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六十一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五十九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八解脱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常若无常。何以故?八解脱八解脱自性空。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空。是八解脱自性即非自性。是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八解脱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八解脱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八解脱若乐若苦。不应观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乐若苦。何以故?八解脱八解脱自性空。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空。是八解脱自性即非自性。是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八解脱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八解脱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八解脱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我若无我。何以故?八解脱八解脱自性空。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空。是八解脱自性即非自性。是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八解脱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八解脱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八解脱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净若不净。何以故?八解脱八解脱自性空。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空。是八解脱自性即非自性。是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八解脱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八解脱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四念住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常若无常。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四念住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四念住若乐若苦。不应观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乐若苦。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四念住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四念住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我若无我。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四念住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四念住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净若不净。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四念住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空解脱门若常若无常。不应观无相无愿解脱门若常若无常。何以故?空解脱门空解脱门自性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空。是空解脱门自性即非自性。是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空解脱门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无相无愿解脱门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空解脱门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空解脱门若乐若苦。不应观无相无愿解脱门若乐若苦。何以故?空解脱门空解脱门自性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空。是空解脱门自性即非自性。是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空解脱门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无相无愿解脱门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空解脱门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空解脱门若我若无我。不应观无相无愿解脱门若我若无我。何以故?空解脱门空解脱门自性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空。是空解脱门自性即非自性。是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空解脱门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无相无愿解脱门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空解脱门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空解脱门若净若不净。不应观无相无愿解脱门若净若不净。何以故?空解脱门空解脱门自性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空。是空解脱门自性即非自性。是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空解脱门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无相无愿解脱门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空解脱门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五眼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六神通若常若无常。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五眼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五眼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五眼若乐若苦。不应观六神通若乐若苦。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五眼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五眼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五眼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六神通若我若无我。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五眼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五眼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五眼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六神通若净若不净。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五眼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五眼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佛十力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常若无常。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佛十力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佛十力若乐若苦。不应观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乐若苦。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佛十力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佛十力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我若无我。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佛十力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佛十力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净若不净。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佛十力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无忘失法若常若无常。不应观恒住舍性若常若无常。何以故?无忘失法无忘失法自性空。恒住舍性恒住舍性自性空。是无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恒住舍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无忘失法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恒住舍性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无忘失法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无忘失法若乐若苦。不应观恒住舍性若乐若苦。何以故?无忘失法无忘失法自性空。恒住舍性恒住舍性自性空。是无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恒住舍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无忘失法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恒住舍性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无忘失法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无忘失法若我若无我。不应观恒住舍性若我若无我。何以故?无忘失法无忘失法自性空。恒住舍性恒住舍性自性空。是无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恒住舍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无忘失法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恒住舍性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无忘失法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无忘失法若净若不净。不应观恒住舍性若净若不净。何以故?无忘失法无忘失法自性空。恒住舍性恒住舍性自性空。是无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恒住舍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无忘失法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恒住舍性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无忘失法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智若常若无常。不应观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常若无常。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智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智若乐若苦。不应观道相智一切相智若乐若苦。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智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智若我若无我。不应观道相智一切相智若我若无我。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智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智若净若不净。不应观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净若不净。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智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陀罗尼门若常若无常。不应观一切三摩地门若常若无常。何以故?一切陀罗尼门一切陀罗尼门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门一切三摩地门自性空。是一切陀罗尼门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陀罗尼门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门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陀罗尼门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陀罗尼门若乐若苦。不应观一切三摩地门若乐若苦。何以故?一切陀罗尼门一切陀罗尼门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门一切三摩地门自性空。是一切陀罗尼门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陀罗尼门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门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陀罗尼门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陀罗尼门若我若无我。不应观一切三摩地门若我若无我。何以故?一切陀罗尼门一切陀罗尼门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门一切三摩地门自性空。是一切陀罗尼门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陀罗尼门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门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陀罗尼门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陀罗尼门若净若不净。不应观一切三摩地门若净若不净。何以故?一切陀罗尼门一切陀罗尼门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门一切三摩地门自性空。是一切陀罗尼门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陀罗尼门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门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陀罗尼门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预流向预流果若常若无常。不应观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常若无常。何以故?预流向预流果预流向预流果自性空。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空。是预流向预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预流向预流果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预流向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预流向预流果若乐若苦。不应观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乐若苦。何以故?预流向预流果预流向预流果自性空。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空。是预流向预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预流向预流果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预流向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预流向预流果若我若无我。不应观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我若无我。何以故?预流向预流果预流向预流果自性空。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空。是预流向预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预流向预流果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预流向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预流向预流果若净若不净。不应观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净若不净。何以故?预流向预流果预流向预流果自性空。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空。是预流向预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预流向预流果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预流向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独觉菩提若常若无常。何以故?一切独觉菩提一切独觉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独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独觉菩提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独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独觉菩提若乐若苦。何以故?一切独觉菩提一切独觉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独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独觉菩提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独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独觉菩提若我若无我。何以故?一切独觉菩提一切独觉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独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独觉菩提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独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独觉菩提若净若不净。何以故?一切独觉菩提一切独觉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独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於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独觉菩提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独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

