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六章 汉族的光复事业

辽、金、元三朝,立国的情形,各有不同。契丹虽然占据了中国的一部分,然其立国之本,始终寄于部族,和汉人并未发生深切的关系。金朝所侵占的重要之地,惟有中国。他的故土和他固有的部族,文化尚未发展,虽可藉其贫瘠而好掠夺的欲望,及因其进化之浅,社会组织简单,内部矛盾较少,因而以诚朴之气、勇敢之风而崛起于一时,然究不能据女真之地,用女真之人,以建立一个大国。所以从海陵迁都以后,他国家的生命,已经寄托在他所侵占的中国的土地上了。所以他压迫汉人较甚,而其了解汉人却亦较深。至蒙古,则所征服之地极广,中国不过是其一部分。虽然从元世祖以后,大帝国业已瓦解,所谓元朝者,其生命亦已寄托于中国,然自以为是一个极大的帝国,看了中国,不过是其所占据的地方的一部分的观念,始终未能改变。所以对于中国,并不能十分了解,试看元朝诸帝,多不通汉文及汉语可知。元朝诸帝,惟世祖较为聪明,所用的汉人和西域人较多,亦颇能厘定治法。此后则惟仁宗在位较久,政治亦较清明。其余诸帝,大抵荒淫愚昧。这个和其继嗣之争,亦颇有关系。因为元朝在世祖之时,北边尚颇紧急。成宗和武宗都是统兵在北边防御,因而得立的。武宗即位之前,曾由仁宗摄位,所以即位之后,不得不立仁宗为太子。因此引起英宗之后泰定、天顺两帝间的争乱。文宗死后,又引起燕帖木儿的专权。时海都之乱未定,成宗和武宗都是统兵以防北边的。世祖之死,伯颜以宿将重臣,归附成宗,所以未有争议。成宗之死,皇后伯岳吾氏想立安西王。右丞相哈刺哈孙使迎仁宗监国,以待武宗之至。武宗至,弑伯岳吾后,杀安西王而自立。以仁宗为太子。仁宗既立,立英宗为太子,而出明宗于云南。其臣奉之奔阿尔泰山。英宗传子泰定帝,死于上都。子天顺帝,即在上都即位。签书枢密院事燕帖木儿为武宗旧臣,胁大都百官,迎立武宗之子。因明宗在远,先迎文宗监国。发兵陷上都,天顺帝不知所终。明宗至漠南,即位。文宗入见,明宗暴死。文宗后来心上觉得不安,遗令必立明宗之子。而燕帖木儿不肯。文宗皇后翁吉刺氏,坚持文宗的遗命。于是迎立宁宗,数月而死。再迎顺帝。顺帝的年纪却比宁宗大些了,燕帖木儿又坚持,顺帝虽至,不得即位。会燕帖木儿死,问题乃得解决。顺帝既立,追治明宗死事,翁吉刺后和其子燕帖古思都被流放到高丽,死在路上。元入中国后的继嗣之争,大略如此。中央的变乱频仍,自然说不到求治,而最后又得一个荒淫的顺帝,胡无百年之运,客星据坐,自然不能持久了。元世祖所创立的治法,是专以防制汉人为务的。试看其设立行省及行御史台;将边徼襟喉之地,分封诸王;遣蒙古军及探马赤军分守河、洛山东;分派世袭的万户府,屯驻各处;及因重用蒙古、色目人而轻视汉人可知。这是从立法方面说,从行政方面说:则厚敛人民,以奉宗王、妃、主。纵容诸将,使其掠人为奴婢。选法混乱,贪黩公行。而且迷信喇嘛教,佛事所费,既已不资,还要听其在民间骚扰。可谓无一善政。参看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九各章。所以仍能占据中国数十年,则因中国社会,自有其深根宁极之理,并非政治现象,所能彻底扰乱,所以他以异族入据中原,虽为人心所不服,亦不得不隐忍以待时。到顺帝时,政治既乱,而又时有水旱偏灾,草泽的英雄,就要乘机而起了。

