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五十七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少保文渊阁领阁事体仁阁大学士武英殿总裁正红旗满洲都统管理工部光禄寺事务内大臣辅国公军功加一级随带加六级纪录十七次臣宗室载龄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武英殿总裁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教习庶吉士管理户部三库事务国子监事务加九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六级纪录十九次臣沈桂芬稿本副总裁官经筵讲官头品顶带礼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二次臣徐桐等奉敕修

同治八年。己巳。四月。戊午。谕内阁、李鸿章奏、请将藉端挟制及约束不严各员分别惩办一摺。湖北管带壮勇营记名总兵邓大钦、经该统领记名提督姜玉顺、以贪劣废弛等情禀请撤委。该员抗不交卸。辄以统领月饷未清。意存挟制。并乘遣撤勇丁之际。嗾众争闹。实属胆玩。邓大钦着即行革职。撤销勇号。发往云南效力赎罪。姜玉顺虽查无侵蚀饷项情事。惟约束不严。于饷项复多轇轕。以致营官藉口禀讦。亦属咎有应得。着以副将留于湖广降补。以示惩儆。  

○谕军机大臣等、穆图善奏、陕回窜扰南路。撤回驻狄各军。以保完善。请饬金顺兼顾山陕西北边界。并饷需为难情形。及出差官弁被地方官杀毙多命各摺片。陕回窜偪秦州等处。势极狓猖。虽经善山保等奋力冲击。立解秦州之围。而粮运不继。哗溃堪虞。穆图善现饬驻扎狄道各军。移扎巩昌。并于甯远伏羌二县要隘。分营扼守。合剿南路股匪。疏通运道。尚系为事势所迫。不得不斟酌缓急。处以权宜。所请交部议处之处。着加恩宽免。左宗棠闻清水民团之变。出示晓谕。许以请帑赈抚。禁革差徭。固系为恤民起见。惟穆图善处饷源穷乏之地。力为其难。左宗棠总当恪遵叠次谕旨。将各省解到饷银。均匀分拨。不得以空言见好于民。致甘省军务。办理愈形棘手。前已有旨令左宗棠驰至泾州。接受总督关防。现在甘省南路。军情紧急。着即懔遵前旨。迅赴泾州。接印任事。觇贼所向。认真剿办。毋稍延缓。金顺现已进规乌喇磴口。未必即能分兵。花定甯夏一带防务。穆图善当随时与金顺咨商。相机布置。穆图善所派赴楚制办军装之游击周钦辉等。行至榆林。被该处地方官杀戮殆尽。穆图善以该道所禀情节支离。饬令切实根究。一年有余。尚未禀复。显有事前枉杀事后粉饰情形。着刘典提集人证。严讯确情。务令水落石出。毋稍瞻徇。原摺着钞给刘典阅看。穆图善另片奏、拏办溃勇情形。并派员赴川募勇等语。成禄、黄有才、勇丁东溃。虽经分别安插惩办。该营官未能妥为防范。咎有应得。副将屈国香着即行革职。撤去管带。仍留营效力赎罪。傥再不知愧奋。即行从严参办。勇丁相率溃变。此风万不可长。必须严加整顿。以肃军律。着穆图善严饬杨占鳌、黄有才等、各将其余部众。妥为钤束。毋令滋事效尤。此起溃勇。已抵凉州。愿入穆图善军营随剿该署督仍当体察情形。不可轻率录用。至所称甘勇多不得力。而就地招募。后患尤多。拟派员赴川募勇六营。赴甘助剿。所筹尚是。惟当严饬该员等拣选精壮。训练成军。俾知纪律。沿途尤宜严加约束。毋令滋扰地方。将此由六百里各谕令知之。  

○又谕、穆图善奏、派员赴川募勇。请饬经过地方拨给口粮等语。穆图善以甘省勇丁多不得力。现须裁汰归并。另募健卒。以资整顿。甘省用兵。向系川勇可恃。已派委提督李奉清等。酌带将弁。前往四川重庆一带。招募勇丁三千。赴甘助剿。应需经费。及制办军装银八千两。着吴棠饬令藩司。在于川省应解协甘饷银内。如数拨交李奉清等具领应用。此项勇丁募足启行时。经过四川陕西甘肃各州县。每名每日着给予面一斤半。马匹草料。照例供支。即着左宗棠、吴棠、刘典、各饬所属。一体遵照办理。俾免缺乏。将此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  

