人,它为研究靖康祸乱始末,不啻提供了第一手材

  • 离垢施女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即《大宝积经》第三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辨会异译

  • 都部陀罗尼目·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陀罗尼门诸部要目、陀罗尼诸部要目、诸部要目。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经举金刚顶经、大日经、苏悉地经、蕤呬耶经、苏婆呼童子经、怛唎三昧耶经等之要目而加以解说。其中,于金刚顶经部分,初出

  • 一向出生菩萨经·佚名

    梵名Anantamukhasa^dhakadha^ran!i^ 。全一卷。隋代阇那崛多译。现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系佛对舍利弗说入无边门之陀罗尼。与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之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为同本异译。佛将入涅盘,敕目连集一切声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