“举世无人识,终年独自行。海中擎日出,天外唤风生。”郑所南先生诗语。所南先生名思肖。工画兰。宋亡后,画兰皆不画土。人或问之。则曰:“土为番人夺去,汝不知耶?”著有《心史》,藏之铁函,明季乃于吴中承天寺井中得之。其书语语沉痛,为民族主义放出万丈的光焰。清朝的士大夫读之,不知自愧,反诬为伪造,真可谓全无心肝了。表面上的平静是靠不住的,爆发的种子,正潜伏在不见不闻之处。这不见不闻之处是那里呢?这便在各人的心上。昔人说:“雪大耻,复大仇,皆以心之力。”龚自珍文中语。文官投降了,武官解甲了,大多数的人民,虽然不服,苦于不问政治久了,一时团结不起来。时乎时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乃将一颗革命的种子,广播潜藏于人民的惟一组织,即所谓江湖豪侠的社会之中,这是近世史上的一件大事。明亡以后之事,为众所周知,然其事实不始于明亡以后,不过年深月久,事迹已陈,这种社会中,又没有记载,其事遂在若存若亡之间罢了。元朝到顺帝之世,反抗政府的,就纷纷而起。其中较大的是:台州的方国珍,今浙江临海县。徐州的李二,湖北的徐寿辉,濠州的郭子兴,今安徽凤阳县。高邮的张士诚。后迁平江,今江苏吴县。而刘福通以白莲教徒,起于安丰,今安徽寿县。奉其教主之子韩林儿为主。白莲教是被近代的人看作邪教的,然其起始决非邪教,试看其在当时,首举北伐的义旗可知。元朝当日,政治紊乱。宰相脱脱之弟也先帖木儿,当征讨之任,连年无功,后来反大溃于沙河。今河南遂平、确山、泌阳境上的沙河店。军资丧失殆尽。脱脱觉得不好,自将大军出征。打破了李二。围张士诚,未克,而为异党排挤以去。南方群雄争持,元朝就不能过问。1358年,刘福通分兵三道:一军入山、陕,一军入山东,自奉韩林儿复开封。此时元朝方面,亦有两个人出来替他挣扎,那便是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他们是在河南起兵帮助元朝的。此时因陕西行省的求援,先入陕解围。又移兵山东,把刘福通所派的兵,围困起来。刘福通的将遣人把察罕刺死。其子库库帖木儿代总其兵,才把刘福通军打败,刘福通和韩林儿,走回安丰,后为张士诚所灭。然其打山西的一支兵,还从上都直打到辽东,今多伦县,元世祖自立于此,建为上都,而称今北平为大都。然后被消灭。军行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亦可谓虽败犹荣了。