○予甘肃峡口堡等处阵亡千总杨发荣等祭葬世职加等。  

○拨湖北劈山炮十尊。擡枪六百杆。小枪二千杆。解赴署陕甘总督穆图善军营备用。  

○己未。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两广总督瑞麟等奏、总兵官吴光亮捐建所部阵亡将士专祠。拟请赐名表忠。允之。  

○以四川官军克复贵州清平县城。道员唐炯、提督刘鹤龄、得旨嘉奖。并赏白玉翎管各一支。白玉搬指各一个。大荷包各一对。小荷包各两个。提督陈希祥一品封典。参将田应豪、守备王成忠、向秉忠、同知于德楷、知县王恩榕、巴图鲁名号。同知张之濂、守备刘舜臣等花翎。余加衔升叙有差。投诚贼目潘名杰以守备用。并赏花翎。予阵亡把总陈炳山。外委舒大有等祭葬世职。  

○予故四川川北镇总兵官鹤龄祭葬恤荫加等。如军营病故例。  

○予广东各属阵亡殉难廪生杨嘉谋等绅民妇女二十二名口分别旌恤如例。  

○追予直隶献县殉难知县熊存瀚建立专祸。都司马宝臣、训导陈成烈等、一并附祀。陈成烈眷属旌表如例。  

○庚申。谕内阁、御史袁方城奏、忠义恤典。请归地方官举办。不必言官渎奏一摺。近来被兵各省分。殉难绅民妇女。由科道陈奏请恤。原因该言官等事关本籍。见闻较确。是以一经奏请。朝廷立沛恩施。惟表扬忠节。系地方官应办之事。着各直省督抚查明贼扰地方。如有临危授命大节无亏者。即随时汇案奏请旌恤。不得任听属员延阁不办。致有书吏需索情事。至言官果有采访确实。仍准随时奏请。但不得稍涉冒滥。将此通谕知之。  

○又谕、御史袁方城奏、中城奏交王宏庆拦劫一案。经刑部审讯。全属子虚。其中起意买扳偪认之人。请交刑部核其情节。分别议罪。并请定五城捕盗奖叙议处限制。及平反此案刑部司员。应否奖劝各等语。着该部议奏。嗣后刑部遇有此等案件。务当悉心研讯。以副朝廷明慎用刑之至意。  

○又谕、前因李鹤年奏参带兵大员。纵勇殃民。当经谕令李鸿章查办。兹据该督将全案先后办理情形。查明具奏。此案已革甘肃凉州镇总兵周盛波、于同治六年五月闲。在河南南阳一带追剿捻匪。所部马队。行至唐县所属之少拜寺砦。内因未见勇营旗帜。误认为贼。开炮将营官杨安典轰伤。该哨兵勇。亦即施放枪炮。攻进砦墙。伤亡男妇大小一百余名口。而弁勇死者亦三十余人。其时周盛波在前敌派人回颏。并将滋事勇目任传芝等当众正法。曾经李鸿章派员会同豫省委员李在铦等查办。其仇杀情由。与现在所查各节。尚属相符。惟周盛波以带兵大员。所部在外滋扰。虽续将率勇攻砦之把总戴长安拏获正法。而平日之不能约束勇丁。已可概见。姑念事起仓卒。尚非意料所及。周盛波业经革职。着毋庸议。营官副将杨安典、管押辎重。事前并不小心防范。亦属咎有应得。杨安典着即行革职。以示惩儆。  

○谕军机大臣等、李鸿章奏、提督刘铭传患病未痊。恳请开缺。已明降谕旨准其开缺调理矣。惟该提督所部各营。前经曾国藩奏明。作为畿辅护卫之师。现在刘铭传既经开缺。刘盛藻接统。是否胜任。或须另派妥员接管。并应否遣留之处。着曾国藩悉心察度。随时奏明办理。李鸿章原摺。着钞给阅看。将此谕令知之。寻奏、遵查刘盛藻廉明精细。将士翕服。接统刘铭传所部。堪以胜任。报闻。  