猜你喜欢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五)·太虚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佚名
  永觉师传·永觉元贤
  华严持验纪序·佚名
  序·纪荫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下·佚名
  大光明藏上卷·宝昙
  卷第七十四·佚名
  佛说四不可得经·佚名
  只手之声·佚名
  禅波罗蜜序·智顗
  袪世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及唤起佛教徒的自醒·太虚
  剩人和尚像·函可
  毗尼母经卷第二·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三十·彭定求

        卷630_1 【水国诗(以下杂体诗)】陆龟蒙   水国不堪旱,斯民生甚微。直至葭菼少,敢言鱼蟹肥。   我到荒村无食啖,对案又非梁谢览。况是干苗结子疏,   归时只得藜羹糁。   卷630_2 【井上桐】陆龟蒙   美

  • ◆袁教授泰·顾嗣立

    泰字仲长,通甫次子。以文学世其家,为郡学教授,别号寓斋。义乌王子克为之记。 次寿道韵二首 再次寿道韵二首 ○次寿道韵二首 桃花夹岸护溪庄,白发渔翁久坐忘。过客此时停短棹,道人终日闭虚堂。雨沾弱柳垂垂绿,风动新篁隐隐香

  • 裴侠传·李延寿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地人。七岁时还不会说话,后来,在洛城上空看见群鸟遮天蔽日从西边飞来,才举手指着群鸟说了话。他聪明慧敏,与一般的儿童大不一样。十三岁,父亲去世,哀痛悲苦,和成年人一样。将要选择墓地下葬,空中有人声说:“孩

  • 卷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九氏族略【九】汉希姓【臣】等谨按汉人着姓源流具见郑志惟希姓颇多遗漏五朝氏族已将可考者补入今四方希姓难以枚举惟就国朝题名碑及各直省选举志职官志暨昭

  • 第二十卦 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佚名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

  • 八佾第三·朱熹

     凡二十六章。通前篇末二章,皆论礼乐之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人数,如其佾数。或曰:“每佾八人。”未详孰是。季

  • 卷之七·子华子

    子华子卷之七晋人程本着执中子华子曰:圣人贵中,君子守中,中之为道也几矣。寓中六指,中存乎其间,两端之建而中不废也,是故中则不既矣。小人恣睢,好尽物之情而极其执#1,其受祸也必酷矣。何以言之?朱明长赢,不能尽其所以为温也,必随

  • 卷二十四·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二十四明 胡广等 撰哀公问第二十七哀公问於孔子曰大礼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礼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哀公鲁君名蒋大礼谓礼之大者何其尊言称扬之甚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由生

  • 卷十九·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九宋 陈经 撰西伯戡黎【商书】此篇乃商家之亡周家之兴皆自此而始西伯即武王非文王也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必无戡黎之事至武王时人心去商久矣孟子曰取之而燕

  • 乐论第二十·荀况

    [题解]本篇论述了音乐的起源及其社会作用,批判了墨子反对音乐的主张。荀子认为,音乐是人情的一种必然需要,它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但可以表现人的感情,从而得到娱乐,而且具有“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强大

  • 翠岩芝禅师·惠洪

    禅师名守芝。太原王氏子也。少弃家。依(或作于)潞州承天寺。试法华经得度。为大僧。讲金刚般若经。名满三河。学者追崇之。时昭禅师出世汾水。芝疑之往观焉。投诚入室。特受印可。南游住高安大愚。升座揭香合子曰。明

  • 法句譬喻经吉祥品第三十九·佚名

    昔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为天人龙鬼转三乘法轮。时山南恒水岸边有尼揵梵志。先出耆旧博达多知。德向五通明识古今。所养门徒有五百人。教化指授皆悉通达天文地理星宿人情。无不瞻察观略内外。吉凶祸福丰俭出没。皆包知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二·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右一记十二卷同此卷音 秘书著作郎敬播序。  西域记序  不暨(其冀反杜注左传云暨至也说文云从且既声亦作泉也)。  蔡愔(楫心反人姓名也)。  阉竖(上奄炎反下殊主反郑注周礼云阉精气

  • 诸法集要经卷第二·佚名

    观无畏尊者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无常品第五之余  尔时诸天人  著乐生喜悦  过彼时分已  各怀于忧恼  如树当滋荣  密叶而弥布  过彼时分已  

  • 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印念诵法(千手千眼轨出)·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夫修行者欲念诵时。先应诵清净真言七遍。真言曰。    由诵此真言。则获得三业清净。则成以功德法水洒浴身心。则结观自在菩萨印。  二羽相叉作拳。以禅度出外直

  • 佛鉴禅师语录目次·无准师范

      序卷第一  庆元府清凉禅寺语录  镇江府焦山普济禅寺语录  庆元府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  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语录卷第二  临安府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语录卷第三  小参  法语卷第四  普说  拈古卷

  • 三辅黄图·佚名

    城镇志。南北朝佚名撰。成书约在南北朝前。并杂用晋以后至唐时地名。二万三千余字。书名最早见于《水经注》,《隋书·经籍志》亦著录。原书一卷,今本为六卷三十六篇。记载秦汉时期长安的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

  • 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佚名

    二卷,南云阇耶崛多译。北云曹魏录失译人名。共有千一百二十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