首事的虽终于无成,然继起的则业已养成气力。明太祖初起时,本来是附随郭子兴的。后来别为一军,渡江取集庆。今南京,元集庆路。时徐寿辉为其将陈友谅所杀,陈友谅据江西、湖北,势颇强盛。寿辉将明玉珍据四川自立,传子昇,为明太祖所灭。后为太祖所灭。太祖又降方国珍、破张士诚,几乎全据了长江流域。而元朝是时,复起内乱。其时库库帖木儿据冀宁,元冀宁路,治今山西曲阳县。孛罗帖木儿据大同,孛罗想兼据晋冀,以裕军食,两人因此相争。顺帝次后奇氏,高丽人。生子爱猷识理达腊,立为太子。太子和奇后,阴谋内禅。是时高丽人自宫到元朝来充当内监的很多,奇后宫中,自更不乏,而朴不花最得信任,宰相搠思监就是走朴不花的门路得位的。他和御史大夫老的沙不协,因太子言于顺帝,免其职。老的沙逃奔大同,托庇于孛罗。搠思监诬孛罗谋反。孛罗就真个反叛,举兵犯阙,把搠思监和朴不花都杀掉。太子投奔库库。库库兴兵送太子还京,孛罗已被顺帝遣人刺死。太子欲使库库以兵力胁迫顺帝内禅,库库不肯。时顺帝封库库为河南王,使其总统诸军,平定南方。李思齐因与察罕同起兵,不愿受库库节制,陕西参政张良弼,亦和库库不协,两人连兵攻库库。太子乘机叫顺帝下诏,削掉库库的官爵,使太子统兵讨之。北方大乱。“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太祖时讨胡檄中语。1368年,明太祖命徐达、常遇春两道北伐。徐达平河南。常遇春下山东,会师德州,今山东德县。北扼直沽。顺帝走上都。太祖使徐达下太原,乘胜定秦、陇,库库帖木儿奔和林。和林城,太宗所建,今之额尔德尼招,是其遗址。常遇春攻上都,顺帝再奔应昌。城名,在达里泊傍,为元外戚翁吉刺氏之地。1370年,顺帝死,明兵再出,爱猷识理达腊亦奔和林。不久便死,子脱古思帖木儿嗣。1387年,太祖使蓝玉平辽东,乘胜袭破脱古思帖木儿于捕鱼海,今达里泊。脱古思帖木儿北走,为其下所杀。其后五传皆被弑,蒙古大汗的统系遂绝。元宗室分封在内地的亦多降,惟梁王把匝刺瓦尔密据云南不服。1381年,亦为太祖所灭。中原之地,就无元人的遗孽了。自1279年元朝灭宋,至1368年顺帝北走,凡89年。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刘昫
  高祖纪下·薛居正
  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六·柯劭忞
  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八十三·柯劭忞
  序·连横
  卷十六 东昏侯·王夫之
  第二十三回 纳直言超迁张佚 信谶文怒斥桓谭·蔡东藩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三·杨士奇
  ●崇祯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二·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三十三·祁韵士
  惊枝未稳·胡兰成
  石显传·脱脱
  卷二百二十七·杨士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霖·唐圭璋

      霖字景说,号经畈,西安(今浙江省衢州)人。嘉定八年(1215)生。淳祐四年(1244),试礼部第一。授沅州教授,擢秘书省正字,迁著作郎。乞补外,知抚州。景定二年(1261),知汀州。明年(1262)卒。   长相思   听莺声。惜莺声。客里鸟声最有

  • 张子坚·隋树森

    张子坚,名风,官运判。与张可久同时。张可久《新乐府》有〔清江引〕三首,乃系在张子坚席上所作。元·张宪《玉笥集》卷八有《挽张子坚》诗曰:“文仅典州郡,或徒经乱离。异书肥白蠹,雄剑吼苍螭。身冷家人

  • 楔子·高文秀

    (赵成公领卒子上)(赵成公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某赵成公是也。想渑池会上,秦昭公有害我之心,多亏了相如救我,无事还国。今日分付左右,安排筵宴,与相如庆功封赏。若来时,报复我知道。(卒子云)理会的。(廉颇上,云)某乃

  • 李白之死·闻一多

    世俗流传太白以捉月骑鲸而终,本属荒诞。此诗所述亦凭臆造,无非欲借以描画诗人底人格罢了。读者不要当作历史看就对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一支龙烛已烧得只剩光杆两枝,却又借回已流出的浓泪底余脂

  • 列传第三十六 泉企 李迁哲 杨干运 扶猛 阳雄 席固 任果·令狐德棻

    泉企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世雄商洛。曾祖景言,魏建节将军,假宜阳郡守,世袭本县令,封丹水侯。父安志,复为建节将军、宜阳郡守,领本县令,降爵为伯。企九岁丧父,哀毁类于成人。服阕袭爵。年十二,乡人皇平、陈合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企

  • 卷七十九·志第五十五·食货三·张廷玉

        ◎食货三   ○漕运 仓库   历代以来,漕粟所都,给官府廪食,各视道里远近以为准。太祖都金陵,四方贡赋,由江以达京师,道近而易。自成祖迁燕,道里辽远,法凡三变。初支运,次兑运、支运相参,至支运悉变为长运而制