○河南布政使李宗焘因病解职。以浙江按察使刘齐衔为河南布政使。  

○甘肃布政使林之望因病解职。以西甯道崇保为布政使。  

○直隶提督刘铭传因病解职。实授傅振邦直隶提督。  

○调福建陆路提督郭松林为湖北提督。湖北提督江长贵为福建陆路提督。  

○辛酉。谕内阁、郑敦谨奏、请将出力之已革大员免其发遣等语。已革山西按察使陈湜、前因办理河防。未能堵御。以致逆匪窜越。当经降旨革职。并发往新疆效力。嗣因郑敦谨奏请。暂留山西办理防务。兹据该署抚奏称、陈湜自留防一年有余。实心实力。办理俱有成效。请加恩免其发遣各等语。陈湜着准其暂免发遣。带勇前赴左宗棠军营。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谕军机大臣等、陈湜自抵山西后。办理河防。增兵益饷。朝廷无不立允。乃于捻匪抢渡之日。竟敢在省迁延。其咎甚重。迨褫职后。办理防务。虽有微劳。但并无战绩可称。足以自赎。岂能遽行施恩。惟该革员在军营有年。废弃可惜。着郑敦谨即饬陈湜。统带所部楚勇。驰赴左宗棠军营。随同剿贼。傥能奋勉立功。着有奇绩。即由左棠棠奏请恩施。至陈湜赴陕以后。山西兵勇较少。应如何布置。李庆翱能否得力。着郑敦谨妥筹经理。毋得稍有疏懈。致负委任。将此由四百里各谕令知之。  

○以山西归绥道兴奎为浙江按察使。  

○以山西水陆官军叠次堵剿窜匪出力。赏总兵官李春森一品封典。副将陈起凤、萧绍珂、萧必友、巴图鲁名号。副将杜方来等花翎。知县强兆芸等蓝翎。余加衔升叙开复有差。  

○壬戌。谕军机大臣等、定安等奏、截剿黄河两岸窜匪情形。并请饬张曜赴磴口剿贼各摺片。磴口贼匪。纷窜后套一带。黄河东西两岸。均有贼踪肆扰。经乌尔图那逊、马升等、在哈木尔和硕及萨拉素地方。分投进剿。毙贼多名。余匪向西南败遁。惟二圪旦湾富家补隆一带。尚有贼匪盘踞。难保不乘隙东犯。着定安饬令乌尔图那逊等。赶紧探踪追剿。迅殄逆氛。所有此次出力官兵。准其择尤汇保。毋许冒滥。前因磴口情形紧急。谕令金顺由乌喇一带进图规复。并令张曜一军移营西进。为后路声援。定安此次所请令张曜前赴磴口进剿。自系尚未接奉前旨着定安懔遵前旨。即饬张曜迅速拔营前进。会同金顺相机剿办。其宋庆一军。并着遵照前旨。填扎古城。以资扼堵。张曜宋庆两军。距左宗棠军营较远。所有该二军应行进止之处。即着定安就近调遣。以期迅赴戎机。金顺现在行抵何处。着即酌度情形。与张曜一军联络进剿。力遏贼匪东窜。毋任蔓延。张曜、宋庆、两军应需粮饷。仍着郑敦谨速为接济。俾利师行。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  

○癸亥。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广西候补道李均、贪鄙险诈。善于钻营。向有凶人之目。把持厘金军需等局。十有余年。引用私人。收受月规节规寿规等项。侵蚀剥削公项。半入私囊。平日袒护局员。挟仇报复。并有父子异籍姻亲同官情弊。请饬严办等语。李均以监司大员。总理局务。自应奉公守法。爱惜声名。若如所参各情。实属贪劣不职。着苏凤文逐款确切查明。据实参奏。毋稍徇隐。原摺着钞给阅看。将此谕令知之。  

○以太常寺卿庆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甲子。上复诣大高殿祈雨坛行礼。  

○遣惇亲王奕誴恭祀天神坛。恭亲王奕?恭祀地祇坛。孚郡王奕譓恭祀太岁坛。惠郡王奕祥诣时应宫。贝勒载治诣昭显庙。镇国公奕询诣宣仁庙。镇国公其谟诣凝和庙。礼亲王世铎诣觉生寺。克勤郡王晋祺诣黑龙潭。郑亲王承志诣密云县白龙潭。拈香。  

○以神灵显应。加山东禹城县城隍神封号曰沛泽。  

○谕内阁、皂保、胡家玉奏、承修工程。请选择合龙吉期等语。盛京福陵隆恩殿合龙吉期。着钦天监于五月十五日以后。二十九日以前。敬谨选择两日具奏。并即行知该侍郎等。以期无误要工。  

○谕军机大臣等、文麟、景廉奏、关外军务吃紧。请停拨援兵。暨道员呈请回籍。据情代奏各摺片。前因福济等奏、布伦托海叛贼滋扰。请调援兵。当谕文麟等抽调兵勇。迅速赴援。嗣据麟兴等奏、哈密兵勇。来往不易。复谕福济等咨明文麟。将前调兵勇暂为停拨。兹据该大臣等奏称、所部各营。除分拨防护及防守各城外。两路仅十余营。兵力已形单薄。而哈密刻下军务。又属紧急。请停止援兵等语。所奏自系实情。现在布伦托海地方。贼势稍松。索伦人众。亦已踵至。所有前调之哈密援兵。着毋庸调往。吐鲁番等处回情。及惠回堡花海子沙枣园子一带防务。仍着文麟、景廉、随时侦探。并督饬兵勇实力严防。毋得稍涉疏懈。调署镇迪道黎献着准其回籍守制。惟镇迪道系催运哈密后路粮务。不可接替无人。着穆图善于甘肃现任及候补人员中。择其才能胜任者。即行奏补。毋庸拘泥成例。致滋贻误。其出关催运事宜。该署督即饬新补之员前往接办。以便景廉带兵进剿。毋任逗遛。将此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  

○乙丑。谕内阁、李鹤年奏、才不称职及人地未宜各员。请分别降调另补一摺。河南署中牟县事叶县知县何鼎、才具平庸。办案草率。尉氏县知县方恩寿、才欠历练。难资整顿。永甯县知县陈延芬、办事任性。不洽舆情。均着以府经历县丞降补。封邱县知县孙成竹、人尚明白。办事迟钝。着即开缺留省察看。睢州知州费均、措置未能裕如。灵宝县知县杜充辉、遇事操切。致滋物议。均着开缺留省遇有相当缺出。酌量补用。  

○以河南泌阳等处剿办会匪。并历年防河出力。予总兵官崔廷桂以提督<??闲>放。赏参将经文布正二品封典。参将田宗胜、游击左成元、郭广泰、张顺、都司谢联升、巴图鲁名号。道员李汝钧、守备席兰洲等花翎。知县陈庆文等蓝翎。余加衔升叙开复有差。  

○追予河南涉县阵亡知县李毓珍于死事地方暨原籍建立专祠。  

○丙寅。谕军机大臣等、沈葆桢等奏、前任台湾道吴大廷因病开缺。回籍调理。现在船政需员。请饬仍赴闽省等语。吴大廷告假回籍调治。业经半载。计早痊愈。着刘昆迅即饬令该员赶紧赴闽。襄理船政。不得迟延。将此谕令知之。  