  • 法喜志卷二·夏树芳

    氷蓮道人 夏樹芳 輯寤斗居士 馮 定 閱陶貞白陶弘景。字通明。丹陽人。母霍氏。夢天人手執香爐降其家。有娠生弘景。宋末為諸王侍讀。齊永明中脫朝衣挂神武門。上表辭祿。公卿祖征虜亭。供張甚盛。朝野榮之。止句

  • 第二节 在武汉·老舍

    离开家里,我手里拿了五十块钱。回想起来,那时候的五十元钱有多么大的用处呀!它使我由济南走到汉口,而还有余钱送给白太太一件衣料——白君新结的婚。白君是我中学时代的同学。在武汉,还另有两位同学,朱君与蔡君。不久,我就看

  • ◎梁令娴于归记·李定夷

    梁任公女公子令娴女士,素有文名。前与西洋留学生周希哲君订婚,现因梁女士随父在京,周君亦学成归国,爰在细瓦厂梁任公寓所行结婚礼。一时在京与任公有旧者,皆备有联幛等物以为祝贺。是日,任公于宅内预备茶话会款待来宾。 周

  • 六五八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佚名

    六五八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总裁四员。除臣等及在懋勤殿行走者,已蒙恩特赏外,余总裁四员,酌拟各赏苹菓四个、圆菓三个、石榴五个。英廉、程景伊、嵇璜、金简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三·佚名

    宋武帝武帝之志【子由 何去非】谢灵运惠连玄晖【乐天 子西】谢灵运陶渊明庾义城【鲁直】文帝谢晦徐羡之傅亮【子由】文帝诛刘湛等彭城王义康逊位出镇豫章【温公】诏豫章三妃四时祀二帝于青溪故宅用家人礼【温公】刘

  • 读例存疑卷二十三·薛允升

    兵律之四厩牧牧养畜产不如法孳生马匹验畜产不以实养疗痩病畜产不如法乘官畜脊破领穿官马不调习宰杀马牛畜产齩踢人隐匿孳生官畜产私借官畜产公使人等索借马匹牧养畜产不如法:凡牧养(官)马、牛、驼、骡、驴、羊,并以一百头

  •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一·允禄

    诏令奏议【诏令之属】八旗都统等及顺天府府尹议覆据给事中巴圗奏称窃见毎年开仓放米之时铺户贾人俱纷纷买米积贮俟价昂时粜卖颇有碍于兵丁生计请将贾人买米并兵丁卖米之处防行禁止等语查铺户贾人虽买米积贮米仍在于

  • 卷一九·邱濬

    ▲分民之牧 《舜典》:肇(始也)十有二州。 朱熹曰:“中古之地但为九州,曰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禹治水作贡,亦因其旧。及舜即位,以冀、青地广,始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其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

  • 石鼓论语答问卷下·戴溪

    宋 戴溪 撰子路第十三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先之劳之不出一事葢不先施而徒曰劳之是所谓小恵未徧民弗从也然事亦须先识体子路为蒲宰使其民修沟渎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曰汝以民

  • 卷四十·彭绍升

    居士传四十严敏卿陆与绳传严敏卿名讷。苏州常熟人也。嘉靖二十年进士。官翰林院侍读。三吴数被倭患。岁复大祲。民死徙几半。有司徵敛益急。敏卿疏陈民困。请蠲贷。报可。累迁吏部尚书承。严嵩乱政後。吏道污襍。敏卿

  • 禅警语序·元来

    禅警语序警乃醒觉之义。或云惊也。譬有贼瞰巨室。主人张灯夜坐堂皇之上。謦欬作声。贼惧不能便。稍尔昏睡。则乘间而入。橐为之倾。故严城击柝。刁斗鸣辕。卒有变而无虞。以其警备於机先也。人有生死大患。乃万劫不醒

  • 吴语·戴延年

    蚕豆,一日蚕时熟,故名;一曰以其形似也,二说未知孰是。破荚出之,鲜翠可爱,小儿女辈每以指甲镂刻方胜连钱之属,衬以艳色花瓣,极其工巧,余戏名之曰豆盒云。