○丁卯。谕军机大臣等、岑毓英奏、堵剿省东窜匪获胜。攻克洛红甸等处一摺。寻甸嵩明贼匪。攻扑杨林。官军退守宜良北屯。该逆旋扑大板桥各营。分股绕窜省东十里铺等处。叠经官军堵剿。俘馘千计。省城粮路。尚无阻滞。惟该逆并未远遁。且恐与江右馆之贼。暗通消息。极应相机进剿。断贼声援。着岑毓英饬令杨国发等。由邑市等处进兵。节节埽荡。规复杨林。该逆既踞杨林。其寻甸老巢。当有可乘之机。刘岳昭岂得株守曲靖。一筹莫展。着即迅速进兵。与省城官军东西夹击。务将嵩寻两城力图克复。迅埽逆氛。其洛红甸豆温乡等处踞匪。经蔡标等攻克。广西师宗境内肃清。剿办尚属奋勉。仍着饬令迅埽余匪。以靖地方。逆首马帼汰虽经歼除。谢洪尚无下落。并着认真摉捕。出力员弁兵勇。准其查明存记。汇案请奖。此次杨林首先失营之都司杨桐、千总胡兴邦、均着革职。留营效力赎罪。傥再不知愧奋。即在军前正法。毋稍姑容。副将何秀林督率无方。咎无可辞。着交部议处。仍责令带兵剿贼。以观后效。岑毓英另片奏、署提督马如龙伤疾较重。恳请给假等语。马如龙着赏假一个月。赶紧调理。毋庸开缺。将此由六百里各谕令知之。  

○予云南杨林阵亡都司马恩才等三十一员祭葬世职加等。  

○戊辰。谕内阁、前据吴坤修奏、安徽婺源县知县陈善奎、办事颟顸。难膺民社。当经降旨以府经历县丞降补。兹据吴坤修奏称、正拟派员接署。适陈善奎以捐升同知呈请开缺等语。陈善奎既不能胜民社之任则同知为知县升阶。岂复能期其称职。明系该员闻有降补之旨。报捐升阶。以免降补。似此蒙混取巧。于吏治人心大有关系。所有陈善奎捐升同知之处。着该部查明撤销。嗣后遇有各省督抚甄别降革之员具呈报捐者。着该部详细查明。遵照定章办理。毋任蒙捐取巧。以肃吏治。  

○己巳。谕军机大臣等、瑞麟等奏、剿办高明等处客匪完竣。现饬进剿长沙踞匪一摺。广东鹤山客民。纠党窜入高明县境。经总兵郑绍忠先将高明客匪剿平。移扎鹤山。分别剿抚。并经该督等派员将客众按名酌给川赀。分遣雷廉等府地方。妥为安插。该客民自应知感知惧。不敢复出为匪。惟粤东土客宿隙未除。难保不再构衅。应如何设法办理之处。着瑞麟、李福泰、督饬道员齐世熙悉心经理。务使日久相安。永杜后患。新安东莞等处土匪。窜踞赤溪同知所属之长沙地方。该处环山临海。匪徒胆敢负嵎。着该督等即饬郑绍忠亲统兵勇。相机进剿。所有剿办客匪出力各员弁。准俟长沙剿匪事竣。汇案择尤奏请奖励。将此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  

○追予广东乳源殉难知县冒芬于死事地方暨原籍建立专祠。  

○庚午。内务府奏放款支绌。请饬部仍按原数拨给银两。得旨、着照所请。仍准由户部借拨银三十万两。撙节动用。毋许浮冒。俟各省拨款解到。即行归还部库。  

○辛未。孝慎成皇后忌辰。遣官祭慕陵。  

○谕军机大臣等、前因给事中陈鸿翊奏、请整顿长芦盐务。当经降旨交户部议奏。兹据奏称、陈鸿翊所拟各条。或系申明成例。或系现办有案。或款由外销。向未报部。总之芦纲积弊。在引案虚悬。乏人认运。因而交款日绌。浮费过重。商力难纾。正供遂至暗亏。请饬迅速整顿等语。着曾国藩按照该部议奏各条。督饬长芦运司将应办事宜。赶紧修举。应汰陋习。实力埽除。如尚有未尽事宜。并着体察情形。酌拟章程具奏。原摺单着钞给阅看。将此谕令知之。寻奏、遵议芦纲散商领引纳课。均着纲总查催。致有把持等弊。今将总商四人。酌留二人。俟遴选有人。即行接充。按年轮换。诸弊可清。应饬暂先试办。并将官商及已撤总商欠款。赶紧查办。下部议。从之。  

○又谕、户部奏、遵议改拨滇饷一摺。滇省需用军饷。前经指拨四川湖南山西浙江每月共银十二万一千六百余两。惟四川省拨款较多。恐力有未逮。河南山西广东距滇甚远。委员领解。动辄经年。恐有悬军待饷之虞。自应酌量改拨。以资接济。所有原拨滇省月饷。即改由四川每月拨银三万两。湖北每月拨银二万两。湖南每月拨银二万两。江南每月拨银二万两。浙江每月拨银三万一千六百六十六两零。着吴棠、李鸿章、郭柏荫、刘昆、马新贻、刘坤一、文辉、李瀚章、在于各该省厘金捐输及无论何款内。通融凑拨。按月提交滇省委员。陆续领解。该省军务紧要。需饷孔亟。该督抚等务当力顾大局。不得推诿迟误。其本年二月十七日。户部奏请将浙江江西应解滇饷共十万五千两。改由湖北于本年应解京饷内动拨之处。着毋庸议。四川省应解刘岳昭等营饷银。仍着照常报解。毋稍牵混。现在各省饷需亦甚支绌。均系竭力筹拨。刘岳昭、岑毓英。务当激励将士。将滇省军务力图振作。及早奏功。毋致虚縻饷项。其厚拨山西河南广东等省太平粤海等关、欠解滇饷。及粤盐划抵滇饷案内所拨银两。即由户部行知各该省。陆续凑齐候拨。原摺均着钞给阅看。将此由五百里各谕知李鸿章、马新贻、吴棠、刘岳昭、郭柏荫、刘昆、刘坤一、李瀚章、岑毓英、并传谕文辉知之。  

○又谕、前令定安等于伊克昭、乌兰察布、锡林郭勒三盟内。筹办骆驼三千只。解赴榆林。交金顺应用。兹据该将军等奏称、锡林郭勒盟已备驼一千只。分两起押解。计期早到榆林。惟伊克昭盟连年被匪滋扰。牲畜一空。乌兰察布盟所属屡奉徵调。且乌喇特旗境。被贼窜扰。穷苦难堪。驼只均难筹备。自系实情。金顺军营。现已有锡林郭勒盟驼只一千。于一切转运事宜。谅敷接济。所有前调乌伊两盟驼只。即着暂缓筹办。以示体恤。另片奏、土默特台站三处。经费告罄。该台站解运新疆各城军火等项。差务繁多。请援案再行提借银两等语。着郑敦谨在于藩库项下。筹解银五千两。以资应用俟土默特减成项下积有成数。即着定安将前后借动银两。如数移解归款。其用过数目。每居年终。由桂成造册报销。将此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  

○以直隶成安县捐修城垣。永广学额一名。  

○以湖南官员捐垫军需。永广安徽凤阳县学额八名。泾县四名。顺天大兴县、江苏娄县、湖北蒲圻县、陕西咸阳县各一名。  

猜你喜欢
  卷八十七 晉紀九·司马光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七·乾隆
  ○流星有声·许指严
  卷之三百九十三·佚名
  ●第一卷 刑案(上)·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纪昀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九·佚名
  十国春秋卷二十六·吴任臣
  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 第三十九·班固
  松滋侯刘子房传·沈约
  刘仲威传·姚思廉
  王杲传·张廷玉
  书録卷下·董史
  卷二百六十二·佚名
  第十四章 长江流域之新园地【东晋南渡】·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盛唐一 玄宗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 送李邕之任滑台 汉家重东郡宛彼白马津黎庶既蕃殖临之劳近臣远别初首路今行方及春课成应第一良

  • 骑省集补钞·吴之振

    徐铉吴王挽词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青松洛阳陌,白草建康宫。道德遣遗在,兴衰自古同。受恩无补报,反袂泣途穷。土德承余烈,江南广旧恩。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和元帅书记萧

  •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司马迁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

  • 列传第二十七·李延寿

    薛安都 刘休宾 房法寿 曾孙豹 玄孙彦谦 族子景伯 毕众敬 曾孙义云 羊祉 子深 孙肃 弟子敦 烈薛安都,字休达,河东汾阴人也。父广,晋上党太守。安都少骁勇,善骑射,颇结轻侠,诸兄患之。安都乃求以一身分出,不取片资,兄许之,居于别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八·徐乾学

    宋纪一百八【起上章阉茂四月尽重光大渊献九月凡一年有六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四年夏四月戊寅金罗索与萨里罕自陜州长驱入潼闗曲端遣吴玠拒之于彭原店而拥兵邠州为援金人来攻玠击败之萨里

  • 卷之二百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文帝纪·房玄龄

    文皇帝名昭,字子上,是景帝司马师的同母弟。魏明帝景初三年(239),封为新城乡侯。正始初年(240),为洛陽典农中郎将。当时正值魏明帝大兴奢侈之风以后,文帝免除苛捐杂税,不误农时,百姓大为喜悦。后转为散骑常侍。大将军曹爽伐蜀

  • 方宾传·张廷玉

    方宾,钱塘人。洪武时期由太学生试任兵部郎中。建文年间,代理应天府事务。因犯罪遣戍广东,后因茹王常的推荐,被召回复官。成祖入京师时,方宾和侍郎刘俊等人迎接并归附,特受委用,升为兵部侍郎。四年(1406),尚书刘俊出征黎利,方宾

  • 八、阳虎名字考·钱穆

    《论语》&ldquo;阳货欲见孔子&rdquo;,《注》:&ldquo;阳货,阳虎也,季氏家臣。&rdquo;邢《疏》:&ldquo;盖名虎字货。&rdquo;《孟子 滕文公篇》:&ldquo;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rdquo;赵《注》:&ldquo;阳虎,鲁季氏家臣也&r

  • 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十六人物志二十六大臣传十二【满洲镶黄旗十二 海兰察 阿尔素纳 图钦保】海兰察海兰察满洲镶黄旗人姓多拉尔世居黑龙江乾隆二十年以索伦马甲

  • 纲鉴易知录卷八六·吴楚材

    南宋纪理宗皇帝纲 乙酉,理宗皇帝宝庆元年,春正月,湖州潘壬起兵,谋立济王竑;竑讨平之。史弥远矫诏杀竑,追贬为巴陵郡公。纲 湖州人潘壬,与其从兄甫、弟丙,以史弥远废立,不平,乃遣甫密告谋立济王意于李全。全欲坐致成败,阳与之期

  • 提要·王应麟

    《诗地理考》六卷,宋王应麟撰。其书全录郑氏《诗谱》,又旁采《尔雅》、《说文》、《地志》、《水经》以及先儒之言,凡涉於诗中地名者,薈萃成编。然皆采录遗文,案而不断,故得失往往并存。如《小雅》《六月》之四章&ldquo;玁

  • 学蔀通辨卷之十二·陈建

    终编下此卷所载着朱子著书明道辟邪反正之有大功于世学者不可骋殊见而妄议末附总论遗言以明区区通辩之意云薛文清公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颜曾思孟周程张朱正学也不学此者即非正学也又曰四书集注皆朱子萃羣贤之言议而

  •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三十三·欧阳竟无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一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法施所修善根如是迴向.願一切佛刹皆悉清淨以不可說不   可說莊嚴具而莊嚴之.一一佛刹其量廣大同於法界純善無礙清淨光明諸佛於

  • 贤愚经卷第二·佚名

      (八)波斯匿王女金刚品第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最大夫人。名曰摩利。时生一女。字波阇罗。晋言金刚。其女面类。极为丑恶。肌体粗涩。犹如驼皮。头发粗强犹如马尾。王观此女。无

  • 卷第八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八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十六眼根。乃至无色界修所断无明随眠。于九十八随眠中。一一有几随眠随增耶。问何故作此论。答为依前章显门义故。谓依前

  • 活幼口议·曾世荣

    元代演山省翁所撰述。曾世荣(1252~1332年),字德显,号育溪,又号演山翁,衡州(今衡阳市)人,为元代著名儿科医家。生于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1253年)以前,卒于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幼习举业,及长,从世医刘思道学医,以幼科知名于时。书凡20

  • 日讲春秋解义·李光地

    六十四卷。此书为康熙皇帝经筵旧稿。由着名宋学家,康熙经学老师李光地主持编定,雍正时由大臣张廷玉、方苞修订定稿,乾隆三年(1738)锓版。宋代由于重《春秋》之慎赏罚、当功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之用,特别重